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範例

本文已影響 1.15W人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範例

《大自然的文字》這篇課文是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寫的一篇科普小品文。在這篇文章裏,作者用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深奧的大自然知識,並把它們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學生很容易掌握。

課堂上,圍繞“大自然的文字”分別寫了什麼是大自然的文字、大自然中都有哪些文字及怎樣才能讀懂大自然的文字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明確的是“文字”即知識。再讓學生找出文章主要描繪了從天空到大地所呈現給我們的一頁頁鮮活有趣的大自然文字。最後學習作者多處使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如把星、雲、鳥、石頭等自然界的生物比作“大自然的文字”;把天空、大地比作一本有趣的大書;把“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的雲山比作“鐵匠鋪裏的鐵砧”;把樹林中的花崗石塊披着青苔的樣子說成“披着毛皮一般”等等,這些形象生動的比喻既準確地介紹了自然界的現象,又增強了說明的文學性。

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聯繫前面課文中闡述的道理,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從而把對“學習”一詞的認識再提高一個層次。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體現尤爲突出的是教學課時顯得很緊張。照理說,這樣一篇淺顯易懂的文章應該不會使課堂延時,因而,我在課後仔細回想了教學過程,發現教學課時緊張的原因是在教學環節上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想到在杭州學習時,那些老師大膽把課堂時間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方法,就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自主探究作爲研讀文本的第一步。殊不知,由於本文的內容淺顯,而學生又做了充足的預習工作,自主探究的時間所需並不多。而我只想着給學生充足的獨立閱讀時間,而忽略了文本的差異,照成學生對文本交流時,時間顯得緊張了。這足以告訴我,照搬他人經驗是不行的,一切教學手法的應用一定要立足於符合自己所教的學生和文本。

回顧本文教學,基本完成教學預設,對於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找出了緣由,希望以後的教學能延續本次教學的可取之處,修正本次教學的不到之處,以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獲得不斷提高。

《大自然的文字》這篇課文是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寫的一篇科普小品文。在這篇文章裏,作者用平實,通俗的語言介紹了深奧的大自然知識,並把它們比作大自然的文字,學生很容易掌握。但對於六年級學生來說,只是透過課文掌握了幾種大自然的語言還不夠。因此,透過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圍繞課題去說清相關的知識也應該是本課教學不可忽略的一點。

根據以上理解,在教學時,弄清文中出現的幾種大自然語言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完成,然後引領學生去揣摩文章結構和寫作順序,同時結合整個單元的安排意圖,在教學最後一個自然段時,可聯繫前面課文中闡述的道理,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從而把對“學習”一詞的認識再提高一個層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