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大自然的語言一年級語文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3.16W人 

  教案示例:

大自然的語言一年級語文教案

大自然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掌握“語言、以爲、說話、發現、已經、古老、化石、告訴、學習、人們、永遠”等詞語。認識“察、逗、間、如、粗、意”6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5、通過學習,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6、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豐富多彩,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

  難點:

理解“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遠看不見”的意思。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課題。

我們人類用語言說話,可你知道嗎?大自然也有語言。

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

二、初讀課文。

聽課文錄音。

注意:要指導學生讀準聲母是平舌音的“仔、訴、粗”,讀準韻母是後鼻音的“永”。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畫出生字。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3、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詞。

(2)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1)自由讀,想想通過讀,你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3)彙報交流。

①說說通過讀,你知道了什麼?

(在學生彙報的同時,可讓學生觀察小蝌蚪、大魚鱗等的圖片幫助理解。)

②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

a、爲什麼說蝌蚪在水中游,就知道春天來了?(青蛙春天排卵,小蝌蚪一般出現在春天的河塘裏。)

b、什麼是“三叮蟲”?爲什麼找到“三葉蟲”化石的地方,可以推斷那裏曾是汪洋一片?

(出示“三葉蟲”化石的圖片,介紹三葉蟲:三葉蟲是生活在海洋裏的古生物,兩億多年以前已經滅絕。

“三葉蟲”是生活在海洋裏的古生物,如今在喜馬拉雅山上發現它的化石,可以推斷出喜馬拉雅山巔曾是汪洋大海。)

(4)這三節寫了大自然中誰的語言?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大自然的語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它好像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或者使人想到事物的發生、發展、變化等。)

(5)練習朗讀。

2、學習第一、五節。

(1)大自然的語言你還了解哪些?你是怎麼知道的?

(2)齊讀第一、五小節。

(3)議答:如何理解“不愛學習的人總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總也看不見。”

(4)小結:大自然有無窮的奧祕,如果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動腦,你就會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四、朗讀指導。

讀句子時,要注意讀出句子的節奏和語氣。同時應做到邊讀邊想象,如讀到“你看那水裏的蝌蚪,多麼像遊動的‘逗點’”,就要想象出蝌蚪的樣子,蝌蚪在水中游動的`情景。

本課是詩歌,要注意讀出韻味來。每一節的二、四兩行末尾都押“an”韻。韻腳要讀清楚,有的可以拉長一點聲音,如第二節中的“逗點”的“點”,“人間”的“間”都可以比別的字讀得長些。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出示卡片,認讀生詞。

語言、以爲、說話、發現、已經、古老、化石、告訴、學習、人們、永遠

二、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讀方格中的生字,說說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麼記的?

在字形上,要讓學生注意到“訴”共七筆,最後一筆是“點”;“永”字第二筆是“ ”,不是“亅”;“告”字可用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記憶字形。

2、小組交流。

3、重點指導。

就:左右結構,右面沒有“撇”。

告:上邊的“牛”字豎不出頭,口訣“一口咬掉牛尾巴。”

訴:左右結構,右面“斤”上加一點。

4、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

本課有五個生字是左右結構的字。“化、語、訴、現”左窄右寬,“就”字的左右兩部分大致相等。要讓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範字後再寫,並養成邊寫邊對照的習慣,這樣,就容易看到自己寫字上的進步,提高寫字的興趣。

三、做找朋友的遊戲。

佈置作業:

1、讀拼音寫詞語。

2、把下面搭配恰當的詞連起來。

大自然的化石

遊動的 蝌蚪

古老的 語言

3、看圖,把下面的詞語組成句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