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社戲》公開課教案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教學目標】

七年級《社戲》公開課教案

認識魯迅筆下一羣憨厚可愛的農村小朋友的形象。培養同學提問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同學整體感悟能力和詞句分析能力。積累語言。激發同學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同學積極參與,端正同學學習態度,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閱讀第一法──質疑法(提問法)

【教學難點】

片段精讀

【教學步驟和內容】

第一課時

【課前組織教學】

猜謎(二選其一):

1、山東快書(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2、眨眼之間,就到了峨眉山的東邊(打一名人,謎底:魯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讀過魯迅那些文章?(魯迅的文章是有質量保證的。“魯郭茅,巴老曹”,在現代文學大家排名中,魯迅位列第一,當之無愧,也無爭議。中國至今仍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兩位作家被提名,一個是王蒙,一個是魯迅。)《語文》第2冊選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單元第1課,選自《朝花夕拾》)和《社戲》(第四單元第16課,選自《魯迅全集》第1卷)。

二、破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看到“社戲”這個題目,你能提出什麼問題?或者說,你發現題目“社戲”中包括了哪些問題?

問題有:什麼是社戲?爲什麼要去看社戲?哪些人去看社戲?什麼時候去看的?在哪裏看?看的結果怎樣?這個題目假如自身來寫,會怎麼寫?題目爲什麼不用“看戲”?本文是重在說明什麼是社戲,還是記敘看戲的經過?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三、默讀

帶着諸多疑問默讀、瀏覽,規定時間,勾劃批註:

練習(板書):

1、本文在體裁上屬於(B)

A散文B小說C詩歌D戲劇

2、什麼是社戲?(看第111頁註釋)

3、本文寫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4、文中的“我”是作者自己嗎?

5、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

四、教學內容

1、人物形象個性鮮明:

本文塑造了一羣憨厚可愛的農村小朋友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爲“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爲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潔童心的突出表示。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象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示得最爲突出。

2、景物描寫生動傳神:

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溢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航行的“潺潺”聲,小朋友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

運用比喻,擬人,烘托等手法,化動爲靜,如表示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踊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着一羣小朋友在浪花躥”。

發作業本。當堂完成,當堂評講,同學自身打等級。規範作業格式(把題目寫起,要抄題,不空行)。強調書寫。

五、小結

安排課外作業:去找魯迅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來讀。寫點讀後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