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爲啥要給小學生講烽火戲諸侯散文

本文已影響 2.85W人 

西安無疑承載着厚重的中國歷史,近年來流傳着:五十年中國看深圳,一百年中國看上海,一千年中國看北京,五千年中國看陝西。雖說山西與陝西也有一爭,山西認爲堯舜禹在山西建都,尤其是堯建都平陽算起,是四千七百多年。而陝西自周文王建立西周,正好三千年。所以,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爭議暫且擱置不議,還是先說一說西安。

爲啥要給小學生講烽火戲諸侯散文

作爲一箇中國人,一輩子一定要去趟西安,看看厚重的中國地下歷史文化。2015年機遇巧合,有幸今年到西安一遊。去西安,東線是必去的。不僅東線有風靡華夏的五嶽之一華山;還有的盛唐遺蹟華清池和西安事變遺址五間廳;更有名揚海外的秦兵馬俑、始皇陵。

要想了解中國的悠久歷史文化,還得走入民間文化。民間文化是過去的老提法,按照現在的外來詞彙說就是市民文化。在中國,大城市以及古都遺存城市,文化味道都很濃厚,各具特色。北京人官味濃,鼻尖油光滑亮,自滿。上海人門檻精,鼻尖纖塵不染,自戀。成都人悠閒,鼻息自如,自在。那麼承載着厚重文化的陝西,鼻音繞樑三日,自得。通常來說,走入一個都市的文化,去乘公衆交通,最好坐公交或者打的士。當然,乘旅遊車也是一種上佳的選擇。

一大早趕到西安火車站,排隊的人不算多,不一會兒就上了遊五路。剛剛找到個合適的位置坐下,就聽到一個女乘務員操着西安話說:“你不要動那個水桶!那個水桶在那裏放了好多年了,跟你說過了,你坐下就行了嘛。”。乘客還是有些不情願,還是想把礙事的水桶動一下。“額說過了,你不要動。水桶放在那裏多少年了,自有它放在那裏的作用,是動不得的。”。車上的乘客聽到,一陣微微鬨笑聲響起。女乘務員聽到了乘客的笑聲,也微微笑着說:“額說的沒錯,水桶是城市的清潔工具。城市的清潔工用它把城市清潔乾淨,城市美好生活就是從清潔工開始的,額們得向城市清潔工緻敬!”。口若懸河的乘務員,一下子讓車子裏的氣氛活躍起來了。從女乘務員的言談上看,不僅讓人感覺西安文化的厚重,還增添了幾分神祕感。

車開了,女乘務員開始介紹西安東線旅遊:剛纔有位問額,法門寺、乾陵怎麼去?過去有遊一、遊二、遊三……,現在就剩下個額們遊五了。你說來了西安,想去法門寺、乾陵、漢陽陵,你就只能坐私人的小巴車了。你說說,爲什麼私人能行,公家的就不行,非得取消呢。那是因爲還是有需求嘛,有需求就能生存下去。政府補貼上一點,堅持一下不就活下來了嘛。時間長了,需求上來了不就有利潤了。

額們西安有着五千年的歷史,但是現在的人們只知道西安有秦、唐。卻不知,西周、漢朝也都是在西安建的都,這說明額們西安的歷史是連續的。剛剛你們看見的霸上,鴻門宴就是在那裏上演的。額給你們說這麼多,光說是沒用的,你們必須得讀歷史,得知道中國歷史。你要是不懂得中國歷史,你來了西安看到的都是泥人、磚頭。等你回了家鄉,別人一問去西安看啥子了?你說看了一堆泥人、磚頭,不是讓人笑話嘛。所以,有人問額西安都有哪些景點,你不知道中國歷史,額給你說大雁塔,你卻不知道還有個小雁塔。額給你說鐘樓,你卻不知道有鍾必有鼓,還有鼓樓,這樣才能鐘鼓齊鳴。就說這東線,光是詩詞就有十多首是說東線的。朱門酒肉臭,你們知道是誰做的詩。對,有人說了,杜甫。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是詩人路過驪山時,看到的景象。秋風生渭水,下句是啥?對了,落葉滿長安。

中國詩詞寫的最好的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了,《長恨歌》描寫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華清池就是唐玄宗爲楊貴妃修建的溫泉湯浴。一會兒,第一站就是華清池。傅雷先生給他兒子寫了幾千字的家書,裏面就說道《長恨歌》寫得太完美了。那麼長的詩篇,平仄押韻,對仗工整,每個字都完全符合律詩的要求。不僅如此,按理說《長恨歌》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但通篇讀下來,你還感受不到一絲的悲傷感。這就是白居易的高明之處,難怪日本人對白居易很是崇拜。

三十多歲,中等身材的女乘務員,詩詞歌賦,外加經營之道。加以歷練,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在中國不是以才取人,常常是以情用人。這是中國的悲哀,也是儒家家文化的長期教化的結果。華夏輩輩出英才,民間處處匿真人。

你看看,額給你們介紹了一路,馬上就要到第一個景點了。你們都怕曬,就沒有一個人打開窗簾的,看看窗外是什麼?你的左手是名聞天下的八百里秦川,右手就是古老的驪山。在驪山的山頂,西周時建有烽火臺,小學五年級的課本里就有一篇文章叫《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爲博得褒姒一笑,舉烽火,最後導致了西周的滅亡。爲什麼小學五年級講“烽火戲諸侯”呢?額給你說,這裏面講的就是通訊。三千年前的人們是靠烽火傳遞信息,之後人靠寫信來傳遞家書,再後來就有了三分錢一個字的電報。三分錢一個字,那個時侯可不便宜。打電報,字是省了又省,怕多花錢。再後來就有了電話,得跑到郵局提前預約,往回家裏掛個電話,說的話就比電報多了。慢慢地自己家也有了電話,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有了手機。這篇小學五年級的文章,主要講的就是通訊的歷史嘛。

女乘務員的講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是啊,爲什麼在小學五年級講烽火戲諸侯呢?記得這個故事是《史記·周本紀》裏記載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爲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説之,爲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亦不至。”。由此看來,數度舉烽火的行爲,實際上是失信於諸侯。失信於諸侯,導致真的發生了外族入侵時,諸侯卻以爲又是一場君王的遊戲。後世有人用詩描寫了此事:“良夜頤宮奏管簧,無端烽火燭穹蒼;可憐列國奔馳苦,只博褒妃笑一場。”。因此,讓小學生學習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爲了教育孩子從小要懂得誠信,做人要從誠信開始,不然會自食其果。這也是古爲今用、前車之鑑之意,古人認爲“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用古人的教訓來教化純真的孩童是最適合的。有句成語講的明白: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誠信,對於儒家文化薰陶下的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早在《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就記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古人將信看得遠比財物重要。儘管儒家將信至於五常的末尾,仁義禮智信。然而人無信不立,沒有信這個基礎,也就談不上仁義禮智。信,是五常的基石。早在秦孝公時期,商鞅爲保障變法在八百里秦川能夠順利進行,就在都城的南門立木爲信。對於信息、交通發達的現代化世界,人們外出以及溝通更加便利。信,就成了是人與人交往的橋樑,也是國與國間溝通的保障,更是中國取信於世界的敲門磚。

在2012年,清華大學在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時發現,竹簡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申後外家申國,弱小的申侯於是聯絡戎族,聯合打敗了周幽王,西周因遭到戎族的進攻而滅亡。清華大學的劉國忠教授認爲,烽火戲諸侯並非是西周滅亡的原因。實際上,烽火戲諸侯本身就是一個編造的故事。造假、僞作者不是今人的專利,古人中也有不少好事者。古老的歷史資料良莠不齊,編篡的烽火戲諸侯僞故事,瞞過了司馬遷的眼睛,沒有被甄別出來。由此記入了正史,以訛傳訛,竟然三人成市虎,綿延流傳了幾千年。

中國的文化想融入世界,必須進行文化反思。剔除糟葩,保留精髓,兼容外來,共圖發展。國無大小,一律平等。人無尊卑,一視同仁。方能與日益崛起的大國相匹配,與文明古國的稱號相吻合。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