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三年級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兩則教案(通用6篇)

本文已影響 2.27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兩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兩則教案(通用6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兩則成語的寓意,使學生從中受到啓發和教育。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認讀文中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寫15個生字。指導書寫生字:“派、虎、茂”。

教學重點:

瞭解寓言的內容,練習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的意思是難點。

教學準備:

頭飾、佈景、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理解《狐假虎威》內容,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2.識記文中生字,指導書寫“虎、茂、派”。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教學難點:

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含義。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激趣:

貼出虎、狐圖:同學們,這是什麼動物?

板書:狐虎

誰能說說你對這兩種動物的有什麼看法?

板書:狡猾威猛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片關於狐狸和老虎的語言故事:

板書:假威

齊讀課題;質疑:有什麼問題嗎?(“假”什麼意思?)

導入: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採取自己喜歡的辦法解決這些不認識的字。

2.標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字音,同時思考:課文講的是什麼事?

4.再讀課文,思考:“假”可能是什麼意思?(學生可能會說:“狐狸的威風是假的,;老虎的威風是真的。)

5.是嗎?你再把最後一節好好的讀一讀,想一想。(生讀“狡猾的狐狸是藉着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看出來了嗎?這裏的“假”是什麼意思?(學生可能會猜到是“借”的意思。)

6.爲什麼你確定是“借”,讓學生結合故事內容談理由:(百獸根本就不怕狐狸,因爲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獸是看到老虎才嚇跑的。狐狸卻騙老虎說是自己的威風嚇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們來看看字典中有沒有“借”的意思。(學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這下我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查字典確定“假”的意思(板書: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讀課文之後,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組交流、討論、並研究怎樣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4.小組彙報、品味語言、教師點撥、研究朗讀。

(1)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轉”“扯着嗓子”:表演:什麼樣?狐狸這時心裏想什麼?

“你敢吃我?”怎樣讀?

課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麼情況下說的這句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讀法更合適?練習、評議。

[結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發展想象力,並通過表演及引發爭論,感悟狐狸心理和語氣。不僅重視語言的感悟,更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爺”是什麼人?狐狸是說話時什麼語氣?

指明朗讀、評議。

(注意在學生朗讀後進行適當的評價,在聲音讀大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要將自己的表情放進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說的話:

指名讀:思考:此時狐狸什麼神態?(昂首挺胸、搖頭擺尾)

賽讀,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動作神態。

指名錶演: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豬、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當導演,看看他們表演得對不對。

通過導、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後,爲什麼?

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什麼意思?

5.總結歸納:我們不僅從語言上,也從動作神態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人們就用“狐假虎威”這個詞語比喻一種人,什麼樣的人呢?(自己沒有本領,卻仗着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的人。)

6.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

(1)自願結合練習。

(2)帶上頭飾進行表演。

7.拓展思維:接着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想一想,說一說。

[創設時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能力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第二課時(略)

教學內容:

一、學習《鷸蚌相爭》,瞭解內容,理解寓意。

二、編排課本劇,通過表演、評議理解語言,體會感情。

三、改編課本劇,鷸和蚌如何能不被漁翁抓住。

四、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本課生字詞,正確書寫指定的生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背誦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詞句。

2、學會寓言,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話來將這兩則寓言。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你們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

(2)新詞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3)標出小段。

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裏的?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爲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6、教師示範。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爲什麼不慌不忙?

(4)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爲什麼?

四、談話,啓發聯想

1.分組討論。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麼?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麼?

2.提問①你認爲那個人錯在哪裏?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板書設計:刻舟求劍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記號

不慌不忙船靠岸撈劍

第二課時:

學習《揠苗助長》

1、指導學生自讀自學課文,瞭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讀課文看課文講的是什麼事?根據故事想一想文章題目“揠苗助長”是什麼意思。不認識的字要看課後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問問同學或老師。

2、引導學生讀好課文,質疑討論。

3、引導討論說明寓意。

結合課後第二題的第二小題,組織學生討論和想像說話。

4、指導做好字詞練習,把生字寫正確,理解和積累詞語。

板書設計:

原因:巴望禾苗長快一些

揠苗助長做法:把禾苗往高裏拔

結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觀規律辦事,會把事情弄壞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懂得兩則寓言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教師:

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

收集寓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西丟了你會怎麼辦?(營造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亡羊補牢》,看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齊讀課題。解題(結合預習):“亡”是什麼意思?“牢”又指什麼?

二、感知全文

自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過渡:

羊爲什麼少了一隻?是怎樣丟的?

⑵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詞雖簡單,但學生的經驗積累和生活狀況讓他們還不能比較準確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故需引導孩子觀察、感受。)

⑶ 想一想,說一說養羊人此時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個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⑵ 你認爲這個人的做法對不對?你打算怎樣勸他?

(小組表演,教師要藉機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⑶ 那個人聽勸告了嗎?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兩個“又”字。)

3、第五自然段:

⑴ 看到羊又丟了,養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現在是怎樣做的?讀一讀,勾一勾。

⑵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維

1、討論從養羊人的經歷中,你吸取了什麼經驗?(引導學生說出寓意。)

2、你認爲這個養羊人是個怎樣的人?說出理由?(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窿”字不要丟一橫,“叼”字最後一筆是提。

六、作業

把《亡羊補牢》這個寓言講給父母聽。

七、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丟 勸 又丟 修 再也沒丟

(後悔)

有錯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從家裏到學校,一般情況下,你願意多走路還是少走路?是的!我們一般都不願意多走路浪費時間,但有一個人明明該往南走,他卻偏偏要往北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他是太聰明瞭嗎?咱們現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讀《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麼?還有哪些不懂?做上符號。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重點詞語:提醒、把式、盤纏。

三、熟讀自悟

1、採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知識,從而拋棄教師煩瑣的講解。)

2、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取個名字,並說明理由。

3、(學生說理由實際就是在評價此人)這給人真的很笨嗎?他是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麼?(引導學生解析課文)

朋友 楚國人(學生取的名字)

在南邊 馬跑得快

越遠 車伕是個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盤纏多

…………

(板書)

4、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你會勸他嗎?怎樣勸?同桌、小組表演。

5、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國?說說自己的理由。(相機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6、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點什麼呢?

四、總結寓意

討論:

這個人的做法好不好?爲什麼?

五、學習生字

重點提示:

“街”可同“銜”對比;“纏”字別忘一點。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2、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許多寓言已演變成爲成語,在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些詞語,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更準確。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作聰明是愚蠢的,做人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教學難點:

瞭解寓言這種文體,知道它是通過一個淺顯的小故事來說明生活中的一個道理。

教學準備:從網上下載課文圖片和竽的圖片,準備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導入,整體閱讀

提問:1.在預習的基礎上說說“掩耳盜鈴”四個字各是什麼意思

2.將四個字的解釋連起來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3.那個人爲什麼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那個鈴鐺呢?結果怎樣

4. 讀課文時,看全文有幾個自然段,標出序號。第l自然段告訴我們什麼

二、學習重點,深入體會

1.默讀第2自然段,讀後標出這段有幾句話

自讀感悟

2.再次默讀第2自然段,思考每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議讀交流

3.讀第一句,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

4.出示幻燈

a 他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b 他知道,用手一碰,那個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

討論:1.看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2.“明明知道”什麼意思

3.他明明知道什麼

4.鈴鐺爲什麼會丁零丁零響起來?用手碰鈴鐺會發生什麼現象

5.“碰”和“響’’之間什麼關係

6.爲什麼會被發覺?體會“響”與“碰”之間的關係。

過渡:這個人明明知道用手一碰響發覺可是他太想得到那個鈴鐺了。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

指名讀第2句

出投影片:

a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b 如果把耳朵掩住就聽不見響聲。

7.他是怎樣做的?默讀第3句畫出表示動作的詞。

8.從剛纔有想法到現在他真的這樣去做了,結果怎樣呢

點評歸納

9.大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前後的感情變化。

10.出示投影

“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聽不見響聲了嗎?”

①他的這個想法是聰明的,還是愚蠢的,爲什麼

②他把耳朵掩住,爲什麼還被人發覺呢

③他偷鈴鐺之前,知道不知道有這樣的結果從哪兒看出

④明知道有這樣的後果,還要這樣做,欺騙的是誰

三、總結延伸

1.讀全文,體會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計:

明明知道 碰響發

掩耳盜鈴 掩 伸 偷

沒想到碰 發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說說“掩耳盜鈴”的意思。

2、說說我們是怎樣學習這則寓言的。

二、用上節課所學的方法學習寓言《濫竽充數》

1、小組學習

2、重點詞語:

戰國 待遇 吹竽 鼓腮幫 捂着 裝腔作勢

齊緡王 繼承 溜走 南郭先生

3、朗讀課文,說說大意

4、你覺得南郭先生是如何想的?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三、拓展練習

在兩個大王面前,南郭先生是怎樣想的?從故事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四、自讀古文《濫竽充數》,老師適當翻譯。

五、練習寫字:

掩 盜 零 濫 竽 裝 腔 勢

六、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結晶。而“寓言”就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瑰寶之一。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載。它能通過一個內容簡短明白易懂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奧的道理。因此,課堂上如何結合“寓言”的特點,讓學生能更好地學文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託寓的道理明瞭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着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因此在設計這堂課時,我不僅力求堅持以自讀爲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導入以學生們感興趣的講成語故事開始,使得上課一開始教室裏的氣氛就比較輕鬆。教學從課題着手,引導學生提出疑問:揠苗是什麼意思?揠苗能助長嗎?那爲什麼還要揠苗呢?帶着問題讓學生反覆朗讀文本,想象揠苗人的心理、神態,通過模仿揠苗的動作體會辛苦,這樣,寓意的深刻理解就自然地滲透在文本內容之中,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短小的文章故事,通過了解課文內容和語言的精練準確之美,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含義和淺顯易懂的語言之間的和諧、融會貫通。即根據寓言簡練清楚的內容學習,通過揠苗人可笑的行爲與學生自生生活經驗的比較,明白寓言深含在文字中的寓意。

綜合來說,本節課的教學要以文本爲主,緊緊抓住閱讀這個非常重要的教學途徑和手段,重視語文的說話練習,語言的積累,通過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關鍵詞句的意思,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學中感受、體驗和理解,再在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讀。以及閱讀中不斷積累詞語,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內容,瞭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2、以自學爲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朗讀課文,練習默讀課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寓言的內容,初步瞭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默讀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質疑的能力。

教具準備:

樂器竽、有關竽的音樂、鈴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師生共同學習寓言《濫竽充數》:

1、老師出示樂器:竽。師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樂器嗎?(學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如果學生不知道老師可以提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寓言二則中其中一篇就和這個樂器有關,你們猜猜這個樂器是什麼?)在學生的發言聲中老師板書:寓言二則和《濫竽充數》。

點評:出示樂器:竽有助於突破難點,解決學生容易將“竽”寫成“魚”的問題。

2、(課件放有關竽的音樂)師說:我們首先來學習寓言二則中的《濫竽充數》。打開書:15頁,自己讀寓言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生字、生詞,可以藉助字典、詞典,也可以兩個人共同學習。

點評:三年級學生應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字詞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學習字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學生自己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小結剛纔的學習情況,問:有沒有需要大家共同解決的生字?(不能學生自學後就置之不理,在這裏還要體現教師的作用,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要予以幫助。)

5、兩個人互相讀課文:檢查是否音準句通。(對自學環節的反饋)

6、默讀課文:

(1)你讀懂了什麼?

(2)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學生默讀學習。)

點評:課標中指出:在中年級段學生要初步學會默讀,能對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同時在默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學習。

7、學生彙報:

(1)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的讀。比如:學生說:我從第一句“戰國時候,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又喜歡講排場,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知道了齊王是個喜歡吹竽的人。老師就可以引導說:那你把你知道的讀出來,讓大家聽出來。(注意: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如果學生提出了問題,儘量讓學生去回答學生的問題,必要時可以全班一起討論,老師不要急於講解。)

(2)如果學生沒有談到對題目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談談對題目的理解,有助於學生對寓意的理解。(濫竽充數: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而混在行家裏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裏面充數,有時也表示自謙。)

(3)在學生彙報討論的過程中出現板書。

8、齊讀這篇寓言,邊讀邊思考:學了這則寓言,你懂得了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9、師小結:看來寓言小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歷史,還能從中明白一些道理。下面我們就一小組爲單位來學習另一則寓言《掩耳盜鈴》。

二、小組合作學習寓言《掩耳盜鈴》:

1、課件配畫面和音樂講述《掩耳盜鈴》的故事。(激發學生對這則寓言的學習興趣。)

2、出示學習提示:

(1)自己或小組共同解決生字詞。

(2)用你們小組喜歡的方式來學習這則寓言。

(3)組內討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小組學習,老師巡視指導。(有表演的組老師可以提供小鈴鐺。)

點評:小組學習是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自主學習可以是個人來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完成。在課堂上不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要讓孩子學會合作。在這個環節中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彙報。(在彙報的過程中注意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

三、課外延伸:

說說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可以說題目,也可以簡單介紹故事內容,或這個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四、作業建議

1、把今天學的兩則寓言故事講給家人聽。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下節課可以開一個小小故事會。

小學三年級語文寓言教案 篇6

【課前透視】

本課由《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兩篇寓言組成。課文分別勾勒出了古代兩個可笑的人物形象。一個做事急於求成,違背常理,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個是對意外的收穫心存僥倖,不認真做事,結果一事無成。這兩則寓言都是家喻戶曉的作品,語言簡潔明快,內容生動有趣。

寓言常常是以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體裁。教學中應抓住課文篇幅短小、內容生動有趣的特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插圖,抓住理解重點詞句,分析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心理活動,讀懂課文內容。同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理解感悟。抓住課文的內在聯繫,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於求成;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信息資料】

生字詞語卡片、課件或課文插圖、課文內容的錄音或錄像。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觀察談話:

出示《揠苗助長》插圖,啓發談話:你們知道這個故事嗎?誰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這兩則寓言,我們會明白一個什麼道理呢?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引出課題)《揠苗助長》 。

2、解題引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寓言故事嗎?(學生交流)。教師介紹:寓言和童話、記敘文一樣,是一種文章體裁,它往往借一個虛構的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寓”寄託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說話包含着某種意思。“則”在這裏是一個量詞,表示條數。“二則”就是二條。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發學生的交流討論。自然引出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寓言的常識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對話平臺

學習《揠苗助長》

一、初讀

1、讀題思考:

讀了課題你們想到了什麼?相機教學“揠”字的讀音和意思,“長”在這裏讀“zhang”。

2、出示課件或錄像資料,變“話”爲“畫”,引導學生觀看,細緻瞭解故事內容。

由題引入,變文字爲畫面,激發學生的熱情,瞭解故事的內容,爲學文奠定基礎。

3、自讀課文:

輕聲朗讀課文,找出並讀準生字、新詞。利用工具書理解不懂的詞語,同桌互相討論。

4、全班交流生字詞語的識記:

教師充分鼓勵學生交流識字記字的方法。適時地強調重點字詞。

5、遊戲鞏固識字:

採用“字詞大轉盤”“摘果子”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強調自讀自學,紮紮實實抓好基礎知識掌握。通過交流豐富識字經驗,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二、朗讀

1、引導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朗讀。

2、指名朗讀,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說出朗讀體會:

你爲什麼這樣讀?結合重點詞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教師相機啓發、指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如:

指導讀第一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

種田人爲什麼要幫助禾苗生長?種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而禾苗長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樣呢?在學生交流體驗的基礎上,理解“巴望”一詞,教師指導學生讀出焦急和自言自語的語氣。

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

種田人想出了什麼辦法幫助禾苗生長呢?他又是怎樣做得? 理解“終於,筋疲力盡”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焦急而又疲憊”的感覺。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最好手段,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再現了當時的場景,理解了人物。在對情節的深刻體悟中,讀出理解、讀出個性,解讀文本。

3、引導學生從農夫的自信的語言和最終的結果中,體會當時人物的心情和表現。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弄清,結果爲什麼是這樣?初步體會寓意。

抓住事情發展的最終結果,聯繫農夫的表現,進行鮮明的對比。從強烈的反差中,理解寓言所要揭示的道理,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三、討論

啓發學生思考:讀了這則寓言明白了什麼道理?生活中有過類似的事情嗎?今後我們應該怎樣做?引發學生討論,教師相機點撥,抽象出寓意。

昇華對寓意的理解,促進學生的對文本的個性解讀,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概括性,在對寓意的理解中,培養學生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事情,促進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

四、拓展

1、啓發學生思考:如果讓你給這個農夫起個名字,你認爲他應該叫什麼?說出自己的理由。

2、 你還知道什麼寓言?講給大家聽一聽,並說說從寓言中你有哪些收穫?

開闊學生思路,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問題設置源於教材,高於教材,融合學生個性化的見解,豐富了語文積累,促進了學生想像能力、思維水平及表達能力的提高。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焦、費、望、算”。引導學生觀察這幾個字在結構和筆畫上的特徵,交流觀察的收穫,教師適當強調。如:

“焦”的上面,右邊是四橫,不要寫成“住”;“算”字中間是“目”不是“日”;“費”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寫“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後一筆有變化。

2、教師範寫難點字,邊寫邊強調重點筆畫的書寫。

3、學生自主練寫,寫後互相評議。寫得不好的多寫幾個。

抓住生字特徵,加強範寫指導,自主寫字評議,提高學生書寫能力。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回顧

1、利用生字詞語卡片,組織學生回顧。

2、啓發交流:

從《揠苗助長》的學習中,你得到了哪些收穫?教師相機過渡到本課的學習。

關注基礎知識,實現自然引入。

二、初讀

1、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⑴ 利用生字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交流識字記字方法,教師肯定學生個性化的記字方法,並適當點撥重點字在記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⑵ 分段指讀課文,瞭解學生讀文情況。

3、啓發思考:

通過讀文,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以學生自讀彙報爲主,組織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抓好基礎的同時爲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研讀

1、啓發學生思考:

根據讀文和自己的理解,學習這則寓言你想提出些什麼問題?教師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梳理學生回答,展示學生提出的問題:如:種田人爲什麼要守株待兔?他是怎麼守株待兔的?結果怎麼樣?這個人做得對嗎?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啓示?

結合着學生學習第一則寓言的基礎和課文內容短小,語言平實的特點,充分放手。引導學生根據讀文提出問題,教師梳理指導,有效地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像能力,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結組學習:

引導學生圍繞着梳理出的問題研讀課文。教師巡視,適當提示,比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理解,體會人物的語言和心情等。

3、小組彙報交流學習成果: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讀書彙報,適時地引導學生理解語言,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豐富學生對課文內容和蘊含道理的感悟和體驗。如:

抓住“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引導學生體會“白”字,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撿了便宜心滿意足的語氣;撿了野兔後,他想些什麼?指導朗讀該句,讀出種田人那種期盼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結果怎樣?指導學生讀出惋惜的語氣等。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啓發學生交流:

這個人做得對嗎?

合作讀書,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點撥,提高了學習效益。互動的形式,營造了良好的學習研讀氛圍,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加深了對寓意的感悟。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拓展

1、討論:

讀了這篇寓言,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

在生活中,你見過像課文中的種田人一樣的人和事嗎?

3、思考:

種田人正坐着等待兔子,假如你經過看見了,你會怎麼樣來勸說他?

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結合自己的認知實際,創設情境,創造新的思維發展點,引發學生討論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與表達能力。

五、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守、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示範書寫。

3、學生練寫,師生評議。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揠苗助長:揠:拔。比喻不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也作“拔苗助長”。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靈活變通。也比喻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或不經過努力而僥倖得到成功。

巴望:盼望。

自言自語:自己跟自己說話。

筋疲力盡: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也作“精疲力盡”。

〖相關鏈接

1、寓言:文學體載的一種,是含有諷諭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人民智慧、經驗和知識的結晶,少數是哲學家與作家個人的創作,多數是勞動人民的集體創作。

〖閱讀在線

鶴和狼

狼吃東西特別饞。在一個宴會上,他吃得太急,把一根骨頭鯁在嗓子裏,差一點送了命。很幸運,這時剛好一隻鶴從那裏經過。狼便向她做手勢,請她過來幫幫忙。

女大夫立刻開始做手術。她以高超的技術爲他取出了骨頭,然後,要求付給她一定的酬報。

“你的報酬?”狼說,“我的好大嫂,你是在開玩笑吧!我讓你從我的喉嚨裏縮回脖子,難道這還不夠厚道麼?快滾吧,你這沒良心的東西,千萬別再落到我的爪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