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承受生命之重散文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1、

承受生命之重散文

總感覺這個秋天來得比往年早了很多。清晨的空氣中已經明顯有了一絲淡淡的涼意,風的清爽和乾脆也是惹人沉醉的。

醒得早卻又失了睡意,索性起身,打算出去走走。

麻利地穿上那件淡紫色偏襟的棉恤,卡其色的裙子,卻又忽然地改變了主意。

站在陽臺上,隔着窗子往外望。

清風徐徐,一縷縷地穿窗而入。雨後的一切都顯得舒爽、清新,路面也還是溼漉漉的透着潮氣。

感覺現在開始收拾衛生有些嫌早,女兒還在她的房間裏睡得正酣呢。

於是,乾脆端了水杯,踏踏實實地坐到了陽臺的地墊上。

窗外,有車聲一路傳來,沙拉拉地用速度牽引着風,牽拽着空氣。

這聲響那麼自然地成了滑過耳邊不大也不小的動靜,可以讓神情專注,卻也更可以完完全全地忽略不計。如何的取捨,全要看聽者是怎樣的一種心境了。

也有時斷時續、高高低低的人聲,從開着的窗子裏一路飛進來。

是對面藥店門口排隊等着優惠的那些老人們吧。每次早起遛彎兒的時侯,都能看見他們。不管是八點還是九點鐘的活動,都阻撓不了他們五六點鐘就起牀的熱情,也更打消不了他們早早排隊等候的積極性,感覺那精力和耐性是比年輕人要強得多了。

也還有那些開始準備着買賣的早點攤子,以及那些大清早就進城賣水果的山裏人。

說實話,在這些早起的人們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那些山裏人。

歲數大的,往往是騎一輛看上去老得掉牙的自行車,歪歪扭扭地馱着裝滿水果的兩個筐子。

當然更多一些是蹬電動三輪的,那玩意畢竟輕便實用。開三馬子的也有,卻往往是那些倒騰水果的二道販子。

他們一出來就是一整天,披星戴月的時常兩頭望不見太陽。

他們中少見衣着光鮮整潔者,也更鮮見青壯年勞力,大多都是些中、老年人,臉上爬滿歲月的滄桑,卻也洋溢着最樸實的溫暖和真摯。

那些年歲大、頭髮花白的又多是男性,鬍子拉碴、皺紋滿布的一張臉,看上去怎麼也有七十來歲了。當看準一小塊兒地方後,他們就安靜地往那一蹲,縮着脖頸猴着腰,開始把馱來的.水果一個個地往外揀,還要一邊按大小和品相細心地分成幾堆兒。

等折騰的差不多的時候,他們才終於徹底安靜下來,抱膝蜷腿地往那一坐,守着攤子看來來往往的人,眼神裏不乏溫暖的期待和渴盼。

水果也會漸漸由前段時間的桃子陸續變得豐富起來。有人開始賣蘋果、梨、李子,或是葡萄,再過一段時間估計就又該有棗了。

他們往往不辭勞苦,一大早奔波,其實也不過是想能多賣上幾個錢。

一副姜太公釣魚的姿勢。雖不怎麼擅長招攬,但當買主終於出現的時候,又受寵若驚般地瞬間失了淡定,趕緊誇着自己的貨色,並毫不吝嗇地拿刀切開,豪爽的非要來個先嚐後買。

這樣的一整天下來,他們拼的不僅僅是耐力和體力,也是自家果子的質量。

感覺在他們眼裏,根本沒有吃不了的苦。奔波勞碌又算得了什麼,一切的付出於他們都是尋常,甘願也值得的。

雖然在旁人眼裏,他們可能已經很老了。昏花的眼越來越看不清腳下的路,駝了的背也越來越載不動生命的沉。

他們馱着東西晃晃悠悠地在路中間打擺子,後邊的司機就忍不住跟着心驚肉跳地趕緊踩剎車,遠遠躲開。

此刻的他們讓人覺得,是該一臉安閒地坐在朝陽的牆角里才更合適。

但這些老人們的心裏,大多是不服老的;也或者是原本服了老,現實卻還不允許他們軟弱。

2、

其實文字寫到這的時候,我腦子裏自自然然地就浮現了兩個身影。一個是我自家的大姨父,一個是街上時常遇見的那個撿破爛的婆婆。

大姨家就住在山腳下,跟我父母一樣的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早早地就出嫁了,現在只剩下光棍兒的姨兄守着老兩口打發日子。

以前他們一家人的生活,是仰仗着姨兄在工地上打短工的收入,還有老兩口養兩頭牛和幾畝薄田。

都是該奔八十的人了,日子有多苦真是可想而知。

前些年山裏又開始時興種果樹,姨父家也包了幾畝山地,種了一些蘋果。幾年後樹掛了果,到現在每年的收成也都還不錯。

他們不捨得在村裏把那些果子低價就給賣了,便一筐筐地都馱到街上來賣。每年從秋天果子下樹開始,斷斷續續地要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春天。

前幾年大姨父身子骨硬朗的時候,一直是他負責着趕集上店。就在我們小區下面的街市上。大姨父爲人熱情,心眼也好使。有時我出去正遇上了,他便急火火、連搶帶奪地非要給我裝上一兜。

說實話,哪能忍心白吃他那蘋果呢。太過清楚他們的生活了。苦日子裏熬出的大姨父一貫節儉,即使出來一整天,也不見得捨得花錢買口吃的。因此,每次遇見,我都特意買些吃的,再多做些飯菜一併給他送過去。

從不曾想我的舉手之勞,卻成了姨父此生的念念不忘。善良如他,對別人的好總是心懷感念。

這幾年老兩口的歲數更大了,黃土快埋到了脖頸,又都添了好多毛病。住過幾次醫院後,腿腳就沒從前那麼利落了,走路歪歪扭扭的,非要拄上根棍子。

他們再也幹不動重活累活了,可是大姨父卻依舊不服老,前年的這個時候還捨身救了一個落水的兒童,受了縣裏的表彰。

說實話,老人家身上那股子擔當起一切的勁頭,真是挺讓我佩服的。我也知道,在農村裏像大姨父這般樸實、善良又堅強的老人其實很多。

現在每年也都要去大姨家串門,可是每次去,都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時光的無情和衰老。

一晃眼兒,姨兄也是奔五十好幾的人了,卻依舊光棍兒一條。

想想姨父兩口的老或許可以託付給姨兄吧,雖然不見得有多安妥,但畢竟還算是能指望;再想想姨兄的老,最終又能託付給誰呢?

於是每次提起,親戚們都忍不住跟着焦心,可是姨兄家窮人醜的條件就在這擺着,急到了也終究是無濟於事。

老兩口一看是我們來了,每次都拖着那兩條不靈便的腿,高興地裏裏外外張羅着,每一道深深的皺紋裏也都跟着擠滿了笑意。

他們總是把這樣那樣的東西塞到我們的手裏,讓我們吃。蘋果或是一小把花生、瓜子的,因爲都是自家田裏產的東西。那急迫的架勢,就像是領着一羣小雞仔終於覓到食物的老母雞。

每次都是這樣……

我的笑意雖綻在臉上,卻總是覺得心裏堵,似有說不出的無奈和酸楚……

3、

雖然大姨家的日子不好過,但要是跟那個撿破爛的婆婆比,還真不知要好出多少倍呢。

撿破爛的婆婆是一個衰老、佝僂,枯瘦的老人。每天都繫着一個髒兮兮的破圍裙;遇見的時候也總是灰頭土臉的,穿着的衣服早已看不出了本色。

俗語說“十聾九啞”,可是這個老人雖不會說話卻能聽見;跟人交流,嘴上是嗚嗚哇哇的,手也急得忍不住跟着比劃,更像是個急性子。

她每天都蹬着一輛破三輪,一大早就從城邊的家裏出來,開始在城裏的幾個小區裏轉,挨個掏垃圾箱。

她那兩條腿早成了“o”型,背也幾乎駝得跟地面成了直角;走路一扭一擺地用力甩着胳膊,看上去挺費勁,但一騎上三輪車倒顯得腿腳利落多了。

每天,那兩個輪子就成了她的兩隻腳,幫着她一圈圈地數着日子。雖時常遇見,卻始終想象不出老人家裏真實的狀況。究竟要怎樣的艱難,才能忍心讓一個風燭老人還這般地風裏雨裏賣命啊……

後來從別人的嘴裏,才大略地知道了一些。

她唯一的兒子遭了人命官司,媳婦狠心地拋下孩子一走了之;現在的她,是跟孫女相依爲命。

原來如此!

想想世間的衆多苦難,爲什麼非要落在這樣的一個孤苦老人頭上呢。心裏不禁又跟着暗暗難過,暗暗不平,想着最好自己能爲她做點什麼。

自此,家裏好一些的破爛便捨不得隨手丟掉了,都拿到地下室裏專門給她留着。等終於遇見了,就朝她親熱地招呼。

她也不用再多的言語,就相當有默契地跟着我來了。想必是像我這般的人還不少。

總是覺得,每個人的心裏都該有愛,有善。一個人如果能從大的方面幫助別人那是大善;現在的我還不具備這種能力,便也就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了。

雖生活艱辛,我卻感覺撿破爛的婆婆特別堅強、樂觀;即使很老了,爲了孫女,她也必須要讓自己成爲一把傘,撐起家的晴空。

想想大千世界裏的芸芸衆生,似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真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啊!

可是這經就是一個人的命運,無可更改,誰也替代不了,除了選擇直面和堅強。努力地扛着,即使站不直,也千萬不能趴下。

隨着年歲的增長,倒越來越認同了一個觀點:一個人的存在感,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被需要。因爲自身的存在,究竟給別人帶來了什麼?!

我想,這該是被每一個社會人都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4、

本來這篇文字,還是想像往常那樣,扯上一些風花雪夜的念頭,只是來點無關痛癢。可是不成想,寫着寫着卻變了味道。

始終覺得自己雖不乏正義和善良,卻根本還算不上是一個勇敢的人;因爲每次寫東西,都要故意避開現實裏的這些沉重、無奈,或是尖銳。

不敢也不想太多的去觸及,是因爲清楚自己早已過了憤青的年紀,也更是清楚自己的無力改變……

但心底的良知卻告訴我:一個人在面對苦難的時候,如果付出的僅僅是同情,那是遠遠不夠的。

每每說起生命的責任和擔當,那種隨之而來的莊嚴和神聖感,總會讓人覺得無比沉重。文字裏,我是極少提及的。因爲不敢,也因爲清楚自己的不夠分量。

其實,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還忍不住內心忐忑。

感覺好多時侯,是現實教會了人成熟。而所謂的成熟,無非就是學會了理智、清醒和沉默的面對。

面對現實中一些不能改變的人和事,遮掩起內心裏的起伏,給人的感覺唯有云淡風清。

或許這是無奈之舉,但誰又能說它不恰當呢。

沉默。讓自己在沉默中不忘擔當和揹負,不忘行動,不忘善良,不忘愛。

始終用一顆虔誠的心去期待,期待美好,期待改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