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

本文已影響 9.89K人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了解鳥的基本形態。

2、通過自主觀察充分感知羽毛的多種色彩。

3、 在欣賞中能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百鳥圖》、音樂《百鳥朝鳳》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引出主題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曲子,想和你們一起欣賞。(播放鳥的聲音)

師:你聽到些什麼?(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2、引導幼兒欣賞圖片

(1)師:欣賞完了關於鳥兒的曲子,我們再來欣賞一幅鳥兒的畫。

你看到了什麼樣的鳥呢?

這麼多鳥停在這兒幹什麼呀?

(2)這些小鳥有哪些不同的姿態?(請個別幼兒模仿鳥的不同姿勢)

請幼兒集體跟隨音樂學習鳥的動作,提醒幼兒飛行時腦袋嘴巴的方向等等。

(3)利用活動的小鳥教具,演示鳥的不同動態。

(4)師:你覺得這幅畫美不美?美在哪裏?如果你是這裏面的一隻小鳥,你想做那一隻,爲什麼?

3、介紹作者及作畫背景

師:這幅漂亮的畫會是誰畫的呢?

你會給這幅畫取什麼名字呢?

畫這幅畫的畫家叫沈銓,他很喜歡畫鳥,爲了畫好小鳥他經常出去觀察各種各樣的鳥,從小鳥的顏色形狀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觀察,最後用了很長時間才畫好了這幅百鳥圖。(討論解釋爲何取名《百鳥圖》)

4、欣賞作品:你喜歡哪幾只鳥?爲什麼喜歡它?

課堂總結

1、學生討論(看誰知道鳥的名字最多?)。

2、小組敘述鳥的名字和怎樣保護鳥類? 激發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和對環境的保護。讓學生和鳥交朋友。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深秋來臨,一片片樹葉往下落,本班孩子撿拾樹葉玩,爲了孩子的興趣,我特意設計了本次活動,加深孩子對樹葉的認識和感知,進一步提高孩子的繪畫能力,培養孩子的仔細觀察力和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認識樹葉的顏色、形狀和特徵,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能力。

2、學習畫樹葉,提高孩子的繪畫水平。

3、遊戲“幫樹媽媽穿衣服”,陶冶孩子的審美情趣,培養孩子關愛樹木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會畫樹葉

活動難點:怎樣幫樹媽媽穿衣服才美麗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樹葉的實物,課件《美麗的樹葉》,畫有大樹輪廓的圖畫紙

幼兒準備:彩色畫筆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讓幼兒聽兒歌《小松樹快長大》進入課堂,教師問:“小樹快長大離不開誰呀?”(樹葉,樹根,樹幹)“那大樹的寶寶是誰呀?”(樹葉)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學畫樹葉好不好呢?

二、觀看樹葉

1、教師出示樹葉:幾種形狀不一的樹葉:楓葉、竹葉、梧桐樹葉、槐樹葉、銀杏樹葉等。

2、讓孩子觀察樹葉的顏色(紅、黃、綠)

3、讓孩子觀察樹葉的形狀(扇形、心形、手掌型……)也可讓孩子意會一下,不需要都說出形狀的名字。

4、讓孩子摸一摸樹葉的構造(葉柄、葉脈、葉片)

5、導入畫樹葉

三、學畫樹葉

1、讓孩子仔細觀察教師示範畫樹葉的步驟

2、孩子學畫,教師巡視指導

3、孩子練習畫樹葉

四、遊戲“給樹媽媽穿衣服”

1、教師播放課件《美麗的樹葉》讓孩子觀看樹葉的美麗。

2、大樹因爲有了樹葉而美麗,可是寒冷的冬天到了,樹葉都離開了樹媽媽,大樹不再那麼好看,而小樹葉多想念自己的媽媽呀!他們都想快快回到媽媽的身邊,請小朋友幫幫他們好嗎?

3、發給每個孩子一張畫有大樹輪廓的圖畫紙,讓孩子在上面添畫樹葉,可以進行創意性的繪畫,看誰畫得最美麗。

4、作業展示:評選出好的作品進行鼓勵表揚,把作業粘貼在好孩子園地上,以供大家觀賞學習。

五、戶外尋樹葉

在音樂聲中領孩子到外面去撿拾樹葉。

  教學反思

在《畫樹葉》的活動設計上,我首先考慮到中班孩子注意力不能長久的特點,利用了課件,實物,遊戲的方法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在學畫之前,先讓孩子觀察樹葉的顏色和形狀,培養孩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並讓他們摸一摸深化感知樹葉的構造,爲孩子的繪畫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遊戲環節,既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又陶冶了孩子的審美情趣,同時讓孩子心中有關愛樹木的意識。

本活動教師使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易接受,富有童趣,師幼配合默契,互動性強,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及與同伴的交流中,能夠從五官、髮型、服裝等不同的方面表現媽媽的特徵。

2、以歌曲和繪畫的藝術形式表現對媽媽的愛,願意主動向媽媽表達自己的情感。

3、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感受作品《媽媽》的美感。

活動準備:

1、記號筆、油畫棒。

2、幼兒已會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3、幼兒用書《我的好媽媽》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引出話題。

教師:你們愛媽媽嗎?我們一起唱一首歌送給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從五官、髮型、服裝等方面抓住媽媽的特徵進行描述。

1、教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的媽媽呢?說一說她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教師:媽媽的髮型是什麼樣子的?長頭髮還是短頭髮?卷的還是直的啊?披着還是扎着?眼睛大不大?戴不戴眼鏡?媽媽個子高不高?是胖還是瘦?她還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最喜歡媽媽穿什麼衣服?是什麼顏色?是什麼樣子的?媽媽最喜歡做什麼事情呢?

(三)教師分發幼兒用書,鼓勵幼兒抓住媽媽的特徵並在作品中體現。

教師:你的媽媽長得什麼樣?她有哪些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請你試着畫出來。你畫的媽媽正在做什麼事情呢?畫好以後給媽媽塗上漂亮的顏色吧!

(四)展覽幼兒作品,鼓勵幼兒回到家將自己的作品作爲禮物送給媽媽,併爲媽媽唱一首歌。

小百科:母親,簡稱母,是一種親屬關係的稱謂,是子女對雙親中女性一方的稱呼。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表情的含義,嘗試表現滑稽的表情。

2、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活動準備:幼兒操作材料“誰的面具最有趣”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介紹操作材料及活動規則。

(1)出示面具,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朋友,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是誰啊?

你們覺得他們長的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滑稽、有趣等詞。

那你們想不想和滑稽的面具娃娃做朋友,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個滑稽的面具娃娃?

(2)出示面具配件。教師:老師這裏有很多小東西,我們來一起做一個面具娃娃好嗎?

(3)逐一出示各種配件,與幼兒討論各自的用途,可以擺放在什麼部位?例如:你看,這像什麼,可以放在哪裏?與幼兒一同完成一副面具。

(4)改變配件。讓幼兒體驗只要改變一種配件就可以變換出不同的表情。

(5)請個別幼兒表演面具上的表情。

你們覺得這幾個面具娃娃有趣嗎?那誰能把這個有趣的表情表演出來?

2、幼兒拼擺各種面具。

(1)請幼兒自己操作。

(2)教師鼓勵幼兒獨立設計、拼擺出各種各樣的滑稽人。對有困難的孩子可適當提供面具範例讓他們模仿拼擺。

(3)幼兒拼擺後,可讓他們邀請同伴欣賞自己擺出的滑稽人。

3、集體展示面具。

請幼兒展示自己的滑稽面具,說說他在幹什麼?並模仿他的表情。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在美術教學中,我發現幼兒總是能很快地掌握與詩歌相結合的繪畫作品,並且記憶深刻。這讓我萌發了採用兒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詩畫教學,實現語言和美術的情意互通的想法,美術活動“小花貓”由此應運而生。它將繪畫步驟分解成一句句兒歌,並填入幼兒耳熟能詳的動畫片《機器貓》的音樂旋律中,讓幼兒在說說、唱唱、畫畫中發展創新能力,提高繪畫技能。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用簡單的線條畫出小花貓,掌握兒歌內容。

2、通過詩畫教學的方式掌握繪畫步驟,並能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

3、在邊唱邊畫的過程中體驗詩畫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貓咪”繪畫步驟圖,“小花貓”字卡一張。

2、畫筆、彩色畫紙若干,《小花貓》MP3音樂一段,紅五角星若干。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引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支神奇的小畫筆,它的本領可大了,能變出小朋友喜歡的東西,看仔細了!(教師邊念兒歌邊繪畫)

2、師:你們瞧,小畫筆變出了什麼?(小花貓)是不是很神奇啊?想不想再來看老師變一變?這一次,老師請小朋友用眼睛仔細看,用耳朵仔細聽,老師在畫小花貓的時候,唱了什麼又畫了什麼,好嗎?(教師將兒歌填入動畫片《機器貓》的音樂旋律中,邊唱邊畫)

(評析:活動一開始,教師手持畫筆,以變魔術的方式畫出小花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然後邊唱邊將小花貓的形象一筆一畫勾勒出來,讓幼兒驚歎不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創作慾望。)

二、理解兒歌內容,初步掌握繪畫步驟

1、師: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幼兒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析每句兒歌的內容,以及與小花貓對應的部位,並將相應的步驟圖按次序排列。師生通過徒手練習、集體學唱歌曲等多種方法掌握繪畫步驟。

(評析:此環節爲活動重點部分,旨在讓幼兒掌握兒歌的大概內容,分析得出繪畫的步驟,爲下一步的繪畫打下基礎。)

三、幼兒練習,嘗試按照兒歌內容繪畫

1、交代繪畫要求,鼓勵幼兒在模仿老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如添畫身體及背景物品等。

2、幼兒繪畫,教師爲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並巡迴指導,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繪畫過程中播放《小花貓》mp3音樂,渲染氣氛。

3、作品展示:將幼兒的繪畫作品放置於作品欄中。

(評析:在幼兒充分掌握繪畫步驟後,教師給幼兒提供練習和創造的空間,並鼓勵幼兒在模仿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在老師的提醒和協助下,幼兒畫出了形態各異的小花貓,還有不少作品呈現了貓吃魚和捉老鼠的場景,頗有創意。)

四、講評活動

1、師:你喜歡哪隻小花貓?爲什麼?對於有創造性的作品教師及時肯定。

2、師:請你爲喜歡的小花貓帶上五角星吧!(幼兒將手持的紅五角星自主粘貼到自己喜愛的作品上)。

(評析:評價部分,教師讓幼兒成爲評價的主人,從造型、創意等方面對他人的作品進行個性化評價,幼兒暢所欲言,活動效果顯著。)

五、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用神奇的小畫筆變出了小花貓,回家後請小朋友們再想想,好聽的兒歌還能變出什麼,好嗎?

(評析:活動最後,教師請幼兒作進一步思考,爲幼兒利用兒歌創編其他作品埋下伏筆,既是活動的終點,又是再一次創造的起點。)

活動延伸:

1、體驗快樂:我與小貓做遊戲。

2、嘗試用詩畫結合的方法畫出其他一些圖案(如獅子、西瓜等)。

 活動建議:

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理解兒歌和畫面的關係,在繪畫過程中幼兒能邊念兒歌邊繪畫。

附:

1、自編兒歌

小花貓

一個圓圓的盤子上,(腦袋)

放着一塊小蛋糕,(鼻子)

還有兩粒巧克力豆,(眼睛)

它的味道真正好,(嘴巴)

忽然聽見一聲喵,(耳朵)

根根鬍鬚往上翹,(鬍鬚)

猜猜它是動物中的哪一位?

它呀就是會捉老鼠的小花貓。

2、繪畫步驟圖:略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目標:

1、在觀察西瓜特徵的基礎上,瞭解西瓜的用途。

2、嘗試用彩泥製作西瓜。

準備:西瓜、彩泥等

過程:

1、幼兒觀察並談談西瓜的裏外特徵。

2、幼兒吃吃西瓜,嚐嚐西瓜的味道。

3、談論吃西瓜的好處:能幫助我們防暑解渴。

4、製作西瓜:

用紅色彩泥做瓜瓤,綠色彩泥做瓜皮,用小刀或線玩切西瓜的遊戲。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對民間活動有興趣,知道龍舟賽活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

2、樂意嘗試剪貼添畫的方式表現龍舟的細節特徵。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龍頭的圖像、淺藍色紙、剪刀、固體膠、PPT、視頻、放碎紙的小籃

活動過程:

一、視頻導入

(意圖:觀察龍舟的特徵,知道賽龍舟活動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活動。)

1、PPT:看看大人們在做什麼?他們劃的船是一艘什麼樣的船?哪裏是船頭?

2、小結:大人們劃的船樣子像龍,擡着頭很神氣的龍頭,細細長長的身體,上面有鱗片裝扮,龍的尾巴向上翹。

二、師生演示(意圖:重點學習剪貼“龍頭”圖像的方法。)

1、我們也來玩玩賽龍舟的遊戲。

2、請你們和老師一起做龍舟。

三、幼兒創作

(意圖:有序的使用工具材料表現龍舟的特徵。)

1、龍舟我們自己做。

先用小剪刀(剪下圖片上的龍頭),用固體膠固定龍頭的位置,用記號筆從龍頭下方接住龍舟船身,讓尾巴向上翹,最後添上鱗片。

2、幼兒創作。

(1)提醒幼兒按步驟剪紙、添畫,完成龍舟。

(2)邀請誰坐在你的龍舟上和你一起划龍舟。

四、分享交流

(意圖:在遊戲的過程中有喜愛民間活動的興趣。)(播放音樂“龍舟奪錦”渲染氣氛)

1、用倒數計時,表示賽龍舟遊戲開始。

2、幼兒佈置作品在場景中,最快的幼兒就是龍舟賽第一名的勝利者,以此類推2、3名……

3、找一找人數最多的龍舟、數一數龍舟上划船的人數。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教師通過視頻的導入、師生講解演示、幼兒自我創作到最後作品的成功展示,時時體現出對幼兒進行的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達到了比較好的教育效果。通過活動,幼兒不僅瞭解了中國文化習俗活動的意義,還獲得了多種經驗的積累,如學會有序的使用多種工具的經驗、用畫剪結合的方式表現作品的'經驗等等。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導幼兒學習用膠水在玻璃瓶上粘貼眼睛、嘴巴的技能,培養幼兒對粘貼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2、培養幼兒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收集玻璃瓶活動,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基本材料:師生共同收集的玻璃瓶若干(比幼兒人數多);用蠟光紙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皺紋紙

2、輔助材料:沙、米、豆、玻璃球、筷子

3、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變戲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玻璃瓶,問:“這是什麼?”(瓶子)

接着出示做好的娃娃:“看,瓶子變成什麼了?”(娃娃)

2、激發幼兒操作慾望

搖晃娃娃:聽,什麼聲音?哦,這是個會唱歌的娃娃。小朋友想要嗎?我這裏有好多小朋友收集來的瓶子。誰能把它變成娃娃?

二、基本部分

1、教師示範,提出要求

(這是重點,要求幼兒在基本位置上貼上眼睛和嘴巴。)

2、幼兒操作娃娃,教師巡迴指導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針對個別差異進行輔導。

3、製作會唱歌的娃娃

這是一個難點:他要求幼兒先想出讓娃娃唱歌的辦法,在進行操作。教師了提示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

師:小朋友的娃娃都做好了。我們怎樣讓娃娃發出聲音,唱出好聽的歌呢?

幼兒討論後操作(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三、結束部分

玩一玩:誰的娃娃唱歌最動聽。

幼兒想各種辦法玩自己的娃娃。(給活動配上音樂)

延伸活動:

“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瓶做什麼呢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主地、創造性地選擇各種材料,大膽的進行製作和裝飾。

2、鼓勵幼兒用製作的“殼”進行各種遊戲,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遊戲的樂趣。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互相幫助的集體精神。

二、活動準備:

1、環境準備:

室外:鋪上地毯,放置一些可以鑽爬的活動器械。

室內:將相同材料分兩份分別放置兩旁(便於幼兒取拿),中間爲幼兒製作場地。

2、材料準備:

組織幼兒收集各種簍子、蛋糕盒、月餅盒等;與幼兒共同準備剪刀、各色的紙張、橡皮筋等。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圖片,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他是誰,它們少了些什麼?

2、討論:你想用什麼材料來做?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製作“背殼”。

在製作的過程中鼓勵幼兒大膽動手,與人合作。

2、幼兒動手製作。

3、用自己製作的“背殼”進行遊戲。

(三)結束部分:

評價,提出下次遊戲的主題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9

1.藉助用不同的樂器聲音去表現不同線條的特點;

2.幼兒依據對線條的理解,在繪畫時將它表現出來,訓練了運筆的能力。

關鍵詞:線條想象畫。

情況分析:

針對幼兒作畫時畫面內容比較單一的情況,我設計了線條想象畫,以此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和創作,鍛鍊他們的表現能力。

一、教學名稱美術《線條想象畫》

二、教學目的:

1.要求幼兒知道什麼是線條想象畫;

2.要求幼兒正確說出四邊種線條的名稱,並知道各種線條所表示的意義;

3.讓幼兒想象構思隨意畫出來的亂線,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想象力;

4.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緒。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什麼是線條想像畫,根據各種線條所表示的意義聽音樂用線條作畫

難點:根據自己的線條想象構思,使它變成一個或多個物體的的形象

四、教學準備:

錄相帶、錄相機、投影機、幻燈片、錄音機、磁帶、龍頭飾一個,紙、筆、油畫棒若干,各種小樂器,四個線條娃娃,兩幅幻燈範畫。

五、教學過程():

(1)看錄相引出舞龍燈,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讓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錄相,請看吧!”幼兒看過錄相後,引導幼兒說出錄相里人們舞龍,老師講一些關於舞龍方面的知識,然後帶領幼兒根據錄相也來舞龍。

(2)線條娃娃舞龍燈,教師示範強調“剛纔,小朋友舞龍燈時無意中已經走成了許多美麗的線條,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1)利用不同小樂器的聲音引出四位線條娃娃,使幼兒知道各種線條的名稱及所代表的意義。例如:聽到大鼓的聲音,折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折線和鼓聲一樣粗壯有力。聽到小鈴聲的聲音波浪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波浪線和鈴聲一樣優美、婉轉。

(2)利用線條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龍的形式引出教師聽音樂示範講解,並強調:a 線條娃娃舞龍的時候,要不斷地改變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b線條不允許斷;c根據音樂的不同用不同的線條作畫。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想象

1.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線條娃娃舞龍走的路線,看它能變出一個什麼有趣的圖案,並用完整的語言講出來。

2.老師總結:象這幅畫一樣,由各種線條組成並且又經過小朋友的想象,把它變成許多種有趣的圖案,這樣的畫叫做線和條想象畫,明確線條想象畫的定義。

3.引導幼兒欣賞兩幅線條想象畫,從而總結出線條想象畫有的可以從整體來想象,有的可以從其中一部分來想象。

(4)幼兒進行線條想象畫的創作活動

1.幼兒聽音樂作畫,要求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而運用各種線條來作畫。

2.幼兒繪畫塗顏色。

(5)評講作品,遊戲結束

1.老師自評

2.幼兒自評

3.幼兒互評

4.和四位線條娃娃一起舞龍出教室。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