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通用11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短小精悍,表現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問題。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瞭解散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酒優美散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通用11篇)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1

在我兒時的記憶當中,現在還能夠隱約記得,跟着母親挎着半櫞子地瓜幹去村東頭的供銷社換酒,招待來看我的姥爺的情景。其中有諸多細節記不太清了,只是印象深刻的知道這酒是離我家大遠遠使勁往東走一個叫諸城的地方自己釀造的。只是身爲我這一輩的老大,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嬌慣,所以很小就知道了諸城白酒的味道。

大概是剛上小學的光景。家裏來客人,這跑腿買酒的活,理所當然的就歸我了。那時候諸城白酒是普通玻璃瓶裝的,。一般都是散買,很少成捆拿,也是害怕會買到“初脖酒瓶”,等賣酒瓶子的時候要不上價。

有一次學校安排我家管老師飯,因爲跑腿掙了跑腿費而歡天喜地拎兩瓶酒回來,往地上放的時候,“噹啷”其中一瓶因爲碰撞,弄了個底兒掉,被父親罵了幾句。來吃飯的老師打了圓場,免去了捱揍的危險。看來這“人歡無好事”的確是多少年來前人的總結。

初中時,就住校了。對酒的記憶就沒有那麼多了,只是每個禮拜回家時,偶爾陪爺爺偷偷喝一兩盅。爺爺做小買賣,就是那種類似於貨郎的那種,一把來一把去,掙個零花錢還是蠻富餘的,所以酒餚還是不錯的,我最愛的就是烤豬肺,還有爺爺那喋喋不休的生意經。不知道是由於基因的緣故,還是打小對白酒的浸染,小時候還真的不知道喝醉了是什麼樣的感覺。

上高二的時候,同學幾個一起醉過一次。不知怎的,非常迷戀那種暈暈乎乎的感覺。最不好受之處,便是慷慨激昂以酒量充英雄,最後翻江倒海,吐得一塌糊塗。

參加工作,知道了有個“禁酒令”。工作期間是不能碰的,下班之後,青年們免不了搭夥夥胡吃海喝一番,但是白酒喝的少了,一般都是啤酒,再高了興了,白酒加啤酒。有人說一個人不喝酒,我不管那些,偶爾會在閒暇之餘,自己一個人喝酒,去飯店炒上兩個硬菜,喝上一瓶半斤裝的“小作坊”正好微醺。

漸漸地,酒局增多也就得以品嚐過很多不同地方的酒,更有一些喝不來的洋酒。仔細甄別下來,還是家鄉的酒好喝!這酒裏面不僅有濃濃的家鄉的味道!更有我從小到大的回憶!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2

說真的,我不會喝酒,也不愛喝酒。家裏有一瓶正宗的紅葡萄酒,我只輕抿一小口,喉嚨就像着了火似的疼,胃裏也翻江倒海地鬧騰。但是對於家鄉的糯米酒,我卻是喜愛至極。

客家糯米酒香醇甘甜,風味濃郁,溫潤可口如謙謙君子一般。上等的糯米酒色澤鮮亮,香味四溢,喝下去更是令人回味無窮,齒頰留香。我曾見過奶奶親手製作糯米酒。奶奶可是村子裏出了名的制酒好手,她釀製的米酒香甜而不失酒味,濃郁而不顯酸澀,恰到好處。奶奶的性格也如同這酒般純樸寬厚。她釀的酒總會把村子裏的男女老幼都吸引過來。有別家的婦女來討教釀酒的祕訣,她總是樂呵呵不厭其煩地手把手傳授“祕訣”,從來都不會祕而不宣。小時候,我曾偷偷地問奶奶“祕訣”何在,她笑笑,拍着我的小腦袋說:“這釀酒啊,是要用心的。”看着我撓着腦袋似懂非懂的神情,奶奶又神祕地笑了。以前還是五六歲的時候就住在鄉下奶奶家,每逢過節喜慶,奶奶都要釀酒,糯米酒香飄幾裏,這時就有了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小屁孩兒過來討酒喝。有的小孩子倚在門邊,偷偷地向裏張望着,口水吧嗒吧嗒地流了一地。稍大膽些的,說話像喝了蜂蜜,捧着小碗跟在奶奶身旁忙前忙後,就爲了那一小碗的糯米酒。還有的來討好我,往往一顆劣質水果糖就能使我高興半天,心甘情願地舀了一碗一碗的酒來做交換。奶奶也樂意看到這場景,因此每次釀酒都釀得多多的分給同村的老人小孩。大家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拎幾張板凳在門前找個地方坐下,一邊品酒一邊聊些雞零狗碎的小事,大家都樂在其中,“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論是多甜的酒,是酒三五杯下肚總會醉。我往往就是其中的一隻小醉貓,醉了酒,兩頰泛着紅暈,嘴裏還說着胡話。這時,總會有一雙溫暖有力的大手託着我把我送上小牀。我甜甜地睡了,嘴巴卻咂着,說着夢話:“好酒,好酒……”後來據奶奶的話,我的睡相難看死了,還留了一枕頭的口水。現在每每聽到奶奶這樣說,我還是摟着她的脖子撒嬌般嗔怪道:“還不是你嘛!把酒做得那麼香……”

如今,每當我行走在燈紅酒綠、觥籌交錯的城市街道上,我的心時常被莫名地牽動,同時生出萬分愁悵,有種悵然若失之感。是的,這裏並不缺酒,也再也不會有同村男女老幼都趕集似的圍坐一起品酒的光景,但有什麼東西好像缺失了,在心裏空了一處。我突然開始明白奶奶“用心釀酒”的話中玄機了。用心,用一顆無私、純樸、樂於奉獻而又不圖回報的心來釀酒,來待人接物處世,這就是奶奶釀酒的“祕訣”。

我已好久沒有喝到奶奶親手釀製的帶着家鄉味道的糯米酒了,我也好久沒有見過家鄉了。

我想念家鄉的糯米酒。

我想回家。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3

在我的老家有一俗語:沒酒不成席。不論是誰家,不論是婚喪嫁娶、逢年過節、還是大事小情,酒是不可少的,酒是五穀雜糧的精華,是上天的恩賜及大地的奉獻。常言說: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而家鄉的酒,時常將其醇香滲進我的肺腑,浸入我的骨髓,多少次我醉倒在家鄉濃濃的酒情裏。

老家有自己釀大黃米酒的習慣,每一次回到老家,一進村,便聞到村子上空四處飄散着酒的香味,每一次我都在這酒的醇香中穿行,那酒香慰藉了我久違的心靈,浪漫了我的鄉村歲月。

最好喝的酒,是家鄉的“三溝”酒。

“三溝”酒是民族酒廠釀的,醇厚甘美,色香味俱全,家鄉人待客熱情豪爽,正如這“三溝”酒一樣純正厚道。客人隨便走進哪一家,女主人眉宇間總掛着喜盈盈的微笑,臉上洋溢着甜蜜,親切招呼:“來,請屋裏坐。”嘴咧得像水蜜桃,柔柔的秋波蕩起一溪浪花。男主人粗獷而又不失熱情地吆喝:“老哥,來,喝兩碗!”進得屋來,桌上已擺上香噴噴、熱騰騰的手把羊等農家菜餚,當然也少不了大蔥沾大醬、乾巴鹹菜、五香花生米等特產了。大海碗裏也早已斟滿了酒,一股甘醇綿長的香味從碗裏瀰漫撲鼻而來,我已是未飲先醉了。這時女主人扭動屁股,邁着碎步,走到跟前,雙手遞來酒碗。此時,客氣話已是多餘,唯有端碗就喝,便是對主人的最大敬意。

一碗下去,一股熱流順喉而下,從心裏直往外冒,之後迅速流遍全身的每一個毛孔。全身開始發熱,種種激情再也按捺不住。一次回老家,我曾與鄰居老弟鬥過酒,頻頻碰碗,頻頻幹酒,我們的激情被淋漓盡致地宣泄。我和老弟用土得掉渣的家鄉土話談論一些同樣土得掉渣的鄉村野趣,時而我們擊節高歌,時而捧腹大笑,喝着、談着、唱着,喝到興頭上,還劃了幾拳:“哥倆好喲!八匹馬喲!五魁手喲!六六六喲!全來了喲!”那期間誰也不在乎身份,地位,眼前只有酒、有哥們的情意,是人的天性的重生,此時,沒有功利、沒有應酬,忘了工作、只有快樂的生活。就這樣,我喝着家鄉醇香的酒,品着家鄉濃濃的情,置身於家鄉濃濃的親情氛圍之中。

最開心的酒,是喝家鄉的喜酒。

每逢村裏有嫁女兒,娶媳婦,蓋房子,殺年豬,這天就成了村裏最快樂的節日,那喜慶的場面決不亞於臘月裏趕集。山村人家,藤上葉上都沾親,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去吃喜酒,我們出門在外的,無論官多大、地位多高、路途多遠,能回去都得趕回去,因爲吃喜酒是親情、友情的象徵。酒席擺好了,酒是家鄉的“三溝”酒,成箱的,十幾箱,幾十箱擺在那裏。和少年時的哥們兒坐在一桌,一時間你來我往,我敬你回,高潮迭起。真是感情深,一口燜;感情鐵,喝出血。大家整碗的幹,直喝到天昏地暗,手舞足蹈。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兩年前過年回家在五姑家喝的那場酒,那是真的“站着去的。倒着出來的”。現在想想胃還有些微痛。

五姑是我的對門老鄰居,自從母親去世,她老人家就像媽媽一樣照顧我們哥仨,幾十年來我們之間越走動越近,每年過年回家老人都要請我們喝酒,都是因爲時間緊沒能成行,這年老人年前就同二弟說好了,初二的早上就去她家喝酒,喝完酒誰走就誰,她也就不會因爲多年沒喝酒而鬧心。二弟也只好答應了。

初二一大早老人就去了我家,懶被窩的我還在睡夢中,老人說已經將菜做好了,就等着我們喝酒了。我同三弟才懶洋洋地起牀,去了老人家。

那天,老人家的子女全回來了。4個兒子,2個姑娘6家20口,真熱鬧。老人說她已經忙了半宿,就是怕我們有着忙走的,不能誤事。我們進屋就開飯。說真的,到今天也不知道老人做了多少道菜,只知道能坐20人的大桌子擺滿了,老人說:過年了,就得有個過年的樣。我一細看還真的是:所有的餐具都是新的,新買的能裝2兩5的酒杯還貼着商標。老人說:你們都是有身份的人,過年喝酒來點文明的,今天別用大碗了,用酒杯喝文明。說真的習慣用大碗喝酒的我們哥仨誰也沒將小酒杯放在眼裏,軍事家說:驕兵必敗。那天,自以爲能喝的我們哥仨都嚐到了醉酒的滋味。

老人那天是誠心讓我們好好喝喝,多樣白酒讓我們隨便挑。已經習慣喝地產酒的我們還是選了“三溝”系列。感覺喝那場酒就是打一場戰爭,我們都拉開了架子,卯足了勁。

老人不喝酒,卻說了一個讓我們感動的開場白:叫着我們哥仨的乳名,你們哥仨是我看着長大的,今天你們都出息了,年年你們都來看我,我也沒什麼能感謝的,今天就想叫你們過來吃頓酒,你們什麼也別考慮,只要是你們放開肚皮喝,喝好了我就知足了,就是喝倒了才說明你們真的將我當親姑了,這些年沒白疼你們。老太太的話真的讓我們感動,我們什麼也說不了,只有一個字——喝。

這是一次特殊的喝法。先每人倒滿一杯,五姑的大兒子一舉杯一口乾了,接下來我們誰也沒話了,幹吧,自那起,不論誰帶頭,也不管杯裏有多少酒,都是舉手“利索”,一口清。這樣的喝法我同三弟都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在我們一再勸說下,倒酒減量,但老太太家的孩子也太多了,每人都得敬一次,到後來,我同三弟都喝得不知道鐵鍬幾個齒了。好在都有車,都是用車送家的。

家鄉的酒,包含着一種血性,一種豪情,一種文化。俗話說:“酒壯色膽”。在好多場合,當好多人喝得醉眼朦朧時,哥哥嫂子們之間可能要開起玩笑來,嫂子們也一改往日羞澀,撕去了溫柔面紗,和那些醉了酒的男人們嬉戲鬥鬧起來。有人還乘人多混亂的時候絕無惡意的揩她們的油,在豐乳上摸一把,在肥臀上擰一下,引來她們的聲聲尖笑與痛罵,也引來了大家的鬨堂大笑,屋子裏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所有的人因了酒因了笑而陶醉其中。家鄉的酒,就這樣的醉人,常常激起我的生命激情,助長着我的思鄉之戀。

我想:只有在家鄉,酒才最本色、最純淨、最醇厚,因此也最珍貴和神聖。

有了家鄉的酒,生活就更有生機,有了快樂,它承載着家鄉人對我濃濃的真情。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4

家鄉就像一個工廠,親手織着人們的夢想,孩子便是她的期望。我很慶幸我生在這裏,我很慶幸我長在這裏,我很慶幸我還在這裏。我愛着我的家鄉——臨水鎮。

我的家鄉並不是什麼名鎮,它只是一個普通的、讓我留戀的小鎮。要問我家鄉最令我回味無窮的是什麼,那當然還要數臨水酒啦!臨水酒產自有“千年酒鄉”之稱的霍邱縣臨水古鎮。臨水地區釀酒始於唐,顯於明,興於清,一直名揚至今。臨水獨特的制曲工藝,使麴酒香味諧調、綿甜柔順、回味怡暢,鑄就了臨水酒獨特的“風格”。

早在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敬德到皖西臨水一帶做官。在此大力興辦酒坊,一時間幾乎家家釀酒。當時的臨水人利用皖西多山的.優勢,將多釀的酒藏到山洞中,一日尉遲上山打獵,無意中發現藏在洞中的酒,當即開壇豪飲,大讚:臨水洞藏酒“味甘、性平、豪飲不醉。”

當初朱元璋年少時,在臨水以後有錢的人家放牛,卻因天氣炎熱,中暑昏倒了。被一位叫玉潔的姑娘汲廉泉水相救。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派人到臨水尋找玉潔姑娘,但是玉潔卻不知去向。遂賜廉泉爲“救駕泉”。朱元璋飲酒思源,便取玉潔、廉泉首尾二字,賜名臨水酒爲“玉泉”。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在朝廷大宴羣臣,特召臨水酒爲皇家貢酒。

清末民初,臨水有一姓吳的有錢人,將當地的酒坊百坊歸一,組建了名傳至今的吳隆興訪,這便是安徽臨水酒業的前身。釀酒師依照千年釀酒古法,並結合洞藏工藝,總結出“吳氏祕法”,從此,臨水酒便飛快的崛起,遠銷南京、上海等民國大都市。如果說洞藏工藝是臨水的傳世祕密,那麼傳承千年的臨水制曲技術就是一種神奇的存在。經過高溫堆積的臨水酒麴,發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散發出馥郁濃厚的神祕香氣。

如今各種重要的場合都離不開白酒,但畢竟酒喝多了,傷身體,這就讓醇香綿甜、多飲不醉的臨水洞藏酒更受到人們的喜愛。現在安徽人請客吃飯要是不開上幾瓶臨水洞藏酒,都不好意思買單呢。

好啦,介紹完畢,這便是我家鄉的特產臨水酒。我在這裏生,我在這裏長,從古到今,她都與我的衣食父母無異,不索取,卻給予,她給了我們多少驚喜?我深愛着我的家鄉——臨水鎮。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5

我的家鄉在紹興,紹興南部有青青的會稽山,山下有清澈的鑑湖水,此山此水造就了甘醇芳香的紹興黃酒,紹興黃酒歷史悠久,它浸潤在我們紹興的歷史中,瀰漫在白牆黑瓦間,跨過小橋,走過石板路,穿過大街小巷,滋潤着我們紹興人的生活。

你知道紹興市區的“投醪河”嗎?2500年前的越王句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投醪勞師,“一壺能遣三軍醉”,一舉滅吳,報仇血恥。還有蘭亭的“曲水流觴”, 王羲之和朋友們,一邊飲酒,一邊即興賦詩,最後更是乘着酒興寫下名震千古之《蘭亭集序》。陸游,賀知章等偉大詩人,都有喜喝黃酒的經歷,並寫下流傳千古的詩篇。

我還記得每到過年的時候,奶奶就要請菩薩,祭祖,這就是紹興的“祝福”,八仙桌上放着各種祭品,這時奶奶就會讓我在兩旁排列小酒盅,然後斟上黃酒,最後點上蠟燭,我們一起祭拜,祝福太平,安康。許多紹興人平時在吃飯前,都有喝點酒的習慣,所以招待客戶都會上黃酒。紹興人愛黃酒,當然也愛自己做酒了,我姑丈就會做酒,爸爸說以前過年前,姑丈就會挑好的糯米,蒸熟了,拌好了,然後放在大酒缸裏發酵,等到過年,就可以招待客人了,“酒漿拌”(甜酒釀)就是姑婆拿手的點心呢!有一次,三爺爺去姑丈家,剛好新酒釀成,三爺爺喝的味道好,禁不住多喝了幾杯,結果在回家路上,酒勁上來,吐了,晃晃悠悠回到家,睡了一天一夜,成爲笑談。哈哈,其實這就是紹興黃酒的一個特點了,後勁足,所以此酒要“慢慢品”,適量喝,才能體會到紹興酒的真味道。

我愛我的家鄉紹興,“讓每一縷酒香依然清純,讓每一處江湖完好如初”,這就是我的願望。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6

品西鳳酒,品出醇醇韻味;品瀘康酒,品出陳釀的濃烈;品葡萄酒,品出佳釀的芳香;品我家鄉的甜杆酒,品出的又是一番濃郁獨特的風味。

家鄉的甜杆常栽種於6月初旬,它們適宜生長在土地溼潤而肥沃的田地裏,那樣甜杆纔會有充足的水分和豐富的糖分。它們的生長週期一般在5個月左右,在十月中旬便能收甜杆了。

甜杆收後去葉,除去上面的天花,將甜杆打碎後,放入木缸中拌上酒麴,用薄膜封住木缸,待甜杆渣發酵數十天後,便能聞見淡淡的酒味了。

接着,便能夠釀酒了,架起釀酒的空心酒缸,在缸底放上底鍋,將甜杆渣放入底鍋中,在酒缸中斜置酒槽後放置頂鍋。在頂鍋中添置涼水,在底鍋下生火,使酒渣內的水分充分遇熱汽化後上升碰到頂鍋遇冷後液化成水珠,於頂鍋的中心滴入酒槽後由酒槽將酒流出後,流入容器內。這樣就便釀出來了。

當火不斷加熱,頂鍋中的水便不斷升溫,這時應保證頂鍋中的水是涼水,那樣纔會釀出好酒來。

家鄉的甜杆酒香味磬人,沒有烈酒的辛辣,沒有紅酒的昂貴,但這卻是我們家鄉的特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酒。它剛勁也柔情,代表着我們家鄉人們的熱情、淳樸和好客。遠方的客人們,如果有機會來我的家鄉,一定要嚐嚐我家鄉的甜杆酒酒。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7

小時候有兩盼。一盼過年,二盼吃酒。

先來說過年。儘管那時侯的年過得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卻是盼之不得。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說大家都應該能猜得十拿九穩,那就是逢年過節過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不管一年四季怎麼忙,我們農村過年那幾天都只是吃喝玩樂。不管是有錢人家,還是普通人家都一個樣。雖然吃上雖不一樣,但大家在年裏的高興與歡喜都是一樣的表情。

吃。在我烏江源頭的農家,不管一年四季怎麼忙,家家戶戶風裏雨裏其本上都要喂一頭過年豬的。除非運氣不好,左買一個也死,右買一個也不成氣候。要不即使是最貧窮的人家,無論如何都要喂一頭過年豬的。養豬爲過年,這話一點也不假。如果那家一年到頭來一頭過年豬也沒喂成或沒喂,那肯定是要遭村裏人瞧不起的。要到過年的前的七八天裏,家家戶戶最忙的就是宰殺過年豬了。於是年裏餐桌上的大餐,那必然是豬肉宴了。豬心,豬肝,豬頭,豬腳,豬肚,豬腰子,豬瘦肉等等。當然,其他的蔬菜,也是不可少的。條件稍好的人家,也殺雞宰魚的。記憶之中,大多人家都是豬肉米飯唱主角。

喝。小時候由於家裏窮,我們家過年幾乎不買可樂高成飲料什麼的。但過年前的個把月,母親無論如何也要做一罈咂酒的。如果這時候你有機會到我們彝家串門走親的話,有咂酒一碗或一杯給你,那就是我們彝家逢年過節最高的待客禮儀了。如今每逢過年過節,要喝什麼飲料已經不在話下了,可是再也找不到小時侯過年的樂趣了。

玩。小時候巴不得一下子長大。長大了就可以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到處去玩。家鄉那時逢年過節玩的地方可多了。什麼大墳樑子,小白巖,關口,百草坪,劉家大墳等等。那時候我們最喜歡的地方有兩個。一是小白巖,這地方離家鄉不遠,個把小時左右就走到。每當我們吃完飯後,跟着大一點的屁股後面趕到小白巖的時候,這地方差不多人山人海了。一眼看去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花衣服長衣服,這而一堆,那兒一撮,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彝家少女和英俊帥氣的彝家小夥,就開始拉開陣勢扯開嗓門大吼大叫了。什麼七天不見面,眼淚雙雙流,“搜你拿嗎紅,那隻走走埋”。這是一句用彝話唱的歌曲,意思是三天不見你,眼淚流乾了,很是思念的意思。你來我往,一整天都在唱。如果情投意合的,晚上還要到山坡老林裏去“曲谷”,繼續唱。聽說有的唱了幾天幾夜,都還沒有停歇的意思。於是唱着唱着,美女俊男就滾到一起去了。記得我有一次陪着寨子裏的幾個男歌手跟一個十多裏之外寨子裏女孩去“曲谷”。那晚,我們頂風冒雨約會成功後,到深山老林對歌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於是我們鑽到一個小巖洞裏,拉了一夜的歌。我雖讀過幾年書,可在這樣的場合,我除了用心聆聽,其實就只能跟着攆趕後了。遺憾的是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彝人,我也僅有的一次“曲谷”的經歷。如今,這種傳統的對歌戀愛習俗,早已在打工的浪潮中灰飛煙滅,再也難以找到了。聽說百草坪花場也是挺好玩的,可這裏離家太遠,我們幾乎不去。而大一點的,今天去這裏,明天有去那裏了,不會過年三天都到一個地方去。聽說哪裏好玩,大家幾乎就跑到哪裏去了。

現在來說吃酒。小時候家裏窮,加之兄弟姐妹多,賺錢門路少,平時生活中油水不足,常常是清湯寡水的,好一頓差一頓。在記憶中,雖說我們家年年都宰殺過年豬的,但一兩頭豬的肉油畢竟經不起一年四季的吃喝。於是就有了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於是寨子裏那家要是操辦酒席了,小孩子都巴不得父母派他去。至於我,小時候到現在,其實都不大喜歡吃酒的。

時下不要說城市裏的酒席之風越刮越猛,其實鄉下農村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方面說,日子也越來越好了,而一方面也表現除了酒風盛行,就像流行感冒一樣。酒席的花樣名目繁多,滿月酒,長毛酒,狀元酒,結婚酒,喬遷酒,年輕的生日酒,年老的壽酒,喪葬酒。如果說婚嫁酒和喪葬酒不得不舉辦之外,其實其它的酒是可以減免不辦或少辦的。然而時下,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讓人難於應付疲於應付。同村之中,你說不走吧,早不見晚見,心裏過意不去;同事之中,你說不走吧,朝夕相處,鼻子處着眼睛;左鄰右舍,你說不走吧,雞犬相聞;親戚之中,你說不走吧,人家說沒有人情味。真是做人難,難做人,做人難做也得做。前段時間,我有機會看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的幾份禮單,少的0.5元的,多的是50元,而今則不行了,少也得二三十元起點,多的則幾千,而一般大多不是50元就是100元。

歲月更替。家鄉的年和酒依舊輪迴着。可是如今,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過年和吃酒的樂趣了。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8

我的家鄉是在閩北的一個小鄉村——河坊。那裏景色迷人,瓜果飄香,四季鮮花盛開。雖然比不上繁華的在都市,但我們這裏有一年一度的搶酒節。

搶酒節是從一四一八年九月初一開始的,相傳隋文帝時,兵部尚書馮世基曾奉旨帶兵十萬到邵武河坊一帶墾荒種糧,既改造了沼澤地,又卓有成效地解決了缺糧問題。593年前的農曆九月初一,馮將軍從昭武(現爲邵武)到河坊村視察,當地官員以新糧釀製的米酒宴請馮將軍。後人爲了紀念馮世基將軍的功勞,在河坊村西建了一座將軍廟。此後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一都在此舉行酒會。這種酒會後來逐漸演變爲我們村的農俗——搶酒節,延續至今。

九月初一這天,天還沒亮,河坊村已打破了寧靜,熱鬧起來了。人們三三兩兩,擡的擡,挑的挑,伴隨着陣陣鞭炮聲,把自家釀製米酒送到將軍廟。各家各戶用自家的第一杯米酒祭奠祖先,然後,人們將挑來的米酒都倒入貼有“豐收酒”大紅字的兩個大木桶中。

上午十點半左右由村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儀式後,搶酒便開始了。隨着主持人的一聲令下,人們“轟”地擁向大酒桶,有的用桶,有的用瓢,有的用碗去舀大木桶中的酒。這時舀酒器具的撞擊聲,搶酒人們的歡笑聲響成一片......

搶酒過後,村民們就擡着馮將軍金身塑像穿街走巷遊行,一路上敲鑼打鼓,吹嗩吶,放鞭炮.......熱鬧非凡。遊行結束,村裏大戲開演,來自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相聚一堂,一起看戲,一起喝着“搶”來的“百家酒”,相互祝福,交流感情,暢談今天和未來。

我愛家鄉一年一度的搶酒節。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9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喝酒的人,尤其是不太喜歡喝濃烈的酒。畢竟喝到嗓子裏,感到一股濃濃的辣味。咽又咽不下,吐又不能吐,每次喝酒,總是眉頭皺起一大把,那種樣子,比喝藥還難。因此每次赴宴,總是很忐忑。

不過我喜歡家鄉的酒。

我的家鄉在亳州,那是全國文化旅遊名城,也是詩人曹操的故鄉。說到亳州,或許人說,你們那裏可是酒城,你們那裏的古井貢酒可了不得,是聞名全國的八大名酒之一。是嗎?每到此時,我總是不以爲然,古井貢酒不也很平常嘛,家家戶戶擺宴席極其普通的一種酒,這有什麼特別的呢。

體會家鄉的酒不平凡,是在二十年前,那時是在石家莊。幾個老同學聚會,都是河北、山東的,有人居然拿出我們的家鄉酒-——古井貢酒,讓我欣喜的眼都綠了。同學們都說老李,這是你們老家的酒,居然沒見你拿過來。

我囧了,說道:路那麼遠,帶一瓶酒真的不太適合。

說是說,飯桌上該喝還是喝。好久沒有喝到家鄉的酒,現在在異鄉居然看到故鄉的酒自然格外的親切。而且亳州人喝酒似乎有種天然的激情,亳州土話說:亳州的麻雀都能喝二兩,意思是走在亳州的大街上,隨處都可以碰到一斤哥、二斤哥。有時到古井鎮遊玩,一靠近古井那個地方,便有撲鼻的酒香。

開始喝酒了,雖然酒並不多,但是微微有些醉意。有人便打趣道:亳州的酒爲何這麼有名,叫古井貢酒。

我說:這可要追溯到很遠的三國時期,那時候老鄉曹操還是漢丞相,雖然權傾朝野,可是對皇帝尊敬之心還是有的,於是就把家鄉的九釀春酒獻給皇帝,不像皇帝喝了,認爲口味純正,大爲讚賞,從此九釀春酒便成了朝廷的貢品。後來曹操的兒子曹丕做了天子,家鄉酒就更成了皇家的最愛。

當然,如果只是皇家的貢品,古井酒就沒有了平民化的色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而且歲月的更替,家鄉酒的味道不僅沒變,而且愈來越濃厚。紅白喜事,大小宴請,亳州酒隨處可見。

古井酒有很多種,也不一定只是古井貢酒,走到亳州古井鎮,大大小小的酒肆隨處可見。中糧酒廠、板橋酒廠、古井鎮酒廠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這時候如今置身在古井的大街小巷,不用說品嚐,就是聞一聞,也算醉了。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10

我的老家是在湖南永州市的一個山區小縣城,那就是藍山縣。我們家鄉的小吃可多啦!有年糕、炸油茶、艾餈粑……但是,我覺得家鄉最有特色的是一種酒—黑糊酒。

黑糊酒在我們家鄉可出名啦!我們藍山的黑糊酒俗稱“牛屎酒”。因其顏色褐黑如牛屎而名。別看他其貌不揚,其名不雅,但酒液特別濃,從罈子裏往外倒時成絲狀流出,掉在桌上不流走,凝成一小團。那種味道真是醇厚甘美、芬香沁鼻,飲後餘味無窮。在藍山鄉村,只有家裏來了最尊貴的客人,纔拿出這種酒來款待。

下面我來給大家說說黑糊酒的製作過程。糯米滔洗蒸熟後放涼,加入甜酒麴後,放入杉木蒸桶內,放在用板凳和木棒做的架子上,因多在秋冬季節做,氣溫低,所以桶外面要用棉絮圍好保溫,有時桶下面還要生一個火盆加溫,約二、三天後有酒汁滴出時,要用鍋接住,這個酒汁就是作黑糊酒的原料。上面的渣就是糊糟《現稱米酒》。將上面說的酒汁裝進一個小口的瓷缸內,用油紙紮封好,進行發酵。到了秋末冬初時期,牛欄裏經過一個春、夏、秋三季的鋪墊,已有一大欄的牛餅要出欄。這些餅就是黑糊酒發酵的熱源,也是第二年水田的肥料,而不是單純的用牛屎。把這些餅出在住房的附近,便於觀察,防止丟失,在地上,底下放幾層牛餅,把裝酒的瓷缸放在中間,周圍與上面都用牛餅圍好蓋好,下雨天上面還要蓋竹蓆,不久牛餅上開始有蒸汽出來,就是牛餅開始發酵有熱氣了,再經一段時間就可聽到酒的響聲、並能嗅到酒的香味了,當牛餅不發熱了,酒也就發酵好了,取出來後就可飲用,但是大多數的黑糊酒要加入糙米酒,不然就要起白點,現在的理論就是菌落太多的原因,加糙米酒後就抑制了黑糊酒裏細菌的生長,可以長久保存。

聽了我對大家介紹我們家鄉的黑糊酒後,大家肯定對黑糊酒有更深的瞭解吧!如果自己對黑糊酒有興趣,可以根據我說的方法動手試一試,相信一定會做出醇厚甘美、芬香沁鼻的“牛屎酒”!

家鄉的酒優美散文 篇11

今年的暑假,我是和爺爺一起在無錫陪太奶奶一起度過的。無錫雖然不是我們的故鄉,但由於老家有很多親戚在這裏工作生活,太奶奶就很喜歡在這裏居住養老。爺爺也經常帶着家人到無錫陪伴太奶奶。在無錫的日子裏,因爲經常和一些親戚聚會,我瞭解到不少家鄉的風土人情,還幸運的喝到了家鄉味兒的滿月酒。

那是八月的一個早晨。剛起牀爺爺就對我說,今天三爺爺要請我們去吃若謹小妹妹的滿月酒。印象中,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吃滿月酒,心裏特別高興和期待。

上午九點多,我正悠哉悠哉地寫着作業,爺爺跟我說:“大姑爺爺開車過來接我們了,現在出發去飯店。所有在無錫的親戚都會去。”我一聽急忙收好東西到樓下坐車。

走進酒店,發現裏面竟然擺滿了七張桌子。我心想,無錫的親戚也沒有那麼多吧!可當人來齊了,我才發現光親戚就整整坐滿了六張桌子。我不僅感嘆道:“雖然隔三差五都會有親友聚餐,但沒想到無錫的親戚有麼多。”仔細看了一下,光表兄弟表姐妹就有十來個,還有舅爺爺、舅奶奶,姑爺爺、姑奶奶、叔叔嬸嬸、姑姑姑父,還有親家爺爺、親家奶奶,更有表爺爺、表奶奶好幾對。爺爺對我說:“這幾個表爺爺都是咱們河南老家一個村裏的,當年跟着你三爺爺一起來無錫打拼。如今都事業有成,在無錫安了家。”

滿月酒是按照老家的規矩操辦的。大家先是圍着小若謹一番恭賀祝福,送禮塞包,熱鬧折騰,硬是把睡得正香的小BB給弄醒了。然後正式開席,大家邊吃邊喝邊聊,好不熱鬧。大人們還串桌子互相敬酒。我看到很多人給爺爺敬酒。爺爺也拿着酒瓶,端着酒杯挨桌給大家敬酒。我怕爺爺喝多了,便跑過去提醒。看到爺爺坐回自己的位置,我便和一衆兄弟姐妹們在飯店裏四處玩耍。

因爲下午三點鐘我還要趕回家裏上網課。所以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爺爺帶着我就和大家告別。三爺爺塞給我一個跟蛋糕盒大小差不多的漂亮禮盒。我打開一看,裏面全是我愛吃的零食,特別開心!扭頭就找三爺多要了一個禮盒,準備回深圳時帶給我的妹妹。

我永遠都忘不了這頓家鄉味兒的滿月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