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初二語文教案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W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二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語文教案集合15篇

初二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愛橋的原因。

2、品味文章優美而富有韻味的語言。

3、學會從某一角度欣賞藝術作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品味本文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橋樑專家茅以升筆下的橋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在畫家眼裏,橋的魅力在哪裏?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當代畫家吳冠中去感受“橋之美”。(板書課題,“美”字寫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簡介

吳冠中教授,是當代著名的畫家,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爲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都具有極大的影響,他也是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體感知

1、吳冠中先生在文中說“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 他自己對橋當然也是情有獨鍾,他對橋的喜愛是否有其獨特的視角呢?請同學們找出作者的眼中橋之美在何處?

明確: “橋的美並不着眼於橋自身的結構美,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2、本文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橋之美?

學生回答,老師明確。

明確:作者列舉了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頤和園的仿盧溝橋、蘇州的寶帶橋;形式獨特的廣西、雲南、貴州山區的風雨橋;以及《清明上河圖》中的橋、人造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

小結:作者就是藉助對這些橋的具體說明詳盡的闡述了他所認爲的橋之美,即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四、研讀與賞析

重點研讀第④小節。讓學生學習觀賞四幅橋之畫面,理解橋要與周圍環境既對照又和諧才能構成美景。

蘆葦石橋:密密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感覺舒暢。

細柳拂橋:柳枝的動、細弱、年年發芽和石塊的靜、厚重堅硬、歷久不變形成對比。令人銷魂。

長橋臥龍:在寬闊的水面上的長橋,打破了單調的背景,整個環境充滿了靈氣和生命。宛如史詩。

風雨廊橋:廊和廳的安閒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峯的險峻又形成對照。形式獨特。

五、拓展延伸

比較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何不同?

教師提示學生可以從兩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及語言特徵等角度進行比較、評析。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設計如下:

比較篇目

說明對象

着眼點

說明順序

說明方法

語言特徵

中國石拱橋

石拱橋,是一篇較爲規範的說明文

歷史悠久、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成就突出

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後具體

舉例子、引用、列數字、打比方等

語言平實自然而又準確、嚴密

橋之美

在畫家眼裏橋美在何處

橋的美學價值,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

總—分—總

舉例子

文章語言優美,或描寫景物,或抒發感情,文字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勝收的景緻,或纖弱或雄壯或含蓄……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去鑑賞這大幹世界吧! 七、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蘆葦石橋—感覺舒暢

細柳拂橋—令人銷魂 橋在不同的環境中

橋之美 長橋臥龍—宛如史詩 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風雨廊橋—形式獨特

初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體會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

2、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爲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

2、難點:理清課文的線索。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當你看到這一題目時,你會設計什麼樣的故事?

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

環境,今天我們所學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

不是你看到的滾着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作者簡介:

王願堅,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人。當代作家。創作《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說。本文是作者從1976年底到1977年7月連續寫的十篇以長征爲題材的短篇小說中的第四篇。

相關知識:

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少數民族自治州北部。爲阿妮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爲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裏。

二、檢查字詞

正音:

蔫(niān)巴 酸澀(sè)

抽噎(yē) 背(bèi)陰

綻(zhàn)開 火燎(liáo)

慍(yùn)怒 霎時(shà)

焦灼(zhu) 颯颯(sà)

踉(liàng)踉蹌(qiàng)蹌

三、課文探究

(一)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有表情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

閱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1)理清本文記敘的線索;

(2)根據時間順序劃分課文的層次。

明確線索:

全文以“草”爲線索安排故事情節:

紅軍戰士誤食毒草而中毒——

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

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士悟真理。

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了小說的中心意思。

(二)主要人物及刻畫方法:

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他們的評價如何?

2.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舉一些例子說明。

(三)繼續探討人物:

1、思考:楊光發現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後,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

2、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

1、“立時驚住”、“惶惑”;“不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複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後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2、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乾裂的嘴脣閉住了,濃密的鬍鬚不停地抖動着,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爲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於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

(四)理解句意

課文中有些話看起來平淡無奇,仔細想想又覺得餘味無窮。閱讀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樣的感受?

1、(他的)語氣裏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們長大了,就會想起這些草,懂得這些草;就會看到:我們正是因爲吃草吃得強大了,吃得勝利了!”

2、就在這一霎,他看到了偉大戰士的那顆偉大的心。

(五)自我發現:

你覺得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有較深層的含義,請說出你的理解。

(六)思考:

1.課文以“草”做題目,有什麼含義?

2.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有什麼含義?

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語,其中的“最甜”的含義

“最甜”一語雙關,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們繼承了當年紅軍長征的革命傳統,用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去創造更美的生活。

四、拓展訓練:

從課文提供的材料想開去,以“說吃草“爲話題,談一點或幾點自己的看法,與同學交流。

五、總結:

這篇小說描述了長征過草地的時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紅軍戰士因誤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險情,他置個人安危於不顧,不僅仔細辨識毒草,而且親口咀嚼毒草,果斷作出英明決策,引導紅軍戰士正確對待困難,從而成功地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爲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六、仿寫訓練:

找出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與神態描寫,模仿這一段,寫一段類似的描寫。

初二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能力目標:

讓學生從文章中聯繫實際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去關心父母,仔細聆聽他們內心的聲音。

重點難點疑點剖析

1.分析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意蘊,體味作品所要體現的深層意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做好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準確認讀文中的生難詞語,並掌握它們的意思。通讀課文,理解大意。

教學步驟

一、比一比,看誰讀的準

凹凼( ) 門檻(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尷尬( ) 撬 ( ) 憋( )

半晌( ) 揩 ( )

二、介紹本節課流程——攀登臺階、體會弄清

講故事——評人物——悟主旨——表真情

三、 與文本對話——講故事

1、 快速瀏覽課文,試用第三人稱概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着別人家的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願,也要造一棟高臺階的新屋,於是終年辛勞,準備了大半輩子,終於造成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

2、爲什麼“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

因爲臺階是地位的標誌,人家高的有幾十級,自己家的臺階只有3級,被人家小看,“沒人說過他有地位,父親也覺得自己沒有地位”,想有地位卻沒有地位,所以覺得自己家的臺階低。

3、父親爲了臺階做了哪些準備?

撿磚、撿瓦、撿石頭、存角票、種田、砍柴、編草鞋、踏黃泥

四、與人物對話——評人物

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對文中父親的認識。以“父親是一個---的人”爲話題

v 父親是一個堅強的人

v 父親是一個要強的人

v 父親是一個勇敢的人

v 父親是一個勤勞的人

v 父親是一個樸實的人

總之:父親是一個非常要強的農民,他有志氣,不甘人後,他要自立於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長遠的生活目標,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父親是一個老實厚道的農民,他用誠實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同時,父親身上有着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當新臺階造好後,他反而處處感到不對勁,不自在,並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五與作者對話——悟主旨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主旨。

明確:作者對父親的優秀品質表示敬仰和讚歎;對父親身上的中國傳統農民所特有的謙卑表示同情;對改變農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六、 重溫經典,感受父親艱辛。

那是我小時候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

父親是那拉車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飯將我養大

忘不了一聲長嘆半壺老酒等我長大後

山裏孩子往外走想兒時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

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都說養兒能防老

可兒山高水遠他鄉留都說養兒爲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張口兒只有清歌一曲和淚唱

願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七、與心靈對話——表真情

以“父親,我想對您說。”向父親直抒胸臆。

八、總結…

九、作業佈置

1,課外尋找關於“父親”的文章、詩歌進行自主閱讀。

推薦書目:蘇童《父愛》、 梁實秋《代溝》 周國平《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 》

2,練筆:(二選一)

a、將父親,我想對您說:……整理成一片情真意切的隨筆。

b、 以<<我與父親>>爲題,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臺 階 李森祥

表真情

悟主旨

評人物

講故事

初二語文教案4

目標:理解作者所寫的橋之美;與中國石拱橋比較,感受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理解一些難句的情味。

課時:兩課時(課內指導一課時,課外自讀鞏固一課時)

第一課時(課內指導)步驟:

○導入

○簡介作者:吳冠中1919年生,中國現代畫家。

○在早讀課讀過書的基礎上,快速閱讀課文,(或看播放有關畫面)思考:在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你對此有什麼感想,從中受到什麼啓發?

提示:這篇課文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發掘橋在不同環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美術工作者以獨到的視角,引領我們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在此時煥發出新的靈性與生命力。

畫家眼中的橋有什麼特殊的美感呢?學生先思考或回答,教師再明確指導:

概括地說,是橋在不同環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第一個例子,是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第二個例子,是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如此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

第三個例子,是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如前所說,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它似乎也具有了生命。

第四個例子寫的是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作者沒有明言橋所起的作用,不過,我們不妨做一些揣測。如,從作者說風雨橋上的廊和亭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再結合我們欣賞國畫的經驗,可以想像得到,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在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爲主體,或爲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爲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隨後,作者比較概括地寫橋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聯繫形象的重疊與交錯。這是對作者眼裏的“橋之美”的進一步補足。文章以《清明上河圖》裏的“虹橋”及鄉間小橋爲例,指出通過橋能構成豐富的畫面。此後作者宕開一筆,開始結合具體實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互相襯托、呼應的問題,作者是所舉實例基本上持否定態度。

初二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瞭解新聞的相關知識,瞭解這兩則新聞的有關歷史背景。

2.培養速讀課文,迅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從中獲得有益啓示。

重點

1通過分析兩則新聞,把握住新聞要素,結構和特點。

2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難點培養閱讀寫作消息的能力教學準備報紙教學方法講讀法教學程序教學補充第一課時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一)講解關於新聞的一般知識

(1)新聞又稱消息,通常分爲動態新聞綜合新聞典型新聞和新聞述評四類,其中動態新聞是報紙廣播最常用的一種,它報道的是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

(2)新聞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3)新聞的結構五部分: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其中標題導語主體是必有的背景結語可有可無。

(4)新聞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5)新聞的特點真實性及時性準確性

(二)分析課文學習閱讀消息

1介紹背景1949年,淮海遼瀋平津三大戰役結束,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取得勝利已成定局,但國民黨反動政府依然負隅頑抗,對長江防線經過三個半月苦心經營後,於4月20日悍然拒絕簽定和平協定。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於凌晨發起渡江戰役,徹底摧毀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2分析電頭:交代了通訊社的名稱發電的時間地點表明材料真實報道及時

3自讀課文,找出本篇新聞的六要素

4學生討論分析新聞結構本文可分兩部分:

導語(1、2)總述渡江情況。從作戰兵力、戰線長度、戰況三個方面總領全文。主體(3-17)具體細緻的報道了三路大軍渡江作戰的情況。根據中西東三路軍的情況化分層次,並填表中路軍西路軍東路軍時間地點兵力渡過兵力討論下列問題(1)找出文中議論的句子並說說其作用從敵我兩方面分析敵軍紛紛潰退,毫無鬥志的原因,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定和平協定的反動本質,讚頌了我軍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2)爲什麼按中西東路軍的順序敘述中路軍渡江作戰在前,所以先寫,中西路軍所與敵情相似,抵抗較小,東路軍所遇抵抗較爲頑強,所以中西路軍放在一起寫,東路軍後寫。(3)分析詳略中路軍首先發起渡江戰役,比較重要,爲什麼反而寫的更簡略呢?渡江戰役開始後,新華社在此之前已經關於中路軍的介紹爲什麼詳寫東路軍東路軍戰鬥最激烈,敵人又將其防線修築的最鞏固,只有把着一路的作戰情況說清楚,才能表現我軍英勇善戰的氣勢(4)討論主體的幾個層次是怎樣銜接的

(三)課堂總結課文通過敘述了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偉大勝利,讚揚了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鬥志。

初二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抓住精彩的寫景段落,仔細揣摩畫龍點睛的詞語,把握作品景物的特點。

3.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分析:

1.把握文章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註釋,疏通文意;整體感知文意,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有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爲之傾倒,爲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大地理學家酈道元爲我們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讓我們一起走進那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三峽畫卷中去吧。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三、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音韻美

四、學生自己朗誦課文:理清文章的整體佈局,把握寫景重點以及景物特徵。

1.明確:第一段重點寫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突出羣山連綿的特點。“重巖疊嶂,隱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是說一層層的懸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說明江面狹窄,兩岸雄峯相連,峭壁對峙,只看見一線天。突出峯巒重疊,雄峻險拔的山勢。

2.二、三、四段寫水,描繪不同季節山峽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寫夏季三峽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是說夏天水漲,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隻都被阻絕,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漲。“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此句是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纔會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着駿馬,

駕着疾風,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點。(教師板書:夏季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寫三峽春冬之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是說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迴旋着清波;碧綠的深潭,倒映着各種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麗風光。“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是說在極高的山峯上,生長着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峯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衝蕩,山靜、飛泉、柏怪、水奇,構成一幅挺拔超脫的畫面。“清榮峻貌,良多趣味”,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用極爲精練的四個字狀寫四種景物,總結全文。(教師板書:春冬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寫三峽的秋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是說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充滿悽清肅殺的氣氛。“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是說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肅瑟氣氛。(教師板書:秋林寒澗肅高猿長嘯悽婉美)

3.文章最後一句引用漁者歌,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明確:借漁者的感受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用哀轉久絕的猿聲來側面襯托三峽的淒涼與悲哀。)

五、佈置作業:背誦並默寫《三峽》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反覆誦讀,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詠品味文章的語言;拓展閱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培養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檢查翻譯

二、根據課文內容,想象三峽的景色,並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

1.選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三峽的奇景(教師提醒學生想象要扣緊山水、季節、景物特徵,如:高峻的山峯、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啼、悲涼的漁歌等)

2.本文對三峽的描寫比較客觀,作者的感情並沒有直接表達出來,但是字裏行間仍然可以體會到作者豐富的情感。請你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結合具體景物,說說隱含作者哪些情感?(明確:如寫羣山連綿、高聳入雲,體現了作者欣賞讚嘆的感情。他驚歎自然的神奇,盛讚三峽夏日之時的奔放美,春冬之時的清幽美,秋日之時的悽婉美。作者聽到淒涼的猿啼,悲涼的漁歌,彷彿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三、品味作者獨特的語言魅力(學生見資料)學生齊讀這三個句子,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正面寫山“連”的特點,,粗筆勾勒,輪廓分明。“隱天避日”,山隱於天空,遮住太陽,側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

連特點。)

2.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素湍綠潭,迴清倒影”屬俯視江中所見,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屬仰觀遠景,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備。“怪柏”顯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頓覺生意盎然。

3.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山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悽、山谷空曠,即從正面摩聲,又從側面引用,以漁歌的淒涼來寫猿鳴,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四、拓展閱讀:閱讀李白的《朝發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容上的聯繫。(明確:詩和課文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爲遊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歌的第三句相對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初二語文教案7

《山米與白鶴》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結構,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二)體會“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貼切,甚至也能使人和動物、與大自然相互溝通”的道理。

(三)能體會文中細膩的心理描寫的效果。

二、課時安排二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學習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童話《巨人和孩子》時,我們曾引用過這樣的歌詞和詩句:“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美好。”“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因爲《巨人和孩子》的主題是“愛心能給世界也能給自己帶來美好和歡樂,自私則會給世界也給自己帶來不幸和痛苦”。其實,“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貼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與大自然相互溝通”。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的《山米與白鶴》這篇“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的作品正是闡述了這一主題。

二、設置問題,分組討論

1、關於動人的故事,山米情感世界的變化,可以用下列問題帶動同學。

①山米爲什麼要逃走?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小說的相關情節。

②山米又爲什麼停住了腳步?

③爺爺通過什麼方法喚起了山米對白鶴的親近之感?

④哪些因素促使山米深深地愛上了那隻白鶴,真誠地希望它能儘快好起來?

2、關於本文的立意,可以從“思考與練習”入手。

“思考與練習”一:

作品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山米與外祖父相處的一段經歷,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使山米的情感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外祖父對動物的摯愛之情,深深地感動了孩子,使他由無知到成熟,由仇恨一切到充滿愛心,跨入人生的一個新高度。他終於懂得了如何去愛別

人,愛小動物,愛生命,愛一切值得愛的東西。

“思考與練習”二

①在外祖父眼裏,鳥不僅是一種動物,更是朋友,鳥和人是生命的不同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鳥和人是平等的,愛可以使人和動物

成爲很好的朋友,建立真摯的情感。

②人是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但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着其他的生命,它們同樣是大自然的兒女,我們應該尊重這些生命,熱愛這些生命,和它們和諧到相處,這個世界纔會是美好,如果人類任意傷害這些生命,毀壞自然,人類最終也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③愛可拉近人與動物、人與人的距離,是外祖父對動物的愛感化了山米,也使他贏得了山米的理解和愛,愛的力量是巨大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參與活動,對其他見解,有偏執的引導,合理的肯定,有創意的表揚,促成自由爭鳴的“場效應”的形成,使課堂出彩。)

最後以“這篇童話告示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收束討論。(《山米和白鶴》這篇作品“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小說想告訴人們的就是:愛不僅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貼切,甚至也能使人與動物、與大自然相互溝通。)

三、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畫出文章中你認爲心理描寫非常細膩的語句,並作簡單的評點分析。

2、以“熱愛自然,熱愛生命,要有愛心”爲話題,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葉聖陶曾說過:“作者思有路,循路識斯真。”可見理清思路,概括內容是多麼重要。這一課我們將重點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品析文章細膩的心理描寫。

二、思考交流活動

1、關於結構切分

讓學生充分地討論,並講清理由。教師可從文章自然分割的界線、概括主要情節、爲文章各部分加小標題、人物的情感等角度加以引導。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故事的開端,中心事件是“出逃”。

山米與父母來到了外祖父家,又被父母留在那裏。山米因此而遷怒外祖父,並不顧一切地去追自己的父母。此時的山米因“父母無精力管他”而顯得無拘無束,十分任性和倔強。

第二部分(第4-11段)故事的發展,中心事件上“捉鶴”。

起初,山米並在意白鶴的死活,甚至希望它死掉,還用石頭砸它,遭到外祖父的怒斥。後來逐漸緩和了與外祖父的對立情緒,幫外祖父抓到了鶴。返回途中,外祖父細述養鳥的感受,引起了山米的共鳴。這是山米情感發生變化的開始。

第三部分(第12-23段)故事的高潮,中心事件是“喂鶴”。

將受傷的白鶴帶回家後,外祖父精心地照顧它,向山米講述生命的可貴,使山米的思想受到觸動,開始理解外祖父並真正喜歡和關心起白鶴來。第二天,他和外祖父一起幫助白鶴捕食,在這期間,他更加理解外祖父,渴望得到外祖父的諒解,他深深地愛上了外祖父。至此,山米的人生完成了一次飛躍。

以“思考與練習”一收束。

作品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山米與外祖父相處的一段經歷,這段不平凡的經歷使山米的情感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外祖父對動物的摯愛之情,深深地感動了孩子,使他由無知到成熟,由仇恨一切到充滿愛心,跨入人生的一個新高度。他終於懂得了如何去愛別人,愛小動物,愛生命,愛一切值得愛的東西。

2、品析文章細膩的心理描寫

教師明確品析細膩的心理描寫的角度,先示範引導分析,然後讓學生討論。可以用下列問題帶動討論。

Ⅰ、第4-5段,寫外祖父喊山米過來看一樣東西時,山米的心理活動如何?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Ⅱ、第8-9段,外祖父講完小時侯打紅鳥的故事後山米心理活動如何?第11段,聽外祖父敘說自己養鳥的感受時山米心理活動如何?第14段,知道白鶴已經瞎了時山米的心理活動如何?

第22段,山米已經完全理解了外祖父並深深地愛上了外祖父,也深深地愛上了那隻白鶴時心理活動如何?

《山米與白鶴》原文閱讀

山米蹲在公路邊的陰溝裏,滿臉灰塵,淚水在上面留下一道道痕跡。“孩子,你在哪兒?”不遠處傳來外祖父的叫喊。山米沒有回答。他跑到排水管的頭端坐下,隨便往鐵管裏瞥了一眼,正巧他的外祖父也在水管的另一頭往裏瞧,這實在是個很尷尬的場面,就像他們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彼此經由穿越地心的通道互相注視。

累得氣喘吁吁的外祖父正想解釋什麼,但山米根本不想聽,他高聲叫着:“走開!不要臉的騙子!”然後飛快地跑起來。他跑進樹叢,越過一片玉米地,鑽進濃密的樹林。他聽見外祖父還在叫:“孩子,等等我啊!”那聲音有氣無力。

對於十歲的山米來說,直到今天早上爲止,他一直過得無憂無慮。家裏八個孩子他最小,父母無精力管他,一切都隨他的便。昨天傍晚,他同父母從阿拉巴馬州來到俄亥俄州的外祖父家。父親準備去底特律找工作,母親好不容易纔找到了外祖父的住處,那地方簡直就像荒野一般,房子、傢俱破舊不堪。外祖父老態龍鍾,連他的親生女兒都記不清了。外祖父的房裏亂七八糟,鴨和鵝滿屋子跑。母親一邊收擡屋子,一邊埋怨着外祖父,這時山米已經睡着了。天沒亮時,他醒過一次,聽見母親在隔壁尖聲和父親說話,她說屋裏有隻貓頭鷹,飛來飛去攪得人睡不着。山米第二次醒來,已是早上十點,他在屋裏沒找到媽媽,便跑到他們停放卡車的地方。那裏空空蕩蕩,只有車輪留下的痕跡。這時外祖父走過來,山米厲聲問道:“我爸爸媽媽在哪裏?”那口吻像控告一樣,好像是外祖父把他們怎麼樣了似的。外祖父告訴他,他父母考慮到去底特律的種種困難,決定把他留下來,因爲怕他會大吵大鬧,便只好不辭而別。山米根本不相信外祖父的解釋,斷定這一切都是他搗的鬼。他甩下外祖父,沿着父親卡車的車跡拼命跑起來。他跑了很長時間,但還是沒有把那老頭兒甩掉。

山米已經累得精疲力竭,兩條腿好像隨時都會崩潰。突然,他聽到外祖父在喊:“孩子快來,給你看樣東西!”那喊聲充滿激動和興奮。山米沒有動。這是世上最落伍的詭計,把你騙過去,再突然從什麼地方跳出來,一把抓住你。山米過去就常常用這種方法捉弄一隻老貓,對這種詭計瞭如指掌。外祖父還在叫他。山米有些猶豫不決,最後還是小心地朝外祖父那邊靠去,他想,無論如何他總是能逃脫的。山米看見外祖父在山下樹林裏站着,那姿勢好像要捕捉什麼,他的神態使山米想起老獅子的面容:因捕捉獵物的興奮而顯得年輕力壯。當山米看見外祖父發現的獵物時,他不由得吹了一聲口哨。

在空曠的灌木叢旁,站着一隻山米從沒見過的大鳥,它足有三尺多高,一雙特長的腿,脖子彎曲,頭頂有道鮮紅色的冠毛,它的灰羽毛像被誰打過的一樣,顯得又皺又髒,但它仍帶有那戰士特有的舉止和風範。“那是什麼東西?”山米問。“鶴!”外祖父回答。山米頓時驚奇得說不出話來,但他很快舔了舔嘴脣,作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傲慢地說道:“它一點也不像我見過的鶴。”

那鶴髮現了他們,開始焦躁不安地一遍遍理着羽毛。外祖父向前走了一步,鶴沒有跑。老頭兒低聲說道:“它一定什麼地方出了毛病,如果這樣,它會在森林裏餓死的。”“哈!我倒想看看那種事情發生。”山米輕鬆地說。外祖父像被人敲了一記似地回過頭,“你說什麼?”他說話時的神情異常可怕。山米毫不在乎地重複了一次,他很得意自己終於找到了報復的機會,讓那老頭兒傷心難過。“它只不過是只鳥罷了。”山米又加了一句。

外祖父嚴厲地看着他,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外祖父像山米這麼大的時候丟石頭丟得百發百中。有一年,一隻紅鳥棲息在他家屋檐下。一天,他鬼使神差地一石頭打中了回巢的紅鳥,當他把死鳥撿起來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做了什麼事,他覺得沒有任何東西比那隻死鳥更沉重,那是剛剛還活蹦亂跳,轉眼便毀滅了的一個生命。從此後他再也沒丟過一塊石頭。

山米真恨自己爲什麼要聽完這個故事,這種感覺使他對外祖父的怨恨,又一次掃過全身。他急速地轉過頭,朝那隻鶴不屑地說道:“我爲什麼要關心一隻從來沒見過的鳥?它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它應該是有意義的。”“沒有!”倆人爭吵起來,他們都把頭昂得高高的,那模樣像極了,惟一的差別只是一個年幼一個年老而已。“我希望它真的死掉!”山米恨恨地詛咒道。“這不是你的意思。”外祖父那張蒼老而滿是塵埃的臉上,一雙有神的眼睛閃閃發亮地盯着山米。“我就是那意思!”山米說完撿起一塊石頭朝鶴扔去。石頭沒打中,但那鶴已嚇得四處轉頭想逃開。“你趕快給我滾到底特律去!滾!”外祖父吼叫着。山米被這兇暴的反應給嚇得不由退了幾步。“我會走的。”山米倔強地說,但他的腳卻站在原處沒動一下。

外祖父的眼光咄咄逼人,山米也儘量翹起下巴回視過去,他們就這樣彼此注視了好長時間。外祖父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如果你不願走,就過來幫我處理這隻鶴。”外祖父首先發出和解的信號,山米猶豫不決,他非常想表現出他“能”離開這裏,但步行去底特律似乎是段又長又孤獨的旅程,而且他已經非常疲倦。對外祖父的怨恨正在一點點地消失,他不由自主地走了過去。

捕鶴行動開始了。外祖父脫下皮夾克,舉在手裏,悄悄接近那鶴,那雙笨重的礦工靴踏在地上沒有一點聲音。負責斷後路的山米赤着腳也圍了上去。“啊喲!”山米的腳踏上了一株刺草,他跳起來栽倒在地。在那一瞬間,被驚嚇的鶴直向灌木林沖去,只見外祖父像年輕人一樣一躍而起,把夾克套在鶴的頭上,“抓到了!”外祖父朝山米興奮地叫着。山米望着外祖父,他的臉因這次成功的捕獲顯得容光煥發,連說話都顫抖了。“孩子,我們捉住它了。”他慷慨地把山米也包括在這次捕捉行動中。

外祖父抱着鶴走下山,山米跟在後面,倆人邊走邊談。外祖父決定要醫好這隻鶴,山米卻擔心它康復後會飛走。“它早晚都會飛走的。”外祖父的呼吸變得沉重起來。外祖父告訴山米,他從前曾收留了一隻斷了一條腿的山鳥,他整整護理它一個秋冬。那鳥非常可愛,你讀書,它就會幫你翻書,它還會解鞋帶、拆包裹。去年10月的一天早上,它飛走了,那時正是鳥兒遷移的季節。山鳥走後,他的金絲雀、灰色鸚鵡,還有野鴨、紅雀也飛走了。老頭兒用一種低沉而悲傷的聲音一一覈對着他所失落的寵物。外祖父對山米說,那些跟他在一起的鳥,每一隻都比他所認識的人還要真實,他甚至無法區分自己的孩子,卻可以從一千隻鳥中,找出他的山鳥和金絲雀。山米馬上覺得自己也有同感,他從前養過一隻狗,雖然僅僅養了它兩個星期,但不論在什麼地方,他都能立刻認出它來。

經過長途跋涉,他們終於回到了那幢破敗的房子。一羣鵝脖子伸得長長的,跑出來迎接。山米小心地從鵝羣中穿過,一邊走一邊阿諛地說:“乖鵝噢!”“好女孩!”他打來半桶水,那鶴在桶邊毫無反應,外祖父將它的頭浸入水中,它纔開始喝水。

外祖父把鶴抱到屋後的草地上,吩咐山米去門邊的袋子裏拿些玉米來。山米飛快地跑進屋,他跑過那袋玉米,直接去開櫥櫃。現在已過中午,他已經是兩頓沒吃飯了。山米把一盒小麥片放在兩塊乳酪上,將它們全都吞進肚於,又順手在窗臺拿了兩個蘋果吃了下去,他又從爐上拿了些小餅乾,摻和了更多的乳酪,往嘴裏塞,當他還想在冰箱裏找點東西吃的時候,聽見了外祖父的叫喊:“快點!”他趕快回答:“我在儘可能快呢!”他關上冰箱門,又拿了個蘋果。突然間,他覺得好像有人在監視他。他在屋裏轉了一圈,看到一隻綠鸚鵡,它停棲在一個用拖布把釘成的木架上,一雙亮得像珠子似的眼睛正盯着山米。山米感到像犯了罪似的趕緊說道:“我只是在找玉米罷了。”說完抓了一把玉米,匆匆跑出門去。

一顆顆玉米混合着汗水,在外祖父的手掌上閃爍,那鶴始終無動於衷。“究竟是怎麼回事?”山米不斷地追問着,外祖父沉默了很久,最後用一種老邁而悲哀的聲調說道:“這隻鶴已經瞎了。”山米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所聽見的話,他突然覺得胃裏的食物好沉重,好像每片餅乾都有五磅重。

外祖父對山米說,一隻瞎鳥是很悲慘的,不能飛,沒辦法找食物,只有等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生命更寶貴了。人類接連不斷地發掘了一些死寂的星球,報紙雜誌上令人遺憾地報道這些星球上都沒有生物。只有當人領悟到浩瀚宇宙中,除地球以外其他地方都沒有任何生物的時候,纔會知道生命的可貴。外祖父說話時,眼睛始終沒有離開那隻鶴。

“該找些食物填填我們的肚子了。”外祖父說着轉身朝屋裏走。山米感到身上像突然被刺了一刀般地難受。走進屋,他迅速看了一眼那隻綠鸚鵡,生怕它會尖聲揭發他偷吃的醜事。還好,那隻鸚鵡只會說“爸爸在哪裏?”“再見”。

外祖父決定把攪好的'沙丁魚、麥片粉和牛奶強行灌進鶴的嘴裏。他打開鶴嘴,讓山米灌食,開始時那鶴拼命掙扎,餵了幾湯匙後,它便放棄反抗,接受了這種侮辱性的餵食方式。晚餐後,山米和外祖父又強迫餵了鶴一次,它還是老樣子。外祖父覺得情況很糟,因爲那鶴不吃東西,也不試着逃跑,根本不想做任何事情。

第二天,山米一醒來就跑去看望那隻鶴。外祖父和鶴在一起。老人一夜之間竟蒼老了許多,那鶴仍沒有起色。外祖父對山米說,他真想變成一個神,只要把手往鶴身上一放,說聲“鶴,活下去!”鶴就會奇蹟般地好起來。山米覺得自己和外祖父想的一樣,他以前就曾經像外祖父說的那樣試過,但沒有產生什麼作用。如果每件事都能像人們所希望的樣子,那將是多麼美好啊。

外祖父把鶴抱到附近的一條小溪邊,希望這隻水鳥能在水裏找點東西吃。鶴一動不動地站在水中。過了一會兒,那鶴突然僵直地向前走了兩步,這是它被捕後,第一次走路,山米屏住了呼吸。那鶴猶豫了片刻,喝了幾口水。外祖父發現對岸水面上有隻青蛙,立刻叫山米游過去捉住它。山米從來沒學過游泳,只好涉水過去,但他對外祖父說,他不願意游泳,因爲怕把青蛙嚇跑了。

山米提着青蛙,來到鶴身邊。他用青蛙碰碰鶴的嘴,毫無反應。山米打定主意,如果必要的話,他可以在這裏站一整天。他一次次把青蛙放進水裏,並故意用力濺起水花。時間過得那麼慢,彷彿整個世界都停頓了。突然,鶴動了一下頭,山米加緊擺動水裏的青蛙,鶴低下了頭,長嘴伸入水中,從山米手指間,取走了青蛙!這時候好像卡嗒一聲,整個世界又開始走動。“它把青蛙拿走了!”山米激動地高聲大叫,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那鶴把青蛙整個地吞下去。外祖父站在溪邊,高興地用手撫摸着嘴邊的鬍子。

鶴走進水中,遊了一會兒,然後走上對岸,它用嘴在岸邊探尋着,從潮溼的泥中挖出一塊樹根,吃掉上面的小蟲,又繼續挖其他樹根。山米和外祖父興奮地看着,“它會慢慢好起來的”,他們第一次從心底說出這句話。山米深深吸了一口新鮮空氣,真舒服啊,他要替那隻鶴再找一隻青蛙。

山米再次走進水裏,他回頭看看正在擺弄魚竿的外祖父,突然感到心裏涌起一股熱流。他多麼希望外祖父能瞭解他,就像瞭解他所養的那羣鳥一樣;他希望外祖父能在千百個孩子中認出他來,就像認出他豢養的那些野鴨、山鳥一樣。山米希望有一天,外祖父會把他也算在那些他所失去的愛物之中,用那種悲傷的聲調說道:“那隻山鳥已經飛走了,那隻鶴有一天也會飛走,還有我那可愛的山米也要走了。”

山米呆呆地站着,望着他的外祖父,那樣子十分滑稽。他真不明白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在前一天早上你還恨着一個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卻發覺你已經深深愛上那個人。在正前方的岸上,山米看到一隻青蛙,他迅速地涉水穿了過去。

《山米與白鶴》練習題

基礎知識

⒈根據拼音寫漢字。

ɡān ɡà jué jiànɡ ē yú乳lào huàn養

⒉解釋下列成語

老態龍鍾:

瞭如指掌:

鬼使神差:

無動於衷:

⒊學了此文,你有何感想或體會,請寫下來。

課內語段

閱讀下面語段,回答文後問題。

①山米蹲在公路邊的陰溝裏,滿臉灰塵,淚水在上面留下一道道痕跡。“孩子,你在哪兒?”不遠處傳來外祖父的叫喊。山米沒有回答。他跑到排水管的頭端坐下,隨便往鐵管裏瞥了一眼,正巧他的外祖父也在水管的另一頭往裏瞧,這實在是個很尷尬的場面,就像他們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人,彼此經由穿越地心的通道互相注視。

②累得氣喘吁吁的外祖父正想解釋什麼,但山米根本不想聽,他高聲叫着:“走開!不要臉的騙子!”然後飛快地跑起來。他跑進樹叢,越過一片玉米地,鑽進濃密的樹林。他聽見外祖父還在叫“孩子,等等我啊!”那聲音有氣無力。

③對於十歲的山米來說,直到今天早上爲止,他一直過得無憂無慮。家裏八個孩子他最小,父母無精力管他,一切都隨他的便。昨天傍晚,他同父母從阿拉巴馬州來到俄亥俄州的外祖父家。父親準備去底物律找工作,母新好不容易纔找到了外祖父的住處,那地方簡直就像荒野一般,房子、傢俱破舊不堪。外祖父老態龍鍾,連他的親生女兒都記不清了。外祖父的房裏亂七八糟,鴨和鵝滿屋子跑。母親一邊收拾屋子,一邊埋怨着外祖父,這時山米已經睡着了。天沒亮時,他醒過一次,聽見母親在隔壁尖聲和父親說話,她說屋裏有隻貓頭鷹,飛來飛去攪得人睡不着。山米第二次醒來,已是早上十點,他在屋裏沒找到媽媽,便跑到他們停放卡車的地方。那裏空空蕩蕩,只有車輪留下的痕跡。這時外祖父走過來,山米厲聲問道:“我爸爸媽媽在哪裏?”那口吻像控告一樣,好像是外祖父把他們怎麼樣了似的。外祖父告訴他,他父母考慮到去底特律的種種困難,決定把他留下來,因爲怕他會大吵大鬧,便只好不辭而別。山米根本不相信外祖父的解釋,斷定這一切都是他搗的鬼。他甩下外祖父,沿着父親卡車的車跡拼命跑起來。他跑了很長時間,但還是沒有把那老頭兒甩掉。

……

④山米呆呆地站着,望着他的外祖父,那樣子十分滑稽。他真不明白這一切是怎麼發生,在前一天早上你還恨着一個人,而第二天早上,你卻發覺你已經深深愛上那個人了。在正前方的岸上,山米看到一隻青蛙,他迅速地涉水穿了過去。

⒈根據語段寫出小說三要素具體內容。

自然環境:

人物:

故事情節:

⒉從故事情節角度看,語①~③段段屬於部分,第④段屬於部分。

⒊從文中哪些語句,可看出山米的任性、倔強的性格特徵?請寫下來。

⒋從文中找出描寫山米心理活動的句子。(用橫線畫在原文上)

⒌“山米根本不……斷定這一切都是他搗的鬼”畫波浪線語句寫了山米誤解了外祖父。你曾經有過山米同樣感受或想法嗎?請寫下來。

課外語段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後練習

一塊玻璃值多少錢

陳振林

早晨,四(2)班班主任孔老師一進教室,就被學生們的嘰嘰喳喳地圍着報告:“教室後面朝外的一塊窗戶玻璃破了。”“好的,我知道了。”孔老師說。孩子們回來到了座位上開始讀書,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緊靠玻璃窗戶坐的是王小明,他嘟着嘴巴。

“王小明,不要緊的,快夏天了,窗戶沒玻璃還涼快點兒呀。”孔老師安慰王小明。

可是,在上午上最後一節課的時候,王小明卻撅起了嘴巴。原來,有蒼蠅從破窗戶裏飛了進來,歇在王小明的書本上,時而飛來飛去和他逗趣兒呢。窗外不遠處,是學校的一個垃圾堆。

好不容易捱到下午放學,撅着嘴的王小明回家把這事告訴了媽媽。媽媽立刻安排爸爸的工作:“你拿條煙去一去孔老師家,讓他明兒把小明的座位換一換。”

第二天第一節課,王小明和李飛換了座位。和蒼蠅做一天朋友的李飛回家把這事又說給了爸爸聽,在市財政局做局長的爸爸把電話打給了小學張校長,張校長給孔老師下命令:“把李飛的座位換一換。”

這樣,第三天時,李娟坐到了破窗戶旁,李娟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心疼孫女的爺爺立刻提着兩瓶酒到孔老師家拜訪。

第四天,張平的媽媽買了水果去了趟孔老師家。

第五天,王麗的爸爸夾着“腦白金”上門拜訪孔老師。

……

等到下週的時候,全班54名學生竟然有33名家長用不同的方式找了孔老師,希望家裏的孩子不要坐在那扇破窗戶旁。

可是,吳一坐在那地方的時候,窗戶卻安上了一塊亮透透的玻璃。“是誰安上去的?”孔老師問。

“是我,花一元二角劃了塊玻璃安上去的。”吳一輕輕地說。

下午學校放學後,孔老師留下四(2)班學生召開“一塊玻璃值多少錢”的主題班會。學生們不知孔老師葫蘆裏賣的是啥藥,等到孔老師打開兩個大盒子時才恍然大悟。兩個大盒子,裝着滿滿的禮品,有煙有酒有水果,每件禮品上寫着一個學生的名字。

“同學們,一塊玻璃價值不小哩,這些就是它的價值。”孔老師指着兩個大盒子說,“換成錢的話值3000元左右吧,還要加上幾個當官的家長使用權力的價值。可是它實際的價值是多少?吳一同學說說。”

“一元二角。”一個響亮的聲音。

(本文選自20xx年第3期《微型小說選刊》)

⒈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

⒉分析下列句子加點詞的作用。(任選一題)

①早晨四(2)班班主任孔老師一進教室就被學生們的嘰嘰喳喳地圍着報告……。

②王小明卻撅起了嘴巴,原來有蒼蠅從破窗戶裏飛了進來,歇在王小明的書本上,時而飛來地和他逗趣兒呢。

⒊“玻璃”是誰安上去的,他的做法爲何與其他同學不一樣?如果你是他,請寫出當時的想法。

⒋從孔老師召開的主題班會中,你受到什麼啓發?

初二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辯論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運用資料闡述自己觀點的寫作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蒐集整理資料,形成觀點,並以辯論形式展示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敢於發表自己見解的心理品質,養成耐心傾聽,尊重他人的發言的良好的交際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注意分組大體均衡;蒐集並製作有關課件。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內外學習資源。

學生:蒐集、篩選有關資料,提取依據、形成觀點。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電視中有關辯論賽的錄像,讓學生從中體驗精彩的辯論,鼓勵他們成爲運用語言的能手和能言善辯的人才。

二、選擇活動項目,開展辯論:

1、學習辯論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

(1)先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

(2)用有力的材料證明觀點。事實要確鑿,資料要來自權威人士或權威機構。

(3)用心聽並分析對方的觀點、論據,找出其薄弱環節,以便反駁。

(4)答辯時有必要才答覆,該避就避,以免言多語失,被對方抓住不放。

(5)變換角度反擊對方。

(6)熟悉歸謬法、反證法、兩難法,靈活運用,使對方陷於被動。

辯論評分表:

辯題:正方:反方:

項目

得分

內容(30)

論辯技巧(50)

儀態(10)

合作精神(10分)

2、活動步驟:

(1)主持人介紹臺上正反兩方的選手,講述辯論規則和評判方法,宣佈辯論會開臺。

(2)正反兩方分別陳述各自的觀點和理由。

(3)正反兩方代表隊交鋒,互相詰難、反駁。主持人宣佈辯論會結束,然後總結正反兩方在辯論中的得與失,最後宣佈評判結果。

3、教材設置了三個活動主題。

一是“上網利弊談”,設置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對上網有個全面正確的認識。既要學會充分利用網上學習資源,又要分清網上良莠,自覺抵制網上不健康內容的誘惑。二是討論“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嗎”,設置這一主題,意在引導學生突破思維定勢,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三是“關於克隆的爭議”,這是當前的一個熱門話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社會的巨大進步,但同時它也越來越變得讓人類難於控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於人類。科學的發展的發展的怎樣才能符合人性的,如何爲未來營造既是科學的又是人道的社會,這是人類,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都必須面對與思考的大問題。要通過讓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探究和辯論,爲學生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打下基礎。

三、活動寫作:選擇三個活動主題中的一個,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500字左右。要求觀點明確,材料充實,條理清楚。

 四、活動小結。

以上就是爲大家提供的“初二語文教案:《走上辯論臺》”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諮詢中考頻道。

初二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把握本文有關恐龍滅絕的觀點

本文說明其觀點的行文順序及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善於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在文中提取主要信息

(三)情感目標:

1、科學需要合乎邏輯的分析、探索

2、廣泛閱讀科普文章,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文章所說明的事理,領會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本文語言嚴密準確的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學幻想小說家、被公認爲當今美國科幻小說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寫的一篇說明性文章《被壓扁的沙子》

文章的題目通常對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題目《被壓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會寫些什麼呢?大概會介紹類似沙子爲什麼被壓扁,或者被壓扁的沙子是什麼樣的之類的問題吧.

本文到底介紹什麼科學知識,我們肯定能在文章裏找到答案就請大家和我一起進入阿西莫夫書寫的科學世界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對於6500萬年前恐龍的滅絕,科學界存在着哪兩種對立的說法?各自的依據是什麼?

2.作者在本文中的傾向是什麼的?

討論明確:

1.科學界對於恐龍在6500萬年遭遇滅頂之災,存在着的兩種對立的理論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撞擊說”的依據: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爲,這可能是由於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火山說”的依據: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麼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2.作者意在說明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三)探究學習

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中,作者爲什麼肯定“撞擊說”而否定“火山說”?

討論明確:

在作者看來,有論據驗證的理論才能成立。

作者對前蘇聯科學家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

①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這種被壓扁的沙子因此被稱爲斯石英。

②斯石英的原子之間結合的極爲緻密,在通常條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數百萬年。

③在一些地方已經發現了斯石英,而且有證據顯示這些地區曾經受到過巨大隕石的撞擊。

④在進行過原子彈爆炸實驗的場地也發現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脹火球的巨大壓力形成的。

由以上兩例,作者認爲斯石英也應該出現在壓力極高的地殼深處。

⑤火山活動地區至今沒有發現過斯石英。作者認爲,地殼深處的斯石英可以通過火山噴發被攜帶到地表。然而,噴發溫度極高,岩石會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攜帶而來的斯石英都被轉化爲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斷定:斯石英出現的地方肯定發過撞擊。

⑥加上科學家又有新的發現:在岩層年齡爲6500萬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頓地區的岩層中,檢驗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種原子排列。

就這樣,作者最後確認,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2.你能把文章的思路理清楚嗎?

(展示PPT)

討論明確:

文章以科學發現和科學實驗的成果爲依據,層次清楚地說明了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撞擊的結果。

先提出問題,然後作出假設,經過推理論證之後,作出結論。這種說明順序稱爲邏輯順序。

(四)情景再現

通過對文章的理解,組織同學們對恐龍滅絕的場景進行故事複述。

(同學們分組討論,然後進行表演)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爲什麼要探明恐龍滅絕的原因?

(2)題目是《被壓扁的沙子》,內容卻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是否偏離主題?

(六)課堂小結

通過《被壓扁的沙子》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親密接觸了阿西莫夫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他用縝密的邏輯順序、準確嚴密的語言,使我們明白了恐龍滅絕的原因。相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再次遇到類似文章時,能夠學以致用。

(七)佈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2

初二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的詞語;瞭解科學小品的文體特徵

2、運用概括提要方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祕。

3、理解本文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

4、探究自然無盡的奧祕,接受自然無窮的啓示。

學習重點:本文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前置學習:

1、瞭解作者:[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於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爲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並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後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2、文體介紹:科學小品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藉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示出來。

3、朗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4、給加點字注音:

媲美()膨脹()挑釁()迷惘()澎湃()滑稽()

歧途()齧齒()苔蘚()遷徙()繁衍()篤信()

5、根據詞語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或成語

(1)前面的人上去,後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踊躍前進,連續不斷。()

(2)藉端生事,企圖引起衝突或戰爭。()

(3)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4)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麼辦。()

(5)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6)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7)在緊急中想出好的應付辦法。()

展示交流教師點撥:

6、通讀課文歸納旅鼠的幾大奧祕。

7、本文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8、記下有疑問的地方,以便和老師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

合作探究:

1、將課文分成三部分,並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作者對旅鼠之謎有幾種猜測,請大家速讀課文18—27段,看看作者作了幾種猜測?

3、這幾種猜測都被丹尼斯先生否定了,那作者還有什麼疑問呢?

初二語文教案11

知識與技能

有感情的朗讀並熟練背誦、默寫這四首詩。瞭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背誦默寫

2、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爲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願,又厭惡世俗,熱愛純淨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後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爲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於南北士族的兼併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於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餘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後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於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三、預習檢測:

1.注音或寫字:

(1)帶月荷( )鋤歸

(2)晨興理荒huì( )

(3)道狹草木長( )

(4)屬( )國過居延

(5)簾旌( )不動夕陽遲

(6)徙( )倚( )湖山欲暮時

(7)都護在燕( )然

(8)豐年留客足雞tún (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帶月荷( )鋤歸

(2)但( )使願無違

(3)大漠孤煙( )直

(4)長河( )落日圓

(5)江入大荒( )流

(6)仍憐( )故鄉水

(7)徙倚湖山欲暮時( )

(8)三年多難更憑危(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抒發作者願望的句子是。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4)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方式抒發作者思鄉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5)《歸園田居》(其三)中表現作者與黑暗的官場決裂的句子是。

(6)《使至塞上》中通過寫景表達詩人對故鄉依戀之情的句子是。

四、學習詩詞: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爲“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嚮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奏並自由朗讀課文。

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願無違”的“願”具體指的是什麼?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並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着;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閒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

教師出示學生繪製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並討論交流。

教師明確:

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着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爲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爲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詩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着。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初二語文教案12

教學本文要達到的課標要求:

1.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文中描寫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徵,動靜結合,情景交融。

教學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文章的朗讀、體味。

教學步驟

 (一)談話啓發,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很喜歡旅遊吧?你都到哪兒旅遊過?能不能給大家談一談?

【設計說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入新課。

師:(根據學生髮言情況進行引導)大家小小年紀,遊覽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今天我們就來做一次免費的旅遊,去欣賞一下長江三峽的美麗風光,好嗎?

 (二)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師:自古以來,三峽以其壯麗的風光激發了衆多文人的靈感,留下了許多千古流傳的詩篇,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有關的詩文呢?

【設計說明】學生自由發言,師生參與補充,增加學生的語文積累。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位北魏時期的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筆下的三峽是怎樣一番景色。

(三)播放課文錄音或教師範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雖然短小,但生字比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難,把它讀得自然流暢?遇到困難時,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請教,也可以和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既擺出困難,又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

師:大家剛纔自己讀的都不錯,哪些同學能給全班同學讀一讀?

【設計說明】可通過多種朗讀形式,使學生體會文章精煉的語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大家通過剛纔的朗讀,已經初步體會到了作者筆下描述的三峽的美,下面,我想請大家以小組爲單位,利用文中的內容,爲遊客編一篇介紹三峽風光的導遊詞,看哪一組同學編得最好。對文中詞句理解有障礙的小組,可以請其他組幫助,也可以與老師交流。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的設計,旨在將比較枯燥的文言文翻譯生動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以小組爲單位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可視學生提問情況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和難點詞句。如:“雖”、“屬”、“兩岸連山,略無闋處”、“清榮峻茂”等。

2.各小組展示所編的導遊詞,教師視情況進行評點,學生推選出最佳小組。

3.分析體會文章寫景特點

提問:大家剛纔在寫導遊詞的過程中,是否注意到了這篇文章的寫景有什麼特點?哪些句子是你認爲寫得最美的?能不能給大家分析一下?

(此環節的設計在於引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景順序,如:按照景物先寫山,後寫水;按照季節由夏——春冬一秋。學生分析詞句時,教師可伺機點撥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等寫作特點)

(五)再次播放《三峽風光》光盤

讓學生學習文中的手法描述自己在屏幕上所見到的景色,或談談觀看風光片與讀酈道元的《三峽》的不同感受。

(六)佈置作業

1.寫一段文字描述家鄉的美景或你所遊歷過的山川名勝。

2.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根據課文畫一幅三峽風光圖。

初二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體味這個英雄故事傳奇色彩;

3、領悟文中景物描寫的妙處。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課前預習】

通讀課文,課前查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思考課後練習,寫出發言提綱。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那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講應該是養老的年齡,課時他卻能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蘆葦塘中部隊的物質供應,保證了部隊的戰鬥力,他能夠手無寸鐵,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的確是一個富於傳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現代小說家孫犁寫的一篇小說《蘆花蕩》,去感悟這個傳奇故事吧。

二、學生預習後提出問題,教師解決

早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朗讀,大家預習得怎麼樣?還有那些生字詞需要幫助的嗎?(學生提出,教師解決。)

三、作者介紹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河北安平縣人。1913年4月6日生。

四、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感悟老頭子的英雄性格:強烈的愛國抗日熱情,老當益壯的氣概;愛憎分明的強烈感情;智勇雙全的英雄行爲;過於自信自尊。(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語進行賞析)

感悟中國人民是英雄的不可征服的人民。(略)

五、引導學生探究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學生先討論,教師根據情況點撥與指導。)

1、課文中哪些內容表現了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這句話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老頭子“過於自信和自尊”的性格在課文中貫穿始終。他對葦塘裏的負責同志說:“你什麼也靠給我,我什麼也靠給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險”,這句話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通過敵人封鎖線,非常危險,而老頭子“每天夜裏,在敵人緊緊封鎖的水面上,就像一個沒事人,他按照早出晚歸捕魚撒網那股悠閒的心情撐着船,編算着使自己高興也使別人高興的事情”,這樣的悠然自得也充分表現他“過於自信和自尊”。送兩個女孩進葦塘,老頭子以爲萬無一失,什麼事也沒有了,安心睡一覺吧。小女孩洗臉,老頭子讓她洗,鬼子的小火輪探照燈射來,他還是“不怕”,以爲“照不見我們”。鬼子掃射機槍,他還是“不怕”,以爲“他打不着我們”,不能不說他有點大意,這是過於自信了。大女孩子受了傷,流了血,這一次任務沒有完成,他覺得丟人現眼,沒臉見人,不好意思去見部隊,他是過於自尊了。老頭子發狠要爲大女孩討回血債,他向兩個女孩子打了包票,他玩鬼子於掌股之間,誘鬼子上鉤,舉起篙來狠狠地敲打鬼子腦袋,叫鬼子頭破血流,討回了血債,討回了自尊,這場英雄行爲表明他是始終非常自信、非常自尊的。“過於自信和自尊”這句話點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這句話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過分、自尊過分的意思。全文情節,老英雄的全部功過,都是由這一點生髮出來的。

2、人物描寫藝術探究:這篇小說怎樣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非常乾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麼悠閒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然落空,保證了葦塘裏的隊伍得到充足的給養。兩個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顯得非常了不起,富有傳奇色彩。

課文着重寫一場“英雄的行爲”,更有點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是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這裏有一段對話描寫,老頭子說“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後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卻一再表示懷疑,先是沒有答話,以爲老頭子不過發發狠,說說罷了,再用小女孩的話表懷疑:“你這麼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爲之奇。

再是在敘述過程中只寫其然,不寫其所以然,讓讀者回味其所以然,使傳奇色彩顯得更爲濃郁。老英雄是設好圈套讓鬼子往裏鑽。他事先繫好了鉤子,又想出用蓮蓬引誘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動規律。作者不寫這些,只從鬼子洗澡寫起,寫老頭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蓮蓬,只顧剝着蓮蓬吃,也不寫他的用意,寫小船衝着鬼子這裏來,又轉了一個圓圈回去,也不寫老頭子的船爲什麼這樣劃來劃去,其實是誘使鬼子進入圈套,這層意思要回味起來才能明白。進了有木樁的水域,先不說樁子上有無數鉤子,只寫小船繞着鬼子轉,鬼子們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寫鬼子這麼亂轉,一個個都被鉤子咬住了。待到明白過來,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爲富有傳奇色彩。一個乾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於掌股之間,置他們於死地,真可以說是一位傳奇式的英雄。

3、敵人嚴密監視着葦塘,然而,“每到傍晚,葦塘裏的歌聲還是那麼響”,這響亮的歌聲喚起你怎樣的聯想和想像?你還能想到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嗎?

提示:可由歌聲想像戰士的情緒,想像戰士和部隊的方方面面。具體地說,有老英雄不斷送來柴米油鹽,保障有力,給養充足,戰士們身強力壯,信心充足。傍晚休息的時候,戰士們放聲歌唱起來。歌聲是對敵人的沉重打擊。

聯想其他文藝作品中的戰鬥歌聲,可以回憶課內外讀過的文藝作品,答案不求一致。

六、摘抄、仿寫

把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抄出來,仔細品味,細心揣摩,再仿寫幾句家鄉的景物。

初二語文教案14

【教學構想】

本文屬於學者型散文,其知識含量的豐富,思維方式的獨特體現着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過對海的博大、壯闊的描述,引出有關海的種種聯想,進而引出海與人類的關係,作者縱情讚揚了海的壯闊之美,讓我們感受人類在大海面前的渺小。從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們懂得了大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是^類心靈的家園。

本文的教學應注重以下三點: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是學習本文的主要任務。

其次,在文學欣賞上,不要忽視語言的魅力。本文寫景語言生動形象,在聯想與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氣勢。如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用朗讀激發學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內涵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第三,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應着力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產生的聯想與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發,“思”的方向,“思”的廣度,“思”的深度,處處體現着作者的智慧。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獨特思路,研究這種奇特的聯想中闡發的主題,探討作者思想的深度。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結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產生的獨特的聯想和深邃的思考。

3、體會文中富有哲理的語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編寫閱讀提要。品讀語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作者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教學安排]兩課時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學會編寫閱讀提要。

2、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品讀富有哲理的語言。

4、關注作者獨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歸納提高寫作水平的方法。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件展示幾組海水翻騰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談自己的感受。

(借用圖片這一直觀教學用具,能使學生很輕鬆地進入學習境界,激發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喚起學生對課文中所描繪景象的主動體驗。)

2、教師小結,引入文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疏通生字、生詞。

2、再讀課文,梳理文章結構層次。

在學生仔細閱讀課文之後,要求他們着重思考幾個問題: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內容間的轉換?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樣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

③作者圍繞海所做的思考是爲了表達什麼感情?

學情預測:在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時候,過渡句的選擇可能會比較容易,但對“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對比理解可能會有些困難,教師應該作適當的指導。

學情反饋:關於第一個問題,學生能夠從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織進一張藍色的大網中”,“這種可見而不可觸的蔚藍色,似有似無,給人一種遐想,一種飄渺,一種思想的馳騁”,從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過渡到寫心中的大海。

對於第二個問題“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樣的?”學生的回答有時會偏離文本的內容,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明確作者聯想的觸發點——“海的深和廣”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搖動中產生新的思考。這樣,纔有利於學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對於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師應依據文本內容作適當提示,如引導學生看議論抒情句,讓學生全面把握作者愛海的博大精深,愛海的包容一切,愛海給人類心靈的慰藉。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由表及裏,從理清文本結構入手,儘量激發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基礎的內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會使學生泛泛而談。)

全班交流各自編寫的閱讀提要,並要求學生進行板書設計。

學情反饋:實踐證明,這一過程的設計,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又能檢驗他們對文章內容的把握程度。

三、細品文本。

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作者“眼前的大海”,並設計朗讀方案。

學情預測: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架空,教師要提出明確細緻的要求,比如:這裏寫的是什麼內容?從哪個角度寫的?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才達到了這樣的效果?哪個詞用得最好?用細化的問題幫助學生將朗讀設計落到實處。

學情反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明確細緻的要求,確實能夠讓學生走進課文。如果能配以音樂朗讀,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一過程的設計既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熟悉,又鍛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讓學生通過品味朗讀深入探究描寫海的壯麗圖景所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課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讀

選擇文章中富於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進行品評,在深入探尋句子含義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情預測:學生可能對“於是,我明淨的心頭又涌上一汪藍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裏”這兩個句子難以理解,教師要在此作適當點撥。

五、積累佳詞美句

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課時

一、合作探究,歸納總結

1.教師提出疑問:課題爲“海思”,那麼作者圍繞海作了哪些思考?他爲什麼會有這種思考?這一步只要求學生在互相探討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觀點。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這一過程主要是強調學生在解讀文本時有自己的思考)

學情反饋:學生基本上能從作者聯想奇特的角度去討論,但作者爲什麼會有這種思考以及作者爲什麼要沉思“海與人類的關係”?學生卻心存疑惑。教師應介紹樑衡的散文特點及其“大散文”觀,讓學生在作者作品風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獨特的思考。

2.在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奇特的聯想中,引導學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這一設計將閱讀與寫作緊緊聯繫起來,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進行想象思維訓練

1.藉助具體物象,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①金錢確實可以買到許多東西,但它不是萬能的,如金錢能買牀鋪,不能買甜蜜的夢;能買書,不能買到知識……請你聯想它的作用和侷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寫了一首詩《0的斷想》:

0是謙虛者的起點,驕傲者的終點;

0的負擔最輕,但任務最重;

0是一面鏡子,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0是一隻救生圈,讓弱者隨波逐流;

請你運用發散思維續寫下去。

③“我撲在書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這是文學家關於書的比喻,它還可以比喻成什麼?運用發散思維展開聯想,請口頭表達。

2.超越時空侷限,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美國科幻小說《地球上最後的一個人》“地球上最後一個人獨自在房間裏,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請你作合理想象。

創新提示:

①能買藥物,不能買健康;能買娛樂,不能買幸福;能買房屋,不能買家庭;能買選票,不能買人心……

②0是一塊空地,可種五穀;是菸圈,虛度年華;是鐵環,組成堅韌;是戰鼓,激人奮進……

③書是進步的階梯、知識的源泉、駛向知識海洋的船……(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隨時引導。)

(這一過程是在閱讀文本基礎上進行的延伸與拓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及創新能力。)

三、佈置作業

以“大自然的啓示”爲題,深入觀察、研究,獲得自己獨特的發現,寫一點自己的思考。

(通過作業設計,讓學生養成細心觀察、潛心思考的習慣,讓學生進一步體驗一些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的方法。)

初二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朗讀感受音韻美,體會豐富想象所具有的表達效果;梳理作者心情變化,從作者的達觀中獲得人生啓示

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音韻美,體會豐富想象所具有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梳理作者心情變化,從作者的達觀中獲得人生啓示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你即將迎來一次嚮往已久的出國旅行,出行前你最擔心的是什麼事?

2、今天我們的主人公是南宋詞人張孝祥——介紹文學常識。他出門遠行是否順利呢?遇到了什麼情況呢?

二、梳理遭遇“風波”的過程中,張孝祥心情的變化

1、朗讀《西江月》正音:霓裳

2、梳理:張孝祥的啓程的時候情況怎樣?後來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結果怎樣?

出行: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

過程:從題目概括:阻風

從詞句概括:放起鱗鱗細浪

結果:明日風回更好

3、自讀聯想:作者在整個過程中,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具體的詩句進行分析。

4、學生交流,互相補充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心曠神怡

波神留我看斜陽,放起鱗鱗細浪——無奈自嘲

明日風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水晶宮裏奏霓裳,準擬岳陽樓上——樂觀,自信

5、在這首詞中,作者表現想法心境的寫法主要是什麼?

明確:聯想、想象

6、在朗讀中如何表現這幾句作者心情的不同變化?

7、圈劃韻腳,對比剛學的陸游《訴衷情》中“尤”韻的開口大小和聲音效果,體會聲韻選擇與詩歌主題之間的內在關聯

“尤”韻,開口小,音調較低迴,效果哽咽悠長,適合表現消極情感

“昂”韻,開口大,音調較高亢,效果高昂飽滿,適合表現積極情感

8、朗讀體會

三、從小“風波”看大“風波”

1、從這首詞看,張孝祥之所以心態超好的原因是什麼?

樂觀面對現狀,相信事物總是往好的方面發展

2、現在看,這首詞寫遇到“風波”,還能給你別的啓示嗎?

3、朗讀加深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