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四年級作文

【必備】元宵節四年級作文彙總10篇

本文已影響 3.13W人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元宵節四年級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元宵節四年級作文彙總10篇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爲了早點去看元宵燈會,我吃飯的速度也加快了。到了城北公園一看,這裏真是人山人海,早已成了歡樂地海洋。

我想去看舞龍表演,可人太多,擠不進去,我們只好先去了遊樂場。玩了一會,老媽忽然看見了一個很大的燈,我被它吸引了,也跑了過去。它真的好大啊,比老爸還要高!下面是一艘小船,上面是一頭大金牛,寓意着我們在這個牛年裏一帆風順。

半空中掛滿了各種各樣的燈。有荷花燈、魚燈、玉兔燈、八角宮燈……它們排成一串,象一條燈河,把整個公園都照耀的晶瑩璀璨。

擡頭望去,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掛在空中,還有無數的孔明燈冉冉升起。孔明燈是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發明的,又叫許願燈,它給人們帶來了吉祥和快樂。

這真是:

月明燈靚人歡暢

獅舞龍飛快樂夜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2

我在家鄉過的元宵節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觀看飄色、花車巡遊。

元宵節當天早晨,我還在睡夢中,隱隱約約聽見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聲、鞭炮聲。我一骨碌爬起牀,媽媽對我說:“趕快吃早餐,大家都去看飄色、花車巡遊啦!聽說今年的飄色特別別出心裁。”

所謂飄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裝飾着固定姿勢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見的色梗支撐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飄然欲飛,故而叫飄色。飄色一般由2至6歲左右的兒童上板喬裝打扮。

我們跑到馬路兩旁由市政部門早日搭好的觀禮臺,譁!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們好不容易纔擠到一處地方坐下,等待一年一度的大型飄色匯演、花車巡遊。

鑼鼓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每個人心情都激動不已、七嘴八舌地交談着,臉龐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此時,映入我眼簾的是第一板飄色——八仙賀歲,譁!我大聲歡呼:“好漂亮啊!好壯觀啊!”跟着出場的有:水漫金山、

廣東音樂、北京奧運等,內容大多以神話和歷史爲題材,還有花車巡遊、舞龍舞獅表演,場面真熱鬧!

這種民間藝術以其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技藝精湛而聞名遐邇。觀看這五花八門的飄色,也是得到一種無法形容的藝術享受。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3

元宵的早晨,一陣“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揉揉眼睛趕緊爬起來,和爸爸一起到外面放鞭炮。在震耳的響聲中,紅紅的小鞭炮像一隻只快樂的小蝴蝶,在煙霧中翩翩起舞。下午,我和爸爸到夫子廟去買燈。剛一過橋,就看到好多賣冰糖葫蘆的小販,舉着高高低低的糖葫蘆站在馬路邊。紅紅的糖葫蘆閃着誘人的亮光,饞的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趕緊喊爸爸給我買了一串,咬上一口,嗯!酸酸甜甜的還蠻好吃的!

“爸爸快看,那邊好多燈啊!”我拉着爸爸跟着人羣往賣花燈的地方走去。呀!這裏的燈真多呀!太好看啦!有精巧可愛的小孔雀燈.小老虎燈.小兔子燈.漂亮荷花燈等等,太多了,看得我眼睛都花了。天哪!買哪一個好吶?我撓撓頭髮,心裏想:我都喜歡啊!可也不能全買吧!最後在爸爸的提示下,我買了一個可愛的卡通小老虎燈和一個粉紅色的荷花燈。美滋滋的又隨着擁擠的人羣走了出來。回到家裏,天已經黑了。爸爸已經煮好了元宵,那一個個白白胖胖的元宵很是好看,我用小勺舀起一個放在嘴裏,只輕輕一咬,那香香的滑滑的餡料便甜到了心裏!我一下子吃了八個吶!

啊!香甜的元宵,五彩的花燈,伴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4

正月十三那天,拉丁舞老師火燒眉毛地給我打來電話,說:“星月呀!快帶上演出服到永豐陽光幼兒園報到!要快!”電話那頭的張老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都還沒問幹什麼,她就把電話掛了,沒辦法,只好找出演出服,讓媽媽把我送過去。 到了那裏,我們先排練了一下,然後換好演出服,要知道,在這麼冷的天氣裏,我們要穿上夏天的衣服,雖然我貼了暖寶寶,但我還是覺得風像刀子似的向我吹過來,吹得我臉上生疼生疼的。

表演地點是南村書堆,我們來到小木屋,化妝師麻利地幫我們化好妝,就開始採排了。我們穿着各色的衣賞上了舞臺,每個人都凍得瑟瑟發抖。音樂開始,我們跟着音樂節拍快樂地跳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覺得冷了。 採排好了之後,我們快速去了候臺區。聽陳阿姨說,等會演出就開始了,我們都好緊張,畢竟臺下有那麼多人,正想着,陳阿姨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再準備一下,馬上就到我們了!”啊!?這麼快?我們馬上排好隊候臺。主持人開始報幕了。我們上了臺,隨着動感的節奏,我們踏着輕快的舞步,那場景使在場的觀衆眼前一亮,忽然,我腦子一片空白了,竟不知道下個動作是什麼,還好我及時回過神來,不然就出醜啦!在觀衆們的熱烈掌聲中下了臺,這種感覺真好! 啊!這次表演真難忘!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5

今天是元宵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弟弟決定一起包湯圓。

首先,媽媽將麪粉放到一個大盤子上面。再將開水倒進麪粉,來回搓,就成了一個大面團了。然後,捏出一點來包。包完以後,再把湯圓反倒麪粉裏,滾一圈,讓湯圓沾上面粉,就不會塘湯圓很黏了。

我們一邊包湯圓一邊偷吃幾個香腸,(香腸是肉餡)直到媽媽叫我們別吃才停下來。這時,弟弟靈機一動,想出來一個壞點子,他說:“我們不如把蒜頭也包在裏面,看看誰能”中獎“,好不好?”我和媽媽對視一眼,都笑出了聲。媽媽邊點頭邊笑。我說:“人家那些做特工的已經夠心驚肉跳的,現在連吃湯圓都要心驚肉跳了。”弟弟和媽媽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後合的。“如果說吃到的能獎一元錢,那就是巴不得自己能中獎了。”媽媽接着說。弟弟又說:“獎十元錢嘛。”我們聽後,又笑了。

過了一會,媽媽又說:“以前你外婆跟我講”隔年“吃湯圓好,我那時就‘啊?隔了一年的湯圓還能吃?’我和弟弟聽後,大笑了一陣子,之後就完工了。

第二天中午,我們吃着自己包的湯圓,很香!我們的心裏早已樂開了花。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6

終於到了,終於到元宵節了。自從過完年,我一直在等待這一天。

元宵節,這個節日自從西漢時期便以受到重視,漢魏之後,便成爲民間習俗,人們沿襲着幾百年來傳統,——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扭大秧歌,熱鬧極了,隨着現在科技發展又形成一個新民俗——賞煙花。

今天,全家歡聚在一起,等待着元宵夜得到來,天剛剛暗下來,便可以聽到“霹靂嘩啦”爆竹聲。

到了夜晚,我和全家人走在大街上,到處是“轟轟隆隆”聲音,滿天都是煙花,雖不如白晝,但也是燈火通明瞭。大街上,看着走來走去人們,聽着震耳欲聾爆竹聲;感受着熱鬧氣分;我心也不由得歡快起來。一路上,所有店面都張燈節彩,路旁花燈閃朔光彩,天上圓月照耀着大地,真是“有燈無日不美人,有日無燈不算春”。

走出了花街,我目光又凝聚在天上煙花上面,猶如即將開放花雹,突然開放,散下一片片花蕊。到處都是開放花朵,猶如春梅爭芳,含雹怒放。

今天熱鬧氣憤,也讓我感受到了雖然年過去了,但這元宵夜卻比大年夜還會。熱鬧。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7

元宵佳節,是一個最熱鬧、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在這個親情濃濃、牛氣沖天的新春佳節裏,我們盼來了張燈結綵、鑼鼓沖天的“盛世元宵佳節”。

我不得不說,這是最令我難忘的節日,在我的眼裏,今年它比以往更加精彩。

月亮纔剛剛把太陽踢進山谷裏,我就匆匆地把湯圓吃完(不過那入口即化的口感,真是令人回味無窮),迫不及待的點亮自己的小花燈,高高興興地和媽媽弟弟一起去賞花燈。

花燈展會場的人可真多啊,男女老少,川流不息。這時,我遇到了幾個好夥伴。她們見我的花燈如此可愛,羨慕地說:“哇,你的花燈在哪裏買的.呀,真好看。”我不禁引以爲豪,又帶謙虛地說:“哪裏哪裏,你們的也不賴啊!”話音剛落,黑乎乎的會場頓時變得五光十色,那一盞盞、一排排五顏六色的花燈散發着迷人的光輝,給會場的人們披上了彩色的輕紗。我和夥伴們看得入迷。看,那小魚型的燈籠,還會發出一閃一閃、與衆不同的光芒,真是年年有餘(魚)啊:那小兔型的燈籠,不僅身體裏會發光,就連那雙明亮的眼睛也有着紅色的神奇色彩……

“啪啪啪……”一陣連續不斷的鞭炮聲把我從對花燈的着迷中拉了出來。 陶醉在這“盛世元宵佳節”的我,不禁想到:在這個歡樂的新春佳節,在這個萬家團圓的元宵佳節,我們無比快樂。願元宵佳節的笑容,永遠留在人們的臉上。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8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和媽媽早早地吃完飯去東湖看花燈。

還沒有走到東湖,一陣陣歡呼聲、尖叫聲不斷傳入我耳內。隨着人流,我們慢慢地走到了東湖。今天的東湖格外美,我看見一盞盞孔明燈緩緩升上天空,像一顆顆星星,在天空中一閃一閃。橋下的霓虹燈,紅的,藍的,黃的,綠的,五彩紛呈,美麗極了。整個東湖沉浸在燈的世界、光的海洋中。

走進花燈會場,四周掛滿了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花燈,讓人目不暇接。最引人注目的是燈區門口的十二生肖燈了:威風凜凜的老虎燈在練武術;“超大”型的豬燈,俏皮可愛,一隻眼睛睜得大大的,另一隻卻微微地眯着;活靈活現的小狗燈,一看,會感受到它的忠厚老實又不失可愛,它全神貫注地看着你,似乎在和你親切地交流呢!金色的龍燈隨風在空中飛舞,活蹦亂跳的猴在銀杏林中盪鞦韆……還有火紅的金魚燈,美麗開屏的孔雀燈……

隨着悠揚的樂聲響起,我的目光被引向湖中:一盞盞美麗的荷花燈像一個個美麗的仙女在翩翩起舞,一道道變化無窮的噴泉爲“花燈舞”錦上添花。

東湖四周的燈籠數不勝數,我們一路走着一路欣賞,彷彿置身於燈的世界中,真讓人回味無窮!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9

春來鳥語花香,十五閤家團圓。每年正月十五是我國人民傳統的元宵節,是人們團圓的日子。元宵節家家戶戶都吃着各種口味的元宵,祝福全家團圓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同樣也祝福我們的祖國在新的一年裏國泰民安和諧團結。

元宵節起源於兩千多年的漢朝。元宵節也叫燈節,每年有許多能工巧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製作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如:象徵着吉祥如意的大象燈,龍騰虎躍的雙龍戲珠、老虎咆哮的大型彩燈等。此外,還有許多傳統風俗節目:點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扭秧歌、踩高蹺、猜謎等多種娛樂活動,它們給春節增添了無限美好風光。

元宵節除了要看花燈,鬧紅火之外,更美的要數吃元宵了。我最喜歡吃元宵,每年的春節總是盼望着這一天的到來。您看,舅舅買來了巧克力餡的、花生餡的、黑芝麻陷的大湯圓,媽媽買了我最愛吃的老鼠窟元宵,它是由青紅絲、桂花、核桃仁、芝麻等製成的什錦元宵。吃起來皮鬆軟,餡香甜,真是鬆軟可口,美味佳餚,不愧是歷史悠久的名特產。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我們要永遠傳承民族傳統文化!

元宵節四年級作文 篇10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元宵節的作文。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中學生作文《元宵節的作文》。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來歷,民間還有幾種有趣的傳說: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該習俗始於宋朝。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衆人不知此爲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爲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爲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爲“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爲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貴,姜白石有詩“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行路,不得金錢不肯回。”詩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故事。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