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田園牧歌散文(精選12篇)

本文已影響 2.09W人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田園牧歌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田園牧歌散文(精選12篇)

田園牧歌散文 篇1

我們家前後有園子,巷口有水塘,路邊還有幾棵既大且老的柳樹,大約兩三丈高,一兩抱粗。說它老是形容枯槁,行將就木,頭上的“頭髮”越來越少了,快成禿頂了。每每看到這些柳樹,總有一種悲壯的淒涼,特別是太陽快要落山之前走在回村的大路上,風吹來,嘩啦嘩啦,衣褲鼓起像風帆,略感有些涼意,看着老柳樹頭上那幾根“毛”,瑟縮着,顫抖着,那種悲壯的淒涼填滿了你的胸膛。

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稻田,頭橋旁邊那幾畝田是專門用來培育秧苗的,叫秧田。每年開春以後,村裏專門有人去播種。把秧田的泥耙得平平整整,放滿了水,再均勻地灑上稻種。過一段時間以後,秧田裏就長出了綠油油的秧苗。村裏尋一黃道吉日,開始本年的栽插,我們當地叫開秧門。

剛插下的秧苗有點無精打采,一株株耷拉着腦袋,我們這裏不用插秧機,全部是人工插秧。插秧的時候,人們一字排開,邊插邊往後退,一人所插的寬度大約一米左右10株秧苗。左手分秧,右手插秧,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夾住秧苗插到泥裏,如果你是五個指頭一起把秧苗插到泥裏,別人會笑話你。插秧的時候大家的速度要一致,步調要均勻。插秧熟練的人,比插秧機的速度還要快。你只聽見“嗒、嗒”的把秧苗插到泥裏,手指的入水聲,那感覺就像郭晶晶跳水一樣,完全是在欣賞手指的舞蹈,秧苗在插秧者的面前均勻地、齊刷刷的排列起來。如果誰插得慢了,插得快的會把上岸的口子給封了,讓後來的人上不了岸,引得大家一陣陣的歡笑。我雖然生在農村,我基本沒有幹過這些活。栽插完了要舉行關秧門儀式,吃完秧果,直到現在我也不明白什麼是完秧果,可能那只是一種象徵吧。生產隊也會買頭豬回來殺了,煮一大鍋,全生產隊的人飽餐一頓,打打牙祭,慶祝栽插完成。

幾天以後,耷拉着腦袋的秧苗昂起了頭,蔫黃的秧苗變綠了,開始分櫱了。雨水也開始多起來,有時候一兩場大雨,河水滿了,溝汊的水滿了,田水也滿了。河裏、溝裏的魚也拼命地往上游搶,這時候也是打漁的最佳時機,可以在溝汊裏用網兜撈,但更多的是在稻田的出水口,安上一個須籠,一種用竹子編制的捕魚的工具,魚從入口處進去就出不來了。這時鴨子也開始在稻田裏撒歡了,不見鴨子只看見稻秧搖晃,“竹喧歸浣女,簾動下漁舟”,與這種景象十分的類似。八九月份天氣比較熱,雨水也相對要少一些,水稻也開始揚花,這時候的雨多是陣雨,一邊出着太陽,一邊下雨,我們把它叫谷花雨。你行在路上,猝不及防,說來就來,全是豆大的雨點,打在身上還有點生疼,就算你拼命地跑唄,等你跑到避雨處,雨也早停了,不禁想起劉文正的那首經典的《雨中即景》。

水稻揚花了,慢慢地灌漿了,稻穗像是怕了羞,漸漸地低下了頭,沉甸甸的。風吹過,泛起陣陣金色的稻浪,送來稻穗的清香,直鑽你的心肺。近了看,你才發現,那稻穗完全是頭重腳輕啊,像是喝醉了酒,東倒西歪,須相互攙扶着才站得穩腳跟,如果有誰一不留神摔倒了,那就再也站不起來了!

割穀子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圍秧雞。秧雞是稻田裏的一種鳥,有鴿子那麼大,大約是在水稻分櫱的時候就飛到稻田裏產卵繁殖,在稻杆上做了一個個的窩。在割穀子之前先在稻田的一邊,安靜一點地方,先割出一個突出的部位,就像是一艘船的船頭,沿着船頭向縱深扒出一條道,在這裏挖一個坑,把從腰上開口的須籠支上,周圍用穀草密密實實地圍起來,把這的光線搞得有點暗,在放須籠的穀穗上邊還要覆上魚網。從一邊割着過來,唰唰,唰唰,割下來的稻子整齊地鋪在谷茬上,這叫攆秧雞,在這個過程裏時不時有秧雞撲騰起來又撲騰下去,就像在池塘裏圍魚。在快要接近魚網覆蓋的地方,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下意識地放慢了收割的速度,屏住了呼吸,人們嘻嘻哈哈的插科打諢變成了手語,這時會派一個身手敏捷的小夥子鑽到魚網底下,把秧雞往須籠裏趕,然後起出須籠,秧雞全鑽到籠子裏了,多的時候十幾只,少的時候兩三隻,一隻沒有的時候也有。偶爾也有漏網的,當掀起魚網,秧雞一下就飛出去,但秧雞不善飛翔,有點像連飛帶跑,飛出幾十米就一頭鑽進剛割下的稻子底下。這邊的人,就像百米賽跑聽到發令槍聲一樣,大家都是鼓足了勁,使出吃奶的力氣,狂奔過去,因爲剛收割後的田比較軟,跑起來很費勁呢。誰逮到那隻倒黴的秧雞,誰就像英雄一樣,大家向他投去羨慕的眼光。籠子裏的那些,宰殺以後用鹽巴醃一下,等全部收割完了,炒了全生產隊的人一起吃。那味,唉兩個字:好吃!想起都要流口水。

收割完已是冬天了。

晨霧瀰漫在田疇中,天空溼潤,空氣溼潤,太陽好像也被溼潤了。遠處是依稀可辨的村莊,村子後邊青黛色的山,山上是些叫不出名字的樹。太陽懶洋洋地從山背後爬上來,陽光呈斜面傾瀉下來,人猛地一激靈,田疇一下明亮和溫暖起來,山、樹、村莊兀黑兀黑,看一眼吧,眼發酸什麼也看不清,“哞、哞”老牛出來了。收割後的田疇,留下了一片谷茬,就像是爲田疇理了一個板寸,燕子在田疇上空飛來飛去,一會兒做超低空飛行,一會兒又直刺藍天,一會兒停在路邊的電線杆子上,喃喃細語。谷茬下面的軟泥披着一層綠綠的青苔,幾頭老牛在田疇的那一頭悠閒地吃草,不時甩甩尾巴,擡起頭來“哞哞”叫着。上去踩踩吧,軟軟的吱吱作響,不時冒出小泡泡;猛吸一口氣吧,沁入心脾的暖溼腥香和水稻的餘香,我喜歡這樣的氣味。偶爾有幾個人從田裏的溝坎走過,神態是悠閒而充實的。村裏升起了裊裊炊煙,散發出淡淡幽幽的柴草味,和着晨霧在陽光下遲重地消散。

田園牧歌散文 篇2

笛聲悠悠,那悲切悽清的旋律縈繞在耳畔,悄愴幽邃,如同在蓬生朝氣的大地換上素淡的黑色衣裝時故園裏聲聲不絕的蟋蟀鳴聲;悠揚婉轉,揉碎水田上盪漾着的點點星光,收穫後的黃褐色稻梗上剛抽出的芽葉兒驚奇地發現自己變了副模樣,漫朔的光輝灑在它們額頭上。

有幸留在那兒的老穗也參與其中,它們面面相覷,或傲立着,挺着黃澄澄的穗兒,一副耀武揚威的樣子;或把頭探入水中,像在啜着瓊漿玉液,又像是想一睹能掉落下璀璨的星光,好心將它們拾起,讓它們再高掛在夜空。

此起彼伏的蛙聲,孜孜不倦的蟋蟀鳴聲,這所有的田園交響曲是別出心裁的演奏者們一晚上的傑作,聽着這柔和、恬靜的天籟之音,想必它們有着美好的夢囈。

但這所有的景緻唯有在故鄉才能見得,也少有機會能再體味一番了。滄海桑田,周邊的一切都在變,僅存的念想變得斑駁了。

繁星因這笛聲也越發恍惚,回望四周被黑暗籠罩的大地,廣闊的礦宇,孑然一人,獨有影只。

夜已深,這笛聲更顯悽豔,遠行遊子離愁之感更濃。笛聲漸漸遠了,我屏住呼吸,把手擺成喇叭狀挪到耳邊,爲了聽到最後的餘聲。我拉開簾帳,讓一道月光得以透進來,我凝望着,看着它安靜地躺在那兒,皎潔而明亮。此刻,我不禁轉念一想,也有人同我一道哀思,未有萍水相逢,卻成了知己。

田園牧歌散文 篇3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三下鄉已經進行到第七天了,接觸了許多未知的人和物。

此次三下鄉的目的地位於廉江市橫山鎮的一所小學,根據校歷史的介紹,擁有着86年的歷史了,起初這是當地的一個私塾,隨着當地人口的增加,漸漸地就變成了一所學校,給附近村落的孩子們提供上學的機會。

這裏有着近似一望無際的田野,大黃牛在田野上啃着雜草,大水牛在池塘裏愜意的泡澡,一幅恬靜悠閒的田園生活浮現在眼前。每當日落西山,霞光染紅整片天空,天空中時不時有飛翔的小鳥,點綴着這萬里晴空,着實令人陶醉。

在過去七天的日子裏,白天在課堂上與孩子們共同學習、課間共同玩耍。漸漸地,與孩子們的距離越來越近,有些孩子調皮不聽話,確實讓人傷腦筋,這也不禁讓我想起我小時候也是如此這般,父母的諄諄教導,才讓我慢慢地成長了起來,感慨父母是多麼的不容易。夜裏,若天空晴朗,走上陽臺,可以看見那一望無際的曠野,星星閃閃發光,美不勝收,耳邊迴盪起那熟悉的歌謠: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聽清……

這裏的生活雖然清貧平淡了些,但不去體驗怎會知道那些不爲人知的生活呢?

田園牧歌散文 篇4

流轉的時光,都成爲命途中美麗的點綴,看天,看雪,安安靜靜,不言不語都是好風景。一年四季,滄桑鉅變,田園風光是古時,詩人最喜歡的歸隱居所。

田間小調也有自己個性的一面,它們叫做春夏秋冬。

春季的它,是一個活潑的小精靈,肆意的揮舞着手中的舞棒。把春天的氣息灑在這田間,讓它冒出嫩嫩的枝葉,讓閒暇散步的人們,感受着春的舞步,感受春風的輕柔,感受小溪潺潺湲湲的流動,描繪出田間的第一幅水墨畫。

夏季的它,是一個害羞的女孩,提着粉色褶皺裙,慢悠悠的走着,欣賞着這花的海洋,烈日炎炎的陽光下最不可缺的,就是小溪,荷葉託着荷花,爲它保駕護航,小樹林裏的蟬鳴,是夏季的的交響樂。時而伴些暴風驟雨,給夏季的它,塗抹一層新的生機。夏季的星空無不讓人感受到唯美與幸福,讓我們感受充滿滿活力的它,看它描繪出第二幅水墨畫。

秋季的它,是一個思想成熟的大人。秋天的顏色格外不同,黃色的楓葉,紅色的辣椒。藍藍的天,天高雲淡,秋韻湖水,水清而透徹,秋蟲唧唧,秋蟬鳴叫。小橋流水,夕陽燦紅。在這個秋日的午後,任思緒飄遠,寫下秋天的詩歌。成熟的它,描繪出第三幅水墨畫。

冬季的它,是一個冷漠的冰雪娃娃。一到冬天,大地更顯得全無一點生機了:羣山蕭索,百樹凋零,不見鳥飛,不聞獸叫,乍看去,就像低垂的雲幕前面,凝固着一幅死氣沉沉的圖畫。它用那寒風刺骨的寒風,描繪出最後一幅水墨畫。

而每一個季節的它,都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古時官人,爲何要閉隱的原因罷了。

丁香花開,荷花怒放,桂花掉落,梅花獨自站在風雪中。

我向往這樣的生活,就如剛出生的小鳥,嚮往在天空中的飛翔......

田園牧歌散文 篇5

因了久長的思念,便乘車穿山越嶺回了趟故鄉。遠遠望見那座如帆船般,叫小寨的突兀山峯,心便莫名的“撲撲”地熱了。眼眶也浸盈着親切釀造的潮溼。分明又看見了,那個在山林中邊放牛、邊攀巖爬樹撿柴的少年的我。還看見了,那個從密麻麻鋪排在山腳的梯地裏薅草的農人中,悄悄逃離岀來躲進山林中,捧了一本《巴山文學》閱讀的青年的我。一顆心,便也更加的急切起來,撲騰得更快了些。

冬日的陽光,似暖融融但卻稀疏的鄉音,一路伴我走進闊別幾十年的老院子。

大地壩裏,昔年穀物、豆麥攤曬岀的金黃,早已被塵土的灰黑和凍萎的青苔覆蓋。夏、秋兩季打麥、碾谷的忙祿和喧譁,也已經彌散,空留了一壩的冷清。兒時,領一羣小夥伴,揮灑着日光下的汗水和喧鬧,在谷垛、麥堆上爬岀那成山的歡樂,而今,被一隻紅冠金翼的雄雞,帶了幾隻翅蓬羽鬆的毌雞“咯——咯”散亂地叫得沉寂了。當年,踢踩着半壩月色半壩竹影畫岀的柵欄,追逐岀的那滿院滿壩的身影,到今天也被荒草掩蔽了。還有那月光涼爽岀來的滿地壩老人的故亊,男女的葷笑話,連同曬席上的鼾聲和梯坎上坐喝稀飯的“唬唬”聲,也被此時那隻慵懶地蜷伏在枯草叢中的褪毛老狗,睜開粘滿眼屎的昏目盯了我一眼後,便懶散無力地“哐哐”兩聲叫滅了。地壩裏三五塊厚重的石板碎了、翹露岀時間的蒼老。縫隙里長岀的草叢枯黃了,在微微的寒風中搖曵岀滿院子的空曠和寂寞。

地壩四周那連檐接棟的土牆房,早沒了昔日的擁擠與熱鬧,破落着時光的斑駁,裸露岀歲月的滄桑。檐街上的野草叢中,忽突突竄岀只野免,嚇了人一大跳。牆上的破門爛窗,早已是任憑着寒風肆意的進岀了。屋裏的殘竈朽牀間,老鼠在快活地攀爬、奔躍,已是連人也不避了罷。

這裏的日子已是腐爛了。

到是大院子不遠的水泥公路邊,錯落着數十棟高高低低的紅磚樓房,精神地聳立着。

揣了顆燙熱的心,一戶一戶的訪去,卻多是水泥街沿上的梯石縫中,一叢叢枯草在輕輕點頭迎我,而門上那一把又一把鏽蝕着時光的鐵鎖又拒我。我的鄉親呢?嶄新的樓房裏,爲什麼只駐了一屋發黑的時間?公路上幾個戲耍的兒童,睜大滴溜溜的眼盯着我,卻也真個是“兒童相見不相識”,問我是不是來買樹的了。幸好旁邊竹椅上閉了眼曬太陽的幾個老人,認岀了昔年那個“上坡做活路就偷懶,藏了書躲進山林中悄悄啃”的人。

熱情端了茶來又遞上煙,便擺開了“龍門陣”。我開口便想釋疑,於幺爸呀,我們隊上的人呢?老人擡了昏濁的眸看了我一眼,說掙了大錢的搬進城住高樓去了。掙着小錢的,上鎮上住起,做生意去了。掙了點錢回來修了房子又沒錢的,都拖家帶口岀門打工又掙錢去了。隊上盡剩些走不動的老老少少了。

白色的太陽下,一陣薄薄的寒風拂過,幾家樓檐上的三幾隻麻雀,便翻卷了羽毛,懶懶地鳴叫岀幾聲寂寞和冷清。

我有些着急,問趙三叔:那田地哪個做呢?古稀三叔就來了氣,說田地也所剩不多了,靠我們這幫老傢伙做,做不完就撂荒。而今沒幾個人稀奇田地了。老人們都忿懣地搖搖頭,邊狠狠地把葉子菸鍋吧噠得亮亮的,邊低了頭摳着枯黑的掌上的硬繭巴和指甲逢裏的泥土。

在逝去的日子裏凌亂地遛躂了一圈,便想去昔日苦過累過的田野尋些舊時的記憶。告別了一干老人想和我再敘的熱情挽留,我走在這大山環抱中的小平壩上。過去那些泥土的縱橫阡陌不見了,一條條水泥小道伸向前方。路好了,睛天不見泥雨天不溼腳。可這路上的腳歩卻是日漸稀疏了。

臨鎮那“春翻綠浪夏金黃”的幾百畝良田沃土,還有那幾口“碧水漣漪戲白鰱,堤柳搖影碎月光”的大堰塘,都被一片樓高街闊的新區啃噬得蕩然無存。倘佯其間,卻仍然是人渺聲寂,空作了流浪貓狗的樂園。山中小鎮從來就人口不多,縱然有從高山上下來,又走不岀山去的農民來鎮上。可不切實際的無限開發,擴建起偌大一個場鎮,就是一人住一套房,恐怕也是鋪不滿的吧。況且,山高林密石頭多的大山裏,資源匱乏,場鎮商貿清淡。拿啥能留住他們呢?

幾隻野狗朝我驚詫的吠聲,在空曠的街上回響,使我憑空地顫顫而悚悚——農民的子孫後代,怕是要不了多久,就真的永遠“脫農皮”了吧!

尋不到壩上的良田,便悵惋地去找山地。沿着平坦的水泥小徑,在小寨山和松林坡的山麓七彎八繞。放眼四望,大片大片知名和不知名的樹,灌木叢夾雜着藤蔓,從山峯朝山腳下的田疇肆意地蔓延開來。就是小寨山下那塊十二畝面積的操壩大地,也被農民撂了荒。滿滿一地人身高的枯蒿、黃茅草在凌亂的搖晃,怕是有野狐、矮獾藏匿其間嬉戲罷。不是,那來尖利混雜着彽沉的獸聲呢?地的中央,還散佈十多株海碗粗的桉樹、楸樹,任由密密的藤蘿纏繞着伸向天際。那可是當年,我僅蹲在它齊腰高的棉花叢裏,就可以躲過社員們的眼晴,忘情於書的一片肥得流油沃土哇!

是什麼緣由,把鄉親們從芳香的泥土裏,從老人蓄淚企望的目光裏,從孩子們稚嫩的呼喚聲中,硬生生地牽向艱辛和骯髒,甚至還會裹挾着斥責和歧視的別樣生計裏?在野茅中的獸聲裏,我的思緒也在雜亂的瘋長。

這一趟故鄉,我回得有些憂慮和惆悵。因爲,我的根早已深深的紮在這裏,哪怕是已經長岀了山外。

田園牧歌散文 篇6

今天是星期天,上午在羣裏朋友聊天,那個正在發言的人叫“田園之風”,這個網名突然深深觸動了我。“田園之風”一處好讓我向往的地方。那飄蕩着泥土芳香的一處田園,讓我疲憊的心靈,在這個世界的一處角落得到一種歸宿。

過往城鄉的巨大差異,使我非常向往城市的便利舒適和繁華喧鬧,幾十年光陰裏,一直沉醉於城市之中,而遠離了田園裏最籃的天,離開了田園裏這個世界上最潔淨的空氣,早已不聞田園裏雞鳴狗吠之聲也離開了田園裏樸實無華人們。

我生於農村,又在農村的環境里長大,有着人生最美麗的田園,在那裏留下多少的開心與快樂,更留下兒時多少美好的記憶。懷揣着人生的夢想長大,又爲了實現夢想,揮別了兒時的田園,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土。

從此聽不到田園裏刮過的風,難聽見家鄉人那些質樸、親切的話語,難看見太陽早晨從田園的天際緩緩升起。從此以後,也再難看見田園夜空上高懸的月亮,也難再去沐浴月光撒落一地的'清輝。

每一次想起田園,都會很自然回想起我那久違的,已經似乎變得遙遠的故鄉。不管我走到哪裏,也不管我身處於何方,但我永遠是故鄉的孩子,也是那樣一方田園裏的孩子,更是家鄉的一個遊子。這樣一份愛一直生長在我心頭,許多時候總是魂牽夢繞,在子夜,又有着多少個夢醒時分。

思着、想着,便有了一個衝動,真想在自己退休以後,或者是在自己人生暮年之時,重回到兒時的故鄉,重回到那一方美麗的田園。當自己邁着不再輕快的腳步回到故鄉之時,也許會遇見許多的鄰家兒童相見不相識,又有何關係。或許故鄉的那一方天地纔是我人生最美好的歸宿吧。

回家,回家,回家,到了那時,父母大人他們早已經長眠於故鄉的土地裏,雖然失去了當年看見父母親時的歡喜與寬慰,但是一定有着人生的踏實與坦然。

我相信處身故鄉田園裏,夜深人靜時,一定有着人生最多的感悟,也一定有着莫大的欣慰與自豪。

田園牧歌散文 篇7

孩子的外公在小院外的繞城邊開墾了一塊地,足足有兩分多。他說,閒來無事,便可以去種種菜,也算有所事做,當了一輩子農民,突然閒了下來,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一般。

初夏的時候,那菜園可謂生氣勃勃,牽着藤蔓的四季豆,開着小黃花的黃瓜,結上果實的辣椒、紫色的小茄子……彷彿一下子之間,那些綠色生命便佈滿了整個菜園。

我時常去那菜園看孩子的外公種菜,有時也幫忙鋤鋤草、澆澆水。累了,順便坐在菜園的田埂上,看那些親手種上的菜,看它們青蔥的綠葉,在陽光下閃着光亮;看它們交錯地生長,任意地開着小花。

有時候,我嗅着菜園裏泥土冒出的芬芳味,有時候我嗅着勞動後的汗水味,這味道有一種生命融入田野後的純厚,蘊含了農人世代丟不下的一種情懷。農野鄉下的春種、夏長、秋收、冬儲,一年四季,田野裏的生命與農民的勞作習習相關,田園的生活質樸、天然,與大自然最爲親近。

我其實也算是一位農民,我在內心裏常常這樣想。我從小生活在蓉城所轄的農村,對於農村生活和勞作記憶,就像印刻的一樣,幾十年來,一直深深地在內心裏隱藏着。

對於這個菜園,我感受到了故鄉田園般的生活氣息。

我羨慕田園裏耕種的農人,忙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閒時垂釣于田園邊的小河,無憂無慮,享受的是自然的寧靜與淡然,此便是最美好的生活了。

一想起故鄉的田園山水來,我的心一下子就變得愉快起來。

故鄉的村口有一條小河,在這初夏的時候,水草茂盛,河水清澈。

一座水泥板橋,跨過小河,連接着小河兩岸的村莊。那橋頭有一塊人工築成的平臺,平日裏,夏夜乘涼的漢子,都喜歡坐在那橋頭談天吹牛。

我曾多少次坐在小河沿的橋邊垂釣,用一根細小的手竿把魚線輕輕地拋在小河的水草邊,靜靜地等候着。

有時候我會放下魚竿,沿小河的小橋來回走着,尋找水邊盛開的野花,聽草叢中幽幽的蟲鳴,或驚動了水草中一隻蟄伏的水鳥,“突”的一聲,從草叢中飛將出來,消失在下游的山灣裏。我盡情尋找着小河邊的快樂,直到河沿邊有人大喊:“勇,你的魚竿不見了!”待我急匆匆地跑到河沿,卻見魚漂穩如泰山,河邊便迴盪起一陣爽朗的笑聲……

小河的上游,因爲生態農業的建設,已經修了一條寬闊的水壩,於是,小河便失去了往日的流動,河水聚集起來,便形成了秀麗的風景。家鄉的人工湖,在這五月的初夏,波光粼粼,藍天倒映在湖面上,整個湖面呈現出一片深藍來。遠遠望去,青山、田野、湖水、藍天,一幅優美的畫卷。每次回家鄉,傍晚時分,我都會佇立於村子的埡口,望着眼前的景色入迷。

看完景色,我會沿着河邊的鄉村公路走着,直到那長滿浮萍的河面。那是小河的下游,由幾條小河匯聚在這裏,河水便變得平緩而寬闊起來,那是我最喜愛的垂釣勝地。樹木與竹林掩映的河邊,可以盡情地揮竿拋線。

記得孩子的外公第一次跟我去河邊垂釣時,顯得很是興奮。特別是剛剛釣起的一條魚來,臉上會露出開心而滿足的笑容,就像幾歲的孩童。

有時老人會說,人老了,眼睛不好,穿起蚯蚓來很是費力,所以每次得讓我幫他穿蚯蚓才行,爲此,他每次都會埋怨自己老了不中用。

然而我卻感到欣慰,能讓老人找到一點快樂,能在田野山水之間感受到自然的樂趣,其實也是人生很好的歸屬!

我想,人來自於自然,然而最終塵歸自然。能夠在有生之年好好享受快樂,無憂無慮地快樂生活,此生何求?

想想自己古稀之時,能得如此,便是萬幸!

田園牧歌散文 篇8

山野清泉,田園牧歌。流淌過溪澗楓葉松柏,劃過無痕天水笛。幽幽潺潺,竹敲打着竹青,風裂着風兮蕭蕭。繚繞層雲雲外九霄,於寂靜之聲,妙音嗣佛心。菩提根,禪意蓮花心。

千年本是修得同船渡,萬年修得砥礪行。陽光,古道,森林你快看,人間潔淨美多姿,宛若你夢中的娉婷。一墨一韻一神來,姿舞婆娑,三千大千世界。

化古出新,非黑即爲白,乃永無止境。也只有修爲越高的人,身心也就越潔淨。身心越潔淨的人,思維也就越極致,一塵不染,心無雜念。

越漂亮的女人越會騙人,這是電影《倚天屠龍記》裏,張無忌他娘殷素素在,被六大門派圍攻武當山時,臨終前對無忌留下的一句遺言,當然這也只是武俠小說裏的情節。就好比我們佇立在這,偌大的紅塵之中,好多事物又豈是人,肉眼凡胎所能評估預測,看到人心之下那一幕幕,善意與謊言背後的,世俗與名利之間悄然展開的爭鬥。

記得你的人是永遠都記得你,不記得你的人也將永遠都不曾會記得你,這就是現實的寫照、這就是現實血淋淋的片段與場景。但“金鱗又豈是池中物”,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不曾曉日月也會有陰晴圓缺時。

曾經也是山也迢迢,水也迢迢。一路觀花走馬直至行至“一葉一花一世界,一修一行一慈悲”,方能上善若水以厚德而載物。想着在這四月芬芳的節季裏,依舊笑開陽的桃花,卻也如此令人癡迷,宛若香霧繚繞般的,漣漪在仙境中。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爲內三合;拳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爲外三合;遠不發手,捶打以五尺之內,三尺之外,發手以得人爲準,以不見形爲妙,默唸武行世家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淨思神。扣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似奔。閉氣搓手熱,背摸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申。叉手雙虛託,低頭攀足頻。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吞下汨汨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畢,想發火燒身。舊名八段錦,子後午前行。次笫輪流轉,八卦是良因。默唸道家口訣《摘自:道家內功心法》。

靜以心養,修以身習,這對於內在一顆心的剛強,是連文人也都不例外的一種可在思維上必備的執念。且與佛結緣。信善治,存善仁。修身慈悲,以心鎮四海。

“水墨丹青”我行在了人行這頭,你走在人行那頭。我們都各自去尋覓着各自知音,也爲能迎合這個時代與周圍的環境,更是不惜一而再再而三,去抉擇於一些大道人生的決定。

甚至有時明知不可爲,而偏要爲之,以至於遍體鱗傷滿是挫折。“我們也都只有等修行能達到一定的極致”,你方纔能脫離重重困惑。

我們不說些趾高氣昂,可爲所欲爲等相關的字眼,至少也能令人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入世遁世遁世入世皆可順其自然,這就是修行。即,爲禪。悟,透世,佛,道是也。

我也正尋找嘗試一種,可突破最後一道貫穿世俗,神,三界乃至人類精神上的一種極造的方式。是佛教,也是道教。如今雖極爲少數還會有人主動的會問及,什麼是佛,又什麼是道,什麼又叫做教,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自問自答捫心自問。

願都能以一股不被污染的清流,潛心淨心,問道修佛並學以無止境也。

田園牧歌散文 篇9

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自然角與幼兒園牆面、區域環境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成爲幼兒園整體環境的“點晴之筆”。此外,自然角的管理活動也逐漸成爲幼兒在園一日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利用和發揮自然角的教育價值,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成爲了教師思考的問題。爲此,我們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實施家園合作,共同開發和建設自然角。

自然角的創意最先是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上由家長提出來的,於是,教師因勢利導,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力求在自然角的設立、維護、開發等過程中形成家園合力,使自然角煥發生機。

教師先對自然角種植的內容提出了設想,如自然角內可以種植青菜、芹菜、白蘿蔔、土豆等,家長和幼兒可以一起對自己種植的植物進行裝飾。教師的設想很快引起了家長的共鳴。有的家長表示可以將土豆設計成“櫻桃小丸子”和“花輪同學”的造型;有的家長提議和幼兒一起將飲料瓶剪成“兔子耳朵”,裏面種上仙客來,吊在自然角的花架上;有的家長建議可以將蕨類植物和肉莖類植物放在一個外形好看的盆裏,裏面再放點小飾品,製成一個個小型的盆景。

經過前期家長會的討論,自然角的建立工作很快就啓動了。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紛紛帶來了自己喜愛的植物,土豆、青菜、蘿蔔、生薑、蔥、蒜等。幼兒還饒有興趣地就地取材,用娃娃家的小鍋子、小勺子爲自己心愛的植物翻土、澆水。

此外,教師在班級論壇裏發起討論:除了用泥土種植植物外,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呢?家長積極參與討論,紛紛獻計獻策,最終得出在沒有泥土的情況下,雨花石、白沙、黃沙、碎石、彈珠、彩色亞克力石、稻殼、棉花、餐巾紙、水等都可以用於植物栽培。於是,家長和幼兒帶來了各類種植材料,自然角的材料更加豐富了,幼兒學習植物種植的積極性也更加高漲。

幼兒發現要定期給植物澆水,植物才能長得更好,然而隨着植物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教師提供的一套形狀不一的鐵製水壺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於是,在家長的協助下,幼兒帶來了小水桶、可調節出水量的噴水壺、自制的飲料瓶灑水器等。此外,爲了方便幼兒管理自然角,家長還爲幼兒準備了抹布、小掃帚和小簸箕,以及園藝小鐵鏟和小抓籬。就這樣,在教師、家長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自然角的植物和材料迅速充實起來。

幼兒還時常主動給自然角帶來一些植物:有的帶來了仙客來、小向日葵和太陽花等花卉,有的帶來了可以長“頭髮”的草頭娃娃、會發芽的小麥等。在幼兒和家長的齊心努力下,自然角逐步建立起來,爲幼兒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教師事先幫助每位幼兒裝訂了一本空白的記錄本,讓他們帶回家進行裝飾,家長不僅能夠與幼兒一同裝飾記錄本,體驗與幼兒一同創造的樂趣,還可以瞭解幼兒學習植物觀察記錄的進展。教師將幼兒裝飾好的記錄本分成五組,放入掛在牆上的小口袋裏,這樣不僅方便幼兒根據自己的組名以及記錄本封面的特徵找出記錄本,還爲家長翻閱和了解幼兒的觀察記錄、參與自然角的管理創造了條件。

中班幼兒主要採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觀察記錄,他們記錄的內容很簡單,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觀察結果的理解。例如有的幼兒畫好土豆後會在上面畫上小點點,表示土豆表面的坑坑窪窪:用一半綠、一半白畫出大白菜葉子的樣子,真實地記錄他們觀察到的植物的樣子。如果成人問他們畫的是什麼,他們一定會頭頭是道地告訴大家觀察時的情況,幼兒畫面上的各種有趣的符號也會讓成人驚歎於他們的觀察力。

因此,教師建議家長經常關心幼兒的植物觀察記錄,圍繞自然角的管理情況與幼兒進行交流,通過問一問、聽一聽、誇一誇,關注幼兒的種植、觀察和記錄活動,從而更好地參與自然角的日常管理工作。

每當幼兒帶來一種新植物,教師都會請他們介紹植物的名稱和特性,這些都與家長的參與息息相關。從自然角建立開始,家長就常常在家中教授幼兒各種有關植物的知識,幫助幼兒認識了很多新植物,爲自然角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此外,面對自然角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家長也總能想出各種解決辦法,爲自然角的發展出謀劃策。

幼兒發現有些植物出現了發臭、腐爛的現象,於是,教師藉此機會發動幼案。通過查閱網絡、報紙和書籍,家長與幼兒發現了很多答案:他們發現原來有的植物不適合澆太多的水,如生薑適合種在乾燥的沙子裏,不需要澆太多水;蘿蔔、青菜一直泡在水裏容易爛。雖然幼兒知道不同植物對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但是自然角有這麼多植物,怎樣才能準確記住這些不同呢?

有的家長建議將自然角的植物分類打出表格,在不需要澆許多水的植物的表格裏畫上“×”。於是教師和幼兒一起動手製作了標誌貼紙,在幼兒離園時,家長可以協助幼兒貼上相應的標誌,如貼上一個“水滴”表示隔一天澆一次水,兩個“水滴”表示天天澆水,“×”表示一週澆一次水等。形象有趣的標誌方便了幼兒理解和區分植物澆水的規律,也方便了教師、幼兒和家長共同管理和維護自然角,爲自然角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着芹菜根、蘿蔔芽、青菜過了生長的旺盛期,自然角急需“推陳出新”。於是,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構建“迷你小花園”的建議。在教師的倡導下,家長積極出謀劃策,有的提供了各類大小不一的塑料整理箱,有的送來了花紋石頭、玻璃彈珠,有的搬來了園藝裝飾品、小工具,還有的帶來了電鑽幫助我們進行加工製作。自然角中建起了一個個“迷你小花園”,幼兒可以在自己中意的“小花園”裏自由擺弄。

有的家長建議,自然角除了有植物之外,是否可以安置動物和其他觀賞類物品。教師將這一想法與幼兒和家長進行溝通後,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不久,家長就送來了各種新奇的裝飾品,如用透明塑料瓶收集的各式海螺,可以放在花盆裏的假山、石頭,以及可以隨意插在泥土裏的假花等,幼兒對這些物品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對自然角的喜愛日益增加。

夏天,幼兒園開展了玩水活動,家長對自然角的發展又有了新的想法。他們與教師討論後帶來了一些適合水養的動物,如烏龜、小金魚、泥鰍等,沒有臭味又方便管理。自然角在家長的精心設計下變得更加生動,幼兒也更加願意在自然角進行各種探索活動,他們的學習經驗也更加豐富了。

在自然角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充分調動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家長以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相應的活動中,幫助家長更好地瞭解和掌握幼兒的發展規律以及幼兒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教師不斷加強與家長之間的雙向交流,不斷更新幼兒教育的內容,積累了豐富的教育實踐經驗;幼兒學會了使用小工具、觀察記錄等,更加熱愛自然,並且懂得如何關心和愛護動植物。

在自然角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還將推出“有趣的爬藤植物”“小型暖棚種植”等新的發展項目,並繼續加大家園合作力度,促進幼兒全面、健康地發展。

田園牧歌散文 篇10

我想,我是屬於鄉野與田園的,它應是我精神上的歸宿。

不然,爲何我每次打開窗戶,看到遠處連綿的小山和寧靜的鄉野,總是滿懷激動,而渴望撲入她的懷抱呢?

我喜歡這有藍天的日子,這適合出行。出了酒店,左轉,便是通往鄉野崎嶇的小路。這裏,應該屬於喧囂塵世中的淨土,與幾公里外的繁華工業區不同,這裏應該是少有人來。

山腳下,靜悄悄的,一隻拴着的狗,聽到我的腳步聲,忙不迭地叫起來,讓田間小徑顯得更加寂寥,倒是不知名的小草,在這潮溼的雨季,蓬勃地生長,它打溼了我的鞋襪,讓我有一種赤腳般的親切感。

這是一個三面環山,而中間是盆地或山谷的地方,兩邊,零散地分佈着幾所農舍,門口的老太太,正戴着老花眼鏡,認真地侍弄籮筐裏茶葉一樣的東西。他們與田園有着天然的相近,也許壓根就是田園的一部分。

在園子的入口,是搭了藤架的絲瓜或南瓜,正開着黃色的碩大花朵,它們好像有些張揚,不甘寂寞地在綠葉叢中恣意綻放,而一旁的豆角,葉子呢,有點象短劍,順着細長的木棍,一圈圈、螺旋式地攀爬,它應該還在做着一個未醒的夢。

一畦畦的韭菜,青翠欲滴,旁邊,應該是剛被割了一茬,矮矮的,正在努力補齊,一壟壟的紅薯,青色的秧子幾乎遮蓋了地皮,很多葉子上,都有蟲噬的斑駁小洞,想來,那些青蟲也是幸福的。

花生,應該是這裏的貴族吧,它們植根於鬆軟的黃土,沾着雨露,不管不顧地生長,竹竿上,爬滿了四季豆,它的花苞,是鮮嫩而淡黃色的,白而頎長的角,從杆子的頂端到地面,很有層次地懸掛着,它們從葉子裏裸露出來,似在尋覓陽光,又似在展示自己的豐碩。

一條灌溉用的水渠,正淙淙地流着,可以看到清亮的水,似在唱着田間的歌。渠旁栽種的兩行茄子,茄葉,有點象小小的芭蕉扇,葉片的紋路非常清晰,顏色也跟枝條的顏色一致,呈現深褐色,而它的花,白中透紫,跟深綠色的葉子,形成鮮明對照,又彷彿描了濃濃的眉。

也許是小雨初晴,泥土散發出沁人心脾的鄉間纔有的芳香,沿着有些溼滑的小路向上,就可以看到山頂上的一湖碧水了,這是一座叫深壠的水庫,面積並不算大,但也許是在山裏,湖面很清幽,遠處是霧嵐縹緲的山頭,而水庫就象藏在山裏面的一面鏡子,在藍天下,泛着微微而碧綠的波紋,而在遠處,錯落有致的農舍,隱隱露出白色的屋頂。

這應是我未來理想的王國了吧,我站在堤壩上,迎着山野吹來的風,看山下農田裏,幾個帶着草帽的農人,肩膀上搭着毛巾,在揮汗耕作,我回想到問路時,他們古銅色的臉膛,沁出的汗滴,他們是清瘦的,臉上有着歲月的刻痕,他們又是沉默不語而深奧的,淳樸裏,有着水一般坦然的神情。其實,他們,纔是這裏的主人,頭頂着藍天,腳踏着大地,日復一日,在山野萌發、成長、成熟、沉寂,他們與自然同在,讓心靈迴歸。

下山時,我看到田園裏,飛舞着的白蝴蝶,它們在我身邊毫不陌生地迴旋,久久不願離開,而我也是一樣的心情吧,在我愉悅的內心,我總洋溢着自然歸來的滿足。

我喜歡在鄉野的風裏流連,我喜歡聽鄉間俚語,我喜歡看田園裏綠的葉,紅的花,青的果,我喜歡嗅着青草與莊稼的氣息,領略無邊的星月,並融入我的夢裏。

田園牧歌散文 篇11

烏魯木齊周邊有許多農家樂,大多數建在郊外,算是鄉下吧。一個週末,爸爸媽媽帶我到郊外遊玩,我早就盼着這一天了,心裏很高興。

我們生活在喧囂的大都市,城裏空氣污染很嚴重,汽車尾氣加上企業大量排放的廢氣,有時都會遮住遮住藍天白雲、高樓大廈和綠樹。利用週末節假日到郊外,去鄉下,親近大自然,是我所向往的。

汽車駛出城區,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我們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上,路兩旁邊是長滿了各色野草和野花的綠色山坡,有的山坡很高大,遠遠看過去,表面的草坪就好象綠絨毯,在毯子上,潔白的羊羣散佈在上面,就象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好看極了。

選了一戶熟悉的農家樂,走進這裏,只見窗戶上掛了兩串金燦燦的老玉米,旁邊的小池塘裏面養着數十條肥肥的大草魚。在接待處的對面,養着雞、狗、羊、兔子等各種家畜,看看這看看那兒,我都有點目不睱接了。農家樂裏還開了幾塊菜地,韭菜、小白菜、黃瓜、西紅柿、蒿子菜、豆角等等,最讓人喜歡的就屬西紅柿了,紅紅的果實掛滿了枝頭,十分惹人喜愛。

時間過得很快,這裏的田園風光總是讓我流連忘返。

田園牧歌散文 篇12

東東與妍妍是班上戀人其中之一,他們大約在大二開學之後,就比較明顯的在一起;對於他們的戀情發展過程,除了多了一份關心之外,也特別沾上不少甜滋滋的喜氣。

走出美麗而浪漫的大學校門,這一對郎才女貌的班對終於修成正果,並且在東東工作之後不久就結婚了。

當然典雅而熱鬧的結婚典禮,不但洋溢着幸福的氛圍,而且這對新人看起來特別帥氣與漂亮,着實羨煞了尚未結婚的來賓們;尤其在優美而熟悉的結婚典禮樂曲響起之際,彷佛金童玉女般的畫面,不禁讓不少人燃起有爲者亦若是的結婚慾望,當然其首要之目標,就是必須找到另外一半,纔有可能踏上紅地毯呢!

東東與妍妍婚後鶼鰈情深的婚姻生活自不在話下,不過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則是兩個人都堅持繼續追求更進一步的理想,所以一起前往美國深造,並且在多年之後順利取得博士學位。東東和妍妍小倆口從美國回國之後,很幸運的雙雙進入大學任教,確實是令人羨慕而且相當不錯的福氣。

當他們回憶起美國唸書的情況時,東東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徜徉在廣闊的校園,以及悠遊於美麗的社區環境當中,到處充滿着自然的風味,實在是一種難以忘懷的享受。

“尤其在大自然風味當中,又摻雜着美麗而純樸的鄉間景緻,更是讓人覺得心曠神怡!”妍妍想起亨利˙大衛˙梭羅描述華爾騰湖畔的故事,不禁極其羨慕之餘,更想要跳脫水泥叢林的緊張生活方式,並且希望能夠享受返璞歸真的境界。妍妍其實是一個美學主義者,所以主修的專業領域,更着重於生活美學與花藝設計的範疇;尤其在這一個區塊的美學精神,並非僅僅是廟堂與學院派的空泛理論,反而是走入平凡生活的庶人美學。由於妍妍具有這樣的專業領域與人格特質,因此除了在大學擔任教職之外,更樂於建構社區的美學框架,把生活之美成爲人們生命的一部分。妍妍嘗試用花藝與生活兼容幷蓄的角度切入,把學院派冰冷的理論與教條,轉化成爲生動而活潑的意象,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感受生活美學的精髓,並且因此而極其自然的融入其中,尤其更可以享受另外一種層次之美,以及令人驚豔而豐富的心靈饗宴。

“所以走入社區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加上在學校裏的課程講授,把學生的巧思與社區活力,能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也許是擴大生活美學層面的另外一種態度。”妍妍不忘記本職學能的使命,因此希望將大學裏的課程傳授經驗,以比較積極而活潑的方式,來結合各個不同類型之社團,藉以提倡生活美學活動。

雖然生活美學此種概念,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難免會覺得有一些空洞而抽象的印象,尤其太過於廣泛的範疇與框架之下,偶爾會讓人感到無所適從,而且失去專注的焦點之餘,恐怕會流於浮華而不實的口號。

妍妍最怕的就是此種結果,因此當她致力於將美學生活化的過程,就像日本生活當中無所不在的茶道傳統,乃是以極其典雅、自然而舒適的心情,來抓住生活當中的每一個小細節,並且賦予經過巧思的內涵,然後摻雜着符合美學意境的特質,打造一個小而美的生活環境,那麼就是最樸拙而且充滿喜悅的境界了。

這就是妍妍長久以來想達成的心願,雖然有人覺得類似的願望,宛如唐吉軻德大戰風車一般的虛幻,因爲在功利主義瀰漫的社會環境裏,這一羣人所抱持的理想,大都是象徵着比較孤獨而寂寥的族羣。

不過東東與妍妍卻不這麼想,除了具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之外,更想要追求返璞歸真的生活本質,於是特別把早年農村生活的精神,從孩提時期的記憶裏召喚出來,並且加上當年在美國所體認的自然主義風味,用充滿鄉土情懷而簡樸的方式,逐漸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妍妍基於這樣的願望與理念,於是積極規劃退休之後的生活藍圖,他們計劃在南方某個地區純樸的農村買一塊地,然後闢建一處兼具養老與休閒的家園;在那一個寬闊而具有個人風格的園地裏,可以隨興種植適合生長、或是鄉土原生種的樹木,順便養幾頭溫馴的山羊,當然奼紫嫣紅的花草,以及風味濃郁的家禽,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日前這項計劃終於實現了,我們應邀前往參觀妍妍心目中的樂園,看到他們兩個人尚存有書卷氣息的臉龐上,似乎也露出了一種典型純樸農夫的風貌;不過在汗流浹背之餘,更可以看到爽朗而極其愉快的表情,似乎不自覺得的透露當下的心情,讓人覺得如沐春風般的生活境界,彷佛就在此刻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