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司馬遷資治通鑑

本文已影響 1.65W人 

導語:《資治通鑑》是史學代表作。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資治通鑑》的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司馬遷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編年體通史。該書以時間爲“綱”,以事件爲“目”,綱舉則目張,時索則事敘。

值得注意的是,本書使用了一套“古怪”的計時術語作爲全書的時

間框架體系,如“閼逄攝提格之歲”之類。“閼逄”相當於漢語“甲”,“攝提格”相當於漢語“寅”。爲什麼不用漢語的天干地支,而偏偏要用一套多音節語言的干支體系呢?司馬光沒有交代。《史記》的《曆書》裏面也用到了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司馬遷也沒有交代其來源。這爲後人胡思亂想提供了口實,如竺可楨就建議梵語學者用梵語破譯這套術語。更有人藉此宣稱中國人祖先來源於西亞兩河流域或古埃及。其實,我國古文獻明文記載這是天皇語言,即三皇時代的官方語言。明代著名學者萬民英所著《三命通會》雲:“天皇氏一姓十三人,繼盤古氏以治,是曰‘天靈’,淡泊無爲而俗自化,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其十干曰:於逢(又名“閼逄”——編者注)、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曰:困敦、赤奮若、攝提格、單于、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蔡邕《獨斷》曰:‘幹,幹也。其名有十,亦曰十母,即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支,枝也。其名十有二,亦曰十二子,即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也。’謂之天皇氏者,取其天開於子之義也;謂之地皇氏者,取其地闢於醜之義也;謂之人皇氏者,取其人生於寅之義也。故干支之名在天皇時始制,而地皇氏則定三辰,道分晝夜,以三十日爲一月,而干支始各有所配。人皇氏者,主不虛王,臣不虛貴,政教君臣所自起,飲食男女所自始,始得天地之氣而有子母之分,於是干支始有所屬焉。”所以,司馬遷和司馬光所使用的這套多音節干支術語是中國最早的官方時間術語,屬於“皇綱”性質,故而被採用爲歷史的紀年詞語,以表示歷史的正統。請參考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

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書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臺,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3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載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歷經19年編輯完成。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謂,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司馬光爲此書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鑑》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光實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著作,歷來爲人們所重視和閱讀學習。這部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北宋時代,在中唐以來長期混戰之後,實現了國家統一,恢復和發展了社會經濟,繁榮了學術文化;同時,內政多弊,御戎不力,“積貧積弱”,局勢不穩。這是一個有生氣的時代,又是一個很苦悶的時代,是個前進的時代,又是個軟弱的時代。當時,君主將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慮如何生活,尋找出路。於是,有主張以“柔道”治天下,說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有立志改革,而實行變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鋌而走險,起義造反的。掌握文化知識的人們,特別是歷史學家,如歐陽修、司馬光、範祖禹等,往往面對現實而回顧歷史,企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借鑑歷史,爲了有助於治國安邦,更好地解決現實矛盾。其中,司馬光主編《通鑑》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它是由“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而得名。

主要內容

1.《周紀》,五卷。

2.《秦紀》,三卷:《周紀》與《秦紀》原爲《通志》卷。

3.《漢紀》,六十卷。

4.《魏紀》,十卷。

5.《晉紀》,四十卷。

6.《宋紀》,十六卷。

7.《齊紀》,十卷。

8.《樑紀》,二十二卷。

9.《陳紀》,十卷。

10.《隋紀》,八卷。

11.《唐紀》,最多,凡八十一卷。

12.《後梁紀》,六卷。

13.《後唐紀》,八卷。

14.《後晉紀》,六卷。

15.《後漢紀》,四卷。

16.《後周紀》,五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