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四年級教案

四年級下冊語文《揭開雷電之謎》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3W人 

  一、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語文《揭開雷電之謎》教案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的是科學家的小故事。

課文主要講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爲了揭開雷暴的祕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裏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讚揚了富蘭克林勇於探索,敢於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祕。

課文一開頭就告訴讀者,富蘭克林是18世紀電學史上的一位勇士,並介紹了本課的主要內容。然後課文寫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可怕的東西,再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的“風箏試驗”,終於揭開了“天火之謎”,最後一部分寫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髮明瞭避雷針。

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內容中涉及到較深奧的物理知識。

 二、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學習生字,通過查字典、近義詞等方法理解詞語“攝取、勇士、揭開”等詞語的意思。

目標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提問。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解釋關鍵詞理解句子等方法解決問題。

目標三:根據文中的描述,能介紹富蘭克林的製作的風箏及簡單原理。

目標四:通過閱讀,感受科學家勇於爲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學生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已掌握了多種理解詞語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在課文的學習中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字典、近義詞、聯繫上下文等方法,結合不同的語言環境,選擇不同的理解方法,讓學生理解詞語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圍繞課文內容,進行提問”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點。雖然這一訓練在三年級下半學期已經有過,但許多學生掌握地並不牢固,因此在這個單元中,還應加強訓練。引導學生從內容入手,找關鍵的字、詞、句、標點,提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教師更應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本課中着重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提問題,邊讀邊解決問題,提高閱讀的能力。

複述能力是需要長期培養的,在這課的教學中,結合課後“說寫雙通道”,讓學生介紹富蘭克林製作的風箏及簡單的原理。這個練習讓學生結合文本的內容,將故事中的情節轉化爲說明性的文字,促使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練習時還要進行簡單的原理說明,這加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更顯出趣味性。

“勇於爲科學獻身的精神”通過學生的閱讀,在語言文字的`體味、感悟中,讓學生髮自內心的感受。

  三、教學設計

語文學習不僅要抓住語言文字來理解文章內容,還要緊扣語言文字來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動態的語言訓練中,聽、說、讀、寫能力整合發展。根據教學策略,分以下幾個步驟落實:

  (一)揭示課題: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談談對雷電的認識,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告訴有一位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他曾冒着生命危險,從天空攝取閃電,才揭開了雷電之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揭示課題後,讓學生學習第一小節,通過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羅列自己覺得讀懂這一小節的障礙點,後面的學習就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二)深入研讀,釋疑解疑:

圍繞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教學時,採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學習第2小節,解決“雷電之謎是什麼?爲什麼要揭開雷電之謎?”時,採用通過理解關鍵詞,然後理解句子的方法來解疑。學習第3、4節,解決“怎樣揭開雷電之謎的?結果怎樣?”這些疑問時,通過再針對關鍵句質疑問難,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釋疑。

在整個研讀的過程中,都將讀作爲手段,引導學生品讀句中的關鍵詞、句,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

在解疑時,設計了讓學生“爲富蘭克林的風箏寫一份簡單的說明書,並說說爲什麼要這樣設計”,培養學生的複述能力。學生在質疑、解疑後,對富蘭克林製作風箏的方法、原理有了瞭解,依託文本,能找到適當的語言加以表述。不同的是,在複述時,需加入簡單的原理,源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要求,讓學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讓學生想象:當他實驗成功後,誰會說什麼,引導學生從看他做實驗的兒子、曾經嘲笑過他的人、別的科學家等不同的角度說話,讓學生既能運用課文中的語言,又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說話能力。

讓學生從文章中找表明他是“勇士”的句子,能引讀學生不僅從字面理解“勇士”,更能從動作、精神深層次去關注,從而理解“勇士”的真正含義。

 (三)總結課文:

通過朗讀板書,讓學生再一次瞭解富蘭克林的精神,產生共鳴,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