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47W人 

王爾烈自從45歲時在京師太和殿應殿試,取中二甲一名,賜進士出身,授翰林院編修,到70歲時已爲官25年。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

  【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1】

王爾烈是關東遼陽人,在乾隆、嘉慶年間爲官。他有才而廉明,博得“雙肩明月”之譽,嘉慶帝稱他“老實王”。這裏面有好多故事。

  有一年,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京。嘉慶問他:“老愛卿家境如何?”他答:“臣家有茅屋三間,裏面半藏農器半藏書;還有薄田數畝,那是一望春風一望雨啊!”嘉慶歡喜地說:“老愛卿爲官清廉,朕是知道的。”想了想又說:“這麼辦吧,你離京去安徽銅山,掌管鑄錢之事,在那裏任職3年,也許你就富有了。”

  當時,銅山設有朝廷御製銅錠的鑄錢爐,那裏產多少銅,就鑄多少錢,管鑄錢最是肥缺。王爾烈上任一晃就是3年。任滿回京,嘉慶問:“老愛卿,這回可度餘年了吧?”王爾烈一笑說:“臣依舊一無所有。”嘉慶不信地說:“此言未必是真吧?”王爾烈也不爭辯,當即從袖筒裏甩出3枚銅大錢(嘉慶通寶當十錢),個個都磨得鋥亮。原來這是錢樣子,他每天拿着它們去檢查鑄錢質量,捏在手裏久了,磨得溜光。嘉慶見狀,稱讚說:“老愛卿如此清廉,真可謂老實王啊!”

  王爾烈告老還鄉,一支浩浩蕩蕩的驢馱子大隊從京城出發。看熱鬧的人議論:“王爾烈滿載而歸了!”“什麼‘老實王’,是假的!”“什麼‘兩袖清風’,早貪飽啦!馱子上還不全是珠寶!”這話傳到嘉慶那裏,他馬上下令截查。又召來王爾烈,當着朝臣問:“馱子隊所載何物?”王答:“不過是皇上所賜。”嘉慶說:“你告老還鄉,我所賜不過千兩白銀呀,還用大隊驢馱子裝載嗎?”王爾烈只得請求檢查。經過打開馱子查實,驢馱子上載的全是破磚爛瓦。人們瞠目結舌,細問,王爾烈才說:“臣家裏只有3間茅屋,回去無棲身之地。爲此,我撿了修皇宮剩下的破磚爛瓦,馱回去蓋房住。”嘉慶很受感動,下令在遼陽爲王爾烈修了一座翰林府。王爾烈把正廳作了義學館,自己只住偏房。

時隔數年,一位袁大人從京城至遼陽,他是王爾烈的學生,前往拜望。他到時,王爾烈夫人尤氏正在織布,袁大人一看驚了,又見室內全無長物,便問:“師孃,我老師家境爲何如此寒酸?”尤氏答:“你老師一生非法不爲,非義不取。他告老之後,那點俸祿不夠用,所以我就得織布,自食其力。”袁大人回京向嘉慶稟報。嘉慶降旨遼陽,撥當地釐稅給王爾烈,以贍晚年。王爾烈又用這筆錢辦了義學,直到去世。王爾烈身爲古人,但其一生清正廉潔的優秀品質值得黨員幹部學習和借鑑。

   古語云:非知之難,行之惟難;非行之難,終之斯難。然而,也有一些領導幹部善始易、善終難:有的領導幹部剛上任時滿腔熱血,工作久了便疲態盡顯,幹工作成了混日子;有的領導幹部開始時還能克己奉公,但在各種誘惑之下便把持不住,滑入貪污腐化的深淵;有的領導幹部沒有實權時,尚能清廉自守,可等手握實權就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易滋生諸如“49歲現象”“58歲現象”等“流行病菌”,有的領導幹部眼看升遷無望,便催生“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想法,內心構築已久的“防火牆”轟然坍塌,以致在利慾薰心下走上歧途。甚至有的領導幹部退休後還利用“餘威”謀取不法利益……凡此種種,皆不能慎終。

   清正廉潔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黨保持先進性的基本要求之一。作爲一名好乾部,就是要保持清正廉潔,勤政爲民。許多領導幹部落馬的教訓已經告誡我們,作爲領導幹部,一旦在廉潔問題上出事,貽害無窮。作爲黨員幹部,一定要從前車之鑑中吸取教訓,對黨、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善始敬終,堅守住清正廉潔,抵禦住各種利益誘惑,認真做好工作,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爲社會主義事業增磚添瓦。黨員幹部要以職位要求來自覺規範自身行爲,做廉潔用勸,廉潔做人,廉潔爲民的典範。我們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善於思考、分清是非,用好權力、造福於民,防微杜漸,抵制誘惑。在思想上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動上始終保持一份理智,以平和、知足之心對待名利,以敬畏、淡泊之心對待權力,以奮發、進取之心對待事業,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氣,惟有如此,才能成爲一名光明磊落、高風亮節、清正廉明、受羣衆愛戴的黨員幹部。

  【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2】

假如在東北地區評選清代本土文化名人,遼陽的王爾烈肯定名列其中。

王爾烈是乾隆年間進士,最高官職也只做到大理寺少卿,他既不是身居宰輔的重臣,也不是權重一方的封疆大吏,《清史稿》也沒有他的傳記。但是,王爾烈在東北卻受到傳奇式的尊敬。他被視爲東北文人的典型代表,被譽爲“關東第一才子”,與全國一流才俊比肩。

王爾烈能獲此殊榮,原因多多,擇其要者有三。

第一,在科舉考試中,他創造了東北的第一與唯一。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殿試中,王爾烈拿到二甲第一名。一甲只有三名,分別稱爲狀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也有名目,叫傳臚,這四位,再加上殿試之前全國會試的第一名會元,統稱爲“科舉首選”。從順治初到光緒末,每三年一次的“正科”,加上不定期的“恩科”,清朝共開科112場,產生狀元、榜眼、探花、傳臚和會元各112名,總計“首選”560名。而整個東北地區,王爾烈是進入“首選”名單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

第二,王爾烈確實才華橫溢。王爾烈曾被朝廷任命爲“纂修官”,參與編纂《四庫全書》。編纂《四庫全書》是乾隆欽定的“國家工程”,“總纂修官”是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幾十位纂修官皆爲“鴻才碩學”之士。纂修官也叫“分纂官”,負責校閱一定範圍內的圖書,對圖書文字、內容進行校正、增刪,決定棄取,還要“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寫出“提要”。這是編纂工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

此外,王爾烈還“工詩文,善書法”。他的詩文集有《瑤峯集》兩卷。王爾烈的詩文不乏江南名士的華麗與新巧,更多幾分北方纔子的奔放與宏闊。他的書法作品超凡飄逸,落拓不羈,爲時人所重。

第三,爲官一世,兩袖清風。王爾烈從走上仕途到古稀致仕,崗位屢更。但不管在中央還是在地方,不管職掌司法還是管理茶湯,他都秉持祖輩家訓,“盡忠於上,盡誠於事”,“抱誠守真,廉而不劌”,嚴格自律,不貪瀆,不諂媚,不慕榮利,生前連一部詩稿都沒刻過。爲官數十載,回鄉時還是“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間草房,半倉農器半倉書”。王爾烈的淵博學識和爲官操守贏得一片讚譽。


更多熱門觀後感推薦:

1.觀看王爾烈家訓觀後感

2.專題片《王爾烈》觀後感

3.觀看《王爾烈》專題片觀後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