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推薦作文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5篇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生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5篇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看到了,各家各戶都要包糉子。爲什麼要包糉子呢?傳說在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著名詩人叫屈原,他很愛國,看到國家被秦國侵佔,非常氣憤,就跳江自殺,當地老百姓爲了不讓他的屍體被魚吃了,就包了許多糉子扔進江裏,讓魚先吃糉子,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

端午節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都是剛開始會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吧糉子葉疊成一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輛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灑點水,然後將剩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形,再用剩下糉子葉吧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吧糉子綁緊。說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話,“捉弄”了我好半天。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放在鍋,吧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2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一說起端午節我就想起了三年前的端午,那一段時光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記得那時因爲爸爸媽媽都有事,我媽媽便把我託付給了外婆。一到外婆家,我便被門前掛的物品所吸引,有驅邪的菖蒲,有似條條綠鞭的艾葉,有如一團團豔火的石榴花,甚至還有一長串蒜頭。

我一進門,我的外婆便笑盈盈地迎了上來,她和我交談了幾句後,便請我坐下,讓我吃桌上的糕點。我的目光看向了桌面,桌面上擺着清甜軟糯的綠豆糕,泛着層層誘人光澤的油糕,還有幾個我叫不上名的糕點,但都十分好吃、誘人,我吃着吃着,不經意間看見了廚房裏有幾個未完工的糉子,我便讓我外婆教我包糉子,在我的央求下,外婆見拗不過我,便答應了。外婆先選了一些糉葉,把它們煮上8分鐘,這可以讓它更容易塑形,然後把它捲成圓錐狀,加入泡發好的糯米,接着把餡料用筷子壓實,封口,最後纏上麻線,一個糉子就做好了。可是我面臨的局面卻不太好,不是餡兒漏了,就是線掉了,好不容易我的糉子就包好了,那是一個四處拴着麻線,有許多漏洞的糉子,看起來弱不禁風。我的外婆把糉子放進鍋裏煮---連同我那一個蹩腳糉子。煮糉子的時間裏,我的外婆又用手帕沾了沾有着草木苦香的艾葉汁,擦拭着我的臉和手,她說擦艾葉汁可以防止“五毒”的叮咬,讓人一年不生病。擦完不一會兒,午飯時間到了,我家的親戚陸陸續續圍坐在一起。席上,大家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這個端午節,我既學會了包糉子,又體會到了民間的風俗,十分高興。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裏。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糉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__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糉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爲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糉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糉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幹、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糉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年的端午家裏家外處處都飄着糉子的清香,我喜歡過端午節,因爲可以吃到又糯又甜的糉子。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有許多的比如;掛香囊、綁五彩繩、插香柳等。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別的叫法;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這些特別的名字,讓我們覺得端午節更加有趣了。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首先我們準備的食材有;糯米、大棗、糉葉、豆沙還有水,材料準備全了,我和媽媽開始包了。糯米是提前泡好的,我拿起一片新鮮的糉葉,捲成漏斗形的,然後把糯米裝進去,再拿起一個棗放到裏面,最後再多拿幾片糉葉,包成三角形的,最後用準備好細線順着糉子的每個角纏一圈,繫緊,保證糉子在煮的時候不會散開。這樣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接下來我用媽媽教我的又做了一個豆沙糉,等所有的糉子包完後,我們把糉子一個個的放進鍋裏,煮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糉子就熟了,我聞到香味忙跑到廚房裏,剝開一個蘸點白糖,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真香啊,我忍不住說了出來。媽媽告訴我,這糉子裏除了糉香還有收穫的味道,品嚐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也是甜絲絲的。

這就是我今年過的快樂又難忘的端午節,我希望下一年的端午我包的糉子會更加好吃,賣相也更加漂亮。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與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與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6

端午節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開始準備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糉葉,摘來的糉葉先在水裏泡個八小時,泡好洗乾淨,上鍋蒸煮三分鐘,這樣起到了殺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買糉繩,糯米還有餡料,糉繩能讓包好的糉子不散開,糯米作爲糉子的主料,而餡料只是增加糉子的味道罷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動人心的——包糉子。

包糉子可是個"功夫活"。媽媽先示範了一下,她先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間夾着一塊瘦臘肉,最後用糯米封頂,折上封口,紮上糉繩,一個臘肉餡的糉子便成了。看完後,我心想:沒想到啊!包糉子那麼簡單。我立刻學着媽媽的樣子,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可是剛準備封口時,糯米調皮的從它的綠衣服上露了出來,再試一次,這下在媽媽的教導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糉繩的時候,麻煩它又出現了,媽媽細心的教我,總算將一個綠豆餡的糉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斷努力下,我包了許多,雖然樣子醜醜的,但裏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來香噴噴的,美味極了!

在端午節,下午我走到公園,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龍舟大賽,只要你運氣好,總會碰上。隨着觀衆的增加,隊伍做好準備,"砰"的一聲龍舟出發了,從上游到下游成一個s形,女子隊又九的劃漿總算與男子對並肩同行,兩隊你追我趕,將把湖水劃出一道道波浪,最終兩隊打成了平手。

這便是我家鄉的端午節,你家鄉的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7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8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 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有個這樣得名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 詩人,因爲反對妥協,主張取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楚懷王和秦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了郢都以後,沿着長江 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當楚國被滅亡時,他自投汩羅江,爲了不讓他被江中的魚吃掉,人們就在這一天向江中投糉子。端午節就是這樣得名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形狀多多,在農村 ,有人還會包個書包狀的糉子,送給小孩子們挎在腰間帶着去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口味也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 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就是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在龍首敲鑼,一個人坐在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虎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圍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看不見了。

端午節是個美好又快樂的節日。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0

家鄉的端午節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與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米與肉等物品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糉子。原來單調的糉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糉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糉子、茶蛋與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爲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爲只有過節纔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1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爲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與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與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糉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箇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糉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糉。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糉子中。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2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作爲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繫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定和推動,端午節,作爲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文化在大家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大家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爲消費主義行爲,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爲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先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裏,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先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先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對屈原先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糉子、賽龍舟的時候,大家想起屈原先生了嗎?

那麼大家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呢?爲什麼每家每戶都要在這一天包糉子呢?這兩個問題我可以來回答: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之所以每家每戶都要包糉子,是因爲紀念屈原。今天,我們家也一起包糉子。媽媽早上很早起牀,到市場買配料。到了中午,各方面準備完成。開始,我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在三分之一處折一個角,形成三角體。然後,我把一塊綠豆沙塞了進去,再放一點先放、一塊香腸、一塊肉和一個粉鳥蛋。最後,我想用竹繩把糉子包起來,但是綠豆沙和香飯總是從下面的小孔子露出臉來,我用夾子把那個小孔子夾住,可是媽媽說:“不能這樣,待會兒怎麼煮啊。”我把夾子取了下來,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孔子縮小。最後,我順利的做好了第一個糉子,我越做越有勁,一共做了18個。我把我的幾個優秀作品拿去煮。一會兒後,我把我最得意的作品拆開竹葉往嘴裏送,頓時,一陣芳香在嘴裏飄來飄去。吃完糉子,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們一家人吃完了糉子,便舉行了一個小遊戲:把三個不同的人包的糉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嚐出那一個是自己做的。我一開始,總是品嚐不出我做的糉子。最後,我發現最後一個糉子的底部,有一塊綠豆沙露出了來我高興的指着它,爸爸開翻下面的答案,結果被我猜中。

這個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4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我的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我的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小學生端午節作文15

“初一糕、初二糉、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草……”每當念起這些歌謠時,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來。

每年端午節,媽媽和奶奶總會買好多糉葉,用水泡着。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蜜棗、豬肉等。包糉子可是一件技藝活,首先,將糉葉弄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放入糯米,蜜棗等,然後用糉葉將口包上,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完成了!形狀有很多種,正方形、長方形都行,隨心而定。糉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非常難哦!在媽媽和奶奶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糉子大軍誕生啦!當糉子放入鍋裏煮時,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着籠轉,等待糉子出鍋的那一刻的到來……

關於包糉子,還有一個傳說呢!據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後,人們爲了不讓水裏的魚兒吃屈原的屍體,便做了許多糉子投到江裏,讓魚吃糉子,不要吃屈原。再這之前,還有一個更早的傳說,再很久以前,古人想去其它地方得騎馬,有的地方非常遠,需要走幾十天,有時碰到飯館,吃飯便成了問題,那時沒有盒子,飯用什麼裝呢?古人想了個好辦法:用葉子鈄飯包着,不就可以帶走了嗎?於是,糉子便誕生了。

在糉午節,不僅有好吃的糉子,還有清香的艾草。

每年端午節來臨,我便會和姐姐去市場買艾草,並配上梔子花,石榴葉等合成“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艾草,據說艾草可以鎮邪避災。當然,聞一聞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鴨蛋吃。晚上洗完澡後,媽媽又會用泡“五味草”的水將我們淋一遍,又香又舒服,據說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我們這裏沒有賽龍舟,但可以在電視上看到,那場面熱門非凡。

端午真是一個豐富有趣的節日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