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魯迅《五猖會》教案設計

本文已影響 2.1W人 

 教學目標:

魯迅《五猖會》教案設計

1、 認識瞭解封建家長制,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扼殺。

2、 瞭解魯迅《朝花夕拾》散文集的特點,風格內容。

3、 先揚後抑的寫法以及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目標1,難點是目標2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幾副廟會的圖片導入,問你們去看過廟會麼?(投影)

 二、 整體感知:

1、 認識作者:先由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魯迅的情況介紹,老師補充(投影)。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壽,字豫才,後改名樹人,浙江紹興人。出生於破落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吶喊》,成爲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作。

魯迅的回憶散文收於《朝花夕拾》集中。散文較多地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寫人記事均於平淡質樸的筆墨間蘊藉着深邃的思想,而且在對舊日情懷的回顧時,還常常發表議論,抒發對現狀的某些不滿之情。

《朝花夕拾》:本書爲魯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魯迅在廣州重新加以編訂,並添寫《小引》《後記》,改名《朝花夕拾》,於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爲作者所編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初中學過《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朝花夕拾》目錄:小引

狗•貓•鼠

阿長和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範愛農

後記

2、 關於“五猖會”

農曆五月一日至中旬,是江浙一帶地區五猖廟會之日。屆時四鄉百姓雲集海陽燒香,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消兇化吉。廟會遊行,“前引”錦旗開路,“執事”沿途管理雜役。青白黑紅黃綠藍各色旗子飄揚,十景擔、肅靜牌、萬民傘、紙紮豬馬牛羊偶像、牌樓跟上、接下是地方戲隊伍、雜耍隊伍。此廟會起源於明初。朱元璋和陳友諒在皖南曾打過幾年攔鋸戰,軍士百姓死亡枕籍。朱做了皇帝后,下令江南百姓,村村建“尺五小廟”,陣亡士卒“五人爲伍”,受百姓供奉。《明史》記皇家祭祀有“陣前陣後神祗五猖”之說。

如此世代相傳,便衍成香火極盛的五猖神廟會。五猖會。五猖又稱“五通”、“五聖”,是民間所信奉的財神。據傳,五聖廟是明太祖爲安撫戰役亡魂而立,後被奉爲財神。在皖,是日被看作五聖生日,屆時各家備雞血九,於廟前然爆竹﹑敲鑼鼓,老幼團聚會飲,名爲爲五猖神“祝壽”。紹興人把它們說成是馬、猴、狗、雞、蛇五種動物之精。五猖會是迎神賽會的一種,就是把五猖廟裏的“五通神”請出來巡遊。這些迎神賽會當然是迷信活動。但在當時,廣大貧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根本無法享受正常的文化娛樂活動,賽會在這個意義上說,也算作是一種羣衆性的娛樂活動。

(1)、把不懂的字詞句或不懂的內容標記出來; (2)、找找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賽會,分別用小標題概括出來;(3)、思考並和同桌討論作者的情感發展變化的脈絡。

注意下列詞語的讀音和意義:吡bǐ姣Jiāo娖Chuò蹺qiāo塑sù埠bù

蹊蹺:奇怪,違反常理,讓人懷疑.忐忑:tǎn tè 心神不寧.埠頭:碼頭.

(2)、本文共寫了四次賽會:

第一次:童年看賽會

第二次:明人的賽會

第三次:親見的賽會

第四次:東關五猖會

(3)文章的情感發展變化的脈絡:

盼望-----失望-----羨慕-----神往------參與------欣喜若狂-----忐忑-------索然無味問題探究:

1、文章共寫了四次賽會的情況,比較一下幾次賽會在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並說說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2、“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裏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麼“生於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着抖,彷彿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這段描述用了怎麼樣的手法?有什麼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開始是那樣的嚮往去看廟會,最後終於如願以嘗可以去看五猖會了,可是他爲什麼卻說“我並沒有他們那麼高興。.....對於我似乎都沒有什麼大意思。”4、作者在文章中沒有一句對他父親指責的話,你知道作者對父親是滿意的麼?爲什麼?從哪裏能看出來。

5、品味語言:

魯迅的作品常常象一支標槍、一把匕首,常常在行文中、在不經意處,給敵人、給醜惡的現象、給荒謬的觀點迎頭一擊,而這些地方,往往閃耀着作者智慧的光芒,顯示了作者疾惡如仇的思想。請把文中這樣的地方找出來,並說說它們的意思。

 三、小節全文:

文章記述了“我”兒時盼望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以及因被父親強迫背誦《鑑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從而批判了封建家長制對兒童的迫害,深刻的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和反動。

作者採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使文章具有的強烈的感染力。在語言方面,生動、貼切、精到的語言表達深邃的思想和豐富的內蘊。幽默諷刺而又形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