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蘇教版四上23課《霧凇》聽課案例與反思

本文已影響 1.63W人 

今天上午聽了南京石鼓路小學程潔老師的一堂《霧凇》,以下是 程老師的教學設計和我就這節課的一些體會反思。

蘇教版四上23課《霧凇》聽課案例與反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圖)這是我們生活的南京,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祖國的北端,看一看吉林聞名全國的奇觀——(板書:霧凇——兩點水)

伸出手,我們一起寫課題,“霧”是生字,雨字頭這一筆是——(橫鉤),“凇”兩點水標紅。

2、同學們漢字也會說話,看看“霧凇”這兩個詞,它會是什麼?

(1)霧凇形成的過程中確實有個階段是霧

(2)猜對了一部分,霧凇確實是掛在樹上的

(3)兩點水和什麼有關?(你怎麼知道的?)

3、霧凇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課文中很多詞,每個詞都能在你的腦海裏展現一幅畫(出示: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美麗動人、霧氣繚繞、千姿百態、瓊枝玉樹、銀鬆雪柳)你覺得霧凇會是什麼樣的?

看,這就是霧凇。(出示一組圖片)

能讀出來嗎?這麼美的霧凇還藏在我們的課文中,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待會兒老師可要考考你們。

二、初讀課文

1、生字詞都掌握了嗎? 我來考考你們。

(1)第一題:(出示:幕)這個生字讀?(出示:暮 )這個字呢?

(出示:夜幕降臨)課文中有個詞——夜幕降臨應該填哪一個?天黑了,就好像——拉下一塊黑色的幕布,所以用巾字底的“幕“。

(2)第二題(出示:凝結 零下30攝氏度)

這兩個字你能讀準嗎?(鼻音讀得真準。指讀,提醒連讀)

(出示溫度計)看,這溫度表上0度在哪兒?—30攝氏度呢?

0攝氏度時水會——凝結成冰。—30攝氏度時,冰就會結得很厚。

(3)再來一組特別難讀的詞,準備。(出示:模樣 堤岸 松花江畔 綴滿)

誰讀?(輕聲讀得很準,堤岸讀得真準)

4、詞讀準了,讀課文也沒問題吧。

三、精讀第二節

1、課文讀完了,你們從課文中都知道了什麼?

2、課文中有什麼是你最想弄明白的?(現在站着的同學提出的問題都和一個問題有關,那就是——)(板書:形成)到哪裏找答案?(第二小節)

2、那就先仔細讀讀這一節,看誰能讀到那最關鍵的一句話。(出示§2)

找到了就畫下來,那最關鍵的一句,劃出句子,指名讀,齊讀。

(1)讀了這句話,你知道了什麼,讀懂了什麼?

從一句話中就讀出了霧凇形成的兩個必要條件,真棒!(板書:過於飽和的水汽 遇冷凝結)(師範寫“凝”)

這“冷”到底有多冷?(板書4℃——零下30℃)霧凇就是在這巨大的溫差下由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

(2)能指着板書說說霧凇是怎麼形成的嗎?

3、可是我們學語文不能僅僅這樣,我們還要好好體會文中是怎樣描繪這(指板書)過於飽和的水汽和遇冷凝結的。

4、先來看看課文中是怎樣描繪這水汽過於飽和的?默讀§2勾畫。

(1)生抓住詞語談(這句話中哪個詞帶給你這樣的感受?他特別會抓住一個詞語談自己的體會,真好!)

生板書詞語(瀰漫、飄蕩、涌向、籠罩、淹沒、模糊、蒸騰……)

(2)同樣是寫過於飽和的水汽,作者用了這麼多詞語沒有一個是重複的,這就是用詞的豐富(板書用詞豐富)

(3)這些詞在書上是按我們同學說的順序排列的嗎?

課文裏是先寫——接着寫——,然後寫——,最後寫——。爲什麼按這樣的順序寫呢?對,這就叫做——漸漸地。(板書有序、準確)

總結:這就是作者寫得好的地方,用詞豐富不重樣,寫出了水汽變化的順序,詞語運用準確,你能讀好嗎?

5、遇冷凝結課文中又是怎樣描繪的?(找出句子)

(1)有沒有你覺得用詞又準確,又有序的地方?

(2)聽老師讀這段話,聽聽這段話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就帶着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讀這段話。(配樂齊讀)

就帶着這種感覺,我們再來欣賞這聞名天下的霧凇奇觀。(出示圖片和詞語)一起讀讀詞語。

下節課,我們還將帶着這些優美的詞語繼續走進霧凇,(板書優美)並且學習描寫霧或雪景。

(3)這段話中紅色的部分你能很快的記住嗎?準備準備。

  板書:

形成 用詞豐富

過於飽和的水汽 遇冷凝結 有序

4℃ 準確

優美

-30℃

 反思:

聽了本堂課,我最深的感受是“簡簡單單教語文,實實在在學語文”。在這裏,你看不到課堂的浮躁,老師的“秀”,一切教與學都針對着本學年段的特點。老師和學生們都在追求閱讀教學的“言意兼得”,追求語文課堂的“本真”。

緊抓字詞教學,層層滲透,達到“言意兼得”

一、以字入手,感知課題

從課文一導入開始,一個“霧”字就引出了“雷”“雪”“霜”等字,不僅瞭解到了“雨”頭的字之間的關聯,還加深了對形聲字的特點的理解,同時也習得了形聲字的學習方法。一個“凇”進一步加深理解了形聲字的特點。於是,一個“霧凇”學生便把音、形、意理解的差不多了。

二、以詞入手,埋下伏筆。

初讀課文,檢查生字時,老師三步便把生字詞掃清了障礙:

1.比較練習

幕 暮

夜( )降臨

師:該選哪一個呢?爲什麼?

2、關聯理解

凝結 零下30攝氏度

師:這兩個字你能讀準嗎?

(出示溫度計)看,這溫度表上0度在哪兒?—30攝氏度呢?

0攝氏度時水會——凝結成冰。—30攝氏度時,冰就會結得很厚。

3.檢查讀音

模樣 堤岸 松花江畔 綴滿

這些字詞教學,看似簡單,實則早已紮實有效。通過這些字詞課文的內容已初步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了。一個不着一絲痕跡的鋪墊。

三、透過詞語,感悟內容,體會語言精妙

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尤其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有頗帶有說明性,另有“飽和”“凝結”等一些科學術語。如果老師一不小心就會把它上成科學課,那麼整堂課將失去“語文”這個特性。但是,這一堂課中,老師非常清醒,她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原因之後並沒有喋喋不休的告訴學生什麼是“飽和”現象,什麼是“遇冷凝結”。而是到此停下來,讓學生在文中找出句子與詞語來體會水汽是如何過度飽和的。於是,學生一邊找一邊談體會一邊走上講臺板書,不知不覺中,學生們發現他們竟找出瞭如此之多又沒有重複的詞語來,老師適時提點,這就是語文的用詞豐富,而這些詞是有序出現的,不可隨意調換就又是用詞有序準確。同時讀了這些詞,我們眼前能夠出現美麗的畫面,這就是用詞優美。瞧,一個沒有多餘點綴,而是紮紮實實感悟詞語的教學過程,學生不但理解的課文的內容,體會了文章的意境和感情,而且還學會了習作方法,並且能夠積累不少的詞語,(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言意兼得”)爲下一節課的寫話又做了一個非常好的鋪墊。這樣一舉多得的語文課不是一堂追求“本真”的課嗎?

“讓學”,思維火花的碰撞,收穫“言意兼得”。

“讓學”就是我們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以學定教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我看到最多的是老師拋出一個話題,於是學生們根據這個話題進行討論,辯證,老師只要在重要的地方進行提點或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一堂課下來,學生們的思維在不斷的碰撞中活躍起來,課堂生成越來越精彩,文章的內容在這裏越來越清晰,意境越來越優美,感情越來越豐富,學生遣詞用句越來越精彩,“言意兼得”就在這不知不覺中獲得了。

當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們現在提倡語文課一課一寫,在本堂課中,老師有生字範寫卻無學生動筆,是否也讓學生寫一寫呢。我們現在雖然提倡“讓學”,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課堂教學時間顯然無法控制,而且,要真正做到“讓學”,顯然學生的課前預習要做得充分。如何在這幾種教學中達到平衡還需要我們多加學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