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小巷深處》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86W人 

  一、教學目的

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小巷深處》教案設計

1.學習本文用形象作爲情感的依託,對形象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的散文常用的寫法。

2.學習本文以情感的變化發展結構文章的寫法。

3.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①從文章中體會母愛、體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增強對親情的理解。

②學習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

(二)難點

掌握文章如何選取生活瑣事來表達情感,達到用真情實感去感動讀者的目的。

  三、課型:教讀課

四、教學方法:討論的形式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點:

1.解題。

2.提出討論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3.朗讀全文。

  二、教學程序:

(一)導語: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最無私的,我們自從降臨到這大千世界,就感受到母愛。但是對一個瞎養母收養被人遺棄的女嬰,併爲她傾注了所有的一切的感知就很少了。今天我們來學習表現這方面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小巷深處》(板書)

(二)導讀

1.題解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抒寫養母對“我”深切的愛和“我”對養母的感情,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文題“小巷深處”是母女倆家的所在,是她們生活的場景,也是作者感情的依託。

2.生字正音

炫著黝葷揶揄

xuànzhuóyǒuhūnyéyú

哽孽頰蹣跚

gěngnièjiápánshān

憧憬癟

chōngjǐngbiě

3.學生朗讀全文

提示:①注意把握文中“我”的感情變化。

②畫出文中刻畫養母外貌、神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4.概述課文內容

請1—2位同學發言

提示:全文以“我”的感情變化發展爲主線,從“我”對生活的滿足,爲母親而驕傲,寫到“我”長大後對貧窮的家產生厭惡進而離開家,最後以“我”被母親深深的愛所感動而悔悟流淚結束。

5.提出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①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母親早已察覺“我”的感情變化?爲什麼採用間接描寫方法?

②“我”對母親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③這篇散文的主線是什麼?

④文中對小巷和竹棒的描寫,起了什麼作用?

6.佈置作業:

①回家後細讀課文。

②思考老師提出的四個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點:

1.歸納上節課提出的問題。

2.由於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因此,引導學生從本文主旨中去拓展、昇華,並展開討論。

  二、教學程序:

  (一)導讀

1.讓兩位同學把刻畫母親外貌、神情的句子讀出來,體味其中的思想感情。

A.“毒辣的陽光……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來。”(P38)

B.“在風中,她無助……又光又亮的竹棒。”(P42)

C.“在風中,她的臉……又彷彿在等候。”(P43)

總結:以上三處是對母親外貌、神情刻畫的句子,它表現了母親爲了養育“我”終年勞動、飽嘗日曬的艱辛,寫出“我”同家隔絕後,母親既痛苦又堅強的心情與神態,同時,也抒發出了“我”被母愛打動,有深深的自責的思想感情。

2.討論歸納上節課的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討論

提示:①她依舊滿面春風:“莉學習忙呢!老師贊她有出息呢!哪會在家耗時間!”(P40)②“終於,她點點頭,順手取過那根不知啥時從角落裏拿出來並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間接描寫表現了母親對“我”觀察細緻,瞭解透徹,更有利於表現母親對“我”深深的愛。

第二個問題討論

提示:第一問:滿足——厭惡——淡忘——悔悟。

第二問:“我”的虛榮。

第三個問題討論

提示:“我”的感情變化是此文的主線。

第四個問題討論

提示:小巷是母女倆家的所在,竹棒是母親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二者都是寄託情感的形象。對它們的描寫,其實就是情感的形象抒發。

3.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去拓展、昇華並討論。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

自古就有一句樸實的話:“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教我們要去愛自己的母親。問題:同學們能從“愛自己的母親”這一基點,去怎樣拓展、昇華這種感情?(請同學發言)

提示:從文中所表現出的母女之間的真愛這一點拓展開,可聯想到:每一個人的愛都應該是博大的、無私的。應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纔是愛的較高層次。祖國被比成是我們的母親,那我們更應像愛自己的母親一樣去愛自己的祖國,這是最高層次的愛。

4.用歌聲結束課文:

①請同學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②請同學們唱《愛的奉獻》。

③請同學們唱《我愛你——中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