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的發展

本文已影響 3.33W人 

導語:即使到了現代廣州珠村的乞巧節依然十分熱鬧,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的發展

  一、廣州珠村乞巧文化的現狀

珠村,又名朱紫之鄉,朱衣耀映,紫氣輝騰。這是一條有着八百多年曆史的古老村落,生態環境優美,村環水、水環村,村落景緻麗質天成。在珠村,你可以感受到樸實的民風,有聲有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團結協作的龍舟競渡、唱得宛轉悠揚的粵曲、舞得風生水起的獅子,更吸引人的當然是乞巧文化節。珠村的乞巧習俗很早就有,相傳是當地的先民南遷時帶過來的,從此就在珠村一代代的傳承和發展。

  (一)珠村的乞巧文化

據《花縣誌》(四卷清光緒十六年刻本)關於乞巧節是這樣描寫:“七日,士族曝書帙、衣服。其夕,女兒陳花果於空階祀天孫。置蜘蛛盒中,次早觀其結網疏密,又用彩縷背手穿針觀過否,謂之‘乞巧’。” 清代詩人汪倫也在《羊城七夕竹枝詞》中描述過廣州的七夕盛宴:“繡闥瑤扉取次開,花爲屏障玉爲臺。清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以前珠村的乞巧活動是很講究的,乞巧活動的主體是未婚的女孩子,她們被稱爲“乞巧”;還有一些是外嫁的女子,她們則回到孃家的祠堂謝巧;而村裏的男人主要參與一些奏樂、搭建等婦女幹不了的粗重活,男人在乞巧中的工作是輔助性的。在珠村,有着一大批沉醉於乞巧的“乞巧婆婆”、“乞巧媽媽”和“乞巧女兒”,她們心靈手巧、能編善織、能描善繡。到乞巧節那天,每個七娘臺上,密密麻麻地擺放着幾百件工藝品,有珠片牌坊、各色花卉、四大美人、牛郎織女、龍舟競渡、田園生活……各種絨繡、珠繡、絲繡作品美輪美奐,演繹着各種人文故事和歷史傳奇,也表達着美好的生活理想。

乞巧文化活動的魅力也曾經感染了珠村 “巧男”們。1948~1953年期間,珠村的“巧男”們就曾經動手製作過微型工藝品,待到乞巧節期間,推出別出心裁的“擺牛郎”。他們用泥塑捏成牛身,用香蕉製成牛角,並製作了一些拜牛郎的工藝品,爲珠村乞巧文化注入了更多的內容和活力。

目前,珠村的乞巧文化已經傳播到了整個廣州地區,成爲廣州的乞巧文化節,從05年開始已經成功舉辦三屆。廣州乞巧文化節活動內容豐富,以“傳承歷史,演繹現代”爲主題,有傳統民俗活動“扎乞巧”、“擺七娘”、“拜七娘”等,有體現現代時尚的“乞巧女兒形象大賽”、乞巧創意大賽、乞巧作品展覽等。人們通過無限創意,運用手邊的各種材料,構思創作出各種各樣的手工藝術品,以表達對美好姻緣的期盼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同時,融宣傳推介、挖掘保護與文化交流爲一體,展示本土傳統文化的魅力,更以這一傳統文化爲載體,通過傳承和創新演繹,展現了現代廣州人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二)珠村乞巧文化節的發展脈絡

由於歷史原因,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珠村大型的乞巧節活動曾停止過,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仍有部分婦女在自己家裏私下“擺七娘”。直至1998年珠村才恢復,以集體的方式在祠堂開展乞巧節活動,大家同喜同樂共慶祝。之後幾年,珠村乞巧節越辦越大,更具規模與特色,2001年向媒體公開宣傳後,省內外各大媒體爭相採訪報道。到了2005年珠村乞巧節被提升爲“廣州乞巧文化節”,而且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廣州乞巧文化節”逐漸成爲廣州的一項民俗品牌活動。

2005年,珠村爲方便乞巧文化的交流和展示建了一個七夕文化廣場。“2005廣州乞巧文化節”組委會從衆多作品中選出了廣州市乞巧文化節標誌,在2006年11月,向國家商標局申請註冊了“乞巧”文化品牌商標,“乞巧文化”註冊商標主體由垂直的銀針和飄逸的紅線構成抽象的漢字 “巧”字,以傳統針錢活來體現心靈手巧和乞巧文化。

2007年的廣州乞巧文化節的主要內容包括了:開幕儀式、擺七娘、拜七娘、七娘戲、天河區十大和諧家庭評選、乞巧文化傳承成果展示會、乞巧文化研討會、乞巧女兒形象大賽暨閉幕式、廣州乞巧展覽會等。近幾年來,珠村乞巧民俗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小孩子學習乞巧工藝、舉辦乞巧大賽、擬建工藝品展覽館……

在傳承和教育方面,2004年,乞巧手工藝製作就作爲珠村小學學生的必修課,納入小學課程。2005年,珠村小學與珠吉街辦事處合作開發教材《我們的乞巧》後,於2006年正式在課堂中使用。2007年的乞巧文化節期間,天河區的所有小學美術老師都來到珠村接受培訓,天河區也正籌備在全區的小學推行乞巧手工課。

  二、珠村乞巧文化在傳承和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雖然廣州乞巧文化節搞得有聲有色,但是珠村的乞巧文化在現在和未來的傳承發展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不利因素,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的思考研究如何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好傳統的乞巧文化,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

  (一)乞巧文化在年輕人中慢慢被淡化

珠村民俗文化乞巧節在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裏的傳承發展仍有一定的文化向心力,但需要不斷去培植與增強。作爲傳統文化節日乞巧節在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心目中有一定的認同感,願意支持乞巧文化的傳承發展,積極參與有關的活動。但在年輕一代中,很多對乞巧文化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知道,參與活動只是爲了湊個熱鬧。可見,乞巧文化在傳承上,潛在着慢慢被淡化,流失的危險。

  (二)缺少專業民間文化組織的指導

前幾屆的珠村乞巧文化節都是單純由政府部門推動,一手包辦。雖然也取得許多成就,但是因爲缺少專業民間文化保護組織的指導,乞巧文化節也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爲民間文化的味道,而且羣衆的自主參與度不高。舉辦這種民俗文化節日,應該是廣大羣衆的節日,應該由民間來舉辦,政府提供相關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專業的民間組織在活動的舉辦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方面提供專業意見和指導。

  (三)缺乏長期有效的保護機制和保護方法

單純的舉辦一個大型乞巧文化節,並不能解決乞巧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問題。造成很大一部分人對乞巧文化的認同是在文化節的規模如何的大,但是卻很少人關心它的實質和內涵。廣州乞巧文化的傳承和保護,缺乏長期有效的保護機制和保護方法,政府相關部門在文化節過後對乞巧文化根本不聞不問,更談不上長期有效的保護機制。

  (四)乞巧文化的創新發展需要與市場相結合

在目前文化與經濟相互滲透的市場經濟中,傳統文化的傳承的社會經濟環境同以往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文化產業爲主題和潮流的時代中,單純地依靠沿襲過去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和方式是很難做到對珠村乞巧文化的創新發展。因此,探索乞巧文化的創新發展要與市場經濟相結合,運用產業化開發的思想來推動乞巧文化的傳承發展。通過對民俗文化的市場化與產業化開發,將其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出來,並且轉化爲經濟效益,從而可以反過來支持民俗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的開展。

  三、廣州珠村乞巧文化創新發展的思考

近幾年,爲了保護這一民俗節日,廣州乞巧文化節組委會以及珠村人都想將這一特色民俗文化節打造成了廣州市的一個文化品牌。政府方面也提出雙管齊下的措施對乞巧文化進一步加強傳承和發展,一是將乞巧文化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二是推動乞巧文化產業化,通過開發文化產業,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機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轉化爲經濟效益,從而可以反過來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同時也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一)開發乞巧文化的潛在價值

  1.把乞巧文化融入到相關的實物載體中,如:陶瓷、服飾等。

乞巧文化中包含許多美麗的傳說,而且寓意着對美好姻緣和幸福生活的嚮往,所以可以利用它的文化內涵來開發相關產品。陶瓷是一種有着悠久歷史和文化內涵的日用品或裝飾品,而服飾則是一種普遍、多樣化的`日用品,他們都可以作爲承載文化內容有效載體。而且這兩種產品都具有很大的市場,把精緻小巧的乞巧工藝品的形象以及乞巧文化融入其中,並且利用消費者乞求美好姻緣和幸福生活的心理,把產品以各種形式進行銷售,必然會吸引到一定的消費羣體進行購買,從而把文化價值轉變爲經濟價值,同時也可以傳播乞巧文化。

  2.開發珠村乞巧文化的旅遊市場

在珠村,你可以感受到樸實的民風,有聲有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團結協作的龍舟競渡、唱得宛轉悠揚的粵曲、舞得風生水起的獅子,更吸引人的當然是乞巧文化節。珠村的乞巧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各種工藝、儀式都保存完好。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只是目前珠村在乞巧文化的基礎設施建設,乞巧節的宣傳推廣,以及乞巧文化與作爲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上沒有進行規劃。乞巧文化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文化旅遊資源,這與它對美好姻緣和幸福生活的嚮往的文化內涵、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以及乞精美的巧手工藝品可以讓遊客親身製作體驗等方面有關。而且乞巧文化在全國範圍內真正做出規模和特色的還沒有,所以珠村可以儘量的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各種途徑,合理的開發乞巧文化的旅遊市場,重新演繹牛郎織女的故事。

  (二)開發珠村乞巧手工藝品的文化和環保價值

將乞巧節的手工藝品與部分相關的文化外延與環保相聯繫,利用環保這一主題,以珠村乞巧文化中的手工製品的環保特及其心靈手巧愛惜資源的文化內容爲突破口,尋求一條有利於乞巧技藝傳承,而且在形成一定的影響後,可以開發乞巧文化產品,從而實現乞巧文化的另一片天地。乞巧工藝品大多是由村民自己加工製作的,很多工藝品都是用一些廢棄的塑料、紙張、五穀雜糧等各種可二次利用的材料來加工製成。因此積極有效地利用這點:一方面,可以大大地降低了手工製品的製作成本,使這些精美獨特的手工製品具有較高的市場回報利潤,具有潛在的文化產品市場的競爭力,對進行這些手工製品的批量生產與根據消費需求不斷改進手工製品樣式、審美層、文化層等所需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具有強吸引力;另一方面,藉助乞巧手工藝品製作中的循環利用資源,節約成本,傳承乞巧文化的理念,可以引起更多的文化產品消費者的關注與認同,比其他形式的廣告宣傳更有說服力,有利於開拓潛在的文化產品市場,同時與目前的節約資源、環保的環境友好型生產方式相符合。

  (三)打造珠村乞巧文化品牌

要打造珠村乞巧文化品牌,註冊珠村乞巧文化商標是珠村乞巧文化產業化發展,走向文化市場的起點。乞巧文化商標是一種知識產權、無形的資產,能在今後激烈的文化消費市場競爭中佔有品牌效應、品牌經濟價值的先機,轉變成巨大的經濟效益。

在通過推廣廣州乞巧文化節的過程中,積極打造乞巧文化商標的文化品牌效應,同時運用市場手段開發乞巧文化的潛在價值。在這一品牌有了潛在的文化經濟價值後,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向相關的企業轉移商標的使用權,一方面可以解決珠村自身資源有限(尤其時資金與有效的民俗文化產業化管理經驗基礎),獨自生產經驗力量淡薄的瓶頸;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會各種資源最大限度的實現這一民俗文化產業化的經驗規模,在文化市場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同時,可以將商標應用到各個相應的產業中,尤其是在帶有濃厚乞巧文化氣息的乞巧手工藝品的生產製作領域,同時打破以往只在乞巧節期間在珠村當場拍賣銷售的時空侷限,積極尋求合作商家,通過展銷等方式打進更廣的市場中去,使手工藝品的製作生產真正地走上產業化經營的方式。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商標的內涵和外延讓乞巧文化資源更大限度地轉化爲經濟資源,從而更好地發揮乞巧文化的魅力,以吸引廣大的文化產品消費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