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習題(含答案)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導語:學完課文,我們應該通過做練習來鞏固課文知識,掌握所學知識。下面是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習題(含答案),歡迎同學們過來做一做。

高一語文《今生今世的證據》習題(含答案)

 築基達標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徘徊(pái huái) 場院(chánɡ) 辜負(ɡū)  雨雪霏霏(fēi)

B.旖旎(yǐ nǐ) 欷歔(xī) 翹首(qiào) 安然無恙(yànɡ)

C.悠邈(miáo) 耄耋(mào dié)謫居(zhāi) 小人所腓(féi)

D.牲畜(chù) 骨骸(hái) 搭訕(xiān) 忐忑不安(tè)

提示:B項,“翹首”的“翹”應讀“qiáo”;C項 ,“謫居”的“謫”應讀“zhé”;D項,“搭訕”的“訕”應讀“shàn”。

答案:A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1)(幾個大葦坑)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菸波 之勢。

(2)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 ,有留戀,有惋惜。

(3) 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 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A.浩渺   惆悵   如果/即使

B.浩渺   徘徊   因爲/雖然

C.渺茫   惆悵   因爲/雖然

D.渺茫   徘徊   如果/即使

提示:浩渺:形容水面遼闊。渺茫:因遙遠而模糊不清或因沒有把握而難以預計。惆悵:傷感、失意。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也喻猶疑不決或事物在某一範圍內來回浮動、起伏。第(3)句中,兩處分別應填表示一般性假設的“如果”和表示讓步、假設的“即使”。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

A.這幾天氣溫突然降低,又加上雨下個不停,所以大街上熙熙攘攘,顯得很冷清。

B.在革命戰爭時期,有很多青年知識分子在黨的教育下,走出了“象牙塔”,投身到火熱的鬥爭中去,走上了革命道路。

C.我國西部地區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觀念,大膽創新,那麼迅速趕上沿海發達地區,甚至青出於藍,是完全有可能的。

D.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

提示:A項,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C項,青出於藍:多用於師徒關係,指後人勝過前人;D項,蓬蓽生輝:謙辭,用於自己。

答案:B

 綜合應用

一、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7題。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牆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竈,我們想它們沒用處了。我們搬去的地方會有許多新東西。一切都會再有的,隨着日子一天天好轉。

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告別。不知道回過頭說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牆,你站穩了,千萬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撐到哪年就強撐到哪一年,萬一你塌了,可千萬把破牆圈留下,把朝南的門洞和窗口留下,把牆角的煙道和鍋頭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塊泥皮,即使牆皮全脫落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沖刷不到的那個牆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留下劃痕、朽在牆中的木和鐵釘,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啊。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那是我曾經有過的生活嗎?我真的看見過地深處的大風?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動萬物的骨骸和根鬚。我真的聽見過一隻大鳥在夜晚的叫聲?整個村子靜靜的,只有那隻鳥在叫。我真的沿着那條黑寂的村巷倉皇奔逃?背後是緊追不捨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條好腿一下一下地搗着地。我真的有過一棵自己的大榆樹?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它的橫杈直端端指着我們家院門,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還有,我真的沐浴過那樣恆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經照透牆、樹木和道路,把銀白的月輝滲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時候,那些東西不轉身便正面背面都領受到月光,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以往。

現在,誰還能說出一棵草、一根木頭的全部真實?誰會看見一場一場的風吹倒舊牆、刮破院門,穿過一個人慢慢鬆開的骨縫,把所有所有的風聲留在他的一生中?

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裏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颳着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我回到曾經是我的現在已成別人的村莊。只幾十年工夫,它變成另一個樣子。儘管我早知道它會變成這樣——許多年前他們往這些牆上抹泥巴、刷白灰時,我便知道這些白灰和泥皮遲早會脫落得一乾二淨。他們打那些土牆時,我便清楚這些牆最終會回到土裏——他們挖牆邊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牆,還喊着打夯的號子,讓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在打牆蓋房子了。牆打好後,每堵牆邊都留下一個坑,牆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們也不填它,頂多在坑裏栽幾棵樹,那些坑便一直在牆邊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麼。

但我卻不知道這一切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一隻早年間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紅公雞、一條老死窩中的黑狗、每個午後都照在(已經消失的)門框上的那一縷夕陽……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於沉寂。還有,在它們中間悄無聲息度過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我,他的快樂、孤獨、無人感知的驚恐與激動……對於今天的生活,它們是否變得毫無意義。

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4.第四段“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在這一段中對以往的哪些東西會產生懷疑。(不超過35字。)

提示:共五個要點,解答時注意全面思考。

參考答案:地深處的大風、夜晚鳴叫的大鳥、黑寂的村巷、自己的大榆樹、恆久明亮的月光。

5.第六段“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談談你對“內心的生存”的理解。

提示:“內心的生存”一定是涉及“精神生活”,同時要加以闡釋。

參考答案:“內心的生存”是一個複雜的表述,包含了人內心豐富的精神生活。如果人“內心的生存”找不到依憑,那麼人就會產生空虛感和漂泊感,因而人要有一個精神的故鄉,這樣精神就不會流浪。

6.文章最後一段有什麼深刻含意?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提示:扣住“家園廢失”“虛無”思考回答。

參考答案:含意:一個人要想將他生命的物質痕跡全部留住是不可能的,但它們能長久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成爲人的精神財富和思想資源,這纔是最重要的。只有這樣,“家園”纔不會廢失,如果內心的證據也散失殆盡,那麼人們只能在“虛無”中永無歸期了。

作用:強調一個人不能 丟失“今生今世的證據”,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7.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A.本文的“證據”“村莊”“家園”實際上都包含多層的意思,既是世俗的,又是精神的與超越的。

B.文章第二段運用擬人的手法,寫作者與草、土牆和房子的對話,既刻畫出自己熟悉的環境的頑強生命力,又充分體現了自己對熟悉的生活的留戀。

C.本文通過細膩的細節描寫反覆強調,當一個人的家鄉變成了故鄉,一切都面目全非的時候,我們不必太留戀過去,而要勇敢地向前走,尋找我們的精神家園。

D.這篇散文與許多鄉思作品反 復抒寫思鄉之情不同,它從一個人的遷徙寫起,沒有過多的抒情,而是把感情深藏在具體的故鄉場景描寫之中。

E.本文寫人們“挖土打牆”,是爲了說明,無論牆打得多麼堅實,終究會有倒塌的時候,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摒棄奢華,返璞歸真。

提示:B項“刻畫出自己熟悉的環境的頑強生命力”與文意不符。C項“我們不必太留戀過去,而要勇敢地向前走”在文中找不到依據。E項結論“所以我們要摒棄奢華,返璞歸真”不正確。

答案:AD

二、語言運用

8.與原句銜接最好的一項是(  )

她年紀大約二十六七, ,兩頰卻還是紅的,衛老婆子叫她祥林嫂。

A.青黃臉色          B.臉色青黃

C.青黃着臉色 D.現出青黃臉色

提示:橫線前後的分句都爲主謂結構。A項爲偏正結構,C、D兩項爲動賓結構,只有B項爲主謂結構,與原句相符,爲正確答案。

答案:B

9.根據語境及表達要求,回答問題。

週日你到郊區遊玩,陽光宜人,景色優美。但是午後開始下大雨,第二天你的朋友問你:“昨天玩 得開心嗎?”你會怎麼回答?

(1)消極表達:  (不超過30個字。)

(2)積極表達:  (不超過50個字。)

提示:本題是對得體能力的考查,應是目前考題中比較關注的一種方式。對一個問題的認識每個人各不相同,有積極的,亦有消極的,因此根據語境及表達要求表現自己的觀點,不失爲一種好題型。看清要求,表明態度,即可作答。

參考答案:(1)噢,別提了,還沒玩就下起了大雨,真是倒黴的一天!

(2)昨天真不錯,玩得很愉快,尤其在中午下了場大雨,大家都抱頭鼠竄。你沒有看到那場面,真是有趣!

三、寫作訓練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英國作家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慾望,一是慾望太多。而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則提出了這樣一個快樂方程式:快樂=物質/慾望。從經濟學的觀點看,物質消費越大,慾望越小,快樂就越大;相反,如果一個人的物質消費有限,而慾望無窮大,則會感到痛苦。

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請以“慾望與生存”爲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題目自擬;③文體自選;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答案:(略)

 回顧展望

11.(經典回放)把下列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 段話。(只填序號。)

①在南坡,帶狀分佈的原始雲杉林海連綿不斷,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劍,直插雲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見x疆細毛羊羣和奔馳的伊犁馬羣。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

④吃完早飯後,繼續南下,就進入喀什河和鞏乃斯河的草原帶和森林帶。

⑤各種森林鳥類,鳴聲不斷。

提示:解答本題,重在理清幾個句子之間的關係,將它們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④句交代行蹤,屬總寫,應放在句首;①②兩句分寫南坡、北坡情況,因爲是南下,所以應先寫北坡,再寫南坡,順序應是②①。③⑤句均寫森林,故應放在①句後,③句寫“杉林”下獸類出沒的情況,⑤句是寫“各種森林”中的鳥鳴,③句顯然是緊承①句的,順序應爲③⑤。因此,正確答案應是④②①③⑤。

答案:④②①③⑤

12.2010湖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在山陰道上

方令孺

撩起窗幕,看初升的紅日,可把它五彩的光華撒在湖上了麼?可是,湖水呈現着一片冷清清的鉛色,天空也雲氣沉沉。難道今天的旅行又要被風雨來阻擋麼?

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穀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瀰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裏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

湖水輕輕地拍岸,像是贊同我的決心,天空也對我顯出無可奈何的氣色。七點鐘,我們就從北山下乘車出發。這時雲霧漸漸稀散,清風吹送着月桂的芳香,陽光從薄雲後面透射出來,像放下輕輕的紗帳,愛護似的,籠罩着大地。

汽車迅速地前進。將要到錢塘江大橋了,我看見高大的六和塔,巋然坐在林木蓊鬱的山崗上,揹負着遠山與高空,下臨浩渺的白水,氣象 非常雄偉。

在高樓一樣的大橋上,俯看江水,像一條瀟灑的闊帶,從西面羣山之下,一撇而來,越流越寬,向東長逝,到 眼睛所能見到的盡頭,水和雲都融合成一片混沌。

山川的壯麗和我心裏正在思想的巨人形象也融合在一起。

車在奔馳,風在歡笑,將要成熟的晚稻,沉沉地壓在整片大地上。我們的車子奔跑着,遠山也像一起一伏的跟着賽跑。蕭山、河橋,剛剛落到眼前,卻又遠遠退到車的後面。

中午到了紹興城。

我們走在青石鋪成的古老的街道上,心情是這樣嚴肅又歡愉,眼睛四處張望,處處都像有生動的故事在牽引人。

一片粉牆反映着白日的光輝,新臺門的門口簇擁着一羣紅領巾,他們爭先要領路。我就和這些孩子們一道擁進了黑漆的大門。

這是一座古老樸素的房屋,空闃無人。可是,這方桌,這條臺,這窗前的一把椅子,都告訴了我們許多故事。就是在這座房子裏,魯迅先生幼年和農民兒子結成朋友;在父親的病中分擔了母親的憂愁;從這裏他認識了封建社會的欺騙與毒辣;被侮辱與損害的究竟是哪一些人!十七歲的時候,在一個颳風下雨的早晨,帶了一點簡單的行裝,辭別了母親,走出這座黑漆大門,奔向他一生戰鬥的長途。

百草園是芳草萋萋的後院,這是幼年魯迅的樂園。孩子們在園裏跑着,笑着,在那兒尋覓,可還有像人形一樣的何首烏?他們又圍在新建的亭子旁邊,仰着頭,望着魯迅先生塑像;孩子們的臉,像朝陽照耀下初開的百合花,眼睛像星星一樣的明亮,亮着無限親切愛慕的光。

一座曲折如畫的小石橋把我和孩子們引到三味書屋。書房裏的陳設,正像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的一樣,正中的書桌上,現在還放着壽老先生手抄的唐詩。好像這兒剛剛放學,老先生和學生們都吃飯去了。

今天,我們的孩子,有了明亮的課室,有了大塊的草地,還有細沙鋪成的球場。他們有了自由廣闊的天地。我這樣想着,突然在腦中出現一座勇士的雕像:

揹着因襲的重擔,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

我撫摸着身邊一個孩子的頭髮,心中油然生出感激的深情。

我正在默默地尋思,一隻小手伸過來了,又一隻,又一隻,原來時間已經不早,他們要整隊回去了。我們熱情地握手,說着:我們還要見面。

回來的路上,我們讓車在河邊慢慢開行。在靜靜的黃昏裏,發光的小河上,滑着一隻烏篷船。船尾坐着一個農民,戴着氈帽,有節奏地划動一根大槳。河岸上,有時是稻田,有時又是開着紅花、黃花的青草地,草地上有一羣牧童在放牛,牛背平得像一塊石板,牧童從牛角間爬上爬下,牛萬般溫存地馴服着。

我不知道這可就是著名的山陰道?

魯迅先生在一篇《好的故事》中描寫過:

我彷彿記得曾坐小船經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夫和村婦,村女,曬着的衣裳,和尚,蓑笠 ,天,雲,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着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井水裏的萍蔓游魚,一同盪漾……凡是我所經過的河,都是如此。

生活本來應該是這樣和平、美麗,而且光明,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想望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時代裏,人們只能在朦朧的夢中見到,即使是夢,也被打碎!

今 天,魯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朧中看見的“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到處出現了,並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於無窮”。

又轉過一條山路,就看見了反映出暮天幽藍色的湖水。遠處城市,電燈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

一九五六年十月,杭州

(選自《中年百年遊記精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動)

(1)“好久以來,‘故鄉’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鄉”一詞的含義是:① ;② 。

提示:從文章第二段“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美妙的名稱,像童話一樣,時時在我思想上盤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穀祠,還想看看祥林嫂放過菜籃子的小河邊……在那濃霧瀰漫的黑暗時代,魯迅先生在那裏開始磨礪他的劍鋒,終生把持它,劃破黑暗,露出曙光”可以看出,“故鄉”指的就是魯迅先生真正生活過的故鄉。

而從第二段最後一句話“今天我決定要去瞻仰磨劍的聖地”中“聖地”一詞可以看出,這裏的魯迅先生生活過的故鄉,在作 者的心中,已經不是簡單的故鄉了,而是含有精神層面的東西,聯繫全文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從這裏汲取了精神的營養,所以應該是作者的精神家園。

參考答案:①魯迅的故鄉 ②作者嚮往的精神家園

(2)本文可以劃分爲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一片粉牆反映着白日的光輝”,止於 ;該部分的大意是: 。

提示:文章共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處處都像有生動的故事在牽引 人”,寫作者多年來要瞻仰心中聖地的願望終於實現,以及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第二部分從“一片粉牆反映着白日的光輝”到“我們還要見面”,具體寫參觀魯迅故居和三味書屋,表達了作者對魯迅精神的追尋和頌揚;第三部分從“回來的路上”到最後,寫參觀後,在回來的路上,作者深切的感想,通過今昔對比讚美了祖國今天的繁榮。

參考答案:“我們還要見面” 具體寫參觀魯迅故居和三味書屋,表達了作者對魯迅精神的追尋和頌揚

(3)文中,作者引述魯迅先生所說的“好的故事”的用意是什麼?“並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於無窮’”,這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從文章的最後三段我們可以找到這個題目的答案。其中,作者在引用了魯迅先生的《好的故事》的描寫之後,自己有一段評價:“生活本來應該是這樣和平、美麗,而且光明,魯迅先生所說‘好的故事’,正是他所向往的好的生活。然而,在昏沉如夜的時代裏,人們只能在朦朧的夢中見到,即使是夢,也被打碎!”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說明魯迅先生所希望的好的生活今天已經實現了。聯繫下一段:“今天,魯迅先生在三十年前朦朧中看見的‘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雲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着’的‘好的故事’,不是在天上,也不是在水底,而在我們祖國大地上,到處出現了,並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以至於無窮’。”這更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祖國的今天的讚美。而文章的最後一段“又轉過一條山路,就看見了反映出暮天幽藍色的湖水。遠處城市,電燈通明,烘托着天空,像一片光的海”更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參考答案:是爲了說明魯迅所向往的好的生活在今天已經成爲現實,讚美祖國的今天;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美好未來的堅定信念。

(4)浙江紹興,古稱山陰。《世說新語》曾載:“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通觀全文,請回答作者爲什麼將這篇散文題爲“在山陰道上”。

提示:這個題目難度不大,相信學生應該能夠答上。

參考答案:與作者遊歷魯迅故鄉的旅程相吻合。暗寓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的“美不勝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