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8.64K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選15篇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過程與方法:發揮學生的想象,爲課文寫續編,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 識字寫字。

三、 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 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在小組裏談體會。

四、自由讀課文,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讀一讀。

五、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六、指名讀一次對話並藉助圖片理解。

七、感悟第三次對話:青蛙和小鳥爲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用“因爲……所以……”回答。

感悟第三次對話。

八、分角色朗讀課文,從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九、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鳥:天上——天無邊無際

14我要的是葫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發揮學生的想象,爲課文寫續編,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

難點: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麼?

二、 識字寫字。

1、 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者字音。

2、 觀察圖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4、 全班彙報。

三、 指導書寫。

四、 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看圖比較兩幅圖有什麼不同。

二、 學生觀察得出。

三、 學生討論。

四、 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爲什麼?

五、 想象:當他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六、 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麼?

七、 板書設計。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通過朗讀,體會其中的道理。

★學習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

瞭解課文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解題、導入新課。

二、 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本畫出本課生字。

2、藉助拼音反覆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5、開火車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6、教師重點指導

7、寫字指導。

三、 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 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願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

二、 學生討論回答。

三、 自由讀第2~4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

四、 自由讀第5~6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麼事?結果怎麼樣?

五、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麼?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的:

認識8個生字,會寫10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對自己有信心,並用適當的方式展示和表現自我。懂得應當爲別人服務。

教學重點: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同學態度的變化,體會同學對“我選我”的認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質疑。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2.你還想知道什麼?學生質疑。

二、識字、寫字,掃清閱讀障礙。

1.自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漢字的讀音。

2.小組接力讀: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準字音。

3.小組合作學習:記住生字。

4.全班彙報。

5.教師指導書寫。

三、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讀課文:“我”指的是誰?

2.王寧選自己幹什麼?

3.小組按自然段讀課文。

4.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和想了解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

1.指名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自由讀課文,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兒不懂?

二、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讀了語氣。

1.帶着問題在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2.全班交流,教師導讀。

3.關於王寧“我選我”一事,說說你的想法?

三、自由讀、小組讀、全班展示,讀出語氣。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語氣。

五、“我會讀”。

1.讀一讀,說說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2.自己試着說兩句話。

六、實踐活動。

假如你競選班幹部,你想說什麼?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單元教學目標:

1.會認61個生字,會寫42個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背誦《秋天的圖畫》、《植物媽媽有辦法》、《古詩兩首》和《黃山奇石》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4.激發學生收集詞語、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祕、喜歡背誦古詩的興趣。

5.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識字一

教學目標:

1、學認11個生字,會寫“宜、實”等10個字。

2、能主動積累有關秋天的詞語,培養生動積累的良好習慣。

3、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詞。

2、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感悟秋天的美。

教學方法: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前準備:放大的教學掛圖,或幻燈、投影片、CAI課件。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秋天來了,秋天的景色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畫面,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秋天吧!

二、看圖識字。

1.出示課件,課本插圖。

認真看圖,圖上畫了什麼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把“秋天來了,”這句話說具體。

(根據學生介紹,隨機出示詞語。)

2.交流學生收集的畫面。

(l)把你收集到的秋天的畫面介紹給大家。

(2)指名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相機出示詞語。

3.看圖讀詞。

三、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宜、層??

這些生字你都會認嗎?自由試讀。

2、出示帶拼音的字,自由試讀。

3、去掉拼音小帽子,你們還認識嗎?誰願意當小老師教大家。

4、小組合作識字。(互相交流識字的方法。)

5、組詞練習:我會讀。

6、袖卡片,認讀詞語。

四、朗讀詞語。

1、範讀詞語,讀出詞的韻味。

2、自由練讀詞語,指名讀。

3、想象詞語描繪的景象。

4、生自由選擇詞語想象說話。

(引導學生這樣說:我讀到“瓜果飄香”時好像看到果園裏梨子黃澄澄的,蘋果紅通通的,一串串水靈靈的葡萄掛在葡萄架上。)

5、齊讀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開火車認讀生宇和詞語。

2.改動詞語順序,指名認讀。課件出示:

金秋時節景色宜人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天高雲淡大雁南飛

秋高氣爽山河壯美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

春華秋實秋收冬藏

二、指導寫字。

1、抽卡片認讀“宜、實、色、華、谷、金、盡、層、豐、壯”。

2、觀察字的結構,說一說。

3、師示範寫,生觀察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4、生練習書寫,評議選優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練習寫字。

三、積累詞語。

1、讀一讀,背一背本課所學的詞語。

2、小組對抗賽。比比哪一組說出的有關秋天的詞語多。

四、擴展活動。

秋天的景色美嗎?把你看到的美麗景色畫下來。

板書設計:

識字一

層林盡染疊翠流金

金秋天高雲淡大雁南飛

五穀豐登瓜果飄香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注重採用多種方法複習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詞語的意思。

這是我給這個班上的第一堂課,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很多的詞語還是一知半解,上課不認真聽,字跡比較潦草,沒有人積極回答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讀書習慣和興趣。

1、秋天的圖畫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字卡、詞卡、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數:兩課時

第一課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