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三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教材分析:

三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裏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知識性的小詩,它從一些最爲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以詩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幾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孩子們在接觸本文時會很容易被這首小詩簡潔的文風、活潑的文字所吸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讀懂詩歌內容,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過程與方法

讀中感悟,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情感態度價值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語言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領略大自然語言的妙不可言。

  教學難點:

學生對大自然的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課前準備:

1、課件。

2、查找有關“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脈”的文字或圖片資料。

3、觀察大自然,蒐集有關“大自然語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欣賞四季美景。

現在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自然界的一切都顯示出無限的魅力,請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去欣賞幾個畫面。出示課件(四季)

2、揭示課題。

看了這些畫面你想說什麼?

是呀,大自然多麼美麗多麼神奇呀!它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每一處景物,每一種動物,每一種植物都是屬於大自然的,都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孩子們,別以爲人才會說話,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語言呢,剛纔你們說的都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大自然的語言)

3、質疑課題。

大自然的語言並不難懂,認真觀察就能發現,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我們一起來讀課題,讀了這個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呢?

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詩配畫朗讀課文。

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一起去聽一聽大自然的語言,認真聽,仔細看,你聽懂了什麼?(詩配畫範讀)

2、全班交流。你聽懂了什麼?

3、自由輕聲地讀這首小詩,想辦法讀準字音。

孩子們聽懂了這麼多東西,很了不起!如果我們再去把這首小首多讀幾遍,你會讀懂更多的東西。

讀好的孩子用行動告訴老師。孩子們都會讀了,有幾個詞語寶寶想出來考考大家。我們開火車來讀出它們,火車火車哪裏開?

火車要進入下一站了,現在進行小組比賽讀這首詩,每一組只讀一小節。孩子們拿好書,火車火車哪裏開?

4、試着用“大自然用_________,告訴我們_________”的句式和同桌說一說自己讀懂的內容。

5、誰願來說給大家聽一聽?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適機板書:簡筆畫(略)

三、精讀課文,重點品評

1、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小節,體會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孩子們讀懂的大自然的語言真多呀,在大自然這麼多的語言中,你最喜歡哪一種語言呢?你最喜歡哪一種語言就去讀哪一小節,邊讀邊想你爲什麼喜歡它。(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2、全班交流,重點品讀

你喜歡大自然的哪一種語言呢?找出來讀給我們聽聽。

以第四小節爲例指導學生朗讀。

(1)現在我們請出大自然的這種語言。

(2)你來讀一讀。

(3)你爲什麼喜歡?

出示課件:反問句: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點”?

這句話還可以怎麼說?“蝌蚪在水中游泳,就像黑色的“逗點”。”但是在這裏卻不這麼說,而是用反問的語氣,我們一起來試着讀一下反問的語氣。

(4)蝌蚪就像我們學過的逗號一樣,這多神奇呀!這麼活潑的小蝌蚪代表了一種大自然的語言,春天來到人間,又是多麼讓人欣喜。自己悄悄練習讀一下,能不能把這些神奇,欣喜的感覺找到。誰想來試一試?全班讀。

(5)誰願意再來讀一讀你喜歡的大自然的語言,並說說你爲什麼喜歡它。

3、領略大自然的語言,配樂朗讀詩歌。

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豐富多彩!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大自然的語言吧!隨着美妙的音樂朗讀這些神奇的語言。

四、拓展延伸、仿寫練筆

1、全班交流自己還知道的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妙不可言呀!大自然的語言遠遠不只這些,還有很多。你在生活中發現大自然還有哪些語言呢?

2、欣賞畫面,感受大自然語言的神奇。

你們真會觀察,真會發現!大自然的語言無處不在,只有會觀察、愛學習、勤思考的人才能發現。老師把大自然的好多語言都請到我們的課堂上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大自然的語言吧,

3、欣賞老師創作的小詩,指導仿寫。

多美呀!多神奇呀!現在老師不禁詩興大發,想寫一首小詩。可是我們應該怎麼寫呢?孩子們先一起觀察一下課文,看看課文中是不是每一個小節的寫法都是一樣的?你發現了什麼?通過觀察我們知道了大自然的語言有很多,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寫出來。

下面老師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寫了一首小詩,你們想不想欣賞我寫的小詩?你們聽着。展示詩。

4、拿出紙筆寫一寫大自然的語言。

你願不願意像老師一樣也用你喜歡的方式寫一寫你收集到的大自然的語言。我們先用一小節寫出一種大自然的語言。大家拿出紙筆來,寫一寫吧。

5、寫好的孩子有感情地讀一讀自己寫的小詩。

6、全班交流。

7、現在請下面的孩子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中間的部份就請臺上的孩子按順序讀自己寫的小詩。配樂朗讀。你們聽聽,我們班的孩子共同創作了一首小詩呢,孩子們都成小詩人了。

五、總結課文、提出希望

你們寫得多好呀!你們都是會觀察、愛學習、勤思考的孩子,纔會懂得這麼多大自然的語言。

老師希望你們這樣堅持下去,和大自然對話,成爲大自然的好朋友,去發現更多大自然的祕密。

板書設計:

白雲(圖) 晴

螞蟻(圖) 雨

蝌蚪(圖) 春 學習

大自然的語言 大雁(圖) 秋 觀察

年輪(圖) 年齡 思考

魚鱗(圖) 年齡

三葉蟲化石(圖) 汪洋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教材中,要加大學生識字量、豐富學生知識,使學生積累更多語言,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時,重點應放在多讀多背,多積累,而不過多分析課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意思就可以了。

《大自然的語言》是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裏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知識性的小詩,它從一些最爲常見的自然現象入手,以詩歌的形式,用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幾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展示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孩子們在接觸本文時會很容易被這首小詩簡潔的文風、活潑的文字所吸引。本課教學過程我是按照"激趣導入、揭示課題;粗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重點品評;拓展延伸、仿寫練筆;總結課文,提出希望"這個思路設計的。本節課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引導學習,求自主

新課程實施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這種能力的培養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節課上,在識記生字、朗讀課文及理解課文時,我都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 發現規律,鼓勵同學間互相合作、互相補充,建立師生間、生生間課堂立體結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2、熟讀成誦,求感悟

讀書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階梯,積累是文學創造的源泉。因而課堂上要注意多讀書。課堂上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好朋友讀、同桌讀、自讀、齊讀、分小節讀、開火車讀等)多次朗讀,以此提高學生讀的技巧,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慾望,使他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信息技術,求激趣

本節課還有一個出色的亮點:即電教媒體的使用。大家都知道,學生年齡小,其思維以形象思維爲主,他們直覺地對色彩、圖像、動畫、故事等感興趣,本節課所設計的課件,正符合學生的這些特點。課件集色彩斑瀾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畫,優美動聽的音樂等於一體,爲學生營造了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情形。這一切直接刺激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始終處於亢奮狀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從許多細節中可以看出:如課開始欣賞四季美景,一開課就把學生引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中。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當請學生欣賞動畫後,提出“你知道了什麼?”時,課堂上小手如林,真正達到“課伊始,趣味生”的效果。

又如課堂進行到一半左右時,這個時段正是孩子們學習疲乏,處於注意煥散的階段,再結合學生的提問,不失時機地展示了小蝌蚪在水裏遊,水中的大魚,“三葉蟲”化石等幾幅圖,豐富的畫面如磁鐵般牢牢地吸引學生,學生的精神爲之一振,真正做到了“課進行,趣盎然。”

還有如在全文結束後,又利用課件展示了幾幅自己蒐集的大自然的幾種現象,配上優美的音樂欣賞大自然的語言,再次喚起了學生的熱情,大家紛紛展示了自己蒐集的大自然奇妙的語言,整個課堂被推向了**,達到了“課結束,趣猶存”的效果。

4、延伸課本,求拓展

課程目標的總目標中提到:要使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中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並寫成小詩,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養成勤於觀察的習慣。

上了這節課後,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使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但歸根結底原因在我身上。反思自己,首先,我在平時沒有重視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和分析,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認識不夠充分,沒有充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次,我臨場應變能力不夠強,沒有靈活運用教案,沒有發揮好教師的示範作用,遇到臨時出現的特殊情況不能有很好的辦法來應對。

有很多教育專家認爲“沒有缺點的課堂不是真正的課堂”。不管這一堂課的設計和教學怎麼樣,只要我從中悟到一些東西,讓自己在教學中成長了,同時由於我的成長也給孩子們的學習帶來成長,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