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七月的散文隨筆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七月;遐思如潮;七月,激情似泉;七月,壯志如火。下面本站整理了一些七月的散文,歡迎閱讀。

七月的散文隨筆

  七月的散文一:

不知不覺已到七月,陽曆七月,父輩們又在張羅着回鄉下老家了。七月似乎比較特別,陰氣比較重,很多地方都會有祭拜先人的活動,具體哪一天則各個地方不一樣。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叫鬼節,在廣西,這是個相當盛大僅次於春節的節日,甚至有自治區法定假日;在我的老家湖南,七月亦有“接客”的習俗,意爲“將先人的魂魄接到家裏來做客”。兩地習俗的最大區別,在我看來,廣西過“鬼節”,乃是集體活動,以家族甚至村寨爲單位,連續幾天的吃喝、祭拜活動。而在湖南,基本只是以家庭爲單位,備些酒肉香火,接客一次,送客一次。加之現在很多人都離開老家到城裏生活,一些人甚至是早上回去,到墳上祭拜一番,晚上也就回城了。

中國人對自己“先人”的這種敬畏和懷念感,是相當強烈的。西方人會按時禮拜上帝、朝拜默罕默德,但是或許是我孤陋寡聞,我並不知道他們有什麼特定的日子是用來祭奠和懷念先人的(土著人的各種儀式除外)。中國人的這種敬畏和懷念,已經根植在我們骨子裏幾千年的文化之中。做錯什麼事情,會覺得“辱沒祖上”“對不起老祖宗”,走了大運,會覺得是“祖上蔭德”“祖墳冒煙”,甚至罵人的時候如果把對方祖上數上幾代(直至十八代),傷害指數也會立馬提升數個等級。本人見識淺薄,無法準確探究東西方這種區別的根源,只能猜想或許是因爲他們的人是流動的(各種遠征、殖民、移民、跨區域融合),“根”只是心中的宗教信仰,而我們不僅數千年來受儒道思想浸淫,文化傳承未曾斷裂(哪怕是元清兩朝外族侵入),漢人也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未曾離開。

有意思的是,中國人對已經逝去的先人態度,會影響到別人對其“孝”的判斷。也就是說,到了特定的日子,如果你沒有特定的儀式表示,別人會覺得你是“不孝”的,自己也會有愧疚感。“孝”也是我們的文化中很特別的一個概念。我很難準確描述“孝”具體是什麼意思,況且也是隨着時代發展在不斷變化的。如果簡單描述爲“對長輩好”,那這幾乎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但我們的“孝”的意義絕不緊緊如此。查一下“孝”字的來源,你會發現漢字的精妙之處:孝,xiào,從爻從子,本意是上一代與下一代融爲一體。因此,在傳統的孝道里,除了“對長輩好”,至少還有“順從長輩”的意思,否則在有觀念或者現實衝突的時候,就不能“融爲一體”,這恐怕就是“孝順”的來歷。在古代,晚輩不僅要服從長輩的意志,甚至要完成長輩交與的使命,“不肖子孫”裏的“肖”就是“像”的意思,也就是“不像先人的子孫”,這是罵人的話。“孝”有其內在含義,也有外在形式,包括在古代晚輩每日都需早起向長輩問安,也包括現在我們每年之中數次對先人的祭拜儀式。 除了七月的祭拜,我們還有“清明”的掃墓,而在我們老家,過年的時候也是需要“上墳”的。“上墳”的意義和形式,大抵和“接客”差不多。由於我讀大學開始便一直在外地,加之父母也搬到城裏住,回老家的機會是很少的。因此每次回老家,不管是不是特定的日子,父親都帶我到爺爺和姥姥墳上去上墳,不一定有酒肉香火,有時候僅僅是跪拜一下,除一下雜草。

“姥姥”是我們那邊對曾祖輩的稱呼,不論男女。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能稱“姥姥”且尚健在的老人已經只有一兩位了。當時尚有一個遠房姥姥還健在(是男的,至今我也弄不清具體關係,只知道是親戚),在我小時候,他給我的感覺是: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會筆墨,精神矍鑠,輩分又高,讓我油然而生一種尊敬感。老人家有兒有女,但是兒女都不在身邊,有一段時間他帶着他十幾歲尚在讀書的孫子過。這是他唯一的孫子(外孫不算的話),老人家對其非常寵愛,每每在村子裏與人聊天,必要以“我屋裏某某某”(意爲我們家某某某)開頭,說起自己的孫兒如何優秀,鄉親鄰里都能聽出他的自豪和溺愛之情。當時我還小,但是我至今還記得,他與人說起他孫子很喜歡看電視,每晚洗澡,都要搬着大腳盆在房間裏,邊洗澡邊看電視,老人的言語裏聽不出絲毫責備,更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孫子是如何特別。後來他孫子走出了村裏,進了縣裏一個很著名的國企上班,端上了鐵飯碗,老人就愈加驕傲了,而我也外出讀書,這個姥姥便從視線中逐漸淡去。直到有一次回老家,父親帶我從親姥姥墳上上完墳下山,父親說我們到山下去看看那個姥姥吧,聽說他病了。老人家的房子,大門開着,喊了幾聲,沒有應答。我們走進屋裏,空空蕩蕩沒有人,走進臥室,有一股不太好聞的味道,或許是藥味。才發現老人家正躺在牀上,或許是沒有力氣應答,或許是睡着了剛被我們叫醒。我叫了一聲姥姥,他看到有人進屋了,不顧我們的勸阻,緩慢地從牀上撐起身子。父親跟老人家聊了幾句,大抵是問身體情況,怎麼身邊沒有人照顧,吃飯怎麼解決等等。聊過之後,我們便告辭離開,老人堅持起身下牀,靠在堂屋大門框上送別了我們,這時候我才發現老人確實已經是相當瘦弱了。走出姥姥家不遠,父親便搖着頭各種感慨,感慨老人,感慨兒子,媳婦,女兒,孫子,也感慨起自己來。走出了一兩百米,已經回頭看不見老人家的房子了,父親突然停下腳步,從口袋裏掏出幾十塊錢(當時的農村,錢還比較值錢)交給我,說到:你回去把這個錢給老人家,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見到他了。我心頭一震,二十歲左右的我還很懵懂,根本沒有想到這一層。我一路小跑跑回小屋,姥姥還沒有上牀,用乾枯的雙手接過錢,說着各種感謝的話,此時此刻,我面對的是油盡燈枯的老人和空空蕩蕩的房子,我甚至不知道這錢對他還有沒有意義,這一幕,永遠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不久之後,傳來了老人的去世的消息,緊接着傳來的,是他的兒女爲辦喪事而鬧矛盾,再到後來,聽說直到老人上山入土,他引以爲傲的孫子也沒有從距離只有幾十公里的縣城裏回來。這些消息我也只是聽說,不知真假。

七月,是接先人魂魄回家做客的日子,也是我去世多年的親愛的奶奶的生日,而我也是一個不能回家的孫子。如果他們真的能回去一趟,希望他們還記得我。我還記得他們。

  七月的散文二:七月的雨夜

一場大雨,消褪了七月的炎熱,也送來了晚風的清涼,在屋前滿樹的蟬聲中,我悠閒地躺在竹椅上,思緒隨着蟬聲變得悠揚、深遠……

七月,是浪漫的。小時候,村頭的橋邊,常聽鄰家大爺講起“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曾遙望着滿天的星斗,相象着“七夕”鵲橋相會的.情景究竟會怎麼的感人?長大後,當經歷之情感波白之後,方纔明白“七夕”不過是人們的美好憧憬而已,於是常一個人獨自在七月的黃昏,迎着滿天的晚霞,對着川流不息的人羣入神,不遠處一盞盞燈火,都顯得格外溫馨浪漫,競相述說着一段段人間真情……終於,直到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終於可以攬着心上人,對着明月訴說衷腸!

七月,是幸運的。當年的高考正是在七月舉行,七月意味着生死決擇,高考決定着人生成敗,當戰戰兢兢地走過“獨木橋”,回首凝視十年寒窗苦讀時,十餘年的辛酸全化作激動的淚水,幸運的是搭上了末班車,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在“國家包分配”的時代,當年的學子都是幸運的,不費吹灰之力,畢業之餘就能謀到一份差事,靜品着人生的安逸與幸福,……不象如今的學子,畢業意味着“失業”,頂着七月烈日爲工作四處奔波着!

七月,是激情的。小時候,儘可以光着身子,在曬了一天的小河中,盡情地嬉戲着,河水泛着月光,暖暖地醉人着,而家人也多不會加以制止的,那泛起的水花,喧天的叫囂,涌動着激情無限。後來,當情竇初開時,七月又承載着全部的激情,約上幾個好夥伴,或羣立站在街頭,或席坐游泳池畔,絲毫不放過每一道擦肩而過的靚麗“風景”,津津有味地品頭論足之餘,相視開懷大笑一番,縱然是無聊,卻也不失爲青春的記憶,歲月的烙印,當年的年少輕狂和激情澎湃,如今想來依然久久難以釋懷……

七月,是火熱的。《豳風·七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世人多誤以爲是七月之天氣,如流火般火熱,而其真正喻意是,七月“流火”之後,炎熱的天氣將會隨之慢慢變涼,苦盡甘來的日子就要到了……先人尚且不知,如今之盛夏,正是畢業分配、調整升遷之際,一番“火熱”之餘,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失意者自不必灰心,大不了重頭再來,得意者也強掩心頭之喜,處處小心,步小留意,唯恐有什麼閃失,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七月,是無言的。“曾經是對你說過,這是個無言的結局,隨着那歲月淡淡而去,但我要怎麼能夠埋藏一切回憶?……”。耳畔,《無言的結局》之曲韻,在七月的晚風中,如水般輕輕滑過心田。夜風已涼,月兒已倦,鳥兒已歸巢,蟬兒也悄然入睡,我卻在七月的夏夜,久久而難以平靜着,父親,拖着疲憊的身軀,滿身泥水地回到家中,整整一個下午,他執意頂着烈日,在田間地頭清除着雜草……或許,人生有些回憶,註定是無法埋藏的,就象無言的愛,結局註定也是無言的!

不經意間,又有雨滴打溼雙眼,又是一個難眠之夜,七月的雨夜……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