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回家高中學生散文

本文已影響 2.15W人 

回家,多麼隨意自然的話語,孩提時我們在外面玩累了回家,上學時走讀的孩子期待放學回家、住校的孩子等待放假回家,工作了、獨立了,換做父母一天天等待我們的回家。

回家高中學生散文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每次回家時家中的景象,說實話,在過去的19年中,我都沒有注意過,但有幾次無意識地它們就竄入了我的腦海裏,不曾離去。

初中學校離家很遠,需要翻過一個溝才能到,爸爸太忙沒時間接送,大多數都是自己坐班車上下學。每週回一次家,所以一到週五就格外激動。有一次特別興奮地回到家,就弟弟一個人在家,在廚房翻來找去都沒找到吃的,心裏無比失落,覺得很委屈,弟弟還給我說了一句,爸媽讓你回來後我們一起去蘋果園……

高中離家更遠了,基本就是幾個月回家一次。我就記得一次回到家,廚房煙霧籠罩,媽媽和姐姐在裏面包餃子,爸爸在一邊在院子裏忙碌一邊問我在學校的生活,我弟也回到了家中,我和他一起和那個剛學會走路的外甥女玩兒。高考結束後,再次回到家中,媽媽在洗衣服,問我考的怎麼樣,我當時心情並不好,忘記怎麼回答的了,她說,反正考都考了,就這樣了,這段時間先好好放鬆放鬆。之後因爲報志願的事情和她吵架,就去了縣上打工,中間她打電話向我妥協,也算是和好了吧。回家時我媽卻還是挺彆扭,後來才知道她是因爲我姐中間有一次去看我,我給小孩和我弟買了吃的',讓她帶回家,但是沒想到給我媽買,她給放在心上了……我將用我發的工資給她買的兩件衣服拿給她,她立馬就開心了。

大學一學期回家一次,回去爸媽都在家等着我吃飯……

關於家,以前沒想那麼多,或許是因爲生來就有也未曾失去,所以就不怎麼放在心上吧。看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我就開始想,如果那個地方沒了最親的人,家就不是家了吧。

忽而又想起了我的外婆。小時候,經常和媽媽去她那裏,她總是會給我們零食吃,如果沒有,也會去小賣部給我們買。記憶裏,她是一個很慈祥很祥和的人。

每次過年,三個舅舅、一個在遠方的姨媽、加上我媽,都帶着各自的家人到外婆家,我們坐在一大桌子上,吃好多好吃的,那時家裏情況不好,平時吃不到什麼好吃的,所以很喜歡過年。大人在屋子裏聊天,小孩子們在院子裏一起玩,回去時總能拿到很多紅包。

小學學校離外婆家很近,那時我還在考試,考完就可以回家過寒假了,媽媽意外地出現在教室外,讓我考完去外婆家。那天,外婆家來了很多人,不過年不過節的有這麼多人,肯定不正常,心裏隱約有點明白要發生什麼。不過下午和媽媽就回家了,好像也沒什麼事。

六年級,當時也就12歲,7年過去,很多事情都已忘記,那天早上的景象卻很清晰地一直存留。早上媽媽接了一個電話,說了句讓我讓我和弟弟趕緊收拾去秦莊(秦莊是一個鄉,外婆家在那裏)就再也沒說一句話,我沒見過她那麼焦急的樣子。晚上下了雪,地面上厚厚地一層雪,我們三個走在雪白的馬路上,每走一步,鞋就陷進了雪裏,又擡起來繼續走,後面留下一個個腳印,伴隨着“咯嘣”的響聲,那是雪的聲音。我走得很艱難,但媽媽走得很快,只是埋頭走,甚至都沒顧被她撂了一大截的我們倆。

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外婆在那個冬天離開。媽媽哭得幾乎暈厥,那個寒假也是在媽媽的哭泣中度過,聽到關於母親關於家的歌哭,睡着了哭着醒過來,做事情做着做着眼淚就出來了。我們去外婆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去了也沒了溫度,過年再也聚不起來了……那時候,我明白,媽媽的“家”沒了。

相對於理解媽媽的痛楚,爸爸失去他爸爸的時候,我就完全不懂了。當時我在上學前班,爺爺的家還住的是窯洞,那裏有很多很多人,我不願意去學校,爸爸硬是拉着我去了教室,我又哭着跟着他回去,一直哭個不止。還記得有人開了個開玩笑,這小孩子也知道傷心啊。那時候我哪兒知道什麼傷心,我就是不想去學校,可已經回來了,還是在哭,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可能是看到他們都在哭吧。

媽媽的“家”沒了,她的回家只能是我們這個家,她不再是以需要人關懷的孩子身份回家,而是以一個需要照顧孩子的母親身份回家。爸爸比較幸運,他還有他的媽媽,雖然看起來並不怎麼親近,這不只是他們家的現象,而是當時很多農村家裏的普遍現象。一個家六七個的孩子,四五個兒子,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成長的,但我可以理解爲什麼他們不像現在的孩子那樣和母親那麼親近。爸爸沒事時去他媽媽那兒轉轉,也算是以一個兒子的身份回家了。

很幸運,我生來就有也未曾失去——那個叫做“家”的地方,其實最幸運的是那個地方的人依舊在。

下次說回家時,想一想,真好,自己還有一個“家”可以回,還有那麼些人等着我回。既然這樣,爲何不多回幾次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