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小學語文A版四年級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8.3K人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A版四年級下冊《田忌賽馬》的教案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結合課文理解“掃興、垂頭喪氣、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重點

瞭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

孫臏制定計策的根據是什麼?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6張點數不同的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數學智力題導入課文。

1.設題激趣:我們先來做一道有趣的數學智力題,看誰最聰明,誰最會想辦法。

出示題目:1+2+3+4+5+6+……100=?

引導學生認識到要善於開動腦筋,找規律想辦法,方能以智取勝。

2.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也需要大家開動腦筋,想辦法取勝。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有一位很喜歡賽馬的齊國大將,他的名字叫田忌。(板書:田忌)

3.(把課題板書完整)課題中哪個字是貫穿全文的關鍵字?(“賽”字)

4.圍繞“賽”字,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和誰賽?賽幾場?怎麼賽?賽的結果?)

過渡語:同學們的求知慾很強,提的問題很好。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來讀書,從文中找答案。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理。

1.自由讀文,要求:大聲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時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詞語旁打“?”。

2.交流識記方法,理解部分詞語。

垂頭喪氣:耷拉着腦袋,顯得很頹喪。(做動作幫助理解詞義。)

譏諷:指用尖刻含蓄的語言嘲笑、刺激別人,與它意思相近的詞有:諷刺,譏笑,嘲諷等。

“贏”字較複雜,可用部件拆分法記:亡,口,月,貝,凡,用字謎幫助記憶:月亮寶貝非凡人,樂得嘴巴都沒了(亡),你說有趣不有趣?“贏”字筆畫多,書寫時注意不要寫出格子。

另外,注意:“喪”字不要寫成“”,“慌”字右邊不要寫成“”。

3.解決部分問題:讀課文後,你知道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田忌齊威王

敗第一次勝

勝第二次敗

4.快速默讀課文,標出兩次賽馬的起止段。

5.除了寫田忌和齊威王,文中還寫了哪個人物?他和第二次賽馬有什麼關係?(板書:孫臏獻計)

6.找出孫臏獻計的起止段作爲文章的第二段。

三、從興趣點入手,學習“兩次賽馬”的經過。

1.你們對課文中的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學生對比賽時的情況最感興趣。)

學習“賽馬”部分。

2.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這兩場比賽各是怎麼賽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3.全班交流評議。

(1)請學生讀寫第一次賽馬的自然段,老師畫出賽馬對陣圖。

田忌 齊威王

上 上

中 中

下 下

(2)請一學生上臺畫第二次賽馬對陣圖,並用語言描述。

田忌 齊威王

下 上

上 中

中 下

(3)交流相同點和不同點。

主要有三處相同:

①二人的馬沒換。

②比賽規則沒變——各自把馬分等級。

③齊威王的馬出場順序沒變——先上等,再中等,後下等。

主要有三處不同:

①田忌的馬出場順序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後中等。

②比賽結果不同——田忌轉敗爲勝。

③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齊威王勝,得意洋洋田忌敗,掃興

第二次齊威王敗,目瞪口呆田忌勝,高興

4.教師相機指導:

(1)理解“掃興”和“垂頭喪氣”的意思。什麼事使田忌掃興?

(2)第一次賽馬,田忌爲什麼會輸?

(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3)第二次賽馬,田忌爲什麼會贏?

(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

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

  第二課時

  一、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出示課文最後一句話:“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轉敗爲勝了。”

2.齊讀這句話。

設疑:真的只要調換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轉敗爲勝嗎?

3.遊戲中探究:請每個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點數不同的6張撲克牌(三張紅桃,三張黑桃),分別代表齊威王和田忌等級不同的馬,擺出“下等對上等,上等對中等,中等對下等”的第二次比賽情況。

4.通過剛纔的擺弄,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了嗎?

(因爲每個同學手中撲克牌的點數不相同,所以撲克點數相近的同學也許能擺弄成功,而點數相差較大的同學無論怎麼調換,弱方總是輸。)

5.再出示文中最後一句話,齊讀一遍。

6.帶疑讀文:剛纔有的同學調換成功,而有的同學無論怎樣調換馬的出場順序並不能使田忌轉敗爲勝,難道課文中的結論有誤嗎?鼓勵同學們帶着這個疑難研讀“孫臏獻計”部分,從文中探求答案。

7.學生自學,標畫批註。

8.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關鍵句:

(1)原因:“大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觀察到的情況,制定計策的依據)

結果:“我有辦法讓你取勝”——分析後的斷言。

師小結明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可以轉敗爲勝的依據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如果快得多,田忌就沒有取勝的可能。

(2)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誇耀自己的馬,看見田忌和孫臏過來了,便譏諷田忌:“怎麼,難道你還不服氣?”(抓住“得意洋洋”“譏諷”體會齊威王的驕傲輕敵,從而使孫臏的計謀得以順利實施。)

(3)孫臏胸有成竹地說:“你就照我的主意辦吧。”

①理解“胸有成竹”:畫竹子時心裏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情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②讓學生說成語的來歷,教師補充:宋朝時有位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詩人晁補之寫詩稱讚他:“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蘇軾也曾說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③孫臏爲什麼如此“胸有成竹”?

9.有感情地朗讀。

①請四人爲一組,分角色練習朗讀3至12節,可以相互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②指名4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麼主意)。

③評讀。

二、“投石”激趣,拓展延伸。

1.你們覺得孫臏的這個主意妙不妙?妙在哪裏?(發揮優勢,合理安排,揚長避短)

2.這麼好的辦法,田忌想不出,齊威王想不到,孫臏爲什麼會想到?你認爲孫臏是個怎樣的人?(仔細觀察,善於分析,巧妙安排)

3.拓展:你們還有沒有其他調換的辦法?

4.學生畫對陣圖,你們可以找到幾種調換方法?輸贏如何?

5.從中你悟出什麼?(要進行科學分析,選擇最佳方案,合理使用力量)

三、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摘抄你喜歡的詞語。

2.第二次賽馬後,孫臏和田忌再見面會有怎樣的一段談話,根據課文內容做合理想象。兩人一組,設計對話內容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

備課參考資料: 孫臏簡介 孫臏(?-前316年),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本名不傳,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他是孫武的後人。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爲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孫臏受刑 相傳孫臏曾與龐涓一起拜師鬼谷子學習兵法。龐涓在未學成時便下山出使魏國。龐涓自知才能不如孫臏,於是假意向魏王推薦孫臏,並請他出山相助。之後龐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並割去孫臏的膝蓋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卻對孫臏假慈悲,幫孫臏包紮傷口,要他把孫子兵法寫出來,然後再殺了他。孫臏的僕人告之孫臏此事,孫臏於是裝瘋藉以瞞騙龐涓,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

桂陵之戰 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爲魏以精銳攻趙,國內空虛,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果然誘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又在桂陵(今河南長垣)伏襲,大敗魏軍。這場戰爭甚爲著名,孫臏不直接引兵救援趙國,而攻打魏國以解趙國圍的這個策略,更留傳後世,即圍魏救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