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關於《大漠英雄鄧稼先》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33W人 

科學本身就應該追求簡單性原則,任何事情都是越簡單越好,夠了就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關於《大漠英雄鄧稼先》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大漠英雄鄧稼先》觀後感

  【關於《大漠英雄鄧稼先》觀後感1】

1950年8月29日,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行駛着一艘輪船,船上站着一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時年26歲,美國普渡大學物理學博士。他就是被人譽爲“娃娃博士”的鄧稼先。他完全可以在美國生活得有滋有味,但建設新中國的神聖使命促使他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毅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影片從美國的楊振寧教授入手,1996年7月29日,中國進行了最後一次核試驗。這天清晨,正在喝咖啡的楊振寧教授在電視中聽到這條新聞,拿着咖啡杯的手一震,他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日子,十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的“兩彈元勳”鄧稼先因病去世,作爲他的同窗好友,楊振寧深深知道鄧稼先爲祖國的核事業所作付出的一切。28年的隱姓埋名,意味着他要放棄功名利碌,要放棄家兒妻小,而且工作中的一切都必須保密,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透露一個字。28年來的喜怒哀樂都必須一個人承擔着。

1958年秋天的某一天,錢三強部長召見鄧稼先時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並說明了工作的保密性。作爲核物理專家的鄧稼先幾乎沒有思索便答應了,他答應像是自言自語:“我們終於要搞自己的核武器了。”平淡的話語中透着早有的一份期盼。

1959年6月,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所有的專家。核技術是各個國家的機密,我們不可能得到任何的借鑑。國內懂得核技術的專家不多,爲了培養人才,國家從許多大專院校調來了一批優秀的大學生,鄧稼先作爲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他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爲他們講解核技術,然後再帶領他們一起進行研究。

片中有這樣一段鏡頭:研究小組的成員進行着規模宏大的數據驗證,而他們的運算工具是中國沿用了幾千年的算盤。這畫面折射出一種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民族精神。正是這樣的演算否定了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據,解決了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這被數學家華羅庚稱爲“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對工作無疑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在一次航投試驗的事故中,鄧稼先獨自一人前去爆炸區檢查,到達投彈落點時,他發現原來是降落傘沒有打開,原子彈墜地被摔裂了。他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裏仔細檢驗,隨後又驚恐萬分地扔掉了碎片。作爲核專家,他當然知道手捧原子彈碎片的危險性,那麼強烈的核輻射,對身體會造成多大的危害。他敢於手捧原子彈碎片,解釋只有一種,那就是太投入了,他完全忘了這些基本常識。他又驚恐萬分,他知道,他的生命不長久矣。從影片的最後鄧稼先彌留之際,還不忘中國核武器發展事業,他向國家寫了一份關於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來看,他當時擔憂的不是個人的生命,他擔憂的是中國的核事業,因爲他的生命早已屬於祖國。

片尾他的女兒典典在他彌留之際衝進病房看他時,奄奄一息的他突然雙目放光,他直起身來,一把拔掉插在鼻孔上的氧氣管,臉上露出微笑:“典典回來了。”他不想讓女兒看到他插着管子的模樣,他只想給女兒微笑。他知道他欠女兒太多太多了,28年來,不用說照顧女兒,就是見上一面也顯得那麼奢侈,他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多想好好地陪陪女兒,但他知道已經沒時間了。典典此刻淚雨磅礴,鄧稼先心裏也淚雨磅礴。他終於痛苦地躺在牀上,一任女兒在撲在他懷裏嚎啕大哭。

影片中的最後一段結束語是他的同學楊振寧對他的評論: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爲稼先慶幸!

看完影片《鄧稼先》,我端坐良久。楊振寧是他的同學,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但我覺得鄧稼先身上有比諾貝爾獎更沉重的東西在裏面

張愛萍將軍這麼評價鄧稼先: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羣力奮戰自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勳澤人間。

  【關於《大漠英雄鄧稼先》觀後感2】

不知從何時開始,似乎我的生命中,少了些感動。

我猜,那是因爲我的眼睛,不再是總角之年的黑白分明瞭。無論看什麼光輝的事物,總像是隔着層淺淡的雲煙。輪廓未變,卻再難以察覺它的光亮奪目,而爲那明媚受到觸動。

不曾想過,當我看到了那在漫漫滄漠之中,宛若鑄劍於九天的硝煙之時——即便那僅是銀幕中不甚真實的特效——即便隔着荏苒的歲月,那明晰不再。

——那一剎,確是受到了久未曾謀面的震動。

然而那驚世一幕稍縱即逝,影片一刻不停地播放下去。

我看到鄧稼先舍小家顧大家,與妻兒告別;我看到一羣羣科研人員不知疲倦地演算數據;我看到楊振寧在餞行宴會上失態離席、喜極而泣……如此種種,飛速地閃過,最終連成斑斕的一片絢麗。

過程雖然坎坷,但仍算是平安順利,似乎也會一直如此,直至終結。

然而,事與願違。

影片播放到中間部分,一片大好的形式出現了轉折——空投的核彈沒有爆炸。

看到鄧稼先阻止其他人前去觀察,執意要親自上陣的一幕,我心中充滿了不解與困惑,還有隱約的忿忿——

當時,在我看來,鄧稼先如此作爲,完全是無意義的犧牲。不同於他人,他揹負着國家委以的沉重使命啊!作爲核武器主要的研發者、研究院的院長,他有着無數未完成的重任。他理應讓助手上前察看,不必這般身先士卒。若他爲此獻身,亦絕不僅僅是他自身的損失。這種做法,不甚負責。

而當我看見他跌跌撞撞地下車,在荒漠之上狂奔,踉踉蹌蹌地衝向那片死神駐足的地方之時——倏地,一股難以名狀的明悟與驚異從心中急速蔓延開來。

那是一種多麼大的對於事業的熱愛,與奮不顧身、全身心投入國家事業的心意啊!

的確,這並非高明的權宜之計。然而此時,他亦不是嚴謹冷漠的科研人員,也並非後人口中的“兩彈”元勳,他只是個誓死捍衛自己心中摯愛之物的普通人罷了。

——又或許,在他樸實忠厚的心中,自己的生命並非重於他人。而他,則應該做出與領導身份相符的奉獻。

看着他衝上去捧起核彈頭後,方纔幡然醒悟猛地丟下它,又跌跌撞撞地跑回吉普車的舉動,只覺心都揪緊,喉中彷彿哽着什麼。這一刻,在我眼中,這已不是一部電影——而是彼方,已逝的斯年。

如此一個人,如此一個擁有可敬精神的人,他的結局實在不該是因爲事業做出了絕大的犧牲,因而早早離開人世。

影片結束後,我仍久久低迴,而後喟然。

心中滿溢的,是確鑿的感動。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一個偉大的靈魂,把自身同所愛的事業、所愛的國家,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置個人生命於不顧,把爲國家、爲事業奉獻作爲自身最高的幸福。他爲核武器的研發奮鬥,爲國家的未來奮鬥,亦是爲民族的尊嚴奮鬥。即使是在生命的盡頭,也竭盡全力,爲祖國獻上一片赤誠。

原來我那能夠覺察美的眼瞳未曾蒙塵,它只是漸漸看淡了那些淺薄的是非,將無謂的感動從我的視野中剔除。然而在真美、在大愛面前,我仍會被它們的燦爛觸動心靈

它們亦不會因時光而褪色——

如鄧稼先其人。


1.美麗心靈觀後感2015年最新

2.關於《好人常慧珍》觀後感

3.2015《少年心學院》觀後感

4.觀看《毀於小節的悔恨人生》觀後感

5.2016《好人常慧珍》觀後感

6.《百團大戰》觀後感300字左右

7.2016看《心靈病房》觀後感

8.《讓世界充滿愛》觀後感800字

9.廉政教育片《毀於小節的悔恨人生》觀後感

10.電影《美麗心靈》觀後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