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靜夜獨酌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9W人 

酒是中國人發明的,喝了幾千年,還形成了酒文化。也許是因爲生活在普普通通的人羣裏,見了很多喝酒的人,但是沒有感受到酒文化。酒文化這個詞雖然在很幼小的時候,就走進了我的頭腦,但是條件反射的就是在書上看到的李白的故事和他的詩。知道他喜歡一個人喝酒,喝完就能寫出別人比不了的好詩。年稍長,知道詩聖杜甫說他“斗酒詩百篇”。後來讀他的詩,知道了很多關於酒的,記憶最深刻的是那首《月下獨酌》,覺得“花間一壺酒”很美,一個成年人提了一壺酒在花叢裏自己喝,是很好玩的事。單憑這個就知道這個人一定有一顆童心,否則不會玩類似我們小孩的把戲,一定不會要求孩子們做什麼都規規矩矩的,遵守禮儀章法,也不會禁止孩子們去做心裏覺得很美好,雖然無害但是有些不合乎規矩的事。

靜夜獨酌散文

知道了一個人喝酒,叫獨酌。理所當然的認爲能獨酌的人也都應該是李白這樣的文化人,酒文化就是這樣獨自一人喝了酒,能寫出詩文的事情。

所能見到的喝酒場面,絕大多數是多人的,怎麼也得三兩個,鮮有一個人喝酒的。喝酒的場面很熱鬧,大家在一起爭爭吵吵,你勸我讓,有喝了哭的,有喝了笑了,還有喝了大喊大叫的……總之,是沒有能喝完酒就做出詩文的,所以頭腦裏從來沒有把它們與酒文化聯繫起來。

所能見到一個人喝酒的,只有祖父。

祖父喜歡喝酒而且熱情好客,家裏來了客人,一定想方設法留下喝酒,邊喝邊聊,說一下他年輕時的事,有他親身經歷的,也有別人的。我被那精彩的內容吸引,就靜靜地在一邊認真的聽着,有的客人也許誤以爲我是貪戀,桌子上的“美味”,就用筷子夾了他認爲好吃的東西給我。我懶得說活也懶得動彈,不耐煩地擺擺手拒絕了。他們往往感到好奇,因爲在那個憑票證供應的年代,物質是匱乏的.,一般的孩子會欣喜若狂的。這時候,祖父就會照例誇獎我有出息,與別的不一樣。實際是因爲我在家裏被寵的地位和優越的條件,在加之對好吃的不怎麼感興趣。心裏很是嗔怪他們打斷了我聽的興致。

之後,他們繼續說着聊着,我也繼續聽着。往往到了最後,客人們醉倒了,有的被扶走了,有的躺在炕上睡着了。這時候,祖父獨自把自己的酒喝完,看着他們搖搖頭,然後,對看他們發笑的我說:就“記着,長大喝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不要像他們這樣。”我常常問祖父:爲什麼讓他們少喝點,一直勸他們喝。祖父說,東道主得勸客人喝酒,他喝到量的時候,只能不勸酒了,也不能說別喝了,那樣就失禮了,人家也會不高興的。再次告誡我,出門喝酒不能失態,喝多少酒一定得自己把握,別人只能勸你喝。不能輕易勸你別喝了。接着就嘆一口氣,說“這是大家的規矩啊,不好也改不了啊!”

平時,晚飯前,祖父都要燙上一小瓷壺酒(這酒無論春夏秋冬都要燙,說這樣不傷人)。吃飯時候,別人吃飯,他就自己飲酒。喝了酒話就多了起來,古往今來,包羅萬象。故事傳說,人物器物的由來趣事……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天馬行空自由自在。人多的時候,興致就高,話說得就多。祖父喝完酒,看看大家都吃完飯離席而去,只有我還在他身邊聽他講,就伸出手,摸摸我的頭,離席給我講故事,講的最多的就是蒲松齡和他的聊齋裏的故事。

長大後,我看了聊齋的原文和很多譯本,但是覺得都沒有祖父講的生動,更沒有那種親切。

祖父雖然獨自喝了酒能講好聽的故事,還能吟誦詩,但是那詩是別人的,至多是曾祖父的作品。沒有自己的詩文,我認爲算是自己喝酒不能叫獨酌。

後來,知道了一個人喝酒都是獨酌。李白能詩是獨酌,祖父不能詩文,也是獨酌。

透過花間的一壺酒,知道了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藝術絕唱和那份渴望與人對飲的花間的乃至人生的孤獨;回憶祖父的話語,懂得了他從戰鬥離去的那份怨恨和無奈。

獨酌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人會以此寫詩賦文;有人會慷慨激昂,激發戰鬥的勇氣;有人會痛哭流涕,自哀自憐……但那都是內心的獨白,感情的真實表露。

我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後,最重大的事情是開始喝酒。第一次喝酒是剛畢業去一個同學家玩,那個同學的父親好喝酒也好客,熱情招待我們,說我們離開學校就是大人了,應該學會喝酒。在我們猶豫的時候,早已經偷偷喝過酒的同學就開始自豪的賣弄了,青春年少的不服輸,讓我們都端起來酒杯,喝了起來。有的醉倒了,有的失態了。我只是感覺臉有些熱,沒有什麼事,知道自己的酒量不是很差。雖然喝酒的感覺不好,人家說象喝的是藥,但是喜歡那個氣氛。人好像卸了一層無形的鎧甲,平時遮掩的東西暴露了出來,每個人的特點個性也愈發明顯了。

此後,就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經歷了各式各樣的酒場,大型的、小型,社交的,慶典的,朋友相聚的,人情往來的……無場面有大有小,人數有多有少,唯獨沒有獨酌的時候。也許是這個年齡不喜歡獨酌,也許是現代生活的酒場過多,喝怕了,對酒避之唯恐不及,還想什麼自斟自飲啊!

我的酒量不算大也不算小,每次喝酒也能應付下來。始終沒有喝醉過,不是比別人能喝,是自己能把握得住,別人不能喝了不勸更不逼,自己不想喝了也不怕別人的“威逼利誘”,不知道是否因爲祖父的告誡,在頭腦裏暗暗得起了作用。不醉就得承擔“扶得醉人歸”的責任。

大的場面熱鬧,讓使人興奮歡快,暫時忘卻了人世間的憂愁煩惱;一兩個談得來的朋友,細斟慢飲,說說心裏話,喝多少酒完全憑自己的感覺和心情,不爭不讓,是一種身體和心靈的放鬆。一個人喝酒好像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喝酒了,好像只有貪酒者孤獨者或是爲了養生的老年人,纔會自斟自飲。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流行一句話:一個人不喝酒,兩個人不賭錢。就更成了喝酒怎麼也得找一個人陪伴的理由。

時間久了,獨酌這個詞和事似乎被淡忘了。

一次小風波過後,心情不是很好,挈婦將雛吃火鍋,孩子喝飲料兩個大人喝點酒。三個人邊吃邊說笑,心情不知不覺中好了起來。涼涼的啤酒加上熱辣的菜,感覺也不錯,就又來了一拼啤酒。這時,只剩我自斟自飲了,一個人在靜靜地的屋子裏。慢慢吃着喝着,思緒卻在飛馳,彷彿超越了身邊的紅塵瑣事,走的很遠很遠。

白袍黑帽的李白在鮮花叢裏,一手提壺,一手對月亮舉起酒杯……

白髮白鬚的祖父,把小瓷壺溫熱的酒倒進瓷盅裏……

我忽然想到這就是獨酌,這就是獨酌的妙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