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3.44W人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我們該怎麼去寫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通用11篇)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1

《江南》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所以我沒有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而是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首先我把課文讀通順作爲讀文的開始,我沒有采用死板的朗讀,而是帶着一羣天真的孩子做了一場有趣的捉迷藏遊戲。課堂上雖少了講解,少了問答,但學生參與的熱情是空前的高漲,思維也非常活躍。那一刻,每個孩子都成了一條活潑、調皮的小魚。這樣的情境,在每個孩子的心裏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對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對於學生進行觀察圖這方面的指導上做得不夠好。由於小學生生活在北方,對南方的生活不了解。特別是小姑娘坐上小船採蓮的`情景,我應該結合詩句指導看圖。先聯繫前兩行詩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連起來說一說,使學生把觀察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聯繫起來,感受到江南美景如畫,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江南的熱愛之情。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2

《江南》是一首古詩,這首詩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下面就上《江南》這一課,談談我對課改的所思所感:

一、轉變教學地位,要以學定教。

在備課時,我認爲教材是“文本”,沒有想到它是一種動態的課程,教師對給定的內容可以有自身的理解和改變,使之轉化爲自己的'課程。我這節課識字教學的重點沒抓住,因爲“魚”、“西”、“北”三字學生在幼兒園已學過,字音、字形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掌握的,學前期寫字較少,我應把書寫作爲這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掌握如何在田字格中書寫這三個字,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這節課給我一個啓示,在理念上,教師應樹立“教材只是教學的工具”的新觀念,教師應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要以學定教,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實際,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促進學生學習個性和諧、健康地發展。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尊重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引導和幫助學生。在這一課,我也力圖體現民主性、平等性,但由於陳舊觀念影響緣故,在評價學生時,激勵機制運用較少,個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能激發。今後教學中,我要以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爲出發點,給學生課堂學習帶來積極影響,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敢說敢做。

三、轉變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本次課改的重點。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在《江南》一課中,我雖然有意識讓學生自主識字,自己讀書,但是由於指導不到位,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因缺乏對一年級學生的信任,學生合作學習沒有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今後的教學中,要逐漸將學習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在學習中使他們自學能力得以提高,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儘量避免煩瑣的講解,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今後,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與課改一同成長。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3

本文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景,一處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

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古詩,可以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詩句語言的精煉,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如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情景表演等,指導學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爲了讓孩子們體會到魚兒的快樂,我請幾個孩子,分別扮演“田田”的蓮葉,位於“(中)間”“東”“ 西”“ 南”“ 北”方向,再請幾個孩子體驗魚兒嬉戲時的愉快心情。這樣,既突破了難點,孩子們又正確地掌握了“東西南北中”幾個方向。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4

1.識字:第一課時中,通過同桌對讀正音、交流識字方法、開火車組詞來認識生字,但沒有做到每個字都讓學生說一句話;第二課時,通過帶拼音全班齊讀生字、小組合作讀生字卡、識字遊戲等方式複習鞏固。大部分學生能掌握生字,少數學生不能認讀“蓮、南”,nl不分。

2.寫字:第一課時,學寫“東、西”,“東”的第四筆容易錯寫爲點,有幾個學生能自覺發現“西”和“四”的相似,也能區分。書寫時,豎彎容易錯寫成豎折。時間分配不當,課堂上實際寫字的時間不足。

3.誦讀:第二課時的讀比第一課時多,設計了小組賽讀、分角色讀、帶動作讀、吟誦品讀等方式。但讀得還不夠多樣,環節設計不夠緊密。部分學生誤將“蓮葉何田田”讀成“荷葉何田田”。尚須要強化識記,加強誦讀,讀中理解,熟讀成誦。

4.拓展:介紹了《採蓮曲》《小池》等古詩,其中意外發現《小池》是學生幼兒園學過的'。這個環節充分暴露了我的問題:不信任學生。我一開始應該先詢問學生知不知道其他關於蓮花的古詩。由於擔心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我在教學中有“滿堂灌”的傾向,這節課我講的時間起碼佔了一半,沒有留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沒有做到以學生爲主體。

5.調控:不時有學生開小差、搞小動作,我有時不能發現,可見我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全面,沒有留意到每一個學生,同時,也說明我的課堂還不夠生動有趣,不能完全吸引學生。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5

第一冊《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古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圖。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於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薰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等到方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根據課文特點,我設計了教學,課後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後憑藉多媒體課件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麼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覆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採用表演背的方法,對於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麼樣的?

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讚歎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於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說:小朋友們,願意跟着老師划着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裏去採摘蓮子嗎?這麼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划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着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槳,於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麼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們開心划着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着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着接,於是我又接着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現小魚的驚喜而發出的叫聲不絕於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划船的歡快溢於言表。

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麼一劃槳,一發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採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鬆得多了。課前,老師對學生的預設要作充分的準備,課上對於老師的生成我們也不可低估,在備課時,考慮到課上學生的'坐不住,這划槳不僅僅是帶學生輕鬆地瀆懂了課文,而且還讓學生課中休息了一下,同時要求學生輕輕地划槳,別碰傷了蓮、葉也是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教育,真可謂是一舉多得。這首詩簡單易讀,琅琅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爲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上完這一課,我有兩點體會,在教學中今後要注意這兩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新課一開始,教師可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你喜歡這幅圖嗎?爲什麼喜歡?待學生回答問題後,教師可充滿感情地對學生說:江南是個好地方,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大家想去嗎?小朋友們都喜歡去,有的孩子會問:怎麼去?教師順勢引導:古人把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我們學好這首詩,不就是去採蓮了嗎?這一環節通過圖片展示的實在情境和教師繪聲繪色描述的語言情境,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們帶入了課文,初步感受到了江南水鄉的美景。

(二)整體感知,再現美。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時候,可藉助課文的插圖。這一環節的教學可這樣設計:

1、自由讀讀詩句,說說課文寫了什麼?

2、仔細看看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3、邊讀課文邊看圖,說說古詩中的哪些句子能在圖上找到?

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交流討論問題時引導學生聯繫前兩行詩句,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周圍的荷葉、荷花長得怎麼樣。再聯繫詩的後五行,進一步觀察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把看到的畫面和詩句的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這樣訓練,學生的腦中會再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就體會出了詩句中蘊含的美。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6

《憶江南》是我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詞,學生們語文第一課正在學習本首詞。學生對歌詞背景已相當瞭解。教學中我從優美的畫面作爲切入點,讓學生爲畫面配樂,從而引出《憶江南》的歌曲教學。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先讓學生對江南有一個總體的感受,爲後面的歌曲教學做一個情感鋪墊。

初聽教師範唱,學生們找出歌曲表達江南美景的句子且印象最深的句子,從這一句開始學習歌曲,打破歌曲教學的常規,這樣的目的'是能使歌曲教學始終圍繞一個字“美”。之後的歌曲教學通過教師唱譜 、學生接唱等方式讓學生來學唱歌曲。

這首歌曲雖然不長,但是卻有許多的一字多音,這是歌曲的難點。教唱時我採用層層深入的方法,同學們掌握的很好,在完整演唱時基本沒有錯誤。教師的教學語言很重要,教師韻律優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能把學生帶入到音樂情境之中,加深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的設計有它的完整性。

通過這節課,我也知道了自身有不足,要通過自己每天、每一節的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成爲一個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的教師。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7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展現了一幅盪舟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可謂有景、有情、有韻。

結合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採取了以下幾種手段:

首先,開始上課前我先出示採蓮圖給學生看,請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回答問題後,我開始講解課文並聲情並茂的大聲讀:“江南是個好地方,瞧荷塘裏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圓盤,鮮豔的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露出翠綠的小蓮蓬。微風吹過,荷花隨風擺動,好似仙子在水中舞蹈。這裏的孩子可以划着小船,來到湖面上採蓮,看活潑可愛的小魚在蓮葉間遊玩嬉戲,古人把這採蓮的情景寫了一首詩,題目叫《江南》。”深情並茂的朗讀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興趣,小孩子入迷了,進入了課文的意境中,我能感受到同學們和我一樣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美景中。

其次,在學習課文時候讓學生邊讀課文邊看圖,讓學生結合詩句進行看圖。觀察小姑娘是怎樣採蓮的,荷葉、荷花美不美,蓮葉間的小魚是怎樣遊動的。通過這樣教學訓練,我和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美麗的採蓮畫面,也讓讓體會出江南水鄉的美,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詩歌之美。

最後,經過上兩個環節的訓練,讓學生細細體會詩句的美,要有更深刻的認識體會,還得通過細讀課文詩詞來完成。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我抓住“何田田”來讓學生理解蓮葉茂盛鮮亮感覺,我鼓勵學生站起來,配上動作朗讀。學生誇張的表情,閃亮的眼神,各異的動作,帶來班上同學的笑聲,我想“何田田”一詞深深的印進了同學們腦海中,這就是詩歌之美。教學第二句時,抓住一個“戲”首先進行這樣的引導:“蓮葉長得這麼綠,蓮花開了,結了蓮子兒。人們划着小船採收蓮蓬。河裏的小魚呀,也樂開了”我講敘着魚兒開心嬉戲的情景,學生也進入慢慢進入詩中的意境中,同學們把自己想象成了小魚,在水中暢遊,課堂氣氛慢慢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進入了角色,把自己當成小魚。我相信這堂課一定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回憶。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8

從這件事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二十一世紀的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們的想法是純真的,在課堂上他們會大膽地直白自己的心聲,我們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扼殺這份童真。而這節課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緣由其一,是因爲學生受到家庭條件及家長素質的限制,且每學期的教學時間緊,教師又無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指導。其二,因爲我的知識水平和定向思維的限制,對於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並不能一一解答,尤其是與語文學科相差甚遠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倡導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我們的課堂也因爲學生的動態變得生機勃勃。教學中我們不能讓“死”的教案牽着“活”的學生走,在生成的課堂中我們應該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將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這樣才能真正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的統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同時,當今知識的更新速度令人驚訝,作爲教師必須加強理論修養和專業學習。在多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更要堅持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爲前提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識爲基礎的。只有隨時積累新知,更新陳舊觀念,不斷擴充知識面,才能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

要做一個無愧於“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好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種種問題,用我們柔和的迂迴“戰術”引導他們創新,“生成”一個美麗的“天堂”。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9

在朗朗讀書聲中,《憶江南》結束了,回想整堂課,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因爲這是語文活動課,是展現自己一年多進行古詩文誦讀這項課題研究成果的一堂課,所以無法在其它班級試教,也不可以做排練等違規的事情,所以我只能反覆在腦中排練整個課堂過程,但是“空想主義”終究是要碰壁的,在這堂課上,在一些細節上出現了問題,比如在一個環節上媒體沒有同步,比如板書當中的一些失誤,以及在隨機問答中的不夠嚴密等,都是因爲準備的不夠充分,或者說是設想的不夠嚴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課後充滿懊惱,並一次次告誡自己:今後上課務必要認真、再認真,做到百密而無一疏。

當然歡喜的事情還是很多,班中的孩子顯得那麼訓練有素,令我驕傲,經過一年多的薰陶,他們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準確,運用多元智能學習駕輕就熟,操縱電腦宛若行家,因此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圖畫組的電腦繪畫十分逼真,“紅勝火”的江花在片刻間出現,手工繪畫的孩子也展現了“綠如藍”的江水,他們的畫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啓示了智慧,激發了想象;語言組的蘇依凡大顯身手,運用網絡資源製作了演示文稿,把詞中的關鍵詞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詞的意思都翻譯並展示了出來,讓其餘同學直觀、準確地理解詞,他們的技術運用是最艱難,也最成功;朗讀組的在音樂庫中尋找喜歡的、適合《憶江南》朗讀的樂曲,並採用個人讀、集體組合讀的多形式來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詞,也把大家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然後全班一起嘗試配着吉他朗誦,效果好極了;而創作組儘管錯誤極多,頗受爭議,但他們的靈氣還是有目共睹,他們把詞改寫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標點等細節上還是顯得稚嫩,推敲不夠,當然這樣的嘗試已不容易,並和平時的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師提供的.多種資源:如網站、音像,仔細地研讀詞,並在問題的引領,任務的驅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務。

課堂的活躍、生動,是孩子們的創造的,同樣離不開網絡的貢獻。網絡也使孩子們學習如魚得水,每個小組相應的資源讓他們如虎添翼,機器和人就這樣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諧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話——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我們在網絡的世界裏舞動,在古詩詞的世界裏吟唱!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10

這首歌的歌詞取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憶江南》,是詩人晚年回憶江南風景時寫的,原作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詩的風格清新,語調輕鬆活潑,像一首動人的民歌。曲作者爲該詩配上了優美婉轉的旋律,更加表達了詩人熱愛江南美景的情感。

記得原來看過一個名師在介紹自己成功經驗時曾經說過,課堂上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手勢都是自己在家裏就訓練過無數次的,就像一個舞蹈演員對着鏡子練習自己的舞姿一樣,當時看的時候我還大相信,覺得太誇張了。以前同事也有說過自己上課的時候語言和姿態需要改進,自己卻從來沒有在意過。這兩次課,仔細揣摩自己上課時的言語,才覺得說出的話與當時的表情是那麼的不自然。有那麼幾句剛說完就覺得特別的彆扭。也不知道別人是怎麼看待,不知所措後自己敷衍而過。教學形態暫且不提,語言缺少美感、貧乏、生硬是我對自己言語的評價。這些表現跟當時緊張情緒有些關係,但我想它在很大程度還是反映了自己平時上課的一種狀態。《憶江南》這節課中設計了三個大板塊,分別是“賞江南、唱江南己沉浸在如詩的美景,通過準確的語言傳達給學生,藉助優美的形態語言把美展、舞江南。”這三個環節對教師的形態或言語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教師要把自示給學生,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帶進了一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美麗江南。上完了同樣內容的兩節課,我突然之間相信了,相信一個滿意的表情和手勢是需要訓練的,是可以訓練出來的。看來我下一階段的目標,就是不斷的改進自己在言語與形態這些方面的不足。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我深深體會到在每一堂音樂課中,我們的每一個不經意對學生來說都是經意的。靈性的頓悟,思維的流轉……課堂上我們的智慧和學生的智慧在碰撞。在摩擦時,每一次不足,並形成新的起點;每一次磨練,開啓課堂成功之門。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去鍛鍊、反思、總結,教學水平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一年級語文上《江南》教學反思 11

小語教材第一冊的第3課《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此詩爲《相和歌辭。相和曲》之一,原見《宋書。樂志》,算得上是採蓮詩的鼻祖,主要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採蓮的情景。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水鄉是採蓮的好地方,後五行是寫魚兒在蓮葉下游水嬉戲的情景。此詩最初爲漢代民歌,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詩中大量運用重複的句式和字眼,非常適合兒童閱讀和吟唱。正因爲如此,在識字環節我採用的是小組合作集中識字,突然重難點。因爲本文不像一些小韻文、小短文、小童話,它的語言比較凝鍊,節奏迴環往反覆,節奏感極強,如果把生字抽出來,整首詩的韻律就會被破壞,不利於目標的達成。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展現了江南水鄉的情景,可供學生觀察,幫助理解古詩。課文後面田字格里的7個字是本課要學會的生字。

我們大家都知道詩歌在我國有着久遠的歷史。本詩作爲一首漢樂府詩,它繼承了詩經中的一些寫作風格,語言樸素、明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採蓮的風光。在初次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就讓我有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本我、生命本真的感覺。曾經在一本書裏看到這樣一段話:“一年級的孩子剛剛來到學校,要想讓他們愛上語文,最好最持久的辦法就是向孩子展示語文即語言的美麗——聽見封存在語言文字裏好聽的聲音。而且一年級是帶領學生找到文字的'韻律之美,也就是培養韻律感的關鍵期,錯過了,就長久地錯過了。”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設計時秉承着教學要契合兒童內在成長和學習節奏的原則,結合孩子已有的生活體驗爲孩子的學習創設情境,提供具體、可供想象的學習背景,讓孩子的身心和文字內容形成和諧的共震,使孩子能夠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語文,愛上祖國的語言文字。

在課的整體設計上,我力圖通過創設各種詩意的情境,讓孩子能夠沉浸在古詩詞的世界裏,沉浸在語言文字的美麗了,在達成識字寫字目標的基礎上,心靈更加的清澈,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也能得到一定培養,從小就受到文字、詩詞的薰陶。如在課的開頭我以聽詩猜花遊戲導入,引出本課,在出示課題後我又引領學生配樂欣賞江南美景,讓孩子在愉悅、陶醉的心境中走進本課。還有課中聽採蓮姑娘的動聽歌唱,再到結尾學生簡單清淺的和我一起打着拍子讀詩的環節,都是基於這一整體意圖的設計。我希望我的語文教學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更應該看到孩子的本真本我、孩子的心靈成長、孩子的生命質量,我覺得這樣的語文教學纔是有生命力的語文,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且,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和我們現在所倡導和學習的高效課堂是相契合的。因爲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纔是課堂真正的高效率,我想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不是追求創新,而是迴歸——迴歸孩子生命的本真,以人爲本,迴歸課堂的本真——把它還給學生。

一直以來,我都在爲我所追求的理想的課堂進行着探索和實踐,當然首先它應該是高效的,拿我這節課所教學的《江南》來說,課前準備階段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關於荷花的、關於樂府詩、甚至還有先秦《詩經》裏的一些詩歌,包括本詩創作的最初意義和指向以及選入教材所要體現的教育價值取向等。另外我對班級學生的學情也有一定掌握和了解,本學期我們小學部在夏校長的帶領下一直在組織實施開展海量閱讀、構建書香校園活動。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生理特點和認知水平開展的就是經典誦讀、積累古詩活動。開學這兩個月,再加上一些孩子學前的積累,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積累,而且拼音結束,我們已經開始學習小韻文,這個時候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上一節古詩課,引領孩子們感受古代詩歌的魅力,把積累背誦堅持下去,再加上我對古詩詞教學也想要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希望得到更多的指點和幫助,所以我選取了這節課。課上我所創設的情境,出示的小組自學提示,是在爲孩子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因爲必竟他們還是小學低年段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在培養之中,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這個階段需要培養和等待,所以這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案只能先放在我的心裏。但是,我也知道不論多麼小的孩子,他們都有自主做事的願望,太多的幫助就是束縛,所以我放手讓他們合作自學生字,自己找識字方法,提出自己的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詩詞,給他們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我還通過打拍子讀、想象、演一演、吟唱、比賽等多樣的學習方式來幫助孩子理解、再現、創造詩歌的意境,引導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讓孩子在充分地展現自我、釋放自我中,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高效、健康、快樂地學習。還有課後我讓孩子繼續蒐集背誦有關江南的美景的古詩,和父母進行的實踐活動,都是力求使本節課的效率最大化,效益最優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上也許我沒有讓孩子們狂歡,但是至少他們的每一次微笑都是會心的、燦爛的。

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有幾處覺得還有待加強,一是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提示,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控制和組織能力還不強,這樣的自學如果剛開始沒有落實到位,很容易流於形式,而且我們的確也是剛剛開始學習生字,所以還有待教師深入地指導和監督。第二,是入學兒童的課堂常規,本節前二十五分鐘左右還可以,後面就有些躁動,所以這也是我工作的方向,必竟沒有課堂紀律、良好學習習慣的保證,高效課堂是無法實現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