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五年級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木笛》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2.71W人 

《木笛》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選讀課文,文本故事情節巧妙曲折,語言敘述精煉生動,人物刻畫細緻真切,讀中令人心靈震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木笛》教學設計,歡迎閱讀。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木笛》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理解“悲涼悽切、如泣如訴”等詞語。

2.理清文章脈絡,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反覆揣摩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態等語句,感悟朱丹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4.體會比喻修辭方法的運用以及環境描寫在文章所起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悟及引入資料,聯繫上下文等理解朱丹放棄終試又被破格錄取的原因,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對南京大屠殺刻骨銘心的痛楚,增強學生不忘歷史的民族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抓住細節描寫,走進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朱丹的愛國之情,激發學生不忘國恥的民族責任感。

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聯繫上下文感悟笛聲寄託的哀思,體會朱丹悲慼的情感世界。

三、教學策略

1.品讀與感悟相結合,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在讀中悟,悟後促讀。體會人物內心的情感和人物的品質。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悟其情,悟其意,悟其法。

2.在教學中採用朗讀、聯繫上下文、引入資料、抓重點詞語等教學方法突破重點,採用朗讀、想象等教學方法解決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梳理問題,引入探究

1.導語:木笛,一種中國民族樂器。清音洋溢,圓潤厚實。課文圍繞着一支木笛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快速瀏覽全文,回憶主要內容。

關鍵詞:拒絕,錄取。

2.故事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聽了故事的概貌,你們有什麼問題嗎?

根據學生質疑梳理成一個問題:朱丹在考場上爲什麼放棄終試,後來爲什麼又被破格錄取?

3.就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繼續探究。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引起閱讀期待。

(二)深入探究,品讀體會

1.我們先來看看朱丹什麼樣?找到描寫他外貌的語句讀一讀,說一說。

(1)指名讀語句,提示:雲錦,中國傳統織品,美若雲霞;梅花,冒雪而開,別有風骨。從他的衣着上你感到了什麼?

(2)他一出場,就讓我們看到了他挺秀的英姿,從他的外貌讓人感受到他的獨特氣韻。再指名讀外貌句,齊讀。

2.朱丹一路過關斬將,兩輪賽事後進入終試,讓人對他的演奏充滿了期待。然而考場上他的舉動讓人頗感意外。自讀相關段落,說一說發生了怎樣的一幕?

3.默讀相關段落思考:一場考試,一次拒絕,爲什麼說朱丹的放棄考試讓大師深感惋惜?把你讀懂的內容簡單批註在段落旁邊。

4.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詞語,從不同角度思考。

角度之一:從考場氛圍的角度感受這場考試非同尋常,在這次考試中主動放棄讓人感到意外。

(1)讓學生從“要求嚴苛、競爭激烈、都是高手”等詞語中體會高手雲集,進入終試不易。

(2)抓住“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聲名遠揚”等詞語體會考官不同凡響,對藝術水平要求高。

(3)追問:羅丹,著名的雕塑家,他打量雕塑作品時什麼樣?大師像羅丹打量雕塑作品一樣打量朱丹,你感受到什麼?

小結:看得細緻入微,彷彿要從外表看到他的內心;像欣賞藝術品一樣打量朱丹,初見朱丹,大師對他投去的目光嚴苛而又欣賞。

角度之二:從朱丹的舉動引起反響的角度看,他的放棄考試讓大師惋惜。

(1)隨學生交流適時點撥:“悶雷炸響”,你感受到了什麼?

小結:朱丹的一句話震驚了全場,“轟”的一聲在人們的心頭炸裂,誰都沒想到他會拒絕演奏,讓人詫異。

(2)追問:從大師的話語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朱丹拒絕演奏歡樂的樂曲,他放棄的是什麼?

放棄了進入樂團的機會,放棄了自己美好的前途;前途錯過了,再也無法挽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朱丹竟甘願放棄自己美好的藝術前途。

角度之三:從朱丹的語言、動作、神情中體會。

(1)讓學生從“一絲悲慼”和“涌出苦澀的淚水”兩句中感受“男兒有淚不輕彈”,而今到了傷心處,眼中難以抑制淚水,放棄這次機會他心中多麼不捨。

(2)引導學生關注朱丹進入考場和離開考場前取放木笛的語句。從他對木笛的'“一取一放”中體會到什麼?

小結:兩個“小心”,看出朱丹珍愛木笛,熱愛音樂,對木笛的視若珍寶表現出對藝術的渴望與追求。

5.這部分作者以對話的方式展開內容,抓住朱丹的動作、神情細緻地進行描寫。朱丹,一個頗有音樂才華的青年,一個把藝術當生命的人,在一場決定他前途命運的考試中,毅然選擇了放棄考試,默然離場,只因爲什麼?

今天是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

6.朱丹是爲了一場紀念。在朱丹的內心深處,對死難同胞的紀念勝過了他個人的前途、命運,甚至他的生命。在前途與紀念中他選擇紀念;他的內心中涌動着怎樣的波瀾,使得他如此義無反顧?讓我們翻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吧。

(1)出示圖片: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的歷史佐證。

(2)出示課件。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下淪陷。手無寸鐵的中國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樣虐殺。慘絕人寰的屠殺持續了40多天,近1000個小時,大約60000分鐘。遇難同胞超過300000人。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這是祖國曆史上慘痛的一頁,這一天是中華民族永遠的國殤之日。

(3)學生談感受:看着日寇摧殘中國人的情景,聽着這組血淋淋的數字,你的內心有着怎樣的感受?

小結:痛恨日寇,他們侵略我們的國土,虐殺無辜的百姓;同情死難的同胞,爲他們生命的逝去感到難過、惋惜;心中充滿了悲憤,爲我們的祖國曾遭踐踏而痛苦;我們要記住歷史,要振興中華。

7.南京大屠殺,一段屈辱的歷史。朱丹國恥銘記在心,滿懷哀痛。所以在歡樂與紀念中他選擇了恪守悲傷。考場上他毅然離場,心潮難平,你們體會着此刻朱丹的內心想法,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1)自由找夥伴練讀。

(2)學生展示,大家從他們的讀中感受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的體會與資料的引入,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從而感悟朱丹當時的心情,理解他做出選擇的原因。

(三)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渡:朱丹不肯吹歡樂的笛曲,這無聲,勝過千言萬語。這不爲,彰顯了他人格的力量,痛楚而堅決。我們感到了他拒絕背後的錚錚豪氣。

暮色來臨,雪花飛揚,他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前,靜靜佇立,深情款款地吹奏了起來。笛曲就是他的心曲,你們能聽懂他的心聲嗎?

自由讀“入夜──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1.此刻,你們聽到了怎樣的笛聲?感受到了什麼?

2.請同學們把你感受到的動筆寫一寫,和其他同學說一說。

出示課件:

笛聲悲涼悽切,猶如 ,猶如 ;這如泣如訴的笛聲是在爲 而哭泣,是在訴說 。

【設計意圖】借笛聲引發想象,表達心聲,體會文章主題。

3.這笛聲道盡了朱丹內心的悲痛,他對死難同胞的深深悼念,他對日寇累累暴行的控訴,他不忘國恥的浩然正氣都凝聚在這幽幽的笛聲裏,充塞在天地之間。這是他的生命心曲。反覆朗讀。

4.朱丹不忘國恥,在銘記中砥礪前行。在描寫朱丹的笛聲時,在這部分內容中反覆出現了飄舞的雪花,你們找一找,說一說作者描寫“雪”的意圖。

(1)學生找到語句,讀一讀說一說。(小結:渲染氣氛,烘托人物)

(2)點撥:朱丹在石碑前看到了孩子的方陣,爲什麼描寫雪花?

①自己讀一讀“孩子方陣”這一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②指名讀:“曙色萌動,蓓蕾初綻”想象一下是怎樣的畫面,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小結:稚嫩的生命正在成長、綻開,新的一天正在到來,煥發着勃勃的生機,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活的希望。

③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陣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小結:孩子們自發地聚集在紀念碑前悼念死去的同胞,他們像朱丹一樣不忘國恥,一樣熱愛我們的中華民族。

是啊,這瑩瑩的雪花烘托出了朱丹純潔高尚的品格,對民族的摯愛之情,也突現了少年兒童心靈的潔白無瑕,這樣的環境描寫起到了襯托的作用。作者說雪中祭奠的孩子們彷彿是“一片幼松林”。你又想到了什麼?

小結:幼松樹,這些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他們會成長爲堅貞不屈,蒼翠挺拔的參天大樹。

5.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那濃濃墨色浸潤紙張,朱丹一樣的人們不忘國恥,愛國情深,父輩的教育也浸潤孩子們的心田,流淌在他們的心間。這部分作者用鮮活的比喻寫出了朱丹在石碑前看到孩子方陣時的內心感受,他人笛合一,心中厚積的情感都隨一曲笛聲道出。我們再來讀讀語句。

再次指名讀“入夜──他們似乎聽懂了這如泣如訴的笛聲。”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使學生頭腦中出現畫面,體會孩子們愛國的舉動,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回讀外貌,感悟形象

一曲終了,我們感受到了朱丹的才華橫溢,我們知道大師改變了主意,破格錄取了朱丹,你們說打動大師的僅僅是朱丹的音樂才華嗎?自己讀一讀,想一想。

1.重點理解: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緊緊握着木笛。

“兩個緊緊相握”意思有什麼不同?

(1)大師緊握朱丹的手,是他理解了朱丹拒絕演奏的深意,他得遇一位有才華而又愛國的青年,分外激動,他爲白天自己的做法深深地致歉。他敬重朱丹,被他具有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情懷打動。

出示課件:

爲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2)朱丹緊握木笛,爲自己的選擇和舉動感到欣慰。

2.手握木笛的朱丹,佇立在瑩瑩白雪覆蓋的天地之間。讓我們再來看看朱丹的外貌,讓他的形象印在我們的頭腦之中。學文至此,你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再讀外貌的語句,體會:一襲黑衣,是對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朱丹就像一株梅樹傲然挺立,感受到了他的民族氣節,愛國深情。愛國情融入他的骨髓,像花開樹枝上一樣,相伴相生。

【設計意圖】在回讀中加深對作者描寫朱丹外貌用意的瞭解,體會比喻修辭方法運用的貼切。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再次體會朱丹的不忘國恥,愛國深情。

2.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