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

本文已影響 1.96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

《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拾穗》描繪在收穫的季節,在田野上三位農家婦女拾穗的情景。表示了在十九世紀的法國,在收穫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勞。課文依照一定的順序(總—分、遠—近)進行描繪,同時把三位拾穗的婦女描寫得栩栩如生,傳達出看圖作文基本特點和要求,爲學生獨立寫看圖作文做好鋪墊。

二、課前活動

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拾穗的實踐活動或讓自身的家長就是農民的同學課後跟同家長一起下地拾穗。

三、教學目標

1、瞭解《拾穗》這幅畫的時代背景和畫家米勒。

2、引導學生欣賞油畫《拾穗》,瞭解課文內容,懂得看圖作文的要求。

3、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4、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談談自身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積極瞭解農民生活的意識行爲和對美好的動作情態的審美情趣。

5、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身喜歡的詞句。

四、教學重、難點

1、抓住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結合課後資料以和生活感受,談談自身在結合生活欣賞作品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五、教學流程

(一)欣賞油畫,交流資料

1、學生交流實踐生活後的感想。

2、結合生活說說你對《拾穗》這幅畫的理解。(學生交流)

3、老師簡介米勒,學生了解課文的背景。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身解決不認識的字詞。

2、聽錄音讀課文,考慮:課文寫了什麼內容,重點寫了什麼?老師還可提醒一年級上冊所學古詩,哪一首同樣表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的。(《鋤禾》等)

3、結合學生的表達,和時地總結文章表達的意思。

1段:收穫的季節裏,田野上麥子堆好、捆好的情景。

2~5段:三位婦女撿拾麥穗的情景。6~7段:簡介作者,評價畫特點。

(三)圖文結合,精讀感悟

1、自身默讀課文,劃出自身喜歡的地方,結合圖看一看,讀一讀,說說自身的想法。

2、學生自由朗讀,老師巡視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3、學生分小組交流,朗讀並背誦自身喜歡的地方,然後摘抄下來。

4、老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抓住三位婦女拾穗的語段,引導學生理解畫家在對其動作、神態的栩栩如生的描繪中表示出來的同情,同時更有藝術家活靈活現的描繪中的美景以和一種浪漫的情懷,如:“她手腳麻利,撿拾……”

5、再讀2~4自然段,帶着欣賞的思想和眼光捕獲生活中的這些動作情態。

6、再次欣賞油畫《拾穗》把你的感想寫一寫。

(四)拓展延伸

1、推薦欣賞米勒的油畫《播種》、《晚禱》。

2、仿寫:

①自身拾穗;

②觀察他人在勞動時的動作情態的作文。(自選一題)

《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規範書寫生字,理解詞義。

2、通過重點理解三位婦女撿拾麥穗時的動作、神態的詞句,體會農民勞動的辛苦,增強對勞動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看圖寫文的方法。

 重點難點:

1、能夠圖文對照地理解課文,使學生領悟看圖學文、看圖寫文的方法。

2、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前準備:

蒐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油畫《拾穗》。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收穫”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拾穗》。(板書:拾穗)“拾”是什麼意思?“穗”是指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字詞: 彌散 晚餐 監督 遵循 搜尋 逼真 偷竊 欣賞 充滿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從課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穫了?

麥香混合在塵霧中,彌散在田野上,遠處堆起了金黃色的麥垛,一片豐收的景象。我們來欣賞油畫《拾穗》。

2、欣賞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3、文中作者也對這三位婦女拾穗時的情景進行了具體、細緻的描寫。

默讀課文2-4段,邊讀邊畫出描寫三位婦女動作、神態的句子。

4、說說你畫的句子

5、再讀課文2-5自然段,結合課文中的詞句, 誰來說說你的感受和聯想?收穫的季節屬於她們嗎?她們能享受到收穫的幸福嗎?

6、同學們剛纔結合油畫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們看看作者是怎樣評價這幅畫的?

7、指名讀第6、7段

由於米勒對勞動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這副畫畫得十分逼真,認真地欣賞會產生豐富的感受和聯想。

四、作業

思考: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這幅油畫的?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出示課文插圖)還記得這幅畫嗎?你能簡單的來介紹一下這幅畫嗎?今天,讓我們一起再走進課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樣將畫面內容寫具體的。

二、回顧課文,指導寫作方法

1、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畫面主要內容的段落,自由朗讀,說說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的?(動作、神態)

2、指名學生說。(板書)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從這些語句中體會出了什麼?爲什麼能從中體會出農民的辛苦和他們生活的艱難?在抓住動作、神態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描寫之前需要怎麼樣?板書(仔細觀察)。

3、小結:只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刻畫,就會使你的文章具體生動。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對人物進行刻畫、描寫?(語言、心理活動)我們應該學習運用這種寫作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這樣你的文章也會具體生動。

4、除了對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之外,這三段中還有哪些語句你認爲寫得比較好?

5、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語句描寫了畫中的人物?哪些語句是課文作者的推想?

6、小結: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也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它會使你的文章更感人。

7、今天,我們就學習運用這種方法進行一次小練筆。

三、創設情景、指導練筆

1、請兩位學生將地面的紙花掃乾淨,其他學生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等。

2、說說你都觀察到了什麼?

3、把你觀察到的內容寫下來,並加入想象。

四、交流、評議

1、小組交流。

2、指名讀,說說好在哪?

3、從文章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五、總結延伸。

我們一起欣賞了《拾穗》,領略了米勒畫中的.收穫,那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又有哪些收穫呢?

 板書設計:

中間:承擔生活重擔

拾穗 右邊:腰落下毛病

(收穫) 左邊:艱苦生活剛開始

《拾穗》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詞,正確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繼續練習通過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欣賞《拾穗》|瞭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

3、理解:“彌散、埋頭苦幹、搜尋、描繪、聯想、欣賞、逼真、切身”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在深入閱讀、與同學交流後,對嗦摘錄的重點詞句進行補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看圖,欣賞,師介紹油畫。

2、學生觀察,自己介紹畫面,師強調觀察的順序。

3、說說畫面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麼?

4、師板書課題,指導學生學習“穗”字,同時介紹作者。

二、初讀識字

1、自讀自己勾畫的詞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讀,互相評價。

3、請同學提醒大家,哪個字的哪些筆畫容易錯,共同記憶

學習多音字“落”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分組分段讀課文,其他組認真聽,看圖,想想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描述的。

2、引導學生概括每個段的內容,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總結寫作和觀察圖畫都應該有順序)

3、自讀課文,提問,師引導學生怎麼分類自己的問題,怎樣處理分類後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齊讀課題

2、看圖,作品主要表現的是什麼?(人物還是景物?)

3、透過人物作者要表達什麼?請默讀全文,用——勾出全文的中心句。

4、齊讀,理解“逼真”,過渡,作者是怎樣通過畫面和描述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我們來學習1——5段

二、細讀,感受作者的情感,學習作者的觀察和寫作方法

1、師:拾穗是在一個什麼季節?從哪裏看出來是收穫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人們的心情會怎樣?這裏的監工是幹什麼的?說明了什麼?

過渡:監工爲下文的三個婦女的描述打下了伏筆,這三個婦女是怎麼樣拾穗的呢?讓我們走進下文

2、自讀2-4段,用-----勾出畫面上看到的內容,用﹏勾出作者通過畫面推想的?

3、學生回報自學情況。師板書學生的回報內容。

4、知道學生體會。

(1)、看第一位婦女,你覺得哪些詞是重點?用⊿勾出來,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什麼?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

(2)、你還能想象到什麼?(師總結:又看到的事物或人想到的相應的人或事物,這種想象叫聯想。師板書:聯想。)

5、總結2、3、4自然段的學習。

師;看到這樣的畫面,讀着這樣的語言,你會想到哪首詩?《憫農》齊背。

6、引讀:這就是19世紀——(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1)、爲什麼作者畫得如此逼真?(聯繫上下文)

(2)、齊讀米勒的資料。(結合資料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所以我們學習課文就是需要一些背景資料來輔助我們學習。)

(3)、師:正因爲米勒對農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體會,所以——(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7、師引讀:這幅畫有——(學生讀句子),畫面本身是——(學生讀相應的句子)

8、看板書總結。(優秀的繪畫作品總是能引發作者的聯想與思考,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應認真觀察,用心思考,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受美的薰陶,在描述美術作品時-描寫任何一個場景,首先要有順序,比如這篇文,先介紹畫面背景,再刻畫人物,其次,要在記敘時加入推測和想象,實際是對作品的理解。)

並說說自己的收穫。

三、積累句式

由於——————因此————————

(1)、齊讀句子,瞭解句子關係,以及句子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的關係

(2)、這個句子換個關聯詞,可以換成什麼?

(3)、抽說,組織學生認真聽,判斷,評價。

(4)、寫下來

(5)完善摘錄筆記。

  教學反思:

本文的重點是2-5段的內容,讓學生了解19世紀農民的生活和勞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審美能力。我的教學緊緊圍繞着教學的重點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根據要求自己勾畫句子,哪些是描寫畫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據畫面的推測,目的是讓學生自己通過勾畫,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即在描寫和欣賞繪畫作品時要根據畫面內容加上自己的推想,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四年級的學法指導有一條是:能指導學生自己勾出重點詞句,然後品讀重點詞句,以及瞭解重點詞句在文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勾畫重點詞句,並引導學生體會勾畫重點詞句的方法。凡是能體現中心的詞句都是重點詞句。通過教學我發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把握還是可以的,因而進一步讓學生抓住這些詞句,說說自己能從這些詞句當中體會到什麼。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理解詞語,並體會他在文章中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滲透了理解詞語方法的指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