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又見端午經典散文

本文已影響 1.3W人 

每逢麥熟之前的那段日子,家住羣山環繞的妗子總會打來電話,趁着農閒相約母親到南山採糉葉。

又見端午經典散文

所稱的南山,其實就是妗子村裏叫的北山。村子還有個很特別的名字—店子。店子村的由來我可從沒熱情的去考證或詢問過,只是覺得挺富有色彩,村名的形成之初肯定有着不尋常的含義。正因爲是母親孃家的緣故,因此也有些不得不承認和麪對的親戚這層關係,而對店子村也就有了許多的情感。

雖是店子的北山,我還是習慣稱之爲南山。南山在距店子村向北的兩三裏處的一帶,是去姥姥家走近道的必經之地。兒時走姥姥家,沒少被母親抱着揹着領着走過這段黃土路。這條土路也是生產路,主要是方便農業生產而修建的一條道路。爹孃都不會騎車子,可能與他們那個年代環境所迫,而後來想學又沒學會的因素釀成出門只好步行的苦果。現在看來也不乏是件好事情,反而倒是鍛鍊了身體。距姥姥家幸虧也不是很遠,八里多地。

說起南山,我是熟悉的。除了去店子村要路過之外,我也到過幾次的,是和母親去山裏採過糉葉。南山也算不上什麼高山,比丘陵的莊稼地也就高出十幾米,旁邊倒有幾條深溝相連。山裏溝里長滿了灌木,還有好多山樹:海棠、山楂、板栗野酸棗應有盡有;白楊、青松、槐樹遍佈滿山。唯一值得青睞的就是山中特有的糉葉,別看店子村方圓幾裏全是山,但就數這南山的糉葉最好,包出來的糉子香噴噴。聽姥姥說,她年輕時山裏還有糉樹呢,而今很難以見得到糉樹的蹤跡了。

家鄉的糉葉長得均勻,巴掌大小,有些像佛手狀。不像南方包糉子所用的葦葉、荷葉,或許這也是各地風俗作爲包糉子不一樣的原材料吧。採回的糉葉,置於棚頂上曬乾後再收起來。等到端午前的三兩天,再取出乾癟皺起的糉葉浸在水裏泡軟,備好糯米黃米豆沙大棗等餡料,接下來就是媳婦太太展示絕活的舞臺。餡的式樣多,包的糉子花樣也多,片片糉葉在她們靈巧的手中一葉一葉的疊起來,灌上餡料亦能繡出三角、方形糉子來。

家鄉的端午節往往會趕在麥收的前後,有時趕的巧了正碰上收麥子的那幾天。白天忙活了一天沒時間,就利用晚上全家動手,掌着燈拉着家常包些糉子,累是累了點,但心裏卻樂滋滋的,畢竟是過節了嗎?其實過端午,要真忙的`沒空,糉子包不包的也就那麼回事。可家裏要是有老人或孩子的可不這麼想,哪怕包上十個八個的也算是過了節,了卻老人和孩子的念想。

葦葉青青輕撫水,又到一年端午時。記不清最近一次吃母親包的糉子是啥時候了,已有好些年沒在家過端午了。近幾年,端午節吃得淨是葦葉糉子了。入鄉隨俗嗎,南方就興這個。各地風土人情不同,但端午其樂融融,就像端午節這天有的地方要賽龍舟一樣。

作爲一個中國人,我很是自豪。一年到頭來能過好多的節,從農曆春節算起,這大大小小陽曆陰曆的節可真不少,還有不斷擁進來的洋節,衝擊着國人節日的心境。國外的有些節我可不喜歡的,這不是個人偏見。真的,中國人連自己的節都重視不起來,還去玩人家的節真是悲哀,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前些年不是有新聞報道,中國的有些傳統節日倒讓外國人搶先了註冊,這就是失敗。自己不着急,等別人搶了先就到處聲援,爲啥沒個提前意識呢。外國的節固然不錯,拿來同享也並非不可,應該有個度,要有節制,不要啥節都熱一下,說有些崇洋媚外似乎也不過分。

我所喜歡的端午節,就比聖誕節有意義的多。人家大老美過年咱去湊合啥,起得啥勁呢?咱們過年也不見得人家也來陪着過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