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有關《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1.06W人 

教學反思:

有關《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怎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這兩個問題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一、品詞析句是本

學習這節課時,我緊緊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品味語言(如詞語“挖掘”、句子“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朗讀體驗,表達運用。通過簡單的教學設計和簡潔的教學方法,紮紮實實的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並得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昇華。

二、朗讀體驗是魂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這節課,我充分重視了讀,在不同時機、不同內容上採取了不同形式的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對中心句“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的朗讀,不是讓學生反覆地、機械地、泛泛地去讀,而是採取補讀的方式,而且補讀的內容都是在理解這句話時應該注意的關鍵詞語。加上隨後的問題,不僅使學生對這句話有了深刻的感悟,而且很自然地培養了語感。課文對父親挖掘的過程進行了這樣的描述句:“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如何讀好這句話中表示時間推移的詞語,我在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仔細品味父親挖掘過程的基礎上設計練讀,改變了諸如“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讀讀這句話”等生硬、單調、機械的方法指導,而是讓學生在憑藉聯想走進文本所描繪的具體形象世界的同時,加上課件相關詞語的提示,很自然地讀出了這句話的語氣和語勢。這樣熔“導”“練”於一爐,融理解、感悟於一體,既注重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內涵。

三、表達運用是根

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最終體現在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技能的發展上。這節課我十分重視閱讀教學與表達訓練的融合。如:廢墟中的阿曼達和其他孩子經歷怎樣的煎熬,文章並沒有寫,課中抓住這個空白點,引導學生想象。在交流中,學生逐漸明白,正是“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句話,使阿曼達能在廢墟中堅持38小時;也正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持下,阿曼達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廢墟中的其他孩子。另外,課堂上重視發揮教材中插圖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方面所起的作用。看得出,這節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語言訓練點,用教材這個例子來教會學生說話、寫話,使學生會表達、會運用。

課堂上,我還非常注意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用聽、說、讀、寫等綜合性的語言練習促進學生的閱讀,以遷移訓練促人文(如閱讀詩歌《父親》),以領悟人文促寫法,以領會寫法促積澱(如閱讀短文《最後的短信》),以積澱底蘊促情感(如建議課外閱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國作家艾爾瑪·邦貝克所寫的《父親的愛》)等等,通過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的語言訓練,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健身理解,並在美好情感的體驗中得到人文薰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