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700字作文彙總:話說端午

本文已影響 3.08W人 

導語: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下面是700字作文:話說端午,歡迎大家的閱讀和借鑑。

700字作文彙總:話說端午

  【700字作文一:話說端午】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彷彿去年端午節看龍舟賽還是昨天,今天又迎來了一個新的端午節。

中午吃完美味可口的糉子,我們一家三人便到江濱公園去散步、遊玩。

走在江邊,看着波光粼粼的衢江,讓我想起了葬身於汨羅江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屈原是楚國人,一次,屈原向楚王獻上一計,說能使楚國興國安邦,楚王不聽,還將屈原流放至汨羅江邊,屈原悲痛萬分,他爲自己不能幫助祖國富強而感到遺憾,於是在起程前往汨羅江的路上,他吟下了《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思就是說尋求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去追求、探究……,最後,屈原爲了告誡人們要尋求真理,聽從真正能使國家興國安邦的策略,方能使國家富強,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投進汨羅江自盡了。

想到這兒,我不禁感嘆屈原那火熱、真摯、濃烈的安國情義。我想,當楚王得知屈原投河自盡的時候,心理一定自責,怪自己當時太沖動,輕易就下了錯誤的判斷,從而導致了楚國失去了這麼一位偉大、優秀的愛國人才吧!而當時的百姓紛紛爲楚國失去了屈原這麼一位愛國人才而感到難過惋惜,他們爲了不讓河裏的魚蝦去吃屈原的身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將肉,用糉葉包起來的四角飯糰投進河裏餵給魚蝦吃,它們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軀了。

從此,人們把屈原跳河的那天——農曆五月初五定做端午節來紀念屈原,人們要吃糉子,掛菖蒲,戴香包,喝雄黃酒……

“小樂,快跟上,你對着江發什麼愣呢?!”媽媽幫我的思緒從公元前拉到了現實。

我趕緊答應一聲,趕上了媽媽,心理卻還惦記着屈原,暗暗發誓也要向屈原那樣心理永遠裝着祖國、愛祖國,愛這個讓我們有了家的國,長大後爲她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來!

  【700字作文二:話說端午】

端一盤糉子,呈一枝艾葉,與你一起過——端午。

自多了端午節假日,端午的“節”氣立時濃了起來。這也讓現時代的人們,體味到了舊時中國的傳統意味。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節日“四大名旦”,當屬春節、中秋、清明和端午。而這四者中,端午名氣相對最小,但它又是內容最爲豐富的一個。自然,它的“中國味”也是最濃的。端午的習俗來源,最廣的說法當屬屈原投江忌日。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在這一日,划龍舟,包糉子……而從歷史淵源上講,正是紀念屈原這一點,讓端午變得豐富和更有價值

農曆五月五,本不是一個“好日子”。在國人的傳統上,5月及5日,屬“惡”月與“惡”日。因此,5月5日之端午,辟邪驅惡,成爲端午的重要內容。

爲什麼選擇5月5日作爲“端午”?在時間上,5月初,正是“五毒”從冬日復甦,開始活躍,容易對人造成傷害的時節;而5月,則是氣候多變,各種瘟疫最爲流行的季節。這也是認爲5月是“惡”月的一個原因吧。

是日,家家門前掛上菖蒲、艾草;孩子的額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或一個點;或在孩子的手上,圈一個五色線。這都是在辟邪驅惡呢。

大約在50年前,如此習俗,無論是窮人還是富家,都會這樣做。後來,明顯少了許多。近些年,雖然傳統越來越有迴歸的意思。但人們,大概很少想起要靠這些方式驅毒。它只是一個象徵,是人們寄託美好的願望的方式。

端午,最是憶江南。採一把蘆葉,以長江的江草作線,嚴嚴地裹實糉米;深夜了,母親升一臺竈,火融融的;第二天清晨,孩兒醒來,整個屋充盈着蘆葉的清香;鏡前的自己已是一隻虎——額上有一隻大“王”;門前掛着長長的菖蒲、艾草,手腕繞一串五色彩線。而這個時節,正是啖黃魚的好時機,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條兩斤左右的大黃魚。可惜,這樣的大黃魚,在市面上,已經有20年不可見了……

畢竟,那一代人還有端午之“憶”。令人欣慰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爲,中國的許多傳統,包括傳統節日與習俗,不能丟。那是滲入中國人骨髓的根。

就讓我們以這樣的心境,度我們的端午。而這枝艾葉,算是百度人寄予各位的小小心願:甲型H1N1流感來了,艾葉會給所有華人辟邪消災。祝大家安康……

  【700字作文三:話說端午】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過這首詩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糉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糉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爲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爲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爲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爲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爲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儘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爲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爲中華文化而自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