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心散文

讓戲曲之花盛開隨筆散文

本文已影響 3.34W人 

溫州是南戲的故鄉,肥沃的藝術土壤裏,處處埋藏着戲曲的種子。每逢喜慶的時候,這些種子就會在百姓的心裏涌動。在百姓看來,演戲綻放了生活的花朵,能把平淡的生活,調節得有味道。

讓戲曲之花盛開隨筆散文

我們鄉村,幾乎村村有戲臺,隨時都能演戲。通過演戲,把節日的氛圍和豐收的景象,演繹得更爲生動感人。樸實的老百姓,可以丟掉一些日常作息,但不會丟掉看戲這個愛好。他們文化雖不高,但在熟悉的腔調裏,還是可以獲得寶貴的精神食糧。

若說起戲,他們不會輸給一般的讀書人。比如經典之作《紅樓夢》,個個耳熟能詳。小孩子們不用看書,不用看戲,聽得多了,故事情節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他們講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爲他們不能走在一起而傷悲,爲封建等級制度而痛恨。

我第一次看戲,是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剛上初中。有一天,一位同學說,他村裏有個人在溫州劇團裏的,最近,在學校附近的電影院裏演戲,叫我一起去看。

我們去時,電影院大門敞開,戲快要團圓了。我們站着看了一會兒,不知道演什麼戲,只覺得唱腔婉轉、悠揚,像一串串珍珠落在玉盤裏,令人流連忘返。

也許就是那幾年,我們那個區(現在撤區爲鎮了),也成立了一個越劇團。他們四處演出,我村也請他們演過。我看的那出是《狸貓換太子》。曲折的情節,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個劇團,歷史並不長,一段時間後,便銷聲匿跡了。那些演員流落民間,在娛樂場所,唱唱戲,過過癮。有的招些學生,傳承老祖宗的文化瑰寶,爲戲劇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以前,村民文化素質不高,請來的戲班,不管他們名聲大小、檔次高低,只要能演就行,熱鬧就行。在我的記憶裏,這些劇團都來過我們這裏,如樂清越劇團、平陽越劇團、溫州越劇團等。

那時,沒有電視、沒有電腦、更沒有手機。最好的娛樂,就是看戲。它跟電影不大一樣,電影閃一下,一瞬間就過去,而它可以幾分鐘站在你面前。更重要的'是,它是活生生的,她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都能讓你盡收眼底。尤其是丑角,他可以根據現場的氣氛,突發奇想地現編一些動作、語言,把觀衆逗得捧腹大笑,這是電影所做不到的。

我清晰地記得,中學時代,去平陽春遊時,那個晚上,老師帶我們去看戲,戲名叫《玉蜻蜓》。多少年過去了,故事梗概仍記憶猶新。

此後一段時間,演戲這個行業好像走入低谷。但它沒有銷聲匿跡,它仍然活在溫州的大地上。那些老師們,仍然傳承着薪火。

我同學的太太,初中畢業,嗓音不錯,因熱愛戲劇,也跟那些老演員學唱戲。什麼《梁祝》選段、《紅樓夢》選段、《碧玉簪》選段等都會唱。她小有名氣,特別是正月,忙得不可開交。有一年正月初,我們幾位同學聚餐,好想聽她山泉一般清脆悅耳的嗓音,遺憾的是,人家早已跟她約好,我們只好怏怏地錯過。

她雖不是戲曲的枝幹,但至少也是一片綠葉。只有戲曲之風,吹遍每個角落時,這些綠葉,才能呈現出蓬勃的生機。

我覺得,戲劇永遠有市場。只是百姓欣賞水平有些提高,變得挑剔了。比如今年正月,我的家鄉,邀請杭州越劇團來演出,場場座無虛席。有些遠方的客人,連晚飯都不吃,守在座位上。還有台州的戲迷,專程趕來,爲了看戲,去包賓館。

戲已經融合到百姓生活裏了,我不知道沒戲的日子,百姓的生活將怎麼過,會不會像停電一樣難受。看戲不僅是老年人的事,好多青年人也樂此不疲。戲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農村把看戲說成是勸戲文。每一部戲,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它通過動作、語言、神態、心理以及唱腔、佈景等,將它顯示出來。老百姓從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薰陶。一部好戲,對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們期待溫州的戲越來越精彩,既能躋身藝術之林,又能更好地走進尋常百姓家。像花一樣,盛開在溫州這片火熱的大地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