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本文已影響 1.36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彙總八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⒈知道並用繪圖的形式,表現幼兒園到自己家的線路圖和顯著標志。

⒉學會看線路圖,基本能正確辨別空間方位。

⒊願意邀請同伴和老師到自己家做客。

  活動準備:

⒈向家長了解自己家的電話號碼。

⒉熟悉幼兒園到自己家的路線和顯著建築物。

⒊白紙、繪畫筆。

  活動過程:

㈠與幼兒交談引起興趣。

⒈看幼兒園園徽。

教師:你們知道老師畫的是什麼?它表示什麼意思?

⒉出示幼兒園電話號碼

教師:這是什麼?是哪裏的電話號碼?你知道你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㈡介紹自己家的線路圖

⒈教師:從幼兒園到你家的路你認識嗎?路上要經過哪些地方?你可以用什麼標誌來表示?

教師:王老師家你們認識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我家在那裏?那今天王老師就跟大家一起來畫一張線路圖,看看從幼兒園到我家是怎麼走的?

⒉教師示範畫線路圖。

㈢幼兒操作

教師:你們都認識餘老師家,那你們想不想讓餘老師和你的好朋友去你家做客呢?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張線路圖送給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㈣教師講評

  活動延伸:

把作好的線路圖送給老師和好朋友,邀請他們到家裏做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經驗感知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嘗試運用不同策略進行10元以內人民幣之間的兌換。

3、能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遊戲。

活動準備:學具……個人操作材料人民幣替代玩具,同色數卡5兩張、2五張、1十張

同組幼兒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幣若干,

大數卡,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投影各面值錢幣,引導幼兒認識各種人民幣。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錢嗎?這些錢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它們分別是多少錢?你是怎麼知道的?

比這小的錢幣還有什麼?

:我們只有1、2、5,10、20、50,100這幾個數字面值的錢幣。不管你要多少錢都要由這幾個數來組合。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10以內面值錢幣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師提示:我們來玩小銀行遊戲,你們做銀行職員,老師來取錢,試試看你們能否讓顧客滿意。

遊戲形式:教師出數卡,表示要取多少錢,幼兒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擺放。 你用哪幾張錢幣組合成顧客想要取的錢數?

(1) 引導幼兒觀察同伴間有沒有不同方法,正確嗎?

(2)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玩具擺出不同的取錢策略。

(3) 同組幼兒討論擺放出各種不同的取錢策略,越多越好。

3、幼兒自主結伴三至四人開展小銀行遊戲。

教師提示:下面我們來開銀行,我們自由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併在一起,銀行櫃檯可以用桌子或椅子來代替,場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輪流做銀行職員和顧客。

遊戲形式:幼兒分組,自主遊戲。

教師指導:(1)對能力強的幼兒,啓發他們分類錢幣,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況下,鼓勵幼兒嘗試10以外的取錢額度。

4、講評。

(1)宣傳教師指導中幼兒成功的嘗試。

(2) 鼓勵幼兒在今後的遊戲中大膽運用和嘗試。

活動設計思考:

本課題來源於南師大出版社《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科學·大班下)的一個活動,名稱爲“自助銀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題,錢幣雖然不是幼兒每天要接觸的東西,但是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設計這樣的活動,能有計劃地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啓發和引導幼兒嘗試把所掌握的簡單數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遊戲之中,不斷豐富經驗促進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動的設計並不令人滿意,原因一,活動形式的設計以個別演示、集體討論、自己記錄的方式,遊戲性不強不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操作活動以個人書面的形式,教師不能快速有效給予幫助,也將影響教學效果。原因二,探索錢幣的不同兌換策略,限定兌換7元錢,過於死板,不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發揮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同時以數字、符號等方式記錄策略,增加了幼兒的思維難度,也沒有考慮幼兒間個體的差異性。

本次活動設計的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框架;以調動幼兒已有經驗,發揮幼兒積極主動性爲原則;以提升幼兒自身能力爲大目標。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中積累經驗,發展能力。活動的第一環節,保留了原活動中較好的提問,提示幼兒關注1、2、5這幾個數字在錢幣中的重要用途。活動的第二環節,是教學的重點,學具的保證了幼兒個體在自我理解的基礎上,獨立擺弄操作及嘗試。同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兒的觀察和相互啓發。幼兒操作材料數量的設定,包攬了10 以內所有面值錢幣的不同組合。三個層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師教學難點的突破步驟,以及階段目標的把握。活動的第三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和運用,目的不在於用的多用的好,而在於大膽得用,合作的好。教師的指導應結合幼兒個體的差異,遊戲中突出的問題。指導提示是不出基本問題情況下的提升要求,實施者應靈活把握。

本次活動,只是一書面材料,是設計者理念中的理想狀態,能否成功有待於實踐操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識字遊戲:找位置

目的:

1.教孩子學會將象棋子擺在棋盤的固定位置上,認記讀象棋上的字。

2.培養幼兒初步的空間感知力。

準備:32枚與棋子一樣大的圓形紙板,將原象棋上所有的字,用紅綠兩色筆分別照抄在圓板紙的一面。

玩法:1.將棋盤鋪好,成人用膠水將圓紙板粘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露出有字一面。

2.將原棋子倒出,由孩子分爲紅綠棋兩組,成人引導孩子根據棋子上的字在棋盤上對號入座,把棋子擺在棋盤的對應位置上。

3.孩子會擺會,成人和孩子各擺一組,看誰速度快,誰爲第一。

4.孩子擺熟後,將圓字板拿走,讓孩子試着把棋子直接在棋盤的正確位置上擺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欣賞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韻之美。

2、鼓勵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大膽創編,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3、引導幼兒感受體驗助認爲樂的快樂情感。

4、能細緻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詩歌的理解。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螞蟻、蜜蜂、蜻蜓、颳風、下雨、天黑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教師放一段打雷下雨的音樂讓幼兒欣賞。聽完問: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讓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問:“打雷下雨了。小朋友們會怎麼做呢?”

3、小昆蟲們回怎麼做呢?讓我們聽聽詩歌裏的小昆蟲是怎樣做的?

二、師幼互動。

理解詩歌內容,韻律結構,擬人手法,感受詩歌中媽媽的關心和愛的情感。培養幼兒助人爲樂的品質。

三、完整欣賞詩歌,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1、播放錄音詩歌,讓幼兒完整欣賞。

2、幼兒聽完後,提問:詩歌中講到了哪些小動物幫助了別人?

四、視聽結合,理解詩歌內容。

1、學習第一段。感受小樹葉和媽媽之間的愛以及小樹葉助人爲樂的品質。

1)、教師生情並茂地朗誦詩歌第一段,幼兒認真欣賞。

2)、聽完後教師提問:要颳風了,樹葉媽媽在擔心什麼? 小蜜蜂落水後,誰來幫助它的?怎樣幫它的?幼兒回答時,展示小蜜蜂站在小樹葉上在河中隨風飄蕩的畫面讓幼兒欣賞。

3)、幼兒跟教師學唸詩歌第一段後,再出示畫面,讓幼兒給畫面配音朗誦第一段。

2、學習第二、三段,

1)過度語:小蜜蜂在小樹葉的幫助下,安全地回家了。小蜜蜂看到別人有困難是,它會幫助他們嗎?那詩歌中的小蜜蜂和蜻蜓有沒有幫助別人,它們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2)出示第二、三個小蜜蜂和蜻蜓幫助別人的畫面工幼兒欣賞。

出示問題:

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擔心什麼?小蜜蜂和蜻蜓分別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3)集體交流:下雨了,天黑了,小蜜蜂和蜻蜓在擔心什麼?小蜜蜂和蜻蜓分別幫助了誰?是怎樣幫助的?

4)幼兒學唸詩歌,再請幼兒根據畫面配音朗誦。

5)教師小結;在大家的互相幫助下,媽媽的娃娃都平安地回到了家。

完整地欣賞詩歌,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1)幼兒視聽結合,感受教師的配樂朗誦詩歌。

2)幼兒配樂學唸詩歌。

五、學習創編詩歌。

1、天下雨了,還有許多小動物沒有回家呢?他們會是誰呢?誰會去幫他們呢?怎樣幫助我

們呢?讓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清楚地講述。

2、我們用詩歌中好聽的句子送他們回家吧?先自由討論,再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好的創編集體朗誦。

教學反思

詩歌《回家》是一首結構簡單富有童趣的詩歌,它將小溪與大海、白雲與大山、寶寶與媽媽、等一對對依戀關係的事物,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溫馨的畫面,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多采和家的溫馨,從而引發他們認識世界,瞭解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歸屬關係的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詩歌內容,看圖標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能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認識。

3. 熱愛家鄉,熱愛祖國,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重點:

能理解詩歌內容,看圖標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難點:

能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對祖國的認識。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圖標:"我最愛祖國"的配套掛圖。

2. 經驗準備知道自己先上的小班,再升入中班,最後是大班;知道祖國的國旗和國歌。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活

1.師:"你們現在上什麼班?"教師出示圖標"大"同樣出示圖標"中""小"

2.師:從小到大,你最愛誰?

3.師:你喜歡什麼?

二、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第一遍師:老師還認識一個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小朋友他最愛誰?最喜歡什麼?

你們覺得他最愛誰?最喜歡什麼?

師:他想的是不是和你猜的一樣呢?我們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師講述兒歌) 問:你聽到了什麼?

第二遍師:那爸爸媽媽還有老師問了我什麼?我又是怎麼回答的?我們再來聽一遍。

問:小班的時候,媽媽問了我什麼?我又是怎麼說的? 中班的時候,爸爸問了我什麼?我又是怎麼說的? 現在我上大班了,又是怎麼回答的?

小結:把這些好聽動話連在一起就成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我最愛祖國》

"你們聽到了什麼?"

三、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分段出示圖標。

第一段,媽媽問了我什麼?

第二段,爸爸問了我什麼?

第三段,現在我上大班了,是怎麼回答的?

四、邊看圖標邊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五、幼兒分角色朗誦。

師:這首詩歌可以分成幾段?你是用什麼方法分的?

你最喜歡哪段?爲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袋子的多種不同玩法。

2.發展幼兒爬、跳等動作技能,增強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

3.體驗與同伴相互合作遊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探索袋子的多種不同玩法。

活動難點:

發展幼兒爬、跳等動作,增強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向前衝》、《動物狂歡》、《森林狂想曲》,幼兒人手米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向前衝》熱身操運動

二、探索布袋的玩法。

1、幼兒自由探索袋子的不同玩法,教師有針對性進行指導。

引導語:小朋友這個袋子可以用來裝什麼?今天老師想讓你們和它交朋友,請小朋友動動小腦袋想一想,袋子可以怎麼玩,哪個小朋友最聰明,玩出新花樣,找一個寬的位置玩一玩。(放音樂幼兒自己探索)

2、教師引導幼兒將各種好玩的方法介紹給大家一起玩,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師:現在請你們拿着袋子到老師這邊來。請大家坐在袋子上一邊休息一邊把你的好玩法介紹給大家吧!誰先來?

師:小朋友真聰明,想了這麼多玩法。剛纔老師看到一個小朋友玩的和別人不一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大家跟着同伴的方法學一學試一試)。

三、遊戲“森林王國”大闖關遊戲

1、引導語。

小朋友真棒,學會了這麼多本領。今天呀,老師接到森林王國的邀請函,國王邀請我們去參加它們舉辦一個音樂會,森林王國裏的動物們都已經出發了。我們小朋友想不想也去參加呢?可是啊,去往森林的途中十分的危險,重重考驗,我們要闖過三關才能到達森林王國。你們有信心闖關嗎?

2.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玩法

第一關:袋鼠跳

師:第一關袋鼠跳,還記得袋鼠跳是怎麼樣子的嗎?哪個小朋友來示範袋鼠跳。

師:把兩隻腳伸進袋子裏,我們站起來,站在袋內,手提袋子跳一跳將腳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雙手抓住袋口,像袋鼠一樣跳。

師:袋鼠分成四隊,我們來到了小樹林,樹林裏有好多的石頭。這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如果跳不過去怎麼辦?

師:我們要使勁地跳過石頭,如果沒有跳過去就闖關不過關。

師:哇!小袋鼠們真勇敢,我們成功過了一關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給自己鼓鼓掌。

第二關:架橋過河

師:第二關架橋過河,我們將袋子脫下放入河中當作踮腳石,兩個人合作,邊向前行進邊運動袋子。可是呀,在路上會遇到大灰狼,當大灰狼來的時候要馬上一人站在一個袋子上。不然就會被大灰狼吃掉,到終點時收回布袋。

師:哇!小袋鼠們真勇敢,我們又成功過了一關,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給自己鼓鼓掌。

第三關:看誰爬的對

師:接下來是第三關看誰爬的對,還記得毛毛蟲是怎麼爬的嗎?哪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師:小腿縮一縮,屁股撅一撅,小手撐一撐,身體往前爬。

師:爬呀爬,哎呦,我們的袋鼠寶寶爬餓了,吃吃青草,太飽了,在地上滾一滾,聽,這是什麼聲音(音樂會)。我們到了森林王國了,小袋鼠們歡呼着來到了王國參加音樂會。

四、結束放鬆運動

1、師和幼兒一起做放鬆運動。

2、收拾整理,將袋子收拾好。

活動反思:

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簡單的跳躍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會感到枯燥,怎樣來進一步鍛鍊他們的下肢力量呢?在活動的環節設計了一些障礙物,從而提高跳布袋的難度,從而很好地發展了他們的跳躍能力;提高孩子參與鍛鍊的積極性。器材的組合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全面發展。在整節活動中,目標明確,在環節設計中,遊戲的重點不夠突出,語言的組織不夠乾脆、利落,沒有進行環節小結,教師的語速過快,教師應該以一種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以巧妙的言語對幼兒進行遊戲行爲的啓發,使幼兒實現他們的遊戲願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圖片。

2、4朵紅花、六朵黃花的圖片。

3、數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數字頭飾兩套,小猴子頭飾若干。

5、數字小兔圖一張,有關數字卡若干。

6、數字卡10張(裝入貓頭包內),鈴鼓一個,磁帶、錄音機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季)“春天來了,蜜蜂蝴蝶飛呀飛呀,飛到我們幼兒園裏來了,大家看一下,飛來了幾隻蜜蜂?幾隻蝴蝶?”教師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圖片,幼兒說出數量,教師貼上相應的數字卡。

問:“蜜蜂和蝴蝶比,誰多?誰少?”“那麼,7和5相比,哪個數字大?哪個數字小?”

師:“我們可以在7和5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號,能放‘=’號嗎?”啓發引導幼兒,引出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於號像張着嘴巴對着大數笑,大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初步理解大於號的含義,說出“7”大於“5”。

2、問:“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裏?”(花園裏),展示紅花和黃花的圖片,讓幼兒感知其數量的不同,引出“<”,重點觀察小於號像是在向左彎腰,撅着屁股的樣子,屁股撅給小數瞧,小於號表示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小,說出“4小於6。”

3、師:“大於號和小於號一個開口向左,一個開口向右,很不好玩,我們得找規律記住它們。”啓發幼兒找出內在規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無論是大於號還是小於號,它們開口得方向都對着哪一個數(大數),尖尖的小屁股對着哪一個數(小數)。”

學習兒歌:大於號,開口朝着大數笑,小於號屁股撅給小數瞧。

二、表演遊戲:學做“>”“<”

找出4名幼兒做數字娃娃,戴上數字頭飾,找兩名幼兒分別站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幼兒讀出“9大於7”“7小於9。”

三、猜謎語,(紅眼睛,白皮襖,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蔔愛吃草,走起路來蹦蹦跳。)引出數字小兔。

讓幼兒觀察小兔子是由哪些數字組成的,找出後,比較大小,填上“>”或“<”。

四、遊戲:擊鼓傳包

玩法:教師搖動鈴鼓,幼兒傳貓頭包,鼓聲停止,包在誰的手裏,就和他的同桌各從包裏抽出一張卡片,比較大小,如“8”和“6&

活動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爲等式。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鍛鍊幼兒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和“<”,理解不等式的含義,掌握相等與不相等的轉化;難點是掌握“>”和“<”的方向。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及簡單的生活習性。

2.能大膽提問和表達,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感受探究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觀察記錄本

活動過程:

一、引發問題,激發孩子仔細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老師:我發現孩子們對蝸牛特別感興趣,你覺得你最想知道的是哪方面的問題?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背殼有什麼作用?

幼兒:我想知道蝸牛的眼睛在哪裏?耳朵在哪裏?鼻子在哪裏?蝸牛有牙齒嗎?它怎麼吃飯的?

幼兒:蝸牛有腳嗎?如果沒有腳,那麼它是怎麼走路的呢?

(老師的思考:孩子們提出來這麼多有趣的問題,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把蝸牛擬人化,把它和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功能進行比較,想進一步瞭解蝸牛的`身體特徵和生活習性。而且這些問題還真的難到我了,我也需要去查閱資料才能得到答案。綱要也指出:在科學活動中要讓孩子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何不把問題又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求答案呢)

老師:老師對小朋友提出的這些問題也很感興趣,那我們以後天天早上都去觀察蝸牛,看看蝸牛五官到底在哪兒?再仔細觀察蝸牛的沒有腳是怎麼走路的?我們要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觀察記錄本上,觀察完後我們要一起分享,看哪個小朋友的發現最多。

二、幼兒觀察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帶着問題進行有意觀察和簡單記錄。

老師:孩子,你看到蝸牛的頭了嗎?看到它的眼睛和鼻子了嗎?

幼兒:老師,我只看到一個背殼,沒有看到蝸牛的頭。

老師:那再等等看,可能蝸牛一會兒就會伸出頭來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把頭伸出來的時候頭上還有兩個小黑點。

老師:真的有,看仔細了,長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趕快把它記錄下來吧。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條白色的印子。

老師:真的,觀察得真仔細,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其它的蝸牛爬過的地方是不是都有一條白色的印子呢?

幼兒:好的。

幼兒:老師,我發現蝸牛真的把我們的菜葉吃掉了,但是我看不見它們是怎麼吃的。做操前我只看見它在那兒趴着,喝完牛奶後我再看的時候就看見菜葉上有一個洞了。

幼兒:老師,每次我一伸手要去摸蝸牛的時候,它就把頭縮進去了,我都看不到它了。

老師:那趕快把這些現象記錄下來,以後和小朋友交流,看他們是否有一樣的發現。

(由於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孩子們的觀察非常仔細和耐心,除了晨間活動我組織去觀察以外,個別孩子自由時間也去觀察,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會去觀察,而且觀察一次都要持續很長的時間,還一邊觀察一邊和同伴說着自己的發現。)

三、梳理交流,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渠道解決其它問題。

老師:你們觀察到蝸牛是什麼樣子的?它的五官到底長在哪兒?

請幼兒拿着自己的觀察記錄本上來和小朋友進行交流。

(幼兒有的畫出來一個圓形的貝殼,有的畫出來露出頭的蝸牛,還有觀察得更仔細的孩子還畫出了蝸牛貝殼上的一些花紋。幼兒普遍在露出的頭上畫了眼睛和嘴巴。觀察得細緻的幼兒孩子頭上畫了兩個觸角。有的幼兒還和小朋友分享了蝸牛走路的動態,爬着一動一動的就往前了)

老師:小朋友還有什麼問題和疑惑也可以提出了來,看其它小朋友有沒有答案。

(孩子們提出了沒看到蝸牛怎麼吃東西,怎麼聽聲音,背殼有什麼用這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但是通過觀察也沒有得到答案。)

老師引導:孩子們,你們提出的蝸牛怎麼看、怎麼聽、怎麼吃東西的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清楚,你們覺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得到這些答案呢?

幼兒:上網查詢、問爸爸媽媽、看書。

老師:那我們就分頭去查資料,明天我們再來交流好嗎?

四、分享交流,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老師:你們的問題找到答案了嗎?答案是什麼?你是怎麼找到答案的呢?

幼兒:我爸爸給我做網上查了的,我爸爸說蝸牛的視力很差,只能看一點點地距離。

幼兒:蝸牛走路的時候是爬着走的,它會分泌粘液,讓路溼一點,這樣爬着走就不傷身體了。那個白色的印子就是蝸牛分泌的粘液。

幼兒:蝸牛的背殼是保護的作用,它怕光和壞人,看到強光或者危險的東西就把頭縮進去。

幼兒:我媽媽說蝸牛有它們自己的語言,碰碰觸角就表示它們在說話了。

老師:小朋友都說出來自己的答案,真能幹。接下來我們給蝸牛朋友畫個像,把我們知道的都告訴別班的小朋友好嗎?

老師和幼兒一起製作展板:我們的蝸牛朋友。

活動反思:

教育內容的生成應基於孩子的問題需要。孩子們的在觀察蝸牛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說明孩子們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與幫助,這時如果老師視而不見,那麼就會錯失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機,通過對孩子問題的分析和思考,確定生成蝸牛這個主題的教育活動,我覺得能夠發展孩子的細緻觀察能力,激發孩子的探究慾望,而且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大膽分享交流的能力。

教師採取的行爲策略應有利於孩子目前問題的解決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在孩子們提出了有關蝸牛的若干問題之後,我採取了三個策略來解決問題。首先我選擇了採取了激發孩子仔細觀察這樣一個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細緻觀察、帶着問題去觀察的能力,這樣的有意識的觀察是優良的學習品質,對孩子解決目前問題和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幫助。第二,我採取了讓孩子主動尋求答案的策略。這一策略主要是發展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在的信息社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孩子們除了觀察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家庭教育資源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這一策略可以發展孩子用多種方法大膽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採取的策略是幼兒大膽分享和交流的策略。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對蝸牛有了自己的認識,產生了表達和分享的需要。於是我就採取了這一策略。這一策略的產生是爲了讓孩子在分享活動中充分表達和聆聽別人的答案,發揮同伴互助學習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傾聽與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有促進作用。這3個策略的解決既有利於目前問題的解決,又有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需要。

教師隱性地指導是爲了突出孩子主動地學習。在本次活動中,幼兒獲得的有關蝸牛的知識不是老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通過觀察和詢問得到答案的,這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主體性,使他們成爲問題的提出者和解答者,促進了幼兒的探究意識和能力的發展。在本次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爲孩子的發展提供了觀察和交流的平臺,發揮的是隱性指導作用,重在激發和調動幼兒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孩子體驗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感受其中的快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