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李傳代的事蹟

本文已影響 1.8W人 

在安徽省淮北礦業集團楊莊煤礦井下,在人們的印象中,職工李傳代經常是頭戴安全帽,身穿作業服,揹着一個褪了色的軍綠色工具包,每天等工友下班後默默撿拾散落在地上的零件……他這一撿就是三十多年,從未間斷。

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李傳代的事蹟

1981年,李傳代進入楊莊礦綜採二區工作。一次,李傳代在井下拆除綜採轉載機時,將一顆有問題的螺絲隨手扔掉,碰巧被當時擔任該區黨支部書記的馬典周看見。馬典周撿起螺絲,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小李,礦上的大型機組主要靠外國進口,每個零部件都十分昂貴,這一個不起眼的零件,幾乎就是你一個月的工資啊。”

馬書記的這句話讓李傳代感到震撼。“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是五十幾塊錢,那個螺絲也將近五十多塊錢,我切實感受到了浪費的可怕。”他說。

從那以後,李傳代用來裝飯盒、水杯的揹包便成了他的“零件包”。每次下井完成工作之餘,李傳代總會留意路上有沒有散落的零件,將它們小心回收起來,帶回井上上交,或留着備用。

剛開始,工友們對於李傳代這種“斤斤計較”的行爲並不理解,甚至有人議論他撿拾舊零件用來賣錢。後來,有一次井下開關出了故障,偏偏缺少兩個關鍵零部件,李傳代從他的工具箱裏找出這兩個零部件,及時修復了開關,爲礦上挽回4萬多元的損失。從此,李傳代的工具包成了全礦有名的“百寶箱”。

“當時看到職工幹完活遺留的螺絲、彈簧墊圈、膠皮圈、卡爪等零件隨處可見,很多零件都可以再利用,感到十分心痛。”爲此李傳代決定用事實說話。

在一次班前會上,李傳代“譁”地一聲將一段時間撿拾的小零件倒在桌子上。經過材料員現場估計,這些零件價值在300元左右,在當時,這相當於4名工人一個月的工資。

“在李師傅的帶動下,很多工友都慢慢養成了撿零件的習慣。”楊莊礦供電隊隊長鬍爭虎告訴記者。大夥兒用廢舊皮帶的中間層自制加工成工具包,人手一個,將幹完活沒用完以及上下班途中撿拾的小零件裝進包裏帶上井,交給庫管員歸類複用。

工作34年間,李傳代每天在井下撿零件,總要比工友晚回家近一個小時,因爲擔心井下安全,李傳代的妻子總是提心吊膽,因爲這事不知跟他吵過多少次架。可固執的李傳代總說,這事必須得有人做。

1983年起,李傳代擔任機電科團支部書記期間,他每年帶領團員青年向礦裏上繳回收材料和零件四五十噸,這其中許多材料可以用來修復礦用設備和複用。1988年,李傳代擔任保運區機械化隊副隊長時,他組織職工回收舊皮帶並加工成電纜吊鉤,僅此一項,每年就爲礦上節約材料費多達20餘萬元。

李傳代的一絲不苟不僅體現在回收零件方面,在業務上他也是一把能手。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李傳代練就了精湛的電氣設備維修技術,哪裏有故障、如何處理,他都能手到擒來。這些年來,李傳代帶着工友爲企業修復了大量損壞的電氣設備,節省購買新設備的開支多達200餘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34年來,李傳代撿拾的設備上的小零件有3000多公斤,1000多臺井下開關更換的螺絲、墊圈都是李傳代和工友們撿拾上來的。爲了向李傳代學習,礦上還專門設立了“李傳代廢舊物品回收室”,全礦上下厲行節約,僅2014年一年設備材料單項就節約了資金2000多萬元。

“眼下煤炭行業比較困難,只要大家浪費少一點,礦上的效益就會好一點。”李傳代說。

2014年12月,李傳代退休了,在簡短的退休儀式上,他給工友們每人送了一隻工具包。李傳代說,希望這些工具包能將勤儉節約的精神世代傳遞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