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只因,生命裏種下了語文的蠱散文

本文已影響 3.05W人 

一直認爲,漢語文化是人類最有內涵與深度的語言文化,她博大精深、魅力無窮,其他任何語言文化都不能與之相媲美;她傳承華夏文明,滋潤了華夏兒女的心靈,裝點了華夏兒女的生活空間;她與我們息息相通、相伴相融,須臾不可分離。

只因,生命裏種下了語文的蠱散文

語文,爲詩意人生奠基。

正因此,即使現在,我仍然清晰記得所有教過我語文的老師,尤其是中學語文老師。

在我初中二年級畢業即將升初三時,父親問我:“你去哪個班?要是喜歡語文就去二班;想學數學就去一班。”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去二班。”

當年,我跟着父親在鄉村中學就讀。父親是學校教研室主任兼任史地生小三門的老師;一班和二班的班主任分別是當時我們學校初三的數學和語文課老師,他們可都是學校的教學能手。我還聽說,二班的班主任老師當年參加高考,語文幾乎滿分,數學得分幾近個位數字,學校爲要不要收他進行討論,兩種意見互不退讓,最終由校長決定將他錄取。縱然上了高中,因爲偏科和當地教學水平差等原因,最終他當年沒能考上大學,於是回鄉做了一名民辦教師。

從小喜歡識字讀書,上學之初的一些情節至今仍歷歷在目。那個年代,大多數人沒進過幼兒園,到了上學年齡就直接入學。進入一年級,我們開始學拼音,老師佈置課後作業:剛學的三個拼音,一個拼音寫一張紙,放學後回家寫。因大人忙着做飯佔用了飯桌,家裏再沒有其他桌子,我就趴在碓上寫(碓:一種用腳踏驅動,落下時砸在石臼中,以去掉稻殼或粉碎糧食的工具)。對於一個慣常拾草剜菜的女孩子,讓其突然變爲正襟危坐的小學生,或許還不太難,但要握筆書寫,還得美觀大方,這就需要一個過程。我在最初的書寫時,就因手不夠靈活,愣是將那個圓形的字母e全部寫成了方形,每每想起,如在眼前,忍俊不禁。

那時,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教拼音、漢字,領讀課文……我們總是全神貫注,唯恐漏過任何一個細節,凡是課堂上學過的字都能牢牢記住。

記得那時,我僅有的課外書是不知轉了幾次手的小人書,哥哥的語文課本則成爲我最好的課外讀物,擁有自己喜歡的課外書幾乎是想都不敢想的太奢侈的事。

少年時,看過的課外書也僅限於32開本的《作文通訊》《少年文藝》和《遼寧青年》等,屈指可數。不記得是哪個同學的了,只記得在同學中傳看,每每搶到,廢寢忘食,如癡如醉,並在之後的作文中會不自覺地運用學到的修辭方法。饒是如此,那些比喻、擬人、排比等等句子的靈活運用,也讓老師在我的作文中用紅筆劃滿了圓圈,彼時彼刻,如同心裏種下的花,終於美美地開了,枝條都禁不住搖曳起來。

其實,就算上了中學,除因學習需要統一購買的輔導資料,其他課外讀物也絕不在我的消費能力之中,從未列入我的支出範圍。幸好父親和哥哥都喜歡讀書,他們的書籍就成爲我的小小書庫,讓我飢渴的心靈可以不時得到甘露的滋養。

最佩服的是我的同桌,他年齡雖小,卻志向遠大,平素與同學交往不多,話語亦少,然言談常常引用名人名句,這緣於他有一個當教師且好閱讀的哥哥。他常將哥哥的書報帶到教室來看,偶爾我也會悄悄拿來翻看。讓我倍感驚歎的是,他還看《人民ri報》。有時,他將報紙擺得滿桌都是--男生的粗枝大葉由此可見一斑,令我深受其“害”--桌子太亂影響寫作業。每當此時,看在他曾對我偷偷翻看他的書報而裝作渾然不知的面子上,我只好代爲整理。

多讀書、讀好書,能提升語文能力,而語文能力的高低,必然會體現在作文上。

最富戲劇性的是那篇課堂命題作文《在烈士墓前》。與同學一道當堂按時完成作文並上交,但在下次的語文課上,老師選讀了另外一名同學的作文,而我的卻如石沉大海一般無聲無息。少不更事卻一向在這方面自視甚高的我,當時的抑鬱寡歡可想而知。未曾想,在第二日的語文課上,老師又讀了我的作文。原來,老師將作文分兩次批閱,我交得早壓在了下面,第二日才批完。平素習慣自己的作文被作爲首選範文,甚至是惟一入選範文,被老師用幾近標準的普通話來讀的待遇一旦打破,一時之間真是難以適應。

最是印象深刻的是課後作文《在心靈的深處》。那日下課前,老師佈置命題作文:講述記憶中最觸動靈魂的故事,並寫出感悟。我的那篇作文,寫的是與同學在雨中擦肩而過時瞬間的心理活動及由此引出的故事,反映了那個年代落後的農村男女同學之間純潔卻又尷尬的關係。故事雖是杜撰,情感卻真實感人,以至老師除了用紅筆圈出大量有文采的句子外,還在文章之後與我進行了一次深摯的心靈交流。洋洋灑灑近兩頁的文字,讓作爲學生的我在很長一段時間愛龐若驚、心潮起伏,更加激發了我對語文的興趣。

最具影響力的是《我所尊敬並樂於效法的人》。讀初三那年,某一日,校長給全校學生出題,寫自己最尊敬並樂於效法的老師。我自然寫了語文老師。詳細內容記不得了,卻記得校長曾在全校師生大會上表揚我們的班主任,並號召全校師生去看我的作文(以作文爲證)。那恐怕是我有生以來最最倍受矚目的時光,一時之間成爲學校的風雲人物。我素常雖被同學譽爲清高,卻從不喜張揚, 那段時間更是低眉順眼,逢人多時竟是走路都感彆扭。好在同學們忙於學習,很快便冷淡了。

最享受的莫過於語文老師在下午最後一節自習課上爲我們讀《人民文學》《新華文摘》等書中刊登的小說,因爲篇幅長,通常一堂課讀不完,我們聽得入了迷,教室裏靜得能聽得見老師讀書時的換氣聲,而下課鈴響時那意猶未盡的感覺,讓我們對下堂自習課的期待不亞於對過年新衣服的渴望。也就在那時,擁有自己喜歡的書成爲心馳神往的夢想。

因了對於語文的熱愛和癡迷,在求學途中,自然少不了課上課下想着法兒的`閱讀。課堂讀課外書被沒收的事情自是曾出不窮、屢禁不止,卻還嫌不過癮。課下休息時間,有時陷於書中而不能自拔,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是緊張萬分,來回路上都是小跑着,更不用說有空餘時間玩耍。遇到特別心儀的書,晚自習結束後躲在被窩看至下半夜的情形當然不在少數。就算是上了高中,仍是不輟讀課外書。

猶記初三上學期的語文課上,別人在做練習題,我完成後自顧看課外書,遇有超出當時課程的內容還任性提請老師解答,老師每每爽快爲我解惑,而我從來不用擔心會受到批評老師。那份殊榮,用如今的話來說,想想也是醉了。

猶記初中畢業時,語文老師送我的書,扉頁上瀟灑的筆跡寫下的是:願你用美好的語言去溫暖人們的心。

猶記高中第一篇作文,老師在文章後寫了滿滿一張紙的讚賞和鼓勵的話語,最後一句是:願與君共勉之!

從小到大,一直喜歡讀書,愛好寫作,就連日記都曾是老師在班裏公開閱讀、指定傳看的範文。但因當時囿於鄉村一隅,只知考取師範院校可與文字相伴,卻不曉得如何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後來誤打誤撞,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卻得以做着自己喜歡的工作,皆緣於生命裏最初擁有語文的因子。

釋迦牟尼說過:“無論你遇見誰,都是你生命裏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這個人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我以爲,不只是人,物同此理。

幸而從小喜歡語文,且多年來一直堅持讀書、寫作,做着與文字有關的事,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不僅如此,還加入了中國散文家協會、市作家協會等,在《散文選刊》等衆多媒體和國內多家知名網站發表大量作品,受到好評並被推薦、置頂、轉發等;參加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國家以及省、市各類徵文並獲獎。

回望過去,因爲有語文在生命裏種下了一個蠱,讓自己的生活即使艱難,生命仍然豐盁而美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