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哲理散文:忠孝濟南

本文已影響 1.55W人 

濟南,源於泉水,是泊在泉上的一座城。

哲理散文:忠孝濟南

一座城,如果沒有底蘊、沒有內涵,那麼這座城就沒有文化。而濟南,因了遍地流泉,依泉而居的先民,不但汲水而邑、聚邑而城,而且在泉水的浸泡、滋養和潤澤之下,璀璨出了這座城厚重的文化。

一方水土養活了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育了一方文化。濟南的文化,渾厚、莊重,是智者文化與仁者文化相互交織、融合的結果。不是嗎?兩千多年前,“公會齊侯於濼”,也就是代表智者文化的齊襄公與代表仁者文化的魯桓公,兩人坐在趵突泉畔,把酒言歡,看似是欣賞“三尺不消平地雪”,傾聽“四時嘗吼半空雷”,實際上是傳統文化與開放文化的碰撞,是農耕文化與商業文化的融合。

因了這兩種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千百年來,濟南的清冽泉水,不但匯成湖、流成河,潤了一城山,澤了半城湖,而且還累積出濟南特有的文化底蘊,沉澱出濟南豐厚的文化內涵。而且,濟南特有的文化底蘊、豐厚的文化內涵,一直縈繞着、支配着、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濟南人,從而恢弘了濟南的忠文化、孝文化。

忠文化的核心,是對國家的忠誠,對人民的忠誠,對信仰的忠誠。且不說遠去的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赤心報國。埋骨鉛山的辛棄疾,“馬革裹屍當自誓”,一生圖謀光復故國;也不說博愛的張養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憂患國家興亡,悲憫百姓困苦;五三亭前的蔡公時,“外交史上第一人”,時窮節現,誓死捍衛國家和民族尊嚴……單說爲新中國成立而盡善盡美盡年華的王盡美,敢於犧牲的鄧恩銘,他們爲國家、爲民族、爲信仰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赤丹忠心,足以激勵後人,爲實現偉大“中國夢”而昂首闊步。

唯善是求也是忠。善,心地仁愛,品質淳厚。泉水滋養的濟南人,唯善是求。在改革的大潮中,濟南人赤心不改,忠心不改。如:忠於事業的張基民,一生把理想、信念、青春和才智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林業事業。再如:忠於承諾的劉延寶,一家四代六十多年風雨無阻守護烈士墓。再如:忠於人生的劉成德以及他的戰友們,五十多年,把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作爲自己一生的追求,自覺踐行黨的,被譽爲濟南的“活雷鋒”。再如……無需再如,他們無一不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而我們所感受到的,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忠文化,在無數的濟南人身上,正在光輝,正在燦爛,正在輝煌。

泊在泉上的濟南城,除了固守着趵突泉的遺風、大明湖的古韻,除了固守着洌冽泉水潤澤的忠文化之外,歷山腳下的舜井、華不注南麓的華泉、孝堂山上的聖井泉,至今長涌不竭地噴涌着虞舜“孝感動天”的慈孝、閔子騫“單衣順母”的順孝、郭巨“埋兒奉母”的悚然……虞舜、閔子騫、郭巨何許人也?虞舜、閔子騫、郭巨都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孝子,被古人編進了傳統的《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是元代學者郭巨敬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和不同遭遇,在歷代的孝子中挑選出來的孝子行孝故事集,是中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文化的通俗讀物。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孝子,共有二十四個,而濟南獨佔三個!

百善孝爲先。孝德,作爲濟南的根文化,濟南人充分認識到,如果沒有根文化,就沒有“家家泉水”的和諧、沒有“戶戶垂柳”的安寧,就沒有“瀟灑似江南”的興旺,因而在慈孝、順孝、悚然之孝的基礎上,含蓄而又內斂的濟南人,如柔和而富有靈性的泉水,不斷延展“孝德”的文化內涵,使得泊在泉上的濟南,涌現出的孝子如七十二名泉,彼起此伏,如:崮雲湖辦事處敬老院的王月英,十八個年頭,年年陪伴素不相熟的老人過年,陪伴上百名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82歲的孫其鳳,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邁的婆婆,用自己的愛心和孝心,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濟南市的孝老愛親模範劉愛玲,十幾年如一日,傾盡愛心,默默承擔贍養已過80歲的生母和養母……可以這樣說,濟南的清澈泉水,讓濟南人存孝心、做孝事、崇德向善的品質更加鮮亮。

教人以善謂之忠,善事父母謂之孝。而忠、孝是中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如今的濟南,在盡心保護歷史足跡、悉心梳理傳統文化的同時,正挖掘這座城市的文化內涵,着力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我們有理由相信:濟南人理由的家國情懷,定能固守、傳承、發展和弘揚忠孝價值觀,定能滋養出一代又一代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信仰、孝親、順親、敬親的好兒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