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民間故事

關於春節舞獅的民間傳說故事

本文已影響 3.17W人 

關於春節舞獅的民間傳說故事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爲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綵球等動作。

獅子爲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爲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春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裏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關於春節舞獅的民間傳說故事

爲什麼不舞其他動物

與獅子威武的形象類似的動物還有老虎、豹子等,那麼爲什麼除了舞獅舞龍好像沒有聽說有舞其他動物的呢?

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只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隨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爲“五方獅子舞”出於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爲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因此其實舞獅也是祈求得到神話動物的庇佑。

另外,其實在河南焦作地區也有舞虎的習俗,俗稱耍老虎或老虎棒,表演的故事,通常就是老虎吃成人啦、吃小孩啦,英雄打虎啦,衆人打虎啦,老虎上山(用桌子,梯子,椅子等代表山),有一定教育意義。也有娛樂性質的老虎撒尿,老虎生娃什麼的。與舞獅舞龍的祈福寓意略有不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