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有關楊炯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 2.77W人 

導語:楊炯文學才華出衆,善寫散文,尤擅詩。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根據安於楊炯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楊炯的故事

  關於楊炯的故事

  盈川之名

唐武德四年(621),置於刑溪(今衢縣云溪)章戴白石的白石縣治,因山路狹隘,於如意元年遷至盈川,縣治仍稱“白石’’。不久,楊炯到任。他見此處地薄人稀,百姓困苦,誓言要改變貧困面貌。爲了表達這個意願,他取刑溪之“刑”爲“盈”,視地理於云溪、衢江會合處得“川”,意在使這川流之處,稻香長川,谷盈千倉,百姓富裕,即改“白石”縣名爲“盈川”,呈報朝廷批准。楊炯到任後愛民如子,恪盡職守。每年農曆六月初一,必到附近28都(行政村)68莊(自然村)巡視。楊炯所到之處,莊稼的.害蟲就會被白鳥吃掉,糧食豐收,六畜興旺,深得百姓擁戴。卒於任上後,被稱爲”楊盈川“。

  恃才倨傲

楊炯性情耿直,恃才倨傲,看不慣某些官員趾高氣揚、矯揉造作,故譏諷一些僞善的朝官爲“麒麟楦”,“每見朝官,目爲麒麟楦”。人家問他,怎麼像麒麟楦呢?他回答說,就像戲裏的麒麟,哪裏是麒麟,只不過是一頭驢子,刻畫頭角,修飾皮毛,看起來像麒麟,脫了馬甲,還是一頭驢子。覺得這話不過癮,又補了一句,那些沒有德行學識的傢伙,披着朱紫色的朝服,和驢身覆蓋麒麟皮,又有什麼區別呢?他的這些言論被當朝者所記恨。

  愧前恥後

初唐時,以文章見稱的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被稱爲“初唐四傑,排名爲“王楊盧駱”,據《舊唐書》載,排在第二位的楊炯不服氣地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意思就是說,排在盧照鄰之前,覺得慚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氣的。

  對於楊炯的評價

唐代崔融:“王勃文章宏逸,有絕塵之跡,固非常流所及。炯與照鄰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

唐代張說:“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恥居王後’信然,‘愧在盧前’謙也”。

唐代宋之問:“伏道孔門,遊刃諸子。精微博識,黃中通理。屬詞比事,宗經匠史。玉璞金渾,風搖振起。聞人之善,若在諸子。受人之恩,許之以死。惟子堅剛,氣凌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

唐代裴行儉:稍似沉靜,應至令長。

明代詩人張遜業:“炯之賦,詞義明暢,若庖丁解牛,自中肯綮,而《渾天》考蕨,更見沉深,推歷氏今猶擇焉。五言律工緻而得明澹之旨,沈、宋肩偕。開元諸人,去其纖麗,蓋啓之也。諸作差次之。五言古詩,唐人各自成家,備一代制可也;然以漢魏鏡之,人人懸絕矣。”

明代胡應麟:“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爲正始。然長歌遂爾絕響。”

明代徐獻忠:楊生神明內穎,卓起少年,詞華秀朗,爲時令慕,與子安之徒並稱傑子,芝含三秀,風耀四靈,豈不蔚然觀美哉!其詩三十卷,不盡傳,今傳二卷。五言律體,長於他作。

明代胡震亨:盈川視王微加澄汰,清骨明姿,居然大雅。

明代許學夷:四子才力既大,風氣復還,故雖律體未成,綺靡未革,而中多雄偉之語,唐人之氣象風格始見。……然析而論之,王與盧、駱綺靡者尚多,楊篇什雖寡,而綺靡者少,短篇則盡成律矣。

明代丁儀:(炯)所爲詩雄奇奔放,文質兼備,雖未逮盧之古雅、駱之蘊藉,以較子安,實爲勝之。“盧前”“王后”,宜彼不爲屈也。

清代宋育仁:古章殘佚,不見本原,唯《西陵》一首,蒼健立幹,有任、範之體。律詩工對,其源蓋出陰鏗。才氣無前,自謂“恥居王後”,第藻浮於質,時有衰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