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初一記事抒情散文兩篇

本文已影響 2.88W人 

  初一記事抒情散文篇一:舌尖上的秋天

秋天是大自然回饋我們的拼盤,有許多美食可供咀嚼。

初一記事抒情散文兩篇

農家的房前屋後往往種植幾棵柑桔。寒露剛過,桔子就由青轉黃,如繁星般閃亮在蒼翠的枝葉間。成熟的柑桔被剪刀輕輕剪下,堆放在籮筐裏。除了擇個頭較大、品相較好的拿到集上去賣,大多數留下來食用。拿一隻柑桔,剝開鬆軟的外皮,果皮中的汁液飛濺出來,散發出濃濃的桔香。掰一瓣果肉塞進嘴裏,輕咀慢嚼,甜中帶着酸,越嚼越有味。

柑桔還沒有摘完,柿子便迫不及待地亮相。一場薄霜染過,柿子由青變黃再變紅,門前的柿子樹掛上了一盞盞紅燈籠,看着十分喜慶。拿一根端頭剖開的長竹篙,對準枝椏輕輕一扭,沉甸甸的柿子就卡在竹篙岔口裏。摘下的柿子紅彤彤、軟乎乎的,輕輕剝開,爽滑甘潤,從嘴裏一直甜到心裏。

山上的野板栗也趕在秋天裏炸開口子,露出褐色的慄果。提着小竹籮,剪下佈滿尖刺的慄球,用腳踩住,再用剪刀輕輕一夾,一扭,褐色慄果便滾落出來。剛剝出的板栗白嫩,吃在嘴裏咯嘣一聲脆響,甜絲絲的味道便在舌尖縈繞。將摘下的`野板栗炒熟,捻起一顆,沿慄殼爆裂的縫隙剝開,便露出嫩嫩的果肉,放進嘴裏,又面又甜,還帶着秋天山野的味道呢。

地裏的花生、地瓜、玉米,也趕在秋天裏登場。花生埋在地裏,用鋤頭刨出來,連殼扯下,洗淨曬乾後,可以連殼用鹽水滷,再用清水煮,做一盤水煮花生;或者剝成花生米,用香油爆炒,脆香可口,都是一盤下酒的好菜。

紅薯埋在土裏,趕在霜降前刨出來,儲藏在地窖裏。紅薯的吃法較多,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熟食;既可以切片曬乾,也可以碾碎過濾後製成澱粉。秋季裏最受青睞的吃法,當數燒烤了。將生紅薯放進竈膛裏,或者埋在農家山地邊火堆裏,利用未熄的草灰餘火,將紅薯烤熟。熟透的紅薯吹去灰燼,剝去焦皮,露出淺黃色瓜瓤,散發出香噴噴的熱氣,吃在嘴裏,軟滑甘甜,沁人心脾。

玉米就更不用說了,掰下玉米棒,扯去包裹的外皮,放在鍋裏煮熟。撈出來的玉米棒香味撲鼻,雙手捏住,松鼠咬松果似地放進嘴裏,一排排地啃,越嚼越有味。

秋天裏可供咀嚼的美食還有很多,只要走進原野,總能品嚐到大自然饋贈的美味拼盤。

  初一記事抒情散文篇二:冬日暖情

趴在靠近窗戶的牀上翻書。這正值嚴冬之際的屋外空氣,是極其冷冽的。牀邊小桌子上泡了桂圓葡萄乾和核桃的茶具,縷縷熱氣上揚,隨意打轉,騰昇,四散,消失。靜靜看着,偶爾撇一眼窗外,頓覺溫馨。

跳下牀,媽媽在客廳吃蘋果,走過去時媽媽塞給我一口。嚼着蘋果,看着媽媽微微笑,心裏暖暖的,這暖,也是種溫馨。

媽媽說晨練回來的路上看見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各拉着小孩子的一隻手。下過雪的路面有些滑,用大理石鋪過的那塊地面更不好走,他們走得很慢很慢,可是夾在兩個大人中間的頭戴一頂小紅帽的孩子還是不止一次地摔跤。就在孩子即將要滑倒的那一瞬,爸爸媽媽總會有默契地把她提在半空。小孩子發覺在爸爸媽媽的庇護下自己根本摔不倒,於是恣意地一蹦一跳,一溜一滑,玩得不亦樂乎。

聽着媽媽的講述,那一家三口大手拉小手,慢慢走在雪地上的畫面,漸漸浮現眼前。在這個冷冷的冬日裏,是那麼的和諧,溫馨。

我小時候,也戴小紅帽,穿紅衣服,走路喜歡蹦一下跳一下的。只不過我的童年一直生活在山村裏,到處都是土,少有水泥,至於大理石這樣的材料,聽也沒聽過。

山裏的冬日,只要北風一狂吼,樹上的弱小枝椏就嚇得紛紛掉地,北風見勢偷着一樂,翻個身,裹挾起牆角和陰面處的積雪,轉幾道彎,遇到中意的目標,再把雪屑打落下去。逢到這樣的天氣,即便大人不說,小孩子的我也不敢出門,於是乖乖地呆在家裏。

這時候,媽媽總是把炕填得熱乎乎的。我坐在炕上翻漫畫書,畫房子,玩撲克,臉蛋貼在窗玻璃上看遺落在院子角落裏的潰風,玩累了,倒頭便睡。媽媽放下手裏的針線活,輕輕托起我的小腦袋墊上枕頭,又輕輕地拍着我的脊背。睡眼朦朧處,媽媽在微微笑。半迷糊的意識裏,媽媽還在輕輕地拍着,那愛撫舒服極了,我在夢裏都輕輕笑了。現在憶來,當時的舒服即是一種溫馨。

那樣的冷風天裏,屋子裏的爐火總是燒得極旺。

爸爸坐在椅子上看書,媽媽在炕上納鞋底,我在一邊瞎玩,沒有人說話,都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互不干擾。放在爐火上面的水壺發出滋滋的響聲,綿長,持久,聽着心裏暖暖的。這暖,亦是種溫馨。

都說冬日是一個慵懶的季節,其實冬日也是一個讓人倍感溫馨的季節。

小時候,冬日裏的溫馨,是火爐上水壺的滋滋作響,是暖炕上的熱乎:是爸爸翻書的聲音,媽媽做針線的身影:是電視機裏的歡歌笑語,是鍋裏粥的翻滾。

現在,冬日裏的溫馨,是媽媽慈愛的一笑,是一杯清茶的熱氣騰騰,是隨處可見的真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