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五年級語文《牧童》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牧童》是一首曲調優美、輕快的歌曲。歌詞簡練、生動地描繪了牧童快樂的生活。在本課中,我滲透了新的教學理念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位置。只有當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去,成爲音樂課堂的主體,自己主動地去探尋、領悟時,才能使他們全身心地進入音樂,從而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力圖引導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走進音樂,並通過參與真正地聆聽音樂、領悟音樂、享受音樂,合作能力、創造力和音樂表現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年級語文《牧童》教學反思

在《牧童》一課中,我運用多種音樂活動,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體驗美、感受美並去創造美。

一、 首先讓學生感知音樂的旋律。當學生進行教學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塹,而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用閉眼聆聽美妙的旋律及富有兒童氣息的動聽的旁白,展開學生的想象力——音樂表現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意境?讓學生把想象的美景說出來,孩子們聆聽完音樂後想象的景物非常優美,還應用了許多的豐富詞彙來形容美麗的風景。

二、感受歌曲節奏和韻律,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節奏遊戲:帶有律動的練習節奏,感受牧童的悠閒。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並且啓發學生:“你聽到歌曲的是什麼情緒?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

三、在“尋找切分節奏中”,首先讓學生說說切分節奏爲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讓學生明白切分節奏就是改變重音的節奏,常用於強調某幾個音。給人以一種獨特而搖擺的感覺,常用於幽默、詼諧和快樂的樂曲中。

爲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切分節奏”,課堂上我帶着學生進行有節奏的朗讀歌詞,但這樣的朗讀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切分音到沒有什麼困難,反而是第一二句的第一小節沒有切分音,卻容易讀成有切分音。學生讀的很困難。於是我讓學生靜靜地聽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詞,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旋律,去解決節奏的困惑。當學生聽琴聲第二遍的時候,我驚喜地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跟着旋律唱出來。那個老是混淆的節奏不攻自破。這時候學生在學習歌曲也充滿欣喜的表情。

我還設計了對比欣賞,在感受了斯洛伐克歌曲的特點後再對比欣賞中國歌曲《牧馬之歌》,讓學生明白牧童這個題材可以有很多的形式和體裁、每個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四、帶領學生學習合唱,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學生剛剛開始學習二部合唱,對他們來說這還是一個新事物,同時如果不具備很高的音樂素質的話,二聲部很難施行.唱好合唱的兩個關鍵:第一,是學生的聽覺要既能夠聽到自己的聲部也能聽到另一個聲部的歌聲,另一個關鍵是教師要有準確的動作提示,讓第二聲部進入,當然學生也要知道在何處進入。並且,唱好本歌曲,學生首先對歌曲的掌握和二拍子的節奏感要好。針對本課最主要的困難我覺得在我的這節課中完成的還算可以。我覺得學生第一次接觸唱成這樣也算不錯,他們最缺的還是練習練習多練習,再多唱幾遍就會好了,這節課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進行二部合唱的實踐訓練,在認知上並未要求,所以先給他們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實踐就可以了,第二次、第三次就會好起來的。

五、以打擊樂器伴奏體驗創造的快樂,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選擇教師給的兩條節奏型中適合自己組樂器的,並談談爲什麼要選擇這條節奏型。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創編活動,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創作中。選擇後讓每組派一位同學給大家進行伴奏,其他參與唱歌表演,學生人人蔘與其中的表演,同時又營造了一種和諧融洽、生動活潑、團結協作的友善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盡情地歌唱、表演,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熱情。

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設計容量過大,雖然設計的內容及形式很豐富但是卻不夠深入,對學生的分析及教材的挖掘不夠深入。另外,對學生聲音的關注不夠,忽略了孩子聲音的控制訓練,在今後的課中我將注意這些問題,更多的關注孩子聲音的訓練,並注重音樂課上音樂元素的感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