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成語故事

緣木求魚和完璧歸趙的故事大綱

本文已影響 3.25W人 

緣木求魚和完璧歸趙的故事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會有它蘊含的故事,相信廣大讀者對緣木求魚和完璧歸趙這個兩個成語並不陌生,但是可能就不清楚它的由來吧,下面就讓語文迷小編帶領大家來了解。

  (一)緣木求魚

公元前319年,孟子周遊列國,第二次來到齊國。這時候,齊宣王爲了擴張自己的領土,正準備攻打鄰國。孟子反對戰爭,想宣揚自己的“仁政”思想。可怎麼才能說服固執的齊宣王呢?於是,孟子與齊宣王進行了一段有趣的對話。

孟子問:“大王心中最大的願望是什麼?”齊宣王知道孟子要來說服自己,所以他笑而不答。孟子接着問:“是因爲食物不夠肥美,衣服不夠輕暖,還是色彩不夠豔麗,音樂不夠美妙?要不就是因爲身邊伺候的人不夠使喚吧?這些,臣子們都全部能給您提供,難道您還真是爲了這些嗎?”宣王說:“不,我不是爲了這些。”孟子接着說:“那您最想要的,一定就是開拓疆土,收服秦國、楚國,統治中國,安撫邊疆。不過,以您現在的做法,就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啊(原文是:‘猶緣木而求魚也’)。”齊宣王吃了一驚,忙問:“爲什麼?”

孟子連忙說:“大王想一統天下,是以弱擊強,只會給自己帶來災禍。可如果大王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裏來做官,天下的農民都想到您的國家來種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國家來做生意……這樣,天下還有誰能夠與您爲敵呢?”

成語“緣木求魚”意思是爬到樹上去找魚,它常被用來比喻做事情時,如果方向、方法錯誤,就一定達不到目的。緣,沿着,順着。

  (二)完璧歸趙

戰國時候,趙王得到了一塊名貴寶玉“和氏璧”。這件事情讓秦國大王知道了,他就寫了封信,派人去見趙王,說秦王願意用十五座城來換那塊寶玉。

趙王看了信,心裏想,秦王一向是隻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麼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藺相如知道了,對趙王,說:“大王,讓我帶着‘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裏我見機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在王宮裏接見了他。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