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一年級教案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設計兩篇

本文已影響 1.91W人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設計

  教學簡介: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設計兩篇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實驗教科書第十二冊12單元“朋友”中的一課,課文通過青蛙和小輕快活潑的對話展現了朋友之間相互關懷的美好境界。

 教學要求:

1、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快樂地學習,體驗朋友間的溫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和小動物的熱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分層學習一、二類字,重點指導帶有新部首的“走之兒”的邊連過三個字。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準備:

cai課件、生字詞卡片、青蛙和小魚頭飾、磁性黑板、遊戲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1、激趣揭題。

a (播放青蛙的叫聲)同學們,這是什麼聲音?

b 你們見過小青蛙嗎?說一說。(學生自由交流)

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c 今天,讓我們一起讀一個和小青蛙有關的故事。(板書課題,讀課題。)

 2、初讀課文。

a 聽讀課文。

b 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把自己不認識的字標出來。

c 用平時最喜歡的方式自學這些不認識的字。

評:學生通過半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七八種識字方法,如看拼音條、看查字表、互相交流、聯繫前後課文猜、根熟字猜、回想生活經驗等等。這裏允許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體現差異性、多元化。

d 抽讀生字卡片。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本課生詞生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字。

池塘:(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池塘圖)這就是池塘。

青蛙:學一學青蛙的叫聲,像青蛙那樣響亮地讀出生字。

岸上:在書上指一指“岸上”是哪裏。

洗澡:點出洗澡需要水。

好奇:強調“好”是多音字。

親了親:讀準前鼻音。

肚皮:指指自己的'肚子。

背、背:出示句子:“你趴在我的背上,我揹着你去看看。”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讀句子,自然讀準多音字“背”的讀音。

評:通過畫一畫、指一指、學一學、做一做將識字教學的最大限度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繫,充分體現師生互動,挖掘識字教學的人文內涵。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始終主動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

e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用大家喜歡的方式抽讀拼音條生字,都讀對了就一起表示慶祝。

評:引導學生交流合作,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合作,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

f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後數數有幾個自然段。

g 分自然段個別讀課文,學生評議。(引導學生在欣賞他人的基礎之上有禮貌地提出建議。)

評: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這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參與到讀讀說說做做等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充分讀書,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暢,爲把課文讀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嘗試體驗,讀好課文。

a 教師範讀課文,引發學生對老師由衷地讚美和自己讀好課文的願望。

b 小組內分自然段輪流讀課文,互讀互聽互評。

c 讓兩個學生個別讀1—3自然段,教師引讀。讓學生體驗青蛙和小魚互相打招呼十分親熱、小魚好奇的心情,並通過師生交流指導讀好課文。

d 自由讀後面的課文,就像丁丁告訴我們的那樣,邊讀邊想像青蛙和小魚說話的樣子。並說一說、學一學青蛙動腦筋的樣子、小魚快樂地親了親青蛙的白肚皮的樣子,並相機指導讀好課文。

評: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閱讀策略邊讀邊想像,進行極具個性化的閱讀活動。以青蛙小魚的身份進行角色體驗,讓學生走進美麗的小池塘,與青蛙和小魚一起暢遊、幻想、歌唱,實現了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對話。

e 分角色朗讀課文,可以邊讀邊做動作。

評:在充分指導感受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對文本進行整體感悟,把握課文的基調。

f 全班交流,尋找自己的好夥伴一起表演這個故事,表演時可以用自己的話說,不看書,記不得了看看書也可以。

評:在充分讀好課文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表演,自由結對,自由展示,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差異性。

g (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如果你就是那隻小青蛙,你會給小魚講什麼故事?(學生自由發言。)

評:讓學生站在青蛙的角色上給小魚講故事,又一次走進了故事的情景。

 4、複習生字、學寫生字。

a 結合學生講的故事,教師巧妙地說:小青蛙的故事多好聽啊,瞧,還有許多小魚都想來聽故事呢!你們願意送他們去嗎?(學生在遊戲中識字。)

b 遊戲結束,黑板上出現許多小魚圍着青蛙聽故事的情景圖,伴隨着音樂,教師激情發問:你們想對青蛙和小魚說點什麼?(學生自由表達)

評:將識字教學寓於情景遊戲之中,人文性與工具性在這裏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c (出示課件)觀察寫一寫的字,你發現了什麼?

d 教學新部首“走之兒”

e 觀察“邊”“連”“過”筆順,書空練習。

f 教老師寫字,怎樣寫纔好看?

評:以學生觀察發現爲主線進行寫字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觀察、發現的能力。通過師生角色換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h學生練習、評議。

  5、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表演這個故事,學寫其他的生字。並想一想:如果我是小青蛙,我還有別的辦法讓小魚看到岸上的景嗎?

評:課後留下懸念,引導學生繼續思考、擴展、想像,實現有創意的表演,實際上也是對文本的再創作。

  《池塘邊的叫聲》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池塘邊的叫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12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向學生提供了四方面的知識:如何交朋友;青蛙是兩棲動物;編故事、講故事;認讀二類字。

 學生分析

我們班大部分學生聰明、活潑,喜歡動物,因此像這種以動物爲主人公的課文,學生尤其喜歡學,他們愛模仿、愛表演、愛讀、愛說、喜歡想像、無所顧忌、天真、可愛。

《池塘邊的叫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創造等能力。根據學生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學生質疑、討論、表演與朗讀以及講故事的課堂教學形式。同時,爲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在課前鼓勵他們去查資料,自主探索科學知識,並且根據學生愛動手做手工的特點,讓他們事先做了青蛙、小魚的頭飾。

 教學目標

1.理解青蛙和小魚是怎樣成爲朋友的?生活中怎樣和朋友相處?

2.瞭解青蛙既可以在水裏遊又可以在岸上跳,而小魚只能在水裏遊。

3.學會編故事,模仿青蛙的語調給小魚講故事。

4.認識本課15個二類字,並熟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興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認識哪些動物,你能模仿出它們的叫聲嗎?

學生積極發言。小狗:汪汪。小羊:咩咩。小牛:哞哞。青蛙:呱呱……

2.點題。

師:今天,咱們來學習《池塘邊的叫聲》。

板書課題:池塘邊的叫聲。

3.請學生第一次質疑:池塘邊的叫聲是誰發出的?

師:想知道這個問題,讀了課文後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認字。

1.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查二類字表,可以猜字,還可以問同桌。)

2.教師把二類字打到大屏幕上,等學生讀完課文後,檢查他們的認字情況。

3.聽課文錄音,進一步熟悉課文,鞏固生字。

檢查生字:找來很多小動物的圖片,每張圖片背面寫上一個生字,正面投射到大屏幕上,學生想要哪種動物,必須得認識背後的生字,然後把動物圖畫獎勵給學生。

4.看動畫,進一步熟悉課文。

學生一邊看動畫,一邊聽教師複述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熟讀了課文後,學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叫聲是青蛙發出來的,原來這叫聲是青蛙在給小魚講故事呢。

(但是讀完了課文,學生會有新的問題提出。)

 三、學生第二次質疑。

1.青蛙眼睛爲什麼轉了一下(兩下)?

2.青蛙爲什麼不怕累,每天都會給小魚講故事?

3.青蛙會給小魚講什麼故事?

4.小魚爲什麼叫青蛙爲大哥?

5.小魚爲什麼會親青蛙的白肚皮?

6.小魚爲什麼一上岸就會死?

(學生提出的問題真是五花八門,但是都能圍繞本課的內容。)

 四、學生就以上問題分小組討論(四人小組)。

 五、學生彙報(精選其中一段)。

1.學生說:“小魚稱青蛙爲大哥,青蛙要背小魚上岸。當小魚說自己上不了岸時,青蛙說他把岸上看到的故事講給小魚聽。小魚聽後,親了親青蛙的白肚皮。從此以後,青蛙每天給小魚講故事。在整個過程中,小魚很有禮貌,青蛙很講信用,所以他們會成爲好朋友。”

2.表演和分角色朗讀結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學生表演青蛙給小魚講故事(用時較長)。

表演到最後,演青蛙的小朋友必須給演小魚的朋友講一個岸上看到的、聽到的故事。

(1)一個學生把一年三個季節的景色描述給小魚,惟獨沒有描述冬季。教師問他爲什麼沒有冬季,學生說:“冬天青蛙都冬眠了,怎麼給小魚講故事呢?”

(2)另一個學生說:“青蛙對小魚說,你每天晚上可以出來看天上的星星。”

4.至於“小魚爲什麼上岸後就會死”這些涉及生物科學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去查資料解決,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

六、課後練習。

________只能在水裏遊。

________能在水裏遊,也能在岸上跳。

________很講禮貌,________很講信用。

  七、總結拓展。

師:學了這篇課文後,我們知道了如何交朋友,朋友之間如何友好相處。請你們好好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跟朋友相處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