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七年級上冊《誡子書》課文

本文已影響 1.02W人 

  誡子書

七年級上冊《誡子書》課文

  作者: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知識點

一、詞類活用:

1.非學無以廣才 廣:使動,使……廣

2.非志無以成學 成:使動,使……成

3.多不接世 多:形作名,多數人

4.非寧靜無以致遠 遠:形作名,高遠的目標

二、文學常識:

1.三國蜀漢 諸葛亮(181~234)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他出生於時代官宦家庭,其智謀爲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爲妻。

2.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3、本文論述了多層關係:學與靜、 才與學、學與志。

4、出自本文的成語: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5、學習的最佳境界:淡泊寧靜

6、舉例說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點:

例: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節奏感強,文義周密深刻

三、按要求背默:

1、文中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的句子: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

2、文中強調苦學與成才關係的句子是: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3、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對兒子的'教誨與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反映諸葛亮靜觀萬物、靜心思考和冷靜處世的思想及其心態的句子: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5、文中常被人們引做“志當存高遠”的兩句話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四、與諸葛亮有關的詩句或對聯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 遺恨失吞吳

讚頌諸葛亮在蜀川的功德的對聯:

“一生惟謹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榮,八陣名成,兩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銳,三分功定屬元勳。”

“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這副對聯僅用了短短的十個字,讚頌了諸葛亮才高睿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功績。所謂“兩表”是指諸葛亮入川后爲蜀漢大業所作的前、後兩個《出師表》;還“一對”是指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所作的《隆中對》,在文中諸葛亮有“三分天下”的精闢分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