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魯迅《風箏》教學設計(六年級上)

本文已影響 2.99W人 

  教學創意說明:

魯迅《風箏》教學設計(六年級上)

從情感角度切入,說說讀讀,初識人物,把握情感基調,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有些難句除了指導學生多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外,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

這篇散文詩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主題,學生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本設計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領會寫作意圖。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飛舞、拼命、奔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尋找、垂頭喪氣、磨坊、繼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裏的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夥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並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難點: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的變化寫具體。

 學習準備:

預習課文,蒐集有關風箏的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着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簡談感受: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

引入正課: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於風箏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2.略說人物

自由朗讀集中寫風箏事件的兩段後,說說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大致會這樣說:

從“體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鍛鍊的。(可見小弟走出戶外去活動,對健康有多重要。)

從“驚惶,失了色瑟縮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從“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癡迷於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從“做出蝴蝶風箏”看出小弟是心靈手巧、聰明的;

從“伸手抓斷”、“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脫脫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

……

 三、研讀“悲哀”

1.朗讀體會

提問: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着一種怎樣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及時點評。個別表演讀後,四個小組連綴讀完所有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學生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進行自主提問,教師將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幾個,先由四人小組合作探討,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①教師示範提問: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爲什麼在我卻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②“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爲什麼又說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爲什麼說是“不幸”的?

④文章結尾爲什麼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我爲什麼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四面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沒有別的含義?

 四、思維延展

1.討論主題感悟警句

①引導思考:一件記錄着某種遺憾的往事,兄長追悔莫及,小弟爲何全忘了呢?對魯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讀者什麼道理呢?文中有一個警句,請找出來,齊讀。

③你贊同這個道理嗎?談談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遊戲能使兒童活潑、聰明、健康。

玩遊戲(如搭房子、過家家等),能放飛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無窮。

愛玩的孩子顯得機靈、活潑,而在家長管束下老實安靜聽話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殺而缺少頭腦和靈性,依賴性強。

玩玩具或遊戲過程中,人是要仔細動腦筋的,要觀察要思考,這將有利於孩子智力的開發。

2.聯繫生活講述故事

回憶你玩玩具、玩遊戲的快樂與憂傷,選一個最難忘的,講給大家聽。

教師小結:玩具與遊戲能讓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快樂、思考、創造和智慧,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3.進入文本與人對話

學過課文,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爲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哥哥或弟弟說些什麼呢?說勸慰、鼓勵、理解、敬佩的話都可以。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後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的對話會從兄長的善良、嚴於自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開,在與人物對話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結束語:

一出風箏事件,牽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兄長嚴於自責,小弟全無怨恨,這兄弟間的情誼因風箏事件而顯得更美、更和諧。魯迅先生在這篇散文裏不僅揭示了傳統觀念對兒童的毒害,也爲我們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還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貴,願同學們都能擁有自己自由、快樂發展的天地,讓我們一起來背誦清朝高鼎的一首《風箏》的詩吧!

學生十分愉悅地、無限嚮往地齊背“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放紙鳶”,結束新課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讓同學們進行自學,要求大家將自己在閱讀中的疑問寫下來。爲了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我們一起再讀一遍課文,只有將課文讀透了,問題才容易得到解決。

 二、合作探究

1.教師(配音樂)朗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這樣兩個小問題。

(1)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提示:文章說的是小時侯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不準小兄弟弄這種“沒出息”的玩意,行爲十分粗暴。等到明白遊戲對兒童的意義,魯迅醒悟過來,自己當年的行爲,簡直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雖然事隔久遠,魯迅還是一心想補過,然而小兄弟卻全然忘卻,“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爲什麼要寫這件事?請從課文中找到依據。

提示:①親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學思想。⑤寬恕別人。⑥兒童教育。

2.教師點撥

點撥: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主題,且都圍繞着這一主題選材。

但文學作品是一種形象的語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強,就不只一個主題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紅樓夢》的主題就有多種解讀,因爲個人的經歷不同,解讀出來的主題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當初寫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這是正常的,所以我們分析文章也可以從多角度來分析理解。

3.探究問題。師生一起探討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⑴爲什麼說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

⑵文中所說的“對於精神的虐殺的一幕”具體指什麼內容?

⑶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這裏面的“我的懲罰”具體指什麼?

⑸“我”討弟弟的寬恕,弟弟全然忘卻了,爲什麼“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爾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爲什麼說是“不幸”呢?

⑺對於早年的過錯,“我”的心情爲什麼會如此沉重?爲什麼帶着“無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有什麼意義?

⑼爲什麼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什麼含義?

 三、歸納總結

《風箏》中包含着兄弟之間的親情,也表現了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時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啓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種思維來解讀的。

其實這篇文章要探究的問題很多,它不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語言也別具特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閱讀中再深入探究。

 四、作業

“探討與練習”之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