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7篇

本文已影響 1.14W人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合集7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理解它們的名稱、含義。

2、正確比較不同物體之間數量的多少,並用“=”、“ <”、“>”表示數量關係。

3、體驗與同伴兩兩合作的樂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重點:

認識“=”、“<”、“>”,理解它們的名稱、含義。

活動難點:

正確比較不同物體之間數量的多少,並用“=”、“ <”、“>”表示數量關係。

活動準備:

1、 教具:“=”、“<”、“>”小卡片2套;1——10數字卡片2套;學具用品圖片2套;準備三種數量不等的學習用品,分別放在幼兒前面的桌子上。

2、學具:作業單和黑色描線筆同時夾在寫字板上,放在小朋友的椅子底下;六隻筐內放置不同數量的學習用品。

活動過程:

一、分人數,“=”、“<”、“>”初認識。

1、教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文具超市購物。你們來了四組人,看看第一組和第二組分別來了幾個人?(根據回答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數字卡片X)。一樣多,用什麼符號表示?教師出示等號的卡片,並直接解釋:兩個數相同表示一樣多,我們用等號表示,兩根一樣長的、平平的線就是等號,放在算式裏念做“等於”。幼兒跟讀,並空手徒手練習寫“=”和算式“ X=X”

[運用“幼兒”本身引出活動內容,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爲學習新的內容做鋪墊,又起到自然過渡的作用。]

2、認識“>”

①教師(分別把男女形象的圖片放在黑板上):我們再數一數,第一組和第二組裏面的男孩子一共來了幾個,女孩子一共來了幾個?在男女的圖片下貼上相應的數字X和X。

②教師:還能用“等於”這個符號表示嗎?該用什麼符號表示呢?

③教師(出示“>”卡片引導幼兒觀察):你們看,可以用這個符號,它長什麼樣?像什麼?

④小結:這個符號有個特點,它的大嘴巴總是朝着數字大的一面。大大的嘴巴在前面的叫大於!

⑤幼兒跟讀並空手練習書寫>,並能準確讀出算式X>X

[藉助圖片更有利於幼兒直觀的學習,引出“>”更自然。]

3、通過比較“<”“>”的不同,推理認識“<”。

① (教師出示女孩子在前男孩子後的圖片),剛纔是男孩子在前,現在女孩子在前,那數字應該怎麼放呢?(出示相應的一對數字X和X).

② 教師(舉着“>”)啓發:現在,這個符號該怎麼放?並請個別幼兒示範擺放該算式X<X。)

③ 教師:“<”和“>”有什麼不一樣?(請個別幼兒說說)

④ 教師:現在,尖尖小角在前面了,變成了什麼符號?該怎麼念?引導幼兒念出“小於”。

⑤ 小結:尖尖小角在前面的是小於。幼兒跟讀算式X<X並空手練習書寫“<”。

[根據大班幼兒愛挑戰的特點,這一小環節讓孩子遷移剛纔所學的知識經驗來推理“<”,符合了綱要內容。]

二、數文具用品,“=”、“<”、“>”重溫習。

1、師:剛纔我們認識了“=”、“<”、“>”,現在我要請你們來幫忙了。

師:我呀從文具商店買了一些文具用品,想請你們來幫我數數。看看哪個多哪個少,用符號來比一比,好嗎?(教師出示圖片)

師:誰來數一數一張圖片裏的蠟筆有幾盒,小書有幾本,把數字貼在相應的圖片下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幫幫我,誰願意來?(請一名幼兒上來)

師:那這兩個數字之間應該用哪個符號呢?(請一名幼兒上來擺一擺)師幼共同驗證。

2、師:第二張圖片裏的訂書機和橡皮誰願意來幫我數並把數字貼好。(請一名幼兒上來)

師:那這兩個數字之間應該用哪個符號呢?(請一名幼兒上來擺一擺)師幼共同驗證。

3、師:還剩下最後一張圖片裏的鉛筆和本子沒數了,誰願意來挑戰呢,並把相應的數字貼好。(請一名幼兒上來)

師:那這兩個數字之間應該用哪個符號呢?(請一名幼兒上來擺一擺)

4、師:爲了謝謝你們幫我的忙啊,我們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看誰反應快!我來指這三個算式,看誰能又快有準確地把算式念出來。

[考慮到孩子能力層次的不同,三張圖片是由易到難擺放的,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結合第一環節是活動的重點。]

三、逛商場,“=”、“<”、“>”深鞏固。

1、師:遊戲玩結束了,我們要去逛文具商店了,瞧,他們就在你們身後,爲你們準備很多不同的文具用品。你們想去看看嗎?(想)

2、師:去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出示作業單,一會去逛的時候看看各類文具用品有多少,把它填在相應的圖片下,然後再用“=”、“<”、“>”來比一比,填在圓圈裏。

3、師:聽明白了嗎,好,從你的椅子下拿出作業單去後面逛商店吧!

4、師:已經逛完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說說你的統計情況,看看是不是統計的一樣。

[這一環節是活動環節的難點,考慮到大班孩子已有挑戰的心理但又考慮到能力弱的幼兒,我對要統計的學具用品做了些許調整,從簡單的、稍難的、再到難的,統計表也重新制作了,這樣等符合了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

5、講評驗證幼兒作業單。

6、請有錯誤的幼兒進行驗證再修改。

活動延伸:

師: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文具用品商店,買一些必要的文具用品,例如蠟筆、水彩筆,可以數數有多少支,哪個多哪個少,比一比。

[迴歸生活,這讓孩子現學現用,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生活即教育”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小百科:。當一個數值比另一個數值小時使用小於號(<)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探索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並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2、在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的基礎上,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3、能專心傾聽別人講話及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與結果。

活動準備:

1、教學試驗材料:各種能沉、浮的物品(玩具、小木塊、勺子等),大容器7個、記錄表等。

2、科學術語及詞彙:沉、浮。

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

1、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這些物品寶寶想到水裏游泳,你們猜猜看會怎麼樣呢?(出示沉↓、浮↑卡片)2、師:你們說有的會沉,有的會浮,我也不清楚,那我們就把玩具扔進去看看呢?

3、讓幼兒大膽猜測其餘物品寶寶的沉浮現象。

二、幼兒操作活動:感知“沉”、“浮”現象。

1、第一次實驗:幼兒把物品放進水裏,看看結果和自己的猜想一致嗎?。

2、第一次記錄:記錄猜想和實驗的結果。

3、交流:幼兒相互交流第一次猜測和實驗結果,探索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是否一致。

三、探究用不同的材料使下沉的物體浮起來。

1、這些物品寶寶,他們在水裏有的是沉的、有的是浮的,現在老師要請你們去玩一玩,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你有沒有辦法使原來沉在水底的東西浮起來,使浮起來的東西沉到水底?等玩好的時候啊,再把你的方法告訴我們。

2、幼兒操作改變物體的沉浮,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材料和方法3、你用什麼辦法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的?成功了嗎?

幼兒:沉下去的東西請沉的東西幫忙會沉下去,要請浮的東西幫忙纔會浮起來教師小結:浮的東西可以幫助沉的東西浮起來;沉的東西可以幫助浮的東西沉下去,而且和物體的輕重、大小有關四、經驗遷移水有很多神奇的力量,但是水太大了,也會給我們帶來危害,發大水的時候(圖片),我們周圍的東西都沉到了水裏,我們人也會沉到水裏了,這個時候,我們想什麼辦法可以使自己不沉下去而得救呢?(救生圈、腳盆、木頭、船等圖片)五、結束小結。

科學家很聰明的,他們運用水的神奇力量發明了船、潛水艇,可以使我們人在水裏走來走去,我們小朋友長大以後也可以發明一些在水裏沉、浮的東西。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一、主題的由來:

三月的最後一天是幼兒園三月份的“月末大會餐”,小朋友們在會餐後紛紛在一起議論起來。有個孩子說:“南瓜餅最好吃,甜甜的、還炸得很脆、太好了”。另一個孩子說:“我最喜歡玉米炒豆,有營養”又有一些個孩子說:“我媽媽也會做…”…見孩子們談得那麼開心,我也圍了過去、問:“你們知道幼兒園裏這些好吃的東西是誰做出來的嗎?”孩子們搶着說:“我知道”“我見過…”“我去廚房拿過東西”“廚師穿着白衣服”“廚師還會做糕點”…我發現孩子們對“廚師”的話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我決定捕捉住孩子們的這一“熱點話題”,開展一個“快樂的小廚師”的主題,和孩子們一起來討論關於“廚師”和“廚師勞動”的種種話題。

二、主題活動預設總目標:

1、通過參觀、感受,在生活中獲取有益的經驗,體驗勞動的快樂。

2、喜歡參加欣賞活動,能感受樂曲的節奏和情緒的變化。

3、願意大膽地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自己的體驗與感受。

4、自主地選擇多種方式,富有個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三、活動的開展:

活動一:音樂欣賞《快樂的小廚師》(一)

★活動目的:

通過欣賞樂曲,引導幼兒聽辨樂曲各段的節奏,感受節奏和情緒的變化。

★活動準備:

《快樂的小廚師》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方式:

1、引導幼兒充分欣賞音樂,聽辨樂曲各段的節奏,感受樂曲情緒的變化。

2、以提問的方式,鼓勵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自己對各段音樂的感受。

(1)樂曲的節奏一樣嗎?有什麼變化?

(2)這時聽起來心情怎麼樣?

(3)誰能猜猜音樂快、慢的時候都像小廚師在做什麼?

★活動反思與推進:

孩子們通過欣賞樂曲,能很好地聽辨《快樂的小廚師》各段的節奏,和樂曲一會兒快一會兒慢的節奏特點;並能很好地說出“最後一段聽起來的感覺是很開心,很高興的”等等。但當在我提出:“誰能猜猜音樂快、慢的時候都像小廚師在做些什麼?”時,我發現孩子們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對廚師勞動的瞭解)對每段樂曲所表達的內容無法理解、分辨,更無法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活動二:能幹的廚師師傅

★活動目的:

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的食堂,瞭解廚師及食堂其他工作人員的勞動;培養幼兒“尊重廚師勞動”的情感。

★活動準備:

事先與食堂工作人員聯繫參觀時間,照相機。

★活動方式:

1、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食堂,瞭解廚師及食堂其他工作人員工作時都在做哪些事情;教師爲活動拍照,以幫助幼兒回憶。

2、參觀後的談話,鼓勵幼兒說說:

(1)你看到了廚房裏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廚師師傅在做什麼?

(2)他們做哪些事情的時候動作是快的?做哪些事時動作是慢的?

(3)他們是怎樣做的?(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活動反思與推進:

孩子們在食堂參觀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對廚師的勞動充滿了好奇,積極地參觀、討論着廚師的勞動;在談話中,孩子們對廚房裏的工作人員在做什麼?廚師師傅在做什麼?表述得很清楚,能用動作加以模仿;還能說出:“廚師切菜時動作很快”“洗米時動作有點慢”“炸魚時、油很燙廚師的動作很慢”等等。但由於當天廚房裏的工作人員只在做切西紅柿、腐竹,洗米,炸魚這幾項工作。孩子並不能全面地瞭解廚師工作的多樣性,和步驟性。

活動三:能幹的小廚師

★活動目的:

鼓勵幼兒親身嘗試體驗廚師的勞動,從中感受烹飪過程帶來的快樂。

★活動方式:

1、週末家庭親子活動《能幹的小廚師》。

2、小朋友和爸爸媽媽討論,選擇一道簡單的自己能夠做的菜。

3、在爸爸媽媽的指導、幫助下學做這道菜,體驗烹飪過程帶來的快樂感受。

4、建議家長們拍下孩子們做菜時的精彩瞬間。

★活動反思與推進:

通過親身體驗廚師勞動,孩子們對烹飪的過程有了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對自己的烹飪成果充滿了信心和自豪感,急切盼望着與老師同伴分享。在週末裏、有些孩子已經迫不及待地打來電話說着自己做的菜是怎樣怎樣做的,吃起來怎樣怎樣好吃……;爸爸媽媽還給他們拍了照等等。

活動四:我會做的菜

★活動目的:

1、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烹飪過程的感受與理解;與同伴分享烹飪過程帶來的快樂。

2、能有序地表達自己的烹飪過程。

3、引導幼兒學畫人物開心、得意的面部神情。

★活動準備:

反映孩子們做菜時的精彩瞬間的照片,圖畫紙,水彩筆。

★活動方式:

1、幼兒將帶來的照片按烹飪程序,有序地貼在指定的展示板上,佈置成“我會做的菜”專欄。供幼兒相互觀賞、介紹。

2、談話活動:組織幼兒以分組、集中的形式相互介紹自己做的菜,表達自己對烹飪過程的感受與理解;與同伴分享烹飪過程帶來的快樂。

提問:“你做的菜名叫什麼?”“它需要哪些材料?”“這道菜是怎樣做出來的?”

“吃起來味道怎樣?”“做菜時什麼時候最開心?”

3、引導幼兒以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做菜時最開心或最得意的時候。

重點指導幼兒:學畫人物開心、得意的面部神情。

★活動反思與推進:

孩子們通過談話,繪畫活動充分地與同伴分享了自己參與烹飪工作時興奮、快樂、得意的情緒體驗。並且、幼兒通過描述自己做菜的過程,再次體驗了烹飪過程的有序性。

活動五:音樂欣賞《快樂的小廚師》(三)

★活動目的:

願意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大膽地用肢體語言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活動準備:

錄音機,所需磁帶,袖套人手一副,廚師服,人手一件,長方盤人手一個。

★活動方式:

1、律動進場:《龜兔賽跑》。

要求:幼兒根據樂曲節奏的快慢,情緒變化;表現出不同的動物形象及不同的情緒的'事件。

2、幼兒回憶自己的做菜經歷,完整欣賞樂曲。

3、鼓勵幼兒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要求:聽聽、想想,每段音樂都像小廚師在做什麼?

4、根據幼兒表演情況提出要求,幼兒再次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感受,用肢體語言表現。

5、遊戲:《猜猜我做什麼菜》

★活動反思與推進:

本次活動由於能夠讓幼兒在生活中地參觀、感受廚師的勞動,並親身嘗試烹飪一道簡單的家常菜,從而使幼兒很自然地體驗到了烹飪勞動給他們帶來的興奮、快樂、得意的心情;也瞭解到廚師烹飪工作的有序性及基本步驟,爲幼兒更好地欣賞、理解樂曲提供了有益的生活經驗。遵循着傾聽入趣——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藝術欣賞原則。但在本次活動中,在“把孩子所獲得的生活經驗運用到樂曲欣賞”方面把握不夠好。幼兒欣賞後的肢體表現,有單純爲音樂配動作的傾向;另外、當孩子在用肢體表現時,應更準確地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這樣纔可以更好地將已有的生活經驗運用到表演中來。

活動應以欣賞爲本,讓幼兒充分感受,真正理解樂曲後才能自然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肢體表現。當幼兒能夠很好地欣賞,理解,並用肢體語言表現樂曲後,可以讓把曲子投放到表演、角色、美工、生活勞作等區域中,讓幼兒用多種方式,富有個性地表現樂曲。

活動六:綜合活動《快樂的小廚師》

★活動目的:

鼓勵幼兒自主、大膽地選擇多種方式,富有個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活動準備:

錄音機,所需磁帶,袖套,廚師服,幼兒自備各種廚具若干,圖畫紙,水彩筆等。

★活動方式:

1、幼兒分組自由選擇玩具、材料,自主、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幼兒在角色,表演,生活勞作等區域中邊開展活動,邊跟着音樂節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所描繪的多彩迷人豐收的秋天,產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運用個人的經驗想象畫面,仿編新的散文。

3、用歌唱、朗誦和舞蹈等方式來表現與讚美秋天。

二、活動準備:

《秋天的雨》flash課件、磁帶、打擊樂器、有關《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

三、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課題:

(1)一年有幾個季節?

(2)夏天的天氣怎麼樣?秋天呢?

(3)你喜歡秋天嗎?爲什麼?

(二)、欣賞和理解散文的畫面與內容。

1、播放課件完整欣賞

秋天的雨是什麼?秋天的雨有什麼?

2、分段欣賞

(1)秋天的雨,真是一把鑰匙嗎?爲什麼散文中說它是一把鑰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還可以把什麼顏色給誰?(兩個小朋友討論)然

後玩開火車遊戲老師說第一句“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請小朋友仿編散文“它把什麼顏色給了誰?”

(3)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你還聞到過什麼好聞的氣味?

(4)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冬天快要來了,你知道小動物、植物還有我們人是怎麼準備過冬的嗎?(先自由發表意見,再請教你們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接下來分組分批仿編散文。

3、再次完整欣賞

提問:爲什麼說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小結並觀看《豐收的秋天》的幻燈片。

(三)、總結與延伸活動

秋天的顏色五彩繽紛,秋天可以收穫那麼多好吃的、好聞的、有用的東西,你們喜歡秋天嗎?剛纔我們欣賞了優美的散文,下面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歌聲、舞姿來誇誇秋天,表現秋天的收穫。

(1)我們一起手拉手去《郊遊》看一看秋天的美景。(圓形)

(2)我們來到果園來翻看《秋的畫報》(朗誦)

(3)這麼多果子我們一起來《摘果子》(舞蹈)

(4)小樹葉飄呀飄,飄到了大樹媽媽的腳下,我們來唱一唱《小樹葉》

(5)小朋友的歌聲舞姿都很美,我們用小樂器來演奏《木瓜恰恰恰》

有時間的話分組表演:

歌唱《小熊過橋》

朗誦《我們的祖國真大》

歌唱《國旗紅紅的哩》

歌唱《小螞蟻》

音遊《問候舞》

音遊《逛公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級積木消毒時,孩子們發現了浸泡在水裏的許多積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們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樣的積木爲什麼有的是浮起來的?有的卻是沉下去的?圍繞着孩子們的熱點話題我們在科探區投放了《沉與浮》的探索材料。

活動描述

片段一:沉浮實驗開始了

我先讓孩子一起猜測什麼東西可能會浮起來、哪些可能會沉下去。孩子們信心滿滿的表示,大的重的會沉下去,小的輕的會浮起來。我再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猜測收集實驗材料。同時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針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經驗上造成認知衝突,引導幼兒從關注物體的外形到關注物體的材質。我提供了幾個不同功用的臉盆(一個放浮起來的物品、一個放沉下去的物品、一個放水)和記錄表,就這樣,我們的沉浮實驗就開始了。活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來參加,欣怡是第一個做實驗的人,她把物品一個一個地放入水中,仔細地觀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來的還是沉下去的,有時分不清楚時還會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後她拿着記錄表高興地和同伴們分享她的實驗結果。孩子們在認真地實驗着,當實驗結果和自己的猜測一致時特別有成功感,而當不一致的時候會留下小小遺憾。在孩子充分實驗的基礎上,針對孩子們的問題,如爲什麼回形針又輕又小,也會沉下去呢?我組織孩子展開了討論。

分析:

我們班級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沉與浮”的活動,對於相關的一些沉浮的經驗認知還是比較少的。孩子們對於沉浮的基本經驗就是大的東西、重的東西會沉下去,小的東西、輕的東西會浮起來。然而孩子們在實驗中得到的結果卻和他們原有的經驗產生了衝突。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小的、輕的東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東西也可能是浮起來的,他們不再單純從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輕重來猜測它到底是沉還是浮了。另外,孩子們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製品,而這些塑料製品都是浮起來了,於是孩子們也瞭解到從物品的屬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並將這個關鍵經驗進行了歸納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屬做的東西,爲什麼有的會浮有的會沉?

在孩子們初步形成“塑料的東西會浮起來的,鐵的東西會沉下去”的經驗之後,我又和孩子們共同收集材料,驗證已獲得的經驗。我重點投放了不同的金屬類物品,以對孩子的已有經驗造成進一步的認知衝突。孩子們實驗後驚奇地發現,不管什麼塑料的物品確實都是浮起來的,但同樣是金屬類的物品也卻有不同的沉浮表現,還會像魔術一樣發生變化。在一次實驗中,菲菲完成實驗後襬弄這些材料,當她把碗充滿水之後發現碗開始沉下去了,這與之前的實驗結果又產生了不同,碗在沒裝水之前是浮起來的,而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原來,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變的,本來沉的東西還可以讓它變得浮起來。那麼怎麼樣才能使物品的沉浮發生改變又成爲了孩子們的一個問題。

分析:

通過對不同物品簡單的沉浮探索之後,孩子們對沉與浮活動有了一定的經驗,也和原有的認知經驗產生了矛盾點,於是我們圍繞着這個矛盾點繼續探索。從孩子們產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選擇單一的、比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屬類。由於金屬類的物品在孩子們的概念中都是屬於比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對於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和實際操作結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這個矛盾點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內容。雖然碗、盤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屬物品,可是它們的形狀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從重量來看就比較輕了,因此呈現的都是浮起來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又認識到了空心與實心所產生的不同的沉浮狀態。

片段三:怎麼改變物體的沉浮呢?

在發現碗裝滿水時所改變的沉浮狀態後,孩子們的興趣不單單在於觀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許多的孩子在操作中開始尋找讓物體沉浮改變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動中,昊昊一邊操作一邊詢問我是否能給他一根繩子,原來他想利用捆綁的方法將重的物品綁在輕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達到將物品從浮着的狀態變成沉下去。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操作中將之前積累的經驗進行運用,能從重量、大小、形狀等多方位來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兩個階段的活動中我們圍繞着不同物品的沉與浮展開。有了這兩個階段的探索實驗,孩子們發現有的物品有時會沉下去有時會浮起來,也就是說物品的沉與浮不但與它本身的質量有關,也與外界的影響有關,如碗在不裝滿水的情況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裝滿水之後就沉下去了。因此,在這個階段孩子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不單單是實驗觀察物品的沉浮情況,而是想辦法改變物體的重量或體積大小等來實現改變物品本身沉浮狀態的一種探索。在這階段孩子們的探索機會會更加多,能夠選擇不同物品的組合方式,增強了實驗前的思考性和實驗中的趣味性。通過嘗試不同物品的達成來實現自己的實驗結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戲

紙船、雞蛋、紙盤、泡沫板……各種不同的沉浮小遊戲開始了。孩子們在紙船上、紙盤上和泡沫板上不斷地增加雪花片的數量,比比看誰的浮力大、誰的浮力小。原來,不同的材質,它們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鹽,看看,原本沉着的雞蛋浮起來了,加入不同份量的鹽,雞蛋浮着的高度也會不同呢!

分析:

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觀察物體的沉浮、感知影響物體沉浮的原因到改變物體的沉浮這一過程中,瞭解到了物體沉浮不僅受本身條件的制約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響,對於物體的沉浮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展了各種沉浮的小遊戲,通過增加物體重量、改變液體密度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感受不同物體所承載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過在清水中不斷加入食用鹽的方法改變清水的密度來達到雞蛋沉浮的效果,這與之前通過物品捆綁、增加物體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沒有任何的改變,而改變的只是媒介物——水。通過這次的探索引導孩子去發現,改變媒介物也能改變物品的沉浮。這也開闊了孩子們的思維,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瞭解長城,嘗試用不同材料及已有建構技能建構“長城”。

2、在與同伴的合作建構中,激發愛國情懷和合作互助之情。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觀賞、瞭解過萬里長城。

2、木質積木、管狀積木、雪花片、紙磚積木等建構材料。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談話引入。

小朋友你們看了萬里長城的圖片後,有什麼感受呢?你覺得萬里長城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小結:萬里長城長度很長、是一節一節連接起來的……

二、建構萬里長城。

1、那今天呢,我們也來動手建構一座小型的萬里長城,大家可以先找幾個朋友一起組成一個小組,然後想想你們要去造什麼?用什麼材料、什麼方法建造?商量好之後,開始行動。

2、觀察幼兒分組建構情況

(1)建構材料、建構方法是否合適。

(2)在遇到問題時,能否與同伴協商解決,共同合作完成“萬里長城”。

三、建構後評價。

1、很多小朋友的萬里長城都已經初步建造完成了,哪一組先來向大家介紹,你們用什麼材料、什麼方法造了什麼?

2、請大家一起來看看,自己組建構的萬里長城有沒有不合適的地方?下次需要做哪些調整?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讓我瞭解到我們班孩子對建構遊戲依然缺乏豐富的動手感知經驗,而且合作意識非常薄弱,當孩子較長時間沒有把長城拼出來老師是否及時介入共玩和幼兒們一起討論共同探索,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從而推動幼兒的成功喜悅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繪畫活動,體驗大膽創作的樂趣。

2、藉助想象、嘗試用不同的圖形表現各種物體的基本形態。

3、大膽利用各種線條和色塊豐富畫面,初步學習色塊裝飾畫。

  活動準備:

1、教具:各種幾何圖形(圓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梯形、正方形、長方形等)、記號筆、繪畫紙、油畫棒、範例若干。

2、學具:繪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3、經驗準備:有圖形拼搭的遊戲。

  活動過程:

1、“幾何圖形”來做客。

*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想不想跟它們見見面?那我們一起把它們請出來吧!

*師出示各種幾何圖形。

*看,你們認識它們嗎?我們一起跟它們打個招呼吧!引導幼兒一起說說各種圖形的名稱。

2、“幾何圖形”變魔術。

*現在,這些幾何圖形要給你們變個魔術,你們想看嗎?

*教師利用幾何圖形快速在紙上畫出小鳥的基本形態。

*你們看,變成了什麼?是哪些幾何圖形變的?這隻小鳥變得怎麼樣?

*你們想用幾何圖形來變魔術嗎?你想變出什麼呢?可以用哪些幾何圖形來變?

*請幼兒自由討論,然後個別幼兒來示範。

誰願意到前面來變一變?

*教師根據幼兒的繪畫情況做簡單。

3、“幾何圖形”捉迷藏。

*現在幾何圖形變的小鳥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遊戲了,你們願意嗎?請幼兒閉上眼睛。

*出示小鳥的色塊畫。

*看看小鳥躲到哪裏去了?你們發現小鳥和剛纔有什麼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畫面上豐富的色塊。

*你們喜歡這幅畫嗎?爲什麼?漂亮在哪裏?

*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色塊是怎麼變出來的嗎?幼兒說,師邊示範邊講解。

*想一想,除了用橫線和豎線來變方格,還可以用什麼線條變出方格來?

幼兒說出一種線條,教師就出示線條圖片。

*教師:這些幾何圖形可以變出許多不同的物體,各種線條也能變出不同的方格來,方格里塗上漂亮的顏色就變成了漂亮的色塊。你們想來試一試嗎?

4、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介紹作畫材料。

*教師提要求:(1)先想好你要用幾何圖形變出什麼物體。(2)畫的物體要大大的,並畫在畫紙的中間。(3)線條畫出來的方格也要大大的,塗色塊時顏色要均勻,而且一種顏色的色塊要隔開來,這樣畫出來的畫才漂亮。(4)畫好後,你可以說一說你用什麼幾何圖形變出了什麼物體,它躲到用什麼線條變成的色塊裏了。

5、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來介紹自己的作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