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給我的孩子們》說課稿+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1.49W人 

  《給我的孩子們》說課稿

 一、說教材。

《給我的孩子們》說課稿+教案設計?

《給我的孩子們》是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課,是豐子愷先生爲《子愷畫集》寫的序。主要寄託了對兒童的熱愛,並對兒童的天性給予高度肯定,表現了對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整個教學過程我定爲一課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孩子世界的真率、自然與熱情 。

2、體會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複雜的思想感情。

3、激發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

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和線索。

教學難點:

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二、說教法。

這篇文章感情直白,語言親切自然,對兒童的世界的童趣,學生很容易理解。但是要學生體會出失去童真的悲哀,就有些難度。因此,我在學生自主閱讀、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採用啓發式教學,加強點撥。讓學生理解作者既憧憬又悲哀的複雜感情,並激發他們追求真、善、美。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說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活動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第一板塊:

創設情境,播放《童年》歌曲,導入課文學習。

  (二)第二板塊: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孩子們都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並請同學們用寫在黑板上。

3、作者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複雜的感情?

4、作者“憧憬”什麼?

5、在作者眼裏,孩子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小組討論,並請同學們寫在黑板上。

6、大人們理解孩子們嗎?他們是怎麼做的?小組討論,並請同學們寫在黑板上。

7、小組討論,在孩子們眼裏,大人們是什麼樣的?並寫在黑板上。同時理解“悲哀”的感情。

8、孩子們與大人們形成對比,突出中心。

  (三)第三板塊:拓展延伸

1、說出你的童年趣事,小組內先說,再派代表給全班講講。

2、老師送大家一首詩。

  (四)第四板塊:佈置作業——寫作文“童年趣事”

  《給我的孩子們》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理解文中作者對孩子們的感情,體會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傷之情。

2.品味語句,學習作者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提煉重要主題的方法。

3.通過學習,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生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對孩子們的感情,領會作者把“真”作爲人生最重要的本質天性的認識,在生活中努力做“真人”。

  教學設想:

反覆誦讀,師生共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簡介作者豐子愷。

在兒童時代,看着大人們見多識廣、樣樣都能幹,特別是看着大人們有說了算的能耐時,都羨慕得不得了。可隨着我們一天天地長大,我們反而對童年嚮往有加了,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向往自己的童年吧?爲什麼呢?

(純潔真誠,天真爛漫,無憂無慮,富有童趣,沒有學習負擔)

是啊,同學們都講出了自己的真心話。其實不僅僅是你們嚮往童年,成年人同樣如此,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不例外。今天,我們來學習著名畫家豐子愷寫他對他的孩子童真、童趣的無限憧憬和羨慕的散文《給我的孩子們(節選)》。

豐子愷,浙江桐鄉石門鎮人,現代著名漫畫家、作家。

  二.讀文章,感悟“真”。

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誦,可輕聲跟讀,找找文中寫了哪些表現孩子們天真可愛的趣事,並劃出你認爲值得欣賞的詞句。

(播放課文配樂朗誦)

師生互動,討論:

1.文中寫了哪些表現孩子們天真可愛的趣事?

瞻瞻: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頭了,小貓不肯吃糕了,都要哭得嘴脣翻白,昏去一兩分鐘。抱泥人,喂泥人。模仿爸爸用小刀裁開了線裝書……

阿寶:給凳子穿鞋子。

軟軟:擺弄爸爸的羊毫筆。

……

2.文中除了寫了很多表現孩子們天真可愛的趣事,還寫了什麼?

還抒發了失去童真的悲哀

哪些段落抒發了這種失去童真的悲哀呢?導致人們失去童真的又是什麼呢?

§1,§8—11 世俗生活,社會風氣,教育弊端

學生有感情(悲哀之情)地讀這幾段文字。

3.簡要小結本文內容。

作者關懷孩子們的心靈健康,讚揚孩子的率真自然,對純真人性在成長中被世俗生活磨滅,表現出極大的哀痛。作者謳歌人的童年,表現出對真善美的嚮往。

  三.品佳句,欣賞“真”。

本文中有許多句子內涵豐富,所表達的感情複雜,針對下列句子提出你認爲有價值的問題,然後和大家一起賞析。

1.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與熱情!大人間的所謂“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來,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如:爲什麼說“大人”的“沉默”,“含蓄”,“深刻”等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僞的”?

——因爲大人們已經被世俗改變,失去了率真,這一切都是裝出來的,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自然表現。

2.孩子們!你們真果抱怨我,我倒歡喜;到你們的抱怨變爲感謝的時候,我的悲哀來了!

如:爲什麼孩子們抱怨,“我”倒喜歡,孩子們感謝,我倒悲哀呢?

——孩子抱怨,說明孩子們還率真,所以“我”喜歡;孩子們感謝時,說明孩子們已經被世俗改變,失去了率真,所以“我”悲哀。

3.我眼看見兒時的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個個退縮,順從,妥協,屈服起來,到像綿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你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

如:爲什麼說孩子們“不久也要走這條路”呢?

——世俗的力量太強大,終究要被世俗改變;作者這樣說是激憤之詞,是希望孩子們能夠不被世俗改變。

 四.談體會,尋覓“真”。

每個人的童年都一定會有很多有趣的事,或許現在看起來還有些“傻里傻氣”,但它們卻表現了我們毫不矯揉毫不掩飾的真性情,把它們講出來吧,讓我們大家共賞“真你的風采”!

  五.受啓發,追求“真”。

人一旦走出了童年,“真”便從他身上悄然褪去,這實在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情啊。你看一看社會上,人慾橫流,誠信缺失,謊言連篇,水貨遍地……人一旦失去了孩子們的率真無邪,世界就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難道我們身上就沒有與“真”相悖的事情嗎?

心底總有一些小祕密,不想把它們講出來與父母、老師、同學分享。

考試考得不好時,回答父母總是遮遮掩掩,閃爍其詞,甚至有人還會撒點小謊。

……

生活中不能離開“真”,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願同學們都能永葆一份兒童的純真,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與“真”相伴,說真話,幹真事,做真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