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七年級教案

《狼》優質教案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教學目標:

《狼》優質教案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顧、犬坐、洞、隧、意、弛”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瞭解一詞多義現象。

2.順暢誦讀。

能力目標

1.生動形象地複述故事情節,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

2.揣摩語言,體會文章的情味,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認識狼的貪婪、兇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必須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教學重點:

積累文言實詞,瞭解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

教學難點:

聯繫生活體驗,就文中兩隻狡猾的狼的下場積極發表見解。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文篇幅短小,情節引人入勝,脈絡清晰,敘事和評論頗能顯示蒲松齡的風格,易於熟讀成誦。引導學生充分誦讀,培養文言語感,積累語言材料,體會文章的情味。

2.探究發現法。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主動品味內容的精妙,體會發現的樂趣,培養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因勢利導,引入故事的情境之中,深切感受故事情節,揣摩語言,領會文章的主旨。熟讀成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有誰能夠說出帶“狼”字的成語?(學生搶答,如:狼心狗肺、狼狽爲奸、狼子野心等)的確,狼歷來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鬥智鬥勇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又意味深遠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板書文題)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蒲松齡及《聊齋志異》

蒲松齡(1640~1715),清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爲施閏章、王士禛所重。19歲應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裏。補博士弟子員。後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爲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爲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幾近40年,直至70歲才撤帳歸來。

蒲松齡一生懷才不遇,家境貧困。坎坷的遭遇和長期艱辛的生活使他能夠接觸底層人民生活,並加深了對當時政治的黑暗、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社會弊端的認識和了解,爲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爲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初讀課文,結合註釋識記重要字詞。

多媒體顯示:

注音:

2.教師範讀,學生聽讀後試讀,注意體會誦讀的語氣節奏。

誦讀提示: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讀得平緩;次句纔是情節開端,略帶緊張語調;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試探阻狼綴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第二、三句說效果,無妨讀得平緩些。至“骨已盡矣”,則頓呈緊張,並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這是情節發生轉折之處,再改用比較平緩的語調讀——此刻,屠戶已由完全被動狀態轉入半主動狀態,形成了相持局面。第四段首句是製造懸念,可用設疑語氣輕聲調——其實是爲高潮蓄勢。“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節奏,至“亦斃之”止。末兩句是結局,寫屠戶心理狀態,頗有喜劇色調,可讀得輕鬆些。

多媒體顯示:

用“/”標示句中語氣停頓。

(1)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於前

(3)場主積薪其中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2)其一/犬坐/於前

(3)場主/積薪/其中

3.學生分組誦讀,並結合註釋梳理文句,把握課文大意。

教師點撥要點:

(1)綴行甚遠:綴,連接,句中是緊跟的意思。緊跟着走了很遠。

(2)投以骨:即“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頭扔給它。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但現在還有“報之一笑”之類的說法。

(3)“止有剩骨”句中的“止”通“只”,副詞。“一狼得骨止”中的“止”是動詞,停止。

(4)“後狼止而前狼又至”句中的“後”與“前”爲時間副詞,表時間或順序的先後,所以正確的理解是:後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來了,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卻又追上來了。

(5)“弛擔持刀”句中的“弛”本指把弓上的箭放鬆,句中用的是引申義,“卸下”。

(6)“意暇甚”句中的“意”指神情、態度。“意將隧入”中“意”指內心的盤算。

(7)“其一犬坐於前”,“前”爲方位名詞,面前。“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應理解爲:其中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戶面前。現代漢語中“魚貫而入”“狼吞虎嚥”中的三個名詞均屬這種用法。

4.學生用流暢的現代漢語翻譯全文。

教師示例: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裏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隻狼,緊隨着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着。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隻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裏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隻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着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閒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5.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多角度評價式閱讀。

(1)從屠戶的角度把握本文曲折緊張的情節發展。教師示範:第一段,寫屠戶遇狼,點明時間、地點、矛盾的雙方,這是故事的開端。

學生討論,對二、三、四段進行評價,發言內容大致如下:

第二段,寫屠戶懼狼,表現屠戶的遷就、退讓和狼的兇惡貪婪,是故事的發展。

第三段,寫屠戶御狼,表現屠戶的果斷抉擇和狼的不甘罷休,這是故事的進一步發展。

第四段,寫屠戶殺狼,表現屠戶的勇敢警覺和狼的狡詐陰險。這是故事的高潮與結局。

(2)指導學生以狼的角度評價課文。

教師示範:第一段寫的是兩狼跟蹤。

學生思考,發言如下:

第二段寫兩狼窮追。

第三段寫兩狼逼人。

第四段寫兩狼被殺。

(3)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如故事波瀾,表現手法,情節結構,形象塑造等組織學生小組讀評,教師組織交流。

分組評價,小組代表發言內容歸結爲:

第一段:文章開門見山,寫一屠遇兩狼,這是一個險惡的環境,夜行路上,行人罕見,屠戶身單力薄,一開始就造成強烈的懸念,扣人心絃。

第二段:投骨而不止狼,使人感到屠戶面臨着巨大的危機,後狼止而前狼又至,表明屠戶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

第三段:屠戶在情急中,迅速佔領有利地勢,準備與狼搏鬥,與狼形成緊張的對峙局面。

第四段:一波未平,又起一波,直到禽獸頃刻兩斃,讀者懸着的心才放下來。

第五段:這是一個議論段,既是對狼的嘲笑,又是對屠戶機智勇敢殺狼的讚揚,點化中心。

(4)從揣摩語言的角度評價課文。

請學生運用跳讀的方式速讀全文,先用波浪線標示美妙的語句,然後用“……寫得好,寫出了(表現了)……”的句式組織語言,在班上作精彩發言。教師示例:“晚歸”的“晚”字寫得好,寫出了時間,表現屠戶在晚上無人時走路,環境十分險惡。

教師歸納,學生髮言: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爲情節的展開埋下伏筆。

“綴行甚遠”——表現狼貪婪的企圖,險惡用心。

“兩狼之並驅如故”——表現狼的配合作戰和虛張聲勢。

“又至”——復投之,不能使它止,多麼貪婪。

“一狼徑去”——看似無意攻擊,實則聲東擊西,企圖前後夾擊置屠戶於死地。狡詐 陰險。

“目似瞑,意暇甚”——看似安閒無事,僞裝輕鬆善良,實則暗施毒計,企圖麻痹屠戶表現其狡詐的本性。

“眈眈”——寫出狼的兇殘目光。

“洞其中”——表現狼在迂迴包抄,準備前後夾擊。

“轉視”——寫屠戶的警覺,引出了更加驚心動魄的一幕。

“屠暴起”——寫出了屠戶的勇敢與機智。

“數刀”——表現屠戶毫不手軟。

“顧”“奔倚”“弛擔”“持刀”——表現屠戶在險惡處境中,能保持清醒頭腦,急中生智,想方設法和惡狼鬥。

四、合作研討,深層體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