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2.84W人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都不陌生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找更多優秀經典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博物館的散文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精選10篇)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1

週末,我約上好友,來到位於渾南新區的遼寧省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客廳,是濃縮的歷史,是穿越時空的風情圖畫,是歷史學家、考古工作者費盡千辛萬苦帶你享受凝重的瞬間……

還可以把博物館比作歷史積木,風習集錦,短、平、快的都市導遊圖,總之,照我看來,一座沒有博物館的城市等於沒有歷史的影像,再大而言之,也是沒文化的體現。

新搬遷落成的遼博宏偉壯觀,莊嚴肅穆。

走進博物館,裏面格外的安靜,展品們靜靜地與我對視,那些古陶瓷、古代印刷品、出土文物和宗教色彩建築物上的浮雕,那些精美絕倫的木刻,油畫……使我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歷史,感受到遼寧歷史發展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感受遼寧人民在新樂遺址展示的聰明智慧和那酷愛傳統藝術的高貴氣質。

曾經,我在海南工作三年。有一天,我冒雨訪問了海南博物館。

在館裏不僅觀看了海南黎族、苗族及各民族的悠久歷史,同時欣賞了海南的革命發展史。特別是吸人眼球的昌江南陽溪畔信衝洞發現的巨猿、熊貓、猩猩等近20種哺乳動物化石。這種古代化石距今有約40至60萬年,是年代最古老的珍貴文物。

外面的雨,仍然淅淅瀝瀝的下着。回到駐地,我坐在客廳裏仍被海南島的歷史變遷而驚駭、震懾,又被喜悅陶醉。

應該承認,我雖然在海南島生活三年之久,但這樣集中強烈的感受海南,卻是平生首次。

近年來我出差的機會不多,但是,算起來有兩座城市的博物館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是,煙臺博物館,這座濱海城市古稱芝罘,是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發祥地之一。目前許多國家的航海圖上仍以“芝罘”之名代表煙臺。

來到博物館,佇立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展區前,我瞭解到從1945年至1949年春季,在膠東地區先後開展的五次大規模的徵兵運動中,向全國輸送40萬的兵源,其中有47428戰士獻出了寶貴生命。

中國抗日14年的歷史豐碑上將永遠銘記這座偉大的城市,永遠牢記犧牲的先烈。

同時,在館裏還展示了歷史上煙臺強島富民的歷史,以及政治、經濟注入新的發展元素狀況,正是靠着煙臺人民的堅韌與堅持,走過了從振興到輝煌的偉大曆程。

煙臺博物館是描繪抗戰擁軍史上不可磨滅的壯麗篇章,也是描繪改革開放中的煙臺極其重要的一筆,自然,也是大手筆的傑作。

另一處博物館在上海。幾年前,我到上海蔘加世博會。來去匆匆,一共三天時間。我在第二天上午參觀了上海博物館。尤其是參觀了剛剛開放的瓷器、青銅器和石雕三個展室。我驚奇的發現上博前面的噴水池大氣磅礴,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時或有虹霓般的效果出現。而一旦步入展室,你不能不被豐富的藏品所吸引、征服,凝固、遠古的藝術珍品們,藉助於青銅和瓷質的身軀,用堅硬如石鑿般的喃喃低語,講述着偉大祖先們那昔日的輝煌,上博的藏品,擺放的恰到好處,背景也努力追求與展品相同的氛圍,說明寫得明白曉暢,既有考古學的底蘊,又不乏文采。

總之進入上海博物館的一剎那,我彷彿進入了一個高貴古樸的藝術聖殿,我爲大上海擁有了與自已身份相稱的一流博物館而深深的激動、自豪起來。

博物館是城市博大精深的所在,若干年前,我去福建廈門,拜謁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在集美的墓地。他老人家看來是博物館的愛好者,他將自己的陵墓前擺放了不計其數的石雕動物,還有若干浮雕故事,連小學生刷牙的圖案都有,陳嘉庚給自己的墓地前這組龐大的石雕起個諧音,叫“博物觀”。與博物館相比“博物觀”三個字,或許寄託了愛國老人一種拳拳之心。博物意謂博識,博識之後纔有眼界胸襟,“雙目自經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經的多見的廣,在比較鑑別之中,你的事業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礎。

應當承認:博物館學,因爲有專門的領域,我又從末涉足,不該說三道四。竊以爲,博物館,只是從直觀上,認定一座城市的博物館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築面積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與現代化水準的重要標準,也是鑑定這座城市的管理者智商與文化水平的法碼。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對這個城市的富裕和貧困的一種檢驗。一窮二白的時節,博物館再好也不能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蓋房要緊,解決居其所,其它事再說。

博物館事業方興未艾,方興未艾的博物館證明着什麼,還用得着我多說嗎?

由此可見,學會用一顆樸素的心去客觀認知事物,更應當珍惜歷史。只有這樣城市纔會發展,只有這樣城市的人民纔會進步。

當我們用最簡單質樸的心去欣賞博物館的時候,我們的心態是客觀的,我們的心情也是愉悅的。如果說歷史存在於世界的某個地方,不如說它存在於那片寧靜的心地,認知歷史,以史爲鏡,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2

俄羅斯有兩多,一是教堂,二是博物館。就後者而言,據說,全俄羅斯有700餘個,僅莫斯科就有80多。其名目之駁雜,內容之繁盛,讓人瞠目。根據安排,我們看了幾個,其陳設之陸離,藏品之豐富,更令人咋舌。感覺裏,彷彿任意給一個點子,或項目,俄羅斯人就能弄個博物館出來,證明他們的歷史和記憶。

雖然他們民族的歷史,不過千餘年。真是匪夷所思。

我們看的第一個博物館,是克里姆林宮的兵器庫。這名稱不確切,兵器只佔很少部分。事實上,這是歷代沙皇陳放貴重物品的地方,因爲曾是製造和存放兵器之處而得名。現在,它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博物館,類似中國的故宮。展品紛繁,阜盛,無論是工藝水準,還是藝術趣味,都讓人折服。俄羅斯最早的教堂模型。沙皇的王冠、權杖、權標實物。伊凡雷帝的象牙寶座。阿列克謝伊的鑽石倉庫。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禮長裙。一本17世紀的“聖經”,僅銀製封皮上,就鑲着3017顆寶石。這些藏品,幾乎件件都價值連城。

拉夫魯申街在莫斯科河邊。我們去時,積着雪。安靜。少有人行。但這裏的特列季亞科夫美術博物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精巧的紅牆建築,不高,帶着閣樓,和精巧的尖屋頂,極像童話中的俄式樓閣。因爲剛修葺不久,整飭而簡潔。

館不大,內容卻豐富。6萬多件藏品,以油畫爲主。除畢加索、米開朗基羅等的傳世經典外,幾乎俄羅斯所有流派的作品,都有。伊萬諾夫的《基督顯聖》。彼羅夫的《三套馬車》。列賓的《伊凡雷帝與他的兒子》。列維坦的《金色的秋天》。蘇里科夫的《近衛軍臨刑的早晨》。艾瓦佐夫斯基的《九級浪》等。久久凝視那些眼熟的傑作,彷彿在俄羅斯藝術長河裏徜徉。館裏人多,但安靜。一張張肅穆的臉,一雙雙迷醉的眼,讓人覺得,藝術和美,成了這裏空氣的一部分,能夠感觸,呼吸。

俄羅斯人對藝術的熱愛,與生俱來。而特列季亞科夫,是其傑出的代表。這位紡織廠老闆、繪畫愛好者,憑着獨到的美學眼光和高雅的藝術趣味,他從1856年開始購買、收藏列賓、蘇里科夫等人的畫作。而那時,這些人多不出名,窮困潦倒。這種收藏,無異雪中送炭。而更令人感動的是,從一開始,他的收藏就非爲了個人。他說:“對我這個真誠熱愛繪畫的人,最好的願望就是奠定一個社會的、人人可以享受的美術儲藏庫,讓它給大家帶來益處。”1892年,他將所有藏品贈給莫斯科市。十月革命後,政府又陸續充實蘇俄時期的名畫,使之到今天的規模。據說,直到今天,作品能被該館收藏,對俄羅斯畫家來說,仍是至高的榮耀。

在這裏,還看到一幅畫,作者不熟,但畫面印象深刻:流放列車的車廂,幾個囚犯擠在窗前,捧着麪包渣喂鴿子。他們的臉膛,手臂,掌心,與白鴿映襯,憔悴,髒污。臉上的笑容,卻明淨,溫柔,令人怦然心動。畫的名字,伊戈爾說是“處處有生活”。處處有生活,多麼樂觀、明朗的心境,多麼積極、向上的心念。土地廣袤遼遠,民族衆多複雜,俄羅斯人卻有着共同的精神風貌:樂觀向上,積極健康。身處逆境,卻仍心懷對生活的愛,是他們特有的情懷,是他們靈魂世界的聖光。回味着這幅畫,我不止一次想起那些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囚犯,那些在如席的大雪、如刀的寒風中,堅韌卓絕的英雄:作家、詩人、政治家、革命者。

博物館裏,最大的沉醉和迷失,發生在聖彼得堡。我們在那有五天行程。一遭兒走下來,感覺整個聖彼得堡,就是一個龐大的博物館。皇村。夏宮。彼得保羅要塞。阿芙樂爾巡洋艦。伊薩基輔大教堂。青銅騎士像。上了年月的建築羣。縱橫交錯的運河。風格各異的橋樑。每一處,都讓人眼花繚亂,沉醉迷失。

說隱宮,或說埃爾米塔什博物館,恐知者不多。但提到冬宮,很多人會眼前一亮。那是“一聲炮響”的地方,是十月革命的象徵。其實,埃爾米塔什就是冬宮。1917年2月前,是沙皇宮邸,後被臨時政府佔據。十月革命後的1922年,前蘇聯成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被納入其中。現在,這座歷經輝煌、榮耀、戰亂、動盪的昔日皇宮,與法國盧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

冬宮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築。淺綠色基調配以沙岩黃,一排排白色壁柱疏密相間,極富韻律感。綠色的牆壁,白色的柱廊,金色的雕飾,無不顯示着皇室的高貴、典雅。而內部的裝飾,更是極盡豪奢。大御座廳。小御座廳。孔雀石廳。一一看去,到處是璀璨奪目的水晶吊燈,精美絕倫的大理石雕像。美侖美奐,富麗堂皇這些詞,在這裏得到了最好詮釋。

當然,最堪一說的,還是其收藏。博物館共5座大樓,藏品300多萬件。據說,走遍全館三百多間開放的展廳,行程達22公里。若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鐘,每天以八小時計算,需11年。所藏精品,包括達。芬奇、凡高、莫奈、塞尚、高更、畢加索等大師名作。而最讓俄羅斯人自豪的,有達。芬奇的油畫《拈花的聖母》,米開朗基羅的雕塑《蜷縮成一團的小男孩》,拉斐爾的《聖母與約瑟》;倫勃朗的《浪子回頭》等。此外,古埃及的神像和石碑,中國的甲骨文,都是珍品。最特別的,要數彼得大帝展廳,陳列着他生前的服裝、勳章、武器,他親手製造的機器和航海用具。而彼得的臘像,據說,用的是他本人的頭髮。

從埃爾米塔什出來,是冬宮廣場。建築是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但整體龐大,恢宏,和諧。南邊,是沙俄時的總參謀部,巨大的弧形建築,如兩隻伸展的臂膀,環抱着黑色石料鋪就的廣場。西邊,是伊薩基耶教堂的圓拱形金頂。隔着一片樹林,則是沙俄時的海軍司令部;金色尖頂上,一隻護衛艦形的風標。氣勢最雄偉的,是廣場中央的亞歷山大紀念柱。高47.5米,直徑4米,重600噸。整塊花崗石製成。沒有任何支撐,只靠自身重量屹立。這是爲紀念1812年衛國戰爭而建的。仰視那巨大的柱體,柱頂上的天使銅像,再回望冬宮,似乎諦聽到俄羅斯心臟的跳動,感覺到一種龐然大國的氣魄,一種傲視蒼穹、睥睨四方的自信。這應該是那個時代,俄羅斯強勢精神和氣勢的象徵。

步行涅瓦大街時,想到了果戈裏的同題小說。也許,那“充滿浮華與淒涼”的小說,遠比這大街更知名。因爲,它就意味着果戈裏,意味着俄羅斯文學。街長不過五公里,而兩旁或附近,名勝遺蹟隨處可見。東西兩端,一是著名的“文學咖啡館”,普希金的最後“驛站”;東端是涅夫斯基修道院名人墓,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裏長眠。由西向東走,很容易遭遇普希金故居、果戈理故居、左琴科故居紀念館、勃洛克紀念館、謝德林圖書館、普希金話劇院、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阿赫瑪託娃故居、普希金廣場和古米廖夫故居。不經意間,就是一段顯赫的歷史,一個溫暖的身影。隨便推開一扇門,就是一座博物館,一些堆積的時光。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裏生活,與這樣豐繁的歷史和記憶相處,該是多麼充實,溫暖。但事實上,俄羅斯博物館給我印象最深的,並非那些鎮館寶物,而是那些徜徉其間的孩子。他們纔是最美的圖畫,最動人的風景。他們在館裏四處遊動,逡巡,像一羣歡快的蝌蚪,又像燦爛的音符。一開始,我們以爲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孩子們搞什麼紀念活動。詢問後才知道,俄羅斯的博物館一律對孩子免費開放,免費接待和講解。很多中小學,也就經常把一些教學活動放在這裏進行。再看那些孩子,無論大小,都不岔生,熟門熟路的,如同回到自己家裏。在不同展館,孩子們或圍成圓圈,或獨自一人,或躺或坐,或行或止,或聽老師講解,或與同伴議論,細品慢看,一張張臉,都沉浸在藝術的氛圍和“場”裏。

看着這情形,我不禁想,收藏是重要的,這是對歷史、記憶的紀念和珍視。博物館的有無,多少,大小,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象徵和彰顯。而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應是教化和啓迪。用曾經的歷史、文明、輝煌,去感染、薰陶、激勵後代,讓他們自小就被溫暖,被包裹,被充實,這或許比任何空洞的說教,都更有效。而這,或許纔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和我們的素質教育,截然不同的素質教育。至少在這方面,俄羅斯是正確的,成功的。正因如此,講起民族曾經的歷史,講起祖國的詩人、作家、畫家,無論大人小孩,都能如數家珍,頭頭是道。他們的臉色,語氣,他們的眼角,眉梢,都寫滿了自豪。

再看我們,無論是歷史文明,還是博物館的收藏,不比俄羅斯弱,卻很多常常關着。我們不比俄羅斯窮,但孩子們進博物館,大多不可能有免費的待遇。我們也說素質教育,卻不知道那是一個長期的薰陶漸染、潛移默化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謂教育,應當在點滴的積累中,慢慢促進,全面自由發展。而我們的教育,太浮躁,太短視,太急功近利,太注重當下效益,這或許是我們的孩子目光短淺、胸襟狹窄的原因之一。

在特列季亞科夫美術博物館,我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十幾個席地而坐的孩子,有躺着的,有趴着的,有跪着的,有半倚木凳的,姿勢不一,動作卻同,都在執筆臨摹。兩個老師輕輕走動,觀看,絲毫不在意孩子們的姿勢。而在我們的課堂上,幾乎所有美術老師,都會反覆告誡孩子正確的坐姿,不斷糾正孩子的握筆姿勢。他們不知道,畫畫,或者欣賞、感受藝術,竟可以是如此輕鬆、幸福的事。他們不知道,或許這樣,才更合符孩子的活潑天性,更合符藝術的自由精神。想着我們的孩子,在課堂上正襟危坐的可憐樣兒,想着他們的小臉,不得不做出的端莊肅然,心裏滿不是滋味。

走出門來,在院子裏,看到一尊灰白色石雕。導遊伊戈爾說,這就是博物館最先的主人,特列季亞科夫。在飄飛的雪花裏,他雙手合抱胸前,像環着一件寶物,又像攏着一團薪火。他面容清瘦,但眼睛裏,佈滿虔誠,詳和。

望着這位聖徒,俄羅斯藝術的庇護者,再次回想起館裏悠揚的樂聲,樂聲中那些孩子稚嫩的臉,沉醉的眼神,感覺這纔是俄羅斯博物館,最讓人心動、迷失之處。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3

在歐洲旅行很怕進博物館,只因大大小小的博物館都太過於精彩,一頭扎進去就出不來,時間分分秒秒隨着太陽的腳步流逝殆盡。若是使用英語或法語的展館,那我更是沒救了,等於現場作閱讀理解題,不讀完死不罷休。於是只好在室內的絢爛文明與室外的明媚城市之間左右爲難,我好象總是陷入左右爲難的狀態。

在布魯塞爾的樂器博物館我終於達到一個抓狂的頂點,集種種刺激於一身,令向來善於分裂注意力的我居然也忙不過來走不出來了。要感謝比利時聯邦政府與各界人士,閒置多年的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終於在2000年通過硬件的修繕與功能的轉換令其價值重現,歷史悠久收藏驚人的樂器博物館高調進駐“藝術山”MONT DES ARTS,引人矚目的建築立面橫行於高低城之間的軸線上,爲歐洲之都的城市文化中心又添異彩。

論建築本身,這裏是1898年布魯塞爾的時尚地帶,掛着OLD ENGLAND舊招牌的高雅百貨商店,當年新銳建築師使用的新材料新色彩新裝飾足以晃花人眼,鑄鐵鋼架與陶瓷包裹着生動的空間流線。論展館,這裏既是幾千件古今樂器的陳列地,也是收藏修繕研究交流教育休閒娛樂的多功能文化中心,博物館收藏的歷史可追溯到1877年,其陳列地點也隨着收藏的擴大而屢有變遷。論音樂,我倒純粹是個門外漢,還好只會看熱鬧,品品樂器的造型裝飾,找找喜愛的曲調,倘若真能看通門道,真不知道還要再耽擱多久。

論及建築與藝術新奇趣味的完美融合,在我看來在BRUXELLES能與之比肩的也只有漫畫博物館了。其實話說回來,短暫行程中我對於這位著名歐洲之都的深刻印象,偏偏也就停留在街巷中新藝術運動的裝飾與比利時本土的漫畫特產上。

然而樂器博物館的獨樹一幟,除了精神與視覺的雙重刺激,同時也把人類聽覺的本能誘惑悄然網絡。進得內飾眼花繚亂的門廳,買票後立即送上耳機一副,直到進了展室,才明白這紅外耳機的高科技妙用。國語有云“步移景異”,這裏則是“步移音異”,眼前正爲着造型精美的古老樂器讚歎不絕,不經意之間樂聲便在耳畔響起,腳步就再也邁不動了。若是不喜歡也很簡單,略微移步到另一類展品前,則又是煥然一新的聽覺體驗。四層的展室內數千件樂器,上百處地板編號引導着遊客的參觀路線,若是把每件樂器附贈的曲調完整聽完,非要在博物館裏呆上一整天不可。所以循着設定線路略略將陳列品看完,我便開始隨意漫遊,把那些偏愛的段落再複習一遍。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4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了,孩子們可以放鬆心情,根據自己的愛好做一些有益有趣的事情。記得作家肖復興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他說:“每到假日,我都要帶兒子一定要去的是兩個地方:一是圖書館;一是博物館。”“讓孩子進博物館。起碼有三個益處:一是開闊眼界;二是開啓心智;三是有助於課上學習。”對於他的觀點,我很贊同。

走進博物館,首先是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青少年的好奇心促進求知慾的迅猛發展。如果在暑假裏帶着孩子到自然博物館裏去一趟,會看到自然界的動植物各呈異彩,可以普及生命科學知識。“紙上得來終覺淺,心中悟出始知源”,對於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走進博物館,纔會有真切的體驗。其實,無論走進哪一家,都會有眼前一亮,心頭一震的感覺。

走進博物館,可以開啓心智,從而提升思維的創新能力。古人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說法。所謂“行萬里路”,就是要走進社會的這個“大博物館”。今天的博物館,比起古代人的旅遊,顯然更加便捷,內容也更爲幽深和開闊。

我在求學時期,也曾幾次利用暑假時間去過幾個博物館,每次歸來,都感到喜悅異常,收穫多多。特別是第一回進故宮博物院,參觀了曹雪芹紀念館,那一件件展品,一幕幕鮮活的圖片,使我至今忘記不得。對我後來的從師任教,也大有幫助。當今的學生,平日裏多囿於學校和家庭這些相對狹小的領域。他們很難領略到大千世界的靈動與精彩。即使到名勝景點旅遊,看到的也只是一片相對狹小的天地。很難和博大精深的博物館比肩。暑假裏,有空閒,走進博物館,確是一個極佳的好去處。

走進博物館,有助於增強主動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在博物館裏觀賞,不僅可以培養觀察能力,也是爲課堂學習增加儲備和營養。如果把求學的過程,比喻爲攀登一座高山。那麼,博物館裏的所得,就彷彿在登山飢渴時飲用的鮮奶或礦泉水。它與課堂學習相得益彰,有百利而無一害。“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參觀博物館獲得的大量的感性知識,引起他們的好奇與思索,很想從課本上找到答案,學習積極主動了,課堂上的學習態度也就會更加認真了。尤其是那些偉人或名人的紀念館,更對青少年有不可低估的激勵作用。有人說:“逛逛博物館,孩子聰明瞭”此言不虛。

爲了實現青少年的“中國夢”,促進孩子們對人生責任的思索。激發他們思維創新的品質。希望家長們都像肖復興先生那樣,假日裏,帶着孩子走進博物館觀賞一番吧!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5

近日,福州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屏南專項實踐隊前往屏南縣博物館,旨在瞭解屏南縣歷史文化,受到博物館工作人員林女士的熱情接待。

屏南縣博物館位於屏南縣文體中心,是屏南縣最新建設的博物館,其中藏品由屏南縣多地組織捐贈以及民間捐贈,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

走進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白水洋全景照。博物館工作人員林女士向我們介紹道,白水洋、鴛鴦溪爲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生態環境良好,風光秀麗。之後,我實踐隊員觀賞石器時代農具,感受屏南地區悠久的農耕文化,農耕時代的滄桑歷史及朝代變遷讓實踐隊員感慨萬千。林女士還向隊員介紹了屏南縣重要歷史人物,尤以甘國寶爲代表。隊員們對甘國寶這位文武雙全的將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積極向工作人員提問,得到林女士的耐心解答。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向實踐隊員介紹屏南著名的廊橋文化,一座座工藝精湛的廊橋模型讓其對古人的智慧讚不絕口。並在林女士的指導下,隊員們利用簡單的模型,動手建造廊橋。

通過參觀博物館,我實踐隊員對屏南縣的歷史文化認識更加全面。身處屏南縣這樣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隊員們更加深刻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身爲當代大學生,繼承並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6

我生來喜歡安靜,沒事的時候,宅在自己的一方天地裏,做自己喜歡的瑣事,梳理自己凌亂的心事,現在皺紋已爬上額頭,這種性格一直沒有變。又來上海3個多月了,一直呆在家裏,什麼地方也不想去。在女兒的央求下,2015年12月27日一大早,和女兒女婿一起,去上海自然博物館遊玩。

因爲元旦節快到了,四處都是張燈結綵,熱熱鬧鬧的景象。雖然去之前就有心理準備,但到了現場,擁擠的場面嚇了我一跳,到處人頭攢動,入口處,更是排了很長很長的隊,此情此景不亞於前幾年的世博會。

自然博物館新館共6層,地上3層、地下3層,整體建築源於鸚鵡螺的殼體形狀;巧妙圍合的橢圓形水池,成爲整個建築參觀流線的中心焦點,象徵着71%的地球表面以水覆蓋,水面帶來了水波的波紋、質感、動感、聲音和反射,則成爲博物館體驗的重要部分。

我們三人隨着人流進入展區,映入我眼簾的,是龐大的恐龍骨架,還有懸在半空的大鯊魚標本,視野中,千姿百態的各種動植物標本,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穩步時,看到了幾隻極樂鳥的標本。極樂鳥,只有在求偶時,纔會展現它最美麗的一面,這些標本都給人以最美麗的享受,我想,要是活的就更美麗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蝴蝶的世界,在這個展區,展示出了世界各地不同時代的上千種蝴蝶標本,特別是牆面上以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蝴蝶,組成的一個圓形圖案,引衆多遊客流連忘返,我趕緊把這美麗裝入相機。

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廳中央的合川馬門溪龍和黃河古象,前者身長22米,肩高3.5米,體重幾十噸,爲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後者體長8米,身高4米,一對門牙就有3米長,此外,還有許氏祿豐龍、多棘沱江龍、魏氏準噶爾翼龍、恐龍蛋、恐龍腳印、玄武蛙、魚龍、雷獸、巨犀等古動物化石。

在動物陳列展區,有各種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其中有中國一級保護動物長臂猿、金絲猴、大熊貓、金錢豹、虎、亞洲象、野驢、梅花鹿、野駱駝、揚子鱷等等,還有中國二級保護動物及野生已絕滅的麋鹿(即“四不像”)等許多珍禽異獸;此外,也展出許多外國著名動物,如非洲的獅子、長頸鹿、狒狒和黑猩猩,澳大利亞的鴨嘴獸、袋鼠和鴯鶓,美洲的獅子,日本的高腳蟹等等。

不知不覺,看看時間12點多了,肚子也餓了,於是,與女兒女婿到博物館內的快餐廳,吃了點東西,疲憊的雙腿也輕鬆了許多,接着繼續遊覽。

最吸人眼球的,是看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個4D球型圓幕,很多人都看呆了,我們三個人也看了一個多小時。看完4D,走到一個展櫃前,櫃內擺放着紅珊瑚、狗頭金、紅寶石,廣西梧州菱錳礦,還看到了俄羅斯的貓眼石等原礦石。而人類發展史陳列區,用大量實物、模型、出土文物,以及二、三百萬年前的前期猿人生活情況的景箱,從而揭示了人類的起源、人類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以及展示了人是由古猿進化而來,人類社會是由猿羣發展而來的影像,還在演化之路展區,觀看了逃出白堊紀,震撼人心的場面。

古屍陳列室共陳列5具古屍,其中新疆樓蘭地區發掘的樓蘭女屍,是中國已知古屍中,年代最早的一具。在中國曆代古屍陳列廳裏,還展出有新疆的出土距今3000多年前的哈密古屍,以及唐、宋、明三朝古屍,看後有點害怕。

走進非洲大劇場,可以直接觀看,場景、光影配合完美,更領略了草原的狂野。走到上海故事展區,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劇場,循環播放上海的形成,介紹了上海本地的地質情況和生物物種。看了半天我也累了,和女兒女婿進入咖啡館,喝點咖啡,休息了一會兒,繼續遊覽,這時已4點多了。

大地探珍。介紹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礦物和岩層,不僅構成了岩石圈,更忠實記錄了地球幾十億年演化與變遷。拂去歲月的塵埃,凝聚了天地精華的地質寶藏,點燃了人類文明的火把,散發着永恆的光芒;而水和風,無時無刻不在雕琢地球的容顏,爲生命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大舞臺,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造了我們獨一無二的美麗家園。我想,作爲地球人,都應該珍惜一切可以珍惜的東西。

上海自然博物館以“自然-人-和諧”爲主題,通過“演化的.樂章”、“生命的畫卷”、“文明的史詩”,呈現了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繽紛生命、生態萬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緣、上海故事、未來之路等10個常設展區;還有臨展廳、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區域,展示陳列了來自七大洲的11000餘件標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種標本近千件。

還有近1500平方米的步入式復原場景,逼真再現生機勃勃的非洲大草原;“跨越時空的聚會”大型標本陣列,匯聚古今中外200餘件動植物明星;“逃出白堊紀”等5個沉浸式劇場,再現演化史上的大事件;“自然之窗”等26組復原生態景箱,400個視覺媒體和一套網上博物館系統,滿足了自媒體時代的公衆需求;1500組科學繪畫,直觀地展現藝術與科學的結合;300平方米的活體養殖區,零距離觸摸自然;1200平方米的“探索中心”,構築觀察發現、動手實驗、對話探討的樂園;“自然史詩”秀,打造集科技、人文於一體的藝術盛宴。置身其中,瞭解了來自七大洲許多很遙遠的大自然內涵。

最後回到一樓紀念品館,溜達一會兒,買了點紀念品,3個人慢慢隨着人流,走出了博物館,而我的心情特別愉快,因爲,博物館裏令人震撼的場景,不亞於春光明媚、青山綠水、奼紫嫣紅的美。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7

早晨,我們在導遊帶領下,走在俄羅斯馬路的人行道上觀景,這裏早晚的溫差較大,早晨溫度爲5—9度,而在中午陽光下的溫度就會升到25度以上。

在俄羅斯的馬路人行道上,我們看到許多年輕的俄羅斯姑娘很瀟灑,她們大都不怕冷,一早上班都穿着短裙和絲襪,揹着挎包瀟灑地走在大街上。導遊告訴我們,看到這樣的風景其實勿要大驚小怪,早晚的天氣溫度對她們來說已經習以爲常,俄羅斯姑娘能習慣經受寒冷考驗,她們在寒冷的零下二十多度的冬天,照樣每天上下班穿着絲襪和短裙子走在大雪紛飛的路上,不必爲她們擔心,須知真正在冬天,俄羅斯的車上、工作場所和家裏都有暖氣,外面經受一點冷,對她們來說,凍一凍會更加錘鍊出康健的身體……

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地,每年只有七十多個大睛天,其餘天氣大多是多雲或是陰天,所以五月下旬後的太陽光,對於俄羅斯人來說是勝過食牛奶、土豆和麪包。俄羅斯人大多喜歡戴一頂絢麗的太陽帽和一副墨鏡,瀟灑地在陽光下行走一番。有的市民發誓要奪回一年中失去曬太陽的那些時光,趁有太陽的時候,坐在人行道長椅上,要把自己的皮膚曬到黑亮了才高興。

在說說笑笑的談話聲中,我們來到了寬約有一百多公尺的城市大馬路,這是我們的自由活動節目——觀看馬路上的“汽車博物館”。

在俄羅斯,平均每戶家庭擁有2.5輛車。在莫斯科,雖然有寬闊的公路,發達的交通設施,但由於俄羅斯車子太多,每天上下班高峯時間的馬路上,汽車開得像螞蟻在爬,堵車的現象十分嚴重。也有的馬路在特別情況下從早晨一直會堵到晚上。

儘管這樣,馬路上自覺遵守道路行車的規矩很好,沒有人隨便佔據緊急通行車道。可以這樣說,俄羅斯的司機每天開車外出,都在磨礪自己的耐心。在俄羅斯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城內幾乎沒有環城的長距離高架。由於汽車轉彎和變道,稍爲要等點時間,上下班高峯時寬闊的馬路就失去了正常的行車功能。

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我們行走在馬路人行道,寬闊的馬路上,各種汽車交叉而行。據導遊介紹:近年來,由於俄羅斯經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少家庭開始富起來,有錢階層在不斷壯大,使得購豪華汽車的人在俄羅斯日漸增多,但也有收入微薄的家庭,他們買不起高檔的進口車,只能買一些國產和進口的中低檔小車,或者是進口的名牌二手車。俄羅斯人的開理念是:有車能開就好,開高檔的名車,開寶馬和奔馳車等同樣要一起堵車,沒有什麼貴賤之分和了不起的事。

站在在莫斯科城市街頭,來來往往的車從高檔到低檔都有。常見的進口奔馳和破舊斑駁的國產“拉達”車在一起並駕齊行,這種現象在俄羅斯是司空見慣的。所以在俄羅斯車市場上,中低檔車大多比較熱銷。所以,俄羅斯車市場已經成爲跨國汽車巨頭垂涎欲求的一塊大蛋糕。據導遊介紹,俄羅斯汽車銷量年年同比增長,已經躍居歐洲第一大市場。

俄羅斯有車一族在馬路不堵車時常會開快車,高頭大馬的司機從來不亂穿馬路,一看到紅燈就會乖乖停下;看到人行道上有行人,即使車子可以右轉彎也會自然地停下來,更不隨便鳴喇叭,這已是他們的良好風尚。

在俄羅斯的市中心馬路上,各種各樣的汽車都有,如果你是愛車一族,喜歡看各種各樣的車,只要走到馬路上,特別是在堵車的時候,放眼望去,就會看到。俄羅斯暴富的大亨們,是蒐羅名車的新貴。他們通過購名車在擡高自己的身價,大款之間在比賽誰買的車好。

在堵車緩緩而行的一些寬闊馬路上,常會看到許多世界名車,其中也有一些是老掉牙的已經被淘汰多年的二手車,但還在馬路上開。如有排名第一的世爵;有號稱 “飛翔女神”的勞斯萊斯車;有鑲嵌古典老式的布嘉迪車;有尊貴優雅而不張揚、極速運動盡享舒適駕駛的瑪莎拉蒂車;有標誌爲一隻展翅飛翔的大鵬的馬丁車;有生出一對翅膀凌空翱翔的雄鷹賓利車,有全爲手工打造的邁巴赫;有盾形標誌中有一匹躍起的黑色駿馬,底色爲金絲雀羽毛的顏色的法拉利;有標誌中間是一匹駿馬,右上方和左下方的黃色條紋代表成熟麥子的保時捷車;有倔氣十足的“公牛”標誌的蘭博基尼車。

除此之外,在馬路上還可以看到德系的奧迪 奔馳 寶馬 大衆、帕格尼;有美系的別克、福特、凱迪拉克、雪佛蘭等;有日本的本田、尼桑陽光、飛度、鈴木、 馬自達、三菱等。特別是日系中的二手車比較多;有俄羅斯國產的新、老款的“拉達”、 伏爾加、“俄羅斯人”,包括與美國通用合資生產的“尼瓦”吉普車;有法國雪鐵龍、標緻307和407等;有中國製造的奇瑞瑞虎,吉利帝豪、長城、雨燕、還有中國柳州組裝的上汽五菱等;有韓國的起亞、雙龍、現代 ;所以只要你想看各種各樣的汽車,走到大街去看看排着長隊的一眼望不到頭的堵車,一路自由散步向前,就會看到一個馬路上的自然式的會運動的世界汽車博物館!

也許因爲國產“拉達”很便宜,所以儘管這款早年自主品牌車的全身長得像八十年代的大衆普桑,但因爲該車的發動機心臟好,至今被俄羅斯人稱之爲“好開車無品相”的甜果。所以在俄羅斯,凡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大多喜歡買新版“拉達”車開。

聽導遊介紹:俄羅斯人大多講求實效和實用性,只要汽車的發動機有耐力和牽引力,只要剎車好,經過保養後開車就安全,俄羅斯人就會喜歡,無需面相。所以,在俄羅斯,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它們穿梭的身影。如果從另一個方面去看,俄羅斯也是在倡導開民族車,包含愛國之意。在俄羅斯,只要汽車定期性能檢測安全,汽車就沒有報廢一說,就能繼續上路開。其真正原因還是收入不多的俄羅斯老百姓講究實惠。再說,俄羅斯開“拉達”舊車的駕駛員,大多會自己修車,一旦汽車在馬路上拋錨,他們就會很快修復上路。所以就是在首都莫斯科的街上,陳舊的車也可以無憂慮地夾在名車中間,照樣暢行無阻,耀武揚威。當然,經檢測發動機和剎車等效果不好的,也是不能上路的。

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開“拉達車”的司機都很自豪:因爲在他們看來,在目前沒有高架環線的情況下,開再好的車在受堵時待遇是等同的。我們在莫斯科大街上,看到一輛“拉達車”的尾部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外面髒兮兮的,這在我國一定會被交警攔下盤問並責令進汽修廠修理。但導遊告訴我們:因爲那輛“拉達車”的發動機和剎車性能都尚好,所以司機敢於大膽地開着在路上飛奔。導遊還告訴我們:“這是國情所致,開車沒有歧視。”這實在是一道令人難以理解的風景。

在俄羅斯的馬路上,也有高檔賽車和摩托一起飈車的情景。等到馬路上車少的時候,飈車一族就開始上路了,他們開着機聲隆隆的賽車和高檔摩托,在一聲聲轟鳴中,車風馳電掣般地掠過馬路。開快車和摩托的大多是一些年輕人,大多是富人家的公子哥兒,他們中有的除了顯耀自己外,重要的是因爲怕開汽車上班速度慢,於是乾脆買了與汽車等價的高檔名牌摩托,在馬路上可以靈活轉向,在一陣陣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成爲一道新的耀眼快景。

除了上面所述的小車外,當然還有其他的各種各樣的大巴車、卡車、麪包車、工程車、警用車等等。國外的奔馳、俄羅斯自己造的大客車等在馬路上緩緩駛過。我國的金龍、宇通大客車也神采煥發地在俄羅斯的馬路上駛過,看到它們,頓時會涌起一份沉甸甸的鄉情。

俄羅斯人對自己的車並不十分愛惜,這大概與昂貴的汽車洗車費有關。由於俄羅斯多陰雨,所以在莫斯科等城市街頭,時常可見滿身污濁不堪的奧迪和寶馬車在車道上馳過,開着快車像一隻只懶蛤蟆,身上塗滿了泥塵。爲什麼是這樣子的?爲什麼這些老闆和司機開的名牌車會這樣?

導遊這樣告訴我們:其實在俄羅斯,環保意識被放在十分重要位置,車被泥水弄髒了,是不能隨便到有水的地方去沖洗的,也不能到自己的住宅小區洗車。如果隨便把洗車的泥水和髒水直接排在地上和河道內,就是污染環境,違者就要重罰。所以凡是要洗車的,都得到有污水處理能力的環保屋洗車。基於這樣的一些限制,一些司機在連續降雨的日子裏,乾脆懶得不洗,等到車子上積多了厚厚一層泥塵,他們纔會把車開進洗車房去徹底沖洗一下。

站在莫斯科或聖彼得堡的大路邊,可以看到許許多多來自俄羅斯本國和各國的各種各樣的汽車,在打開相機抓拍的同時,當地會說中文的俄羅斯市民會自豪地告訴你:“來我們俄羅斯,逛逛風景名勝,看看馬路上的‘汽車博物館’,美極了!”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8

週末幾個好友相約去中國工業博物館參觀,它是中國第一家以工業爲主題的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鐵西區衛工北街與北一路交叉口的西南角。還未走近,就看到博物館鋼架結構的建築外觀,透着工業化的元素,也很符合工業這個主題。

進館參觀免費,但需要出示有效證件,入口處有安檢和身份證識別的機器,很是快捷方便。

進入中央大廳,空間瞬時變得開闊,迎面是一幅巨型銅雕。我查過資料知道這個銅雕名爲《鐵流凝變》,長22米,寬11.5米,淨重50噸,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工業題材的青銅雕塑。浮雕畫面表現了高高的塔罐、轟鳴的機器、轉動的齒輪、縱橫交錯的管線以及飛流直下的鋼水和熱情飽滿的工人等,展現了中國工業發展恢宏磅礴的氣勢。

我在入口右側的指示牌上尋找參觀路徑,工作人員主動來介紹。這裏目前開放的有十個館,一樓有鑄造、冶金、汽車、機牀等六個館,二樓有機電、重裝等四個展館。

據說鑄造館保留了原瀋陽鑄造廠完整的廠房,我們首先來到了這個展館。學文科的我對那些管線、塔罐一竅不通,但那巨大的空間和幾層樓高的廠房還是讓我震撼。高高的頂棚上雖然有燈,還是感覺有點暗,站在這裏我的第一感覺是個體的渺小……

走出鑄造館,在通往冶金館和汽車館的室外,有一個大大的內燃機車頭、一段鐵軌,鐵軌旁還有紅磚的小路以及可休息的椅子。據我觀察,這兒應該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幾乎每個人都會在這裏留影,年輕的女孩子手拉着手走在鐵軌上,感受着平衡和那種走向遠方的自由自在;男孩子則站在火車頭前扮酷……朋友讓我坐在椅子上扮作等火車的樣子,他說用黑白模式拍出來會很有歲月的感覺。

我們就這樣一路走着看着,思緒也隨着這些歷史的記錄和痕跡起伏變遷。那些陳舊古老的器件用斑斑鏽跡講述着曾經的拼博和過往的崢嶸歲月。

工業與人類文明從來都是息息相關的,工業博物館將瀋陽最具代表性的“工業文明”展現出來,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中國工業發展的縮影也感受歷史的滄桑變幻……

歷時三個小時,當我們走出博物館,再次回望那座造型獨特的建築物還有 “中國工業博物館””七個立體的粗黑的大字,更深深地感受到它所承載的厚重。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9

窗外大雪紛飛,是最能想起過往事情的時候。

若干年前,也是飄雪時節,在下隨同幾名作家到南方採風,其中有個名氣很大的“腕兒”酷愛文博,每至一地,我們都要拿出大量的時間陪他去泡博物館,不過,這位仁兄好像永遠都處於憤怒之中。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對博物館收取門票的強烈不滿。他像個孩子似的跟工作人員吵架,質問人家外國的博物館是否也強收門票。後來,他還弄出個“三少一多”,說要寫成文章寄給國家文物局。他說的“三少”,一是中國的博物館太少,二是博物館陳列的文物更少,三是參觀的人尤其少。“一多”呢,就是博物館裏低端的複製品太多,有辱我文物大國的名聲。數年過去,他當年所提的問題彷彿都已不成問題,僅博物館的數量,每年在翻着跟頭地增長,有人稱,這或許也是“形象工程”的碩果。國人什麼事兒都愛爭世界第一,根據前年的統計,中國博物館的存量,已只讓英國,“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我想,700 多天過去,肯定會獨佔鰲頭了。

但是,好像我們從來就沒想過,建這麼多的博物館,究竟要幹什麼?到底要達到什麼目的?前些天,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一條國家一級博物館的評估結果,這項評估結果說,在參評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中,有61家合格,13家基本合格,而13家基本合格的館中,有6 家已是連續兩年獲得這一“殊榮”,按照相關規定,是要被降級的。恰恰是牽涉到了降級,纔在業內和公衆之間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些人士提出,諸如列入6 家博物館當中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之類的博物館,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降級的,這裏面有一個如何對待歷史的態度問題。還有一些網友稱,現在的所謂評估,如果不會造假,是過不了關的。第一種觀點,在下覺得有些無端地上綱上線了。仔細閱讀,實質上,評估標準所包含的藏品管理、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教育、公共關係與服務、博物館管理與發展建設5 大指標,都是從博物館本身的運行層面上講的,與對某一階段歷史的評價和態度根本就風馬牛不相及,這種掄棒就打的作風,與其所標榜的“學術之爭”毫不搭界。多年來,不論在哪個領域,我們都已經習慣了終身制,只能上不能下,其實,即便有一天某些博物館被降級了,天也塌不下來,因之而改變某段歷史,幾乎就是天方夜譚。至於第二種觀點,我認爲話雖有理,但還需拿出有力的證據,纔好服衆。

究竟什麼樣的博物館才能稱得上一級博物館,我想這其中是有很大學問的,除了管理,還應在佈局和特色上使之更加科學。收藏家馬未都近來發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中國的博物館,只求數量,只求浮華,但恰恰忽視了質量。所謂的忽視質量,也即陳列簡單,解說缺失,贗品充斥。爲何我們的博物館實行免費參觀之後,仍門庭冷落,原因之一,即某些決策人的觀念出了問題。一說文化大發展,便要追求政績,大幹快上,其結果,“中國博物館館建設的模式”,已被譏諷爲開館之日,就是閉館之時,歷史在活人面前,終於壯烈地躺下了!

博物館的散文隨筆 篇10

一放假期間,我和爸爸媽媽去了姥姥家。姥姥家在青州,現在那裏非常漂亮,有許多的花朵,綠樹。

第二天,我和爸爸舅舅還有妹妹一起去了博物館,看上去,有點古典建築的風格。進了大門,我們先來到了陶瓷館,裏面有許多古代用陶瓷做得神仙,栩栩如生,非常美麗。還有唐朝的唐三彩。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玉器館,那裏面有一些古代的玉盤、墜飾,讓我記憶最深的是用玉做得十二生肖,小巧精緻十分美麗。在石刻館裏有許多刻在石頭上面的字,有行書、楷書、隸書、篆書等。石頭上刻得還有一些畫,刻得十分精緻。還有一些石雕,有一些高達好幾米。在書畫館裏,有一幅雪松,畫得淋漓盡致,好像真地看到了當時的場景,這是國家一級文物。還有一副狀元卷,上面有乾隆皇帝的親筆御書:“第一甲第一名”。還有一幅書法作品,是作者在醉酒後寫的,其中有三根豎最爲珍貴,這三根豎用墨均勻,上下粗細一樣,而且都非常長,最長的一根有1.4米長。結果作者在醒酒之後看自己寫的作品,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的什麼,至今人們也沒有弄明白,但如行雲流水,瀟灑倜儻。在青銅器館裏,有一個千手觀音,從腰部以上就是實心的,竟重達一噸多,是國家二級文物。

青州的文物真多,我以後以一定還去青州博物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